教案新部编本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改)
- 格式:doc
- 大小:266.50 KB
- 文档页数:7
教案范例评析(目标、板书、深度)【课题】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图版)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人教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三大产业主要特点2、举例说明北京地区发生的产业转移现象3、依据资料分析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区和移出区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4、通过案例分析某地区产业转移对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难点】产业转移对移出区和移入区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教学资源的选择】教材的处理、典型案例的选取【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略板书设计:教学反馈举例分析:北京石景山的变化、秦皇岛曹妃甸的发展;东郊工业区的变化;亦庄、顺义等卫星城的发展高考题的深度(见后)其他教案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略板书设计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产业转移1.概念:2.分类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⑴概念:⑵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⑶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3.市场因素4.其他因素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原因:2.典例:3.影响: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对发达国家或地区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⑵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①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②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相关高考题: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图7),回答15-16题。
(广东07)1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1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31.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
高二地理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其原因。
2.掌握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表现。
3.明确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其原因。
2.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表现。
三、教学难点1.污染的类型及其处理方法。
2.对于环境影响的治理措施。
四、学习方法1.课堂讲解2.个案分析3.图表分析五、教学过程1.知识引入(10分钟)教师介绍生产力的概念,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的生产活动,如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服务业生产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加速,从而出现了产业转移的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
2.内容展示(30分钟)(1)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其原因教师先介绍什么是产业转移,讲解产业转移的原因。
产业转移是指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或工业部门之间生产的转移。
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利润率的差异、劳动力成本的差异、投资政策的优惠、技术水平的差异等。
(2)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表现教师介绍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分为两部分展开:污染的类型及其处理方法。
污染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以及土壤污染。
介绍了污染的类型后,教师分别讲解污染的处理方法,如对于大气污染,我们可以采用污染源治理、大气监测与预测、应急措施等措施;对于水体污染,我们可以采用治理污染源、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等措施;对于土壤污染,我们可以采用冲施补充与改良、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措施。
对于环境影响的治理措施。
教师介绍的治理措施主要是从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层面给出的建议。
政府面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立法管理、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企业层面治理措施则要求企业增强环保意识,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安全管理等,个人层面治理措施包括绿色消费、节能减排等。
3.个案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一篇环保文章,引导学生分析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明确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分析不同行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高二地理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的重要内容。
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对产业转移现象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材首先介绍了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然后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教材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产业转移这一较为复杂的经济现象,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2)学生能够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全球视野。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产业转移的现象和规律。
(2)问题导学法: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高中地理: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高频考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要点】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成为产业转移。
国内的产业转移称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称国际产业转移。
2、分析思路:(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产业转移多倾向于具有充足、高素质且成本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产业转移在空间上不断转移);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产业转移倾向于内部交易成本低的地区,发展中国家可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来减少该成本);③市场因素(企业为了追求更高利润,而通过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以避免因开辟国际市场而带来的贸易壁垒;市场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产业转移也随之发生变化)。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A、发达国家或地区: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一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A、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B、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
C、产业转移还可以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A、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如产业转移使东亚的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
B、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与扩散。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A、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就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如日本。
B、发展中国家(中国),劳动力丰富,大量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课题】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标准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继认识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后,从产业转移方面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以珠江三角洲两次产业转移为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直接点明课标要求,但教材对产业是如何转移或为什么要转移寥寥数语。
为了学习能达到课标要求,教学设计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作了详细的补充,并设置新的热点材料和案例,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工业区位因素分析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复习工业区位知识、预习产业转移相关知识方面的工作。
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领会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分类;2.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一般因素有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政策等;3.在新的案例中,学生能够从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4.学生能从给出的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与他人合作开展探究,做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和手段,通过案例探究,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学会分析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思考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启示。
3.通过学习,学生逐渐养成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适用学科地理适用年级高二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 课时主干考点1.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案例,考查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意 义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近三年考情 分析预测2019 年海南卷第 6-7 题; 2019 年江苏卷第 21-22 题; 2019 新课标 II 卷 3-5.; 2019 江苏卷 27 高考还将利用区域图来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通过两地产业转移,来分析总 结产业转移的规律。
或者利用产业转移案例,考查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精讲 1一、知识讲解一、产业转移 感谢1.您分的类反馈区!域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讲 2.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更高利润扩大销售市场 3.产业转移的原因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 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深化探究】 1.产业转移的规律 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 移。
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
发达国第1页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 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 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例题 1】【题干】(2019年江苏卷21-22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西移,1993 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教案范例评析(目标、板书、深度)【课题】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图版)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人教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三大产业主要特点2、举例说明北京地区发生的产业转移现象3、依据资料分析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区和移出区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4、通过案例分析某地区产业转移对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难点】产业转移对移出区和移入区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教学资源的选择】教材的处理、典型案例的选取【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略板书设计:教学反馈举例分析:北京石景山的变化、秦皇岛曹妃甸的发展;东郊工业区的变化;亦庄、顺义等卫星城的发展高考题的深度(见后)其他教案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难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略板书设计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产业转移1.概念:2.分类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⑴概念:⑵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⑶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3.市场因素4.其他因素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原因:2.典例:3.影响: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对发达国家或地区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⑵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①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②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相关高考题: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图7),回答15-16题。
(广东07)1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1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31.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以佛山陶瓷产业转移为例第一课时: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实验版:必修三: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017版:选择性必修二:2.7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标解读】标准中的行为条件是“举例说明”、“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案例教学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呈现经典、鲜活的案例,来归纳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和原因以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是“说明”,因此需要运用讨论、组织、归因等认知策略,以产业的空间行为为载体,并对其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从而完善学生的地理认知结构与提升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结合两版课程标准,都旨在要求通过案例研究,一是认识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过程,二是进一步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前者是铺垫、基础,后者是重点。
发生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原因。
按照经济规律做决策的企业,要选择利润相对较高的地区布局。
当区位条件发生变化后,企业会向新的利润相对较高的地区迁移。
导致区位条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素成本发生变化,导致企业成本上升或下降,其中企业环境成本(排污收费、污染治理成本)的变化也是重要内容;二是企业的市场条件发生变化,导致销售成本发生变化;三是软环境改变带来收益变化,如投资环境改善、区域优惠政策等。
对区域地理环境(或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分别分析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的影响,包括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可能有不利的一面,要辩证地看待。
【教材分析】一轮复习既不能完全脱离教材,也不能过分依赖教材。
要打破教材的框架体系,将相互联系的知识梳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能准确快捷地调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目前学生手中拥有的是人教版的教材,该版本的教材中本节内容从产业转移的概念入手,大量运用图文资料、数据表格,采用阅读、思考、活动等手段和方式,重点分析了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案范例评析(目标、板书、深度)
【课题】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图版)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人教版)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三大产业主要特点
2、举例说明北京地区发生的产业转移现象
3、依据资料分析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区和移出区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
4、通过案例分析某地区产业转移对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
产业转移对移出区和移入区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教学资源的选择】
教材的处理、典型案例的选取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
教学反馈
举例分析:
北京石景山的变化、秦皇岛曹妃甸的发展;东郊工业区的变化;亦庄、顺义等卫星城的发展
高考题的深度(见后)
其他教案
5.2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产业转移的因素
2.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
5.2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一、产业转移
1.概念:
2.分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⑴概念:
⑵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措施
⑶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3.市场因素
4.其他因素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原因:
2.典例:
3.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对发达国家或地区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⑵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①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②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相关高考题: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图7),回答15-16题。
(广东07)
1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1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31.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
表2 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图13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18分)(江苏07)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6分)(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
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3分)
(3)图13中,字母A表示▲工业,B表示▲工业。
(2分)
(4)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
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游项目。
开发工业旅游最主要
...的条件是(填代号)▲。
(2分)
A.资源的游览价值 B.地区接待能力 C.市场距离 D.旅游环境承载量
(5)试分析图13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5分)31.答案要点:( 18分)
(1)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
支持(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
业比重大幅上升
(3)钢铁森林(4)A
(5)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