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海高级中学课程发展委员会设置要点概要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XXXX中学学校校委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建立和健全现代学校制度,提高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校园。
根据学校的发展和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校委会作为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维护学生权益的有效途径,是现代学校制度下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补充和完善。
第三条校委会侧重于协调学校外部关系,要紧密联系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家长、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变化,应对学校管理中的矛盾,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
第二章会议组织第四条校委会成员由校级领导、学校中层领导、教育主管部门、社区管理部门、学生、家长代表等人员担任。
第五条校委会委员实行聘任制,任期一般为三年。
其中学校领导随职务变动、学生和家长委员随学生毕业升学而作相应调整。
第六条校委会实行工作例会制,每学期集中开会一至两次。
会议除通报学校办学、管理和发展情况,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外,重点审议决定学生管理、学生发展和涉及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
第三章职责第七条校委会职责1.建立和完善校务会工作机制,校委会在校长的领导下行使行政工作的决策指挥权,人事聘任权,教学管理权,财务支配权,资金审批权,行政奖惩权等权限。
2.审议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方针,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招生计划等。
3•讨论学校班级开设、师资配备及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并向校长提出建议。
4.审定学校重大改革与发展方案、管理机构设置、重要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和废除。
5,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工作,听取意见,接受评议。
6.审议学校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7.审议校委会成员人选。
8.审议学校其他重大事项。
第四章议事准备和确定第六条校委会审议的议题由校长提交校务委员会,对拟审议的议题应当将文稿提前印发到全体委员。
第七条校委会工作例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参加方可举行,必要时可以邀请议题相关人员列席会议。
第八条学校综合服务办公室提前电话通知与会人员,同时协调相关职能处室送交会议议题、日程和有关材料。
高级中学家长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特成立“XX高级中学家长委员会”。
第二条家长委员会是由学校具体领导、具体指导下的群众性组织,是学生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监督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校教育有益的补充和发展,是学校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人力、物力)办好学校的重要途径。
第三条XX高级中学家长委员会的宗旨:以XX高级中学学生家长代表为主体,坚持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第二章家委会委员条件第四条个人思想修养、文化素质较高,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管理经验,热爱教育事业、理解和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热心公益事业。
第五条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号召力,能保障参与活动的时间。
第六条思想品德高尚,从学校的建设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出发,乐于奉献、开拓进取。
第三章组织与职责第七条家长委员会设定:班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家长委员会三级组织。
第八条学校每个班级在年级组长、班主任主持下由学生家长推3-5名家长代表,组成班级家长委员会;各年级家委会成员在年级主任主持下选举产生各年级家长委员会,成员11-13人;班级、年级家委会成员在学校组织下通过考察评审等方式产生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25人,并在此基础上推选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由学校聘任。
第九条学校家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秘书长由家委会协商产生,根据学生变动情况,每年对家长委员会进行调整、增补。
第十条每学期第二个月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第十一条家委会成员每学期通过听课、参观、笔谈、对话等形式参加学校活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和常规管理情况,并积极的向学校谏言献策。
区高级中学校务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名称本章程所称的“区高级中学校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是区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学校”)的最高校务管理机构。
第二条定位委员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按照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负责对学校的校务进行决策、监督和指导。
第三条职权委员会依法行使校务管理职权,具体职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审议和决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校务政策和制度;2.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招生录取工作、财务管理等;3.组织和协调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4.聘任和管理学校的领导团队,并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5.聘任和评价学校的教职员工,并对其履职情况进行监督;6.监督学校的资产及资源管理情况;7.处理学校各类纠纷和突发事件等。
第二章成立和组织结构第四条成立委员会由学校的所有者或代表学校所有者的机构组织成立,成立方式如下:1.学校的所有者或代表学校所有者的机构提出成立委员会的建议;2.学校的办学许可机关审核建议,并依法批准成立委员会;3.学校的所有者或代表学校所有者的机构制定本章程,并成立委员会。
第五条组织结构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包括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和委员会办事处。
1. 主席团主席团是委员会的最高决策机构。
主席团由主席和若干副主席组成,主席为学校的所有者或代表学校所有者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副主席由主席团根据需要进行聘任。
2. 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是委员会的执行机构,由主席和副主席组成。
常务委员会负责处理委员会日常事务,协调各委员会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委员会办事处委员会办事处是委员会的办公机构,负责委员会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文件管理、会务组织、信息整理等。
第六条任期和换届委员会的任期为三年,期满后重新选举。
换届选举应根据学校规模、特点和需要进行组织,确保选举结果民主、公正、透明。
第三章职责和权益第七条职责委员会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审议并决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2.监督和考核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3.监督和支持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公正、公平、合法;4.监督和管理学校的财务预算、资产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5.监督和评价学校领导团队的履职情况,并对其进行考核;6.监督和评价学校的教职员工的履职情况,并对其进行考核;7.处理学校各类纠纷和突发事件,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和稳定发展;8.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其他学校和社会各界保持联系与交流。
学校学科委员会的任务布局学校学科委员会是负责学校各学科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机构。
其任务布局应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1.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和教材学科委员会应负责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和教材,确保其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育目标。
委员会成员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综合各方意见,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和优质教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2. 定期评估学科教学质量学科委员会应定期评估学科教学质量,采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数据。
通过评估结果,委员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3. 组织学科教研活动学科委员会应组织学科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委员会可以组织学科教研讲座、研讨会、观摩课等形式的活动,让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进与创新。
通过学科教研活动,委员会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4. 指导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学科委员会应指导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创新能力。
委员会可以组织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和学科水平的机会。
同时,委员会也应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科学素养。
5. 协调学科资源和发展规划学科委员会应协调学科资源和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学科教学资源,推动学科的整体发展。
委员会可以根据学科发展需求,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并协调学校各部门的资源支持。
同时,委员会也应协调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
以上是学校学科委员会的任务布局,通过合理组织和实施这些任务,可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学科委员会的工作蓝图1. 引言学校学科委员会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机构,主要负责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本工作蓝图旨在明确学校学科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内容,为学校学科委员会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2. 学校学科委员会组织结构学校学科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组成。
主任委员由校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委员由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教师代表等组成。
秘书负责学校学科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3. 学校学科委员会工作职责学校学科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 制定和修订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 提出和实施教学改革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负责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与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保障学生培养质量;-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发挥咨询和决策作用。
4. 学校学科委员会工作流程学校学科委员会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 工作计划制定:每年初,学校学科委员会根据学校教学工作需要,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分工;- 工作推进实施:各委员按照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工作总结反馈:每年末,学校学科委员会对工作进行总结,形成工作总结报告,反馈给学校管理层。
5. 的学校学科委员会工作制度学校学科委员会实行定期会议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会议内容包括:- 学习国家教育教学政策,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 讨论和审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事项;- 反馈和交流各委员所在学科的教学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研究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其他重要事项。
6. 结论本工作蓝图旨在为学校学科委员会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以期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各委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学校学科委员会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附中家长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和谐校园氛围,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机构。
第三条委员会的宗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学校家长工作,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委员会设主席团、常务理事会和工作委员会。
第五条主席团是委员会的决策和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委员会的工作。
第六条主席团由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组成,由全体委员投票选举产生,任期两年。
第七条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设常务理事长、副常务理事长和秘书长,由主席团成员中选举产生,任期两年。
第八条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由全体委员组成,负责协助主席团和常务理事会处理具体事务。
第九条委员会可设立专门学科、教育、文化等工作委员会,由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等组成,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第三章职责和权利第十条委员会的职责是:(一)组织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就重要事项征求家长意见。
(二)协助学校制定家长参与计划和相关政策,加强与学校合作。
(三)监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研究和推广家庭教育经验,促进家校合作。
(五)协助学校开展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六)协助学校开展招生、就业和升学指导工作。
第十一条委员会的权利是:(一)参与学校决策,行使监督、评议和建议的权力。
(二)接受学校的纪律教育、思想教育和培训。
(三)提供学校教育资源和相关信息。
(四)参与学校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五)开展家委会活动,促进家长交流和互助。
(六)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和评估工作。
第四章选举和产生第十二条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在学校召开的家长代表会议上选举产生。
第十三条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任期两年,连续选聘不得超过两届。
第十四条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由主席团提名,经家长代表会议或委员会主席团批准后产生。
XX工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开发改革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切实加强课程开发,使专业更好的对接产业,培养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实用型技能人才,经研究,决定成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开发改革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二条委员会是确定课程开发方向及思路、指导审订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标准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开发,提高师资团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智囊团和指导机构。
第三条委员会的宗旨是:应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集中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促进课程开发。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任期第四条委员会委员由各自专业科室考察推荐,经学校审核后,由南平工业技术学校统一颁发聘书;委员每届任期为三年,可连聘连任。
第五条委员由10-15名本专业领域的企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本科院校、大中专院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共同组成。
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若干名。
应尽可能吸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行业协会代表、劳动技能培训机构代表以及企业管理层人员参加。
主任委员由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高声望的教育专家担任,副主任一般由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担任。
第六条委员会委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热心于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认真负责,现从事的教学、管理、技术或研究工作,并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在本专业领域连续工作两年以上。
第三章职责第七条组织课程开发、改革发展的战略研究,提出课程开发目标、课程设置调整的建议、意见等。
第八条为制定和修改精品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本教材开发等提供指导性意见、建议。
第四章工作制度第九条委员会会议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可适当扩大参加会议范围和增加会议的次数。
第十条委员会工作计划在主任委员主持下,由全体委员讨论决定,由专业委员分工负责实施。
第十一条委员会建立与校外委员定期联系制度,并通过校外委员联系其所在的工作单位。
第五章校外委员待遇第十二条受聘委员所在单位可优选参与学校组织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活动,合作开发应用技术项目,优先挑选毕业生。
成立学校管理委员会的规定与职责1. 规定学校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应遵循以下规定:- 学校管理委员会由学校行政部门设立并组织。
- 学校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应包括学校行政部门主管、教职员工代表、学生代表等。
- 学校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应具备相关背景和经验,能够有效履行委员会的职责。
- 学校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选举或任命。
2. 职责学校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制定学校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学校管理委员会应参与制定学校的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确保其与学校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相一致。
委员会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2 监督学校行政工作学校管理委员会应对学校行政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委员会应对学校行政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3 审议和决策学校重要事务学校管理委员会应审议和决策学校的重要事务,如学校的发展计划、预算执行情况、重大项目等。
委员会应根据学校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考虑,做出明智的决策,并确保决策的公正和透明。
2.4 代表学校与外部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学校管理委员会应代表学校与外部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委员会应与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和反映学校的需求和问题。
2.5 其他职责除了以上职责,学校管理委员会还应承担其他与学校管理相关的职责,如学校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安全管理等。
委员会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职责范围,并确保其有效履行。
以上是成立学校管理委员会的规定与职责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瀛海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設置要點
99.06修訂壹、依據:97年1月24日台中(一)字第0970011604B號令發布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
貳、本會之任務如下:
(一)規劃、審議本校整體課程事宜。
(二)規劃、執行本校整體課程評鑑事宜。
(三)研議本校願景及課程發展特色。
(四)審查老師自編教科用書。
參、本會之職掌如下:
一、依據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規定,並充分考量學校主客觀環境與條件、學生需求、家長期望等
相關因素,結合全體教師和社會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二、議決各科之教學時數。
三、議決應開設之選修課程。
四、議決各科課程改革提案。
五、審定各科課程計畫。
六、規劃、執行課程評鑑事宜。
七、其他有關課程發展事宜。
肆、本會置委員十七人,均為無給職,其組成如下:
一、召集人一人:由校長兼任。
二、副召集人一人:由教務主任兼任。
三、執行秘書一人:由教學組長兼任。
四、行政人員代表七人:學務主任、總務主任、輔導主任、圖書館主任、設備組長、網路中心組長、
語言中心組長擔任之。
五、各領域代表六人,除另有規定外,由各科召集人兼任。
(一)國文科代表
(二)英文科代表
(三)數學科代表
(四)社會領域代表
(五)自然領域代表
(六)藝術領域代表
六、家長代表一人:由學生家長會推派擔任之。
本會委員任期為一學年;任期內出缺時,補行遴聘或由該科補選,其任期至員任期屆滿之日為止。
如新學年該科教師代表尚未產生時,由上屆代表代理至新委員產生。
秘書、各領域單科召集人得為列席人員。
伍、本會之職掌以本校課程發展相關事務為主,考量行政執行、課程實施之可行性。
職掌細目如下:
(一)充分考量學校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學生需要等相關因素,結合全體教師和社
區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統整各學習領域及跨領域課程計畫,於每學年開學日一個月前,審慎規劃、擬定下一學年度課程計畫。
(二)審查各學習領域及跨領域課程計畫。
內容包涵:「學年/學期學習目標、單元活動主
題、時數、備註」等項目,且應融入有關兩性平等、生涯發展及生命教育等重大議題。
(三)決定各學習領域之必修學習節數及選修學習節數。
(四)擬定本校「教科書選用及採購準則」。
(五)審查自編教科用書及全校性、全年級使用之自編教材。
(六)規劃並開設落實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精神之選修課程。
(七)協助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之發展,協調各學習領域課程小組無法議決之事項。
(八)規劃教師專業成長進修計畫,增進專業成長。
(九)負責課程與教學的評鑑,並進行學習評鑑。
(十)規劃銜接九年一貫課程精神之銜接教材與課程。
(十一)召開各領域召集人會議。
(十二)召開跨領域召集人會議。
(十三)其他有關課程發展事宜。
陸、本會定期召開會議,必要時得臨時召開會議。
會議由召集人召開並擔任主席,召集人因故未克出席時,由副召集人擔任之。
柒、本會開會時需有二分之一(含)以上之委員出席,方得開議。
需有出席委員二分之一(含)以上同意方得議決,投票採無記名投票或舉手方式行之。
捌、本會開會時得視實際需要,邀請學者專家或學生代表列席諮詢或研討。
玖、本會之行政工作由教務處主辦,相關處室協辦。
拾、學校對課程設計、教材編選、教學實施積極開發創意者,應給予必要之協助與獎勵。
拾壹、本要點經校務會議通過,陳請校長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