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藏戏》教学案例(通用15篇)《藏戏》篇1结合本校开展的专题阅读活动,在我每节语文课讲授之前,利用3到5分钟的时候为学生有感情朗读精品文章。
今天我在上《藏戏》之前,读了一篇《吉祥鸟》并让学生谈听后感觉、启发,积累人生感悟。
讲授《藏戏》之前,学生已经充分的预习过课文。
1、学生读课题。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指生回答)教师简介藏戏。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醒读书姿势)3、出示问题。
①藏戏同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②藏戏的形成?③藏戏的特点?4、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解决问题。
(教师个别询问)5、交流问题1,教师相机点拨。
①注意反问句朗读语气。
②指导朗读。
③练读。
④齐读。
6、分析问题2。
①理解“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
”②学生抓住“种子”结合前文第6自然段来谈理解。
③理解本部分内容,抓住相关词语。
如:“随之洒遍”、“开山鼻祖”等。
7、读文章后半部分内容,理解藏戏三个特点。
①交流,谈感受。
②理解“不要……不要……不要……只要”这个关联词语,谈感受。
8、学习“演出三五天”①默读课文。
②具体谈演出过程。
教师小结。
9、布置作业:必做:你喜欢看藏戏吗?写感受。
选做:读专题阅读的书,积累。
教研员谈话实录:优点:1、肯定本节课教师“朴实”的课堂教学。
2、教师朗读有感情,教态自然大方。
3、抓住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4、学校开展专题阅读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辨断问题、语言组织及思维能力。
缺点:1、课文导语的提出影响教师前半阶段的教学。
2、要结合链接语中的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3、提出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通过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应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
“压缩”略读课文的教学,简约而不简单,以议论——体会——朗读——交流为略读课文的流程。
4、要抓住文章的语言训练点,以点覆面,教授课文。
5、学生朗读。
只要学生通过对文章重点句段的理解,将其感受、感想、感悟应用到他(她)的朗读中就可以,但教师要对读的不好的同学进行指导。
藏戏教学设计(精选6篇)藏戏篇1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传统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2.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好,大家看过戏曲节目吗?是啊,戏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的祖先根据地域的特点创造了众多的戏曲种类。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戏曲种类呢?(指生回答)大家知道得还真不少,中国的戏曲种类确实很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
我们烟台地区也有自己的戏曲种类,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指生回答或师答)对,就是吕剧。
那大家知道藏族的戏曲形式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藏族人民的戏剧——藏戏。
(出示)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2.下面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看看藏戏有什么特点。
(播放课件——藏戏片段)指生回答。
3.是啊,藏戏都是戴着面具演出的,这也是藏戏的一大特色,那藏戏还有什么特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藏戏》。
(板书课题:15* 藏戏)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面的导语,看看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生阅读)2.指生回答,并列出学习要求。
3.发阅读材料,布置学生参照阅读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解疑释难,记下仍不理解的问题。
4.指生提问,全班解决难题。
5.同学们的问题都解决完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老师的问题。
(出示课件:问题)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1.那么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关于藏戏的形成,课文中讲了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
人教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案10篇《藏戏》优秀教案1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教师教法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二、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嚢樽啵桓丛拥矫扛鼋巧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二、读文,理清思路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藏戏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藏戏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掌握藏戏的主要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3. 能够欣赏和评价藏戏表演。
教学重点:1. 藏戏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2. 藏戏的主要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藏戏的复杂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藏戏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藏戏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藏戏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二、藏戏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藏戏的基本概念,如定义、起源和发展。
2. 学生做笔记。
三、藏戏的主要表演形式(10分钟)1. 教师介绍藏戏的主要表演形式,如歌舞、面具、服饰等。
2. 学生做笔记。
四、藏戏的艺术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藏戏的艺术特点,如宗教影响、民间传说、社会生活等。
2. 学生做笔记。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2. 学生完成作业,写一篇关于藏戏的短文。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藏戏的基本概念、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如果发现有问题,教师需要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改进教学方法。
藏戏教学设计教案(六)教学目标:1. 了解藏戏的剧目和代表作品。
2. 能够识别和描述藏戏中的角色和面具。
教学重点:1. 藏戏的剧目和代表作品。
2. 藏戏中的角色和面具。
教学难点:1. 藏戏中复杂的角色和面具。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藏戏的剧目和代表作品的资料。
2. 教师准备藏戏中各种角色和面具的图片。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六、藏戏的剧目和代表作品(10分钟)1. 教师介绍藏戏的剧目和代表作品,如《格萨尔王》、《青海湖》等。
2. 学生做笔记。
七、藏戏中的角色和面具(10分钟)1. 教师展示藏戏中各种角色和面具的图片,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学生做笔记。
八、角色扮演和面具制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或面具进行扮演和介绍。
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优质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八单元《藏戏》章节中,深入学习藏族民间艺术——藏戏。
详细内容涉及藏戏历史起源、表演形式、角色分类、面具特色及其所承载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藏戏基本知识,增强对我国多元文化认识。
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民间艺术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藏戏,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藏戏角色分类和面具特色。
教学重点:藏戏历史起源、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藏戏表演视频、藏戏面具、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藏戏表演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藏戏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 讲解藏戏历史起源和表演形式通过讲述藏戏起源故事,让学生解藏戏历史背景。
结合表演视频,讲解藏戏表演形式,如唱、念、做、打等。
3. 分析藏戏角色分类和面具特色利用挂图和实物展示,详细讲解藏戏中角色分类,如生、旦、净、末、丑等。
重点介绍藏戏面具特色和象征意义。
4. 例题讲解选取一段藏戏表演视频,让学生分析其中角色和面具,加深对藏戏表演形式理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段藏戏表演,要求包含不同角色和面具,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梳理本节课学习藏戏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藏戏》2. 内容:历史起源表演形式:唱、念、做、打角色分类:生、旦、净、末、丑面具特色:象征意义、造型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简要介绍藏戏历史起源和表演形式。
请你分析藏戏面具特色及其象征意义。
2. 答案:藏戏起源于西藏,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念、做、打等。
藏戏面具特色鲜明,如造型独特、象征意义丰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藏戏。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藏戏》教学设计(精选17篇)《藏戏》篇1一、聊戏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藏戏》(板书:藏戏)。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
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
说到戏剧,老师特别想和同学们聊一聊你们知道的戏剧。
注意请你用一句话把你想要说的表达清楚。
生:(1——2名)师:知道的挺多的。
那老师考一考大家,长袖一甩,就能变出个脸谱,是什么戏?生:“川剧!”师:好,老师还剪辑了三段著名的戏曲,同学们听听看,能听出它属于什么戏剧吗?播放唱段1、2、3学生回答师:“还有一种戏,它广泛流传于世界的最高处,它叫?”生:“藏戏!”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篇课文带星号,我们知道阅读课文要抓住什么?”生:“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
”屏显:……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
默读课文,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哪两个词揭示了课文的重点?”生:形成和特色板书‘形成’和‘特色’二、说“戏”师: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呢,课文哪些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啊?4-7(板书4-7)师:学会抓关键词很重要,它就像你要打开一扇门得先找到门把手一样。
有三个词连接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4-7自然段,看看谁最先找到。
生:(那时候于是就这样)屏显师: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7段,自己练习借助关键词来复述故事。
师:读了课文我们都知道,藏戏是用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的。
那我们说“关于藏戏形成的传奇故事”这是不是藏戏呢?这出《藏戏》,当然少不了“雄谢巴”。
知道熊谢巴吧?怎么知道的?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真会学习。
谁来当一次熊谢巴呢?师:请你用上关键词,可以加上动作,老师来给你起个头:(屏显)要说藏戏戏神,那就是伟大的唐东杰布,下面由我来介绍他的传奇故事。
师:其余同学请认真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听听是不是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七单元《藏戏》一文。
文章主要介绍了藏戏的历史起源、表演形式、面具特色以及演出意义等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藏戏的起源传说、表演技巧、面具的分类及象征意义、藏戏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藏戏的基本知识,认识藏戏的特点和表演形式,理解藏戏在藏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藏戏面具的分类及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藏戏的起源、表演形式、演出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藏戏表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哪一种戏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藏戏》。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基本知识,圈画出关键信息。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详细阐述藏戏的起源、表演形式、面具特色及演出意义等。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上台扮演藏戏角色,体验藏戏表演,感受藏戏的魅力。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藏戏的选择题,指导学生如何从文中找到答案。
6. 随堂练习:设计一组关于藏戏的知识问答,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7.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藏戏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
六、板书设计1. 《藏戏》2. 主要内容:藏戏的起源:传说、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唱、念、做、打面具特色:分类、象征意义演出意义:藏族文化、艺术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简要介绍藏戏的起源和表演形式。
藏戏面具有哪些分类?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义?你认为藏戏在藏族文化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2. 答案:藏戏起源于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
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等。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优质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藏戏》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藏戏的历史起源、艺术特点、表演形式及文化内涵;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通过课文学习,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了解藏戏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兴趣,尊重并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藏戏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了解藏戏的历史和表演形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藏戏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 讲解生字词:教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精讲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了解藏戏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6. 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7.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藏戏2. 主要内容:藏戏历史艺术特点表演形式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藏戏。
(2)结合藏戏的特点,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答案:(1)藏戏是西藏地区的一种民间戏剧形式,起源于唐代,具有悠久的历史。
藏戏表演形式独特,演员戴面具,表演生动,唱腔高亢激昂,富有感染力。
(2)示例:我认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
藏戏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了我们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我们要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
《藏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 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目标1、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咆哮”、“哄堂大笑"、“鼻祖”、“随心所欲"、“两面三刀”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和特点,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3、默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
教学重难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默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
技术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各具特色的艺术样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种民族风俗和文化艺术各具特色,蕴含着深厚的艺术魅力。
看,这是我们汉族的剧种。
逐一听戏剧的声音,了解黄梅戏、越剧、川剧。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少数民族传统剧种——藏戏。
2、出示藏戏图片和题目。
二、初步了解,激趣阅读1、什么是藏戏呢?出示(藏戏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
藏戏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
藏戏传统剧目都含有佛教内容。
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2、播放藏戏视频。
三、初读感知,扫清障碍1、翻开课本,默读课文,遇到读不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
2、抽查学生读段落的情况。
对于读错、阅读吃力的地方,教师或学生进行指正。
全班复读。
3、出示本课需要扫清的生字新词,认读和理解过关,自选进行解释和造句。
六年级下册《藏戏》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六年级下册《藏戏》一课。
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民族风情的魅力”第三节,详细介绍了藏戏的历史、表演形式、角色分类、面具文化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具有藏族特色的戏剧艺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藏戏的基本知识,如表演形式、角色分类和面具文化等,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介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藏戏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藏戏的角色分类和面具文化。
教学重点:藏戏的表演形式、特点以及面具的制作与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藏戏表演视频、图片、面具、PPT等。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藏戏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藏戏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藏戏的历史背景。
(3)教师讲解藏戏的角色分类和面具文化。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藏戏角色,制作相应的面具。
(2)学生佩戴面具,模仿藏戏表演,体验表演乐趣。
4. 例题讲解:讲解藏戏面具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5. 随堂练习:学生动手制作藏戏面具,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藏戏表演形式角色分类面具文化2. 面具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藏戏”为主题,绘制一幅藏戏面具画。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藏戏艺术。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藏戏表演,亲身感受藏戏的魅力。
(2)开展“藏戏知识知多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民族戏剧艺术,进行交流分享。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3.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1.我们刚刚阅读完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的悲惨命运唤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
(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
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板书:马克?吐温emsp;美国作家)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
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
种冒险经历。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如,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
)三、浅显探讨小说1.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从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交流。
)2、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优质精彩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藏戏》一文。
该文详细介绍了藏戏的历史起源、表演形式、角色分类、面具文化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尊重和热爱多元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藏戏的角色分类、面具文化以及课文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藏戏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藏戏表演视频、挂图等。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单、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藏戏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的服饰、面具等特点,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讲解藏戏的历史起源、表演形式、角色分类、面具文化等。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并制作藏戏面具,进行角色扮演。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学习单,检测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藏戏》2. 主要内容:历史起源表演形式角色分类面具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藏戏的特点。
(2)设计一个藏戏面具,并说明面具的象征意义。
2. 答案:(1)藏戏特点:具有悠久的历史,表演形式独特,角色分类丰富,面具文化丰富多彩。
(2)面具设计:象征意义可根据个人喜好和创意进行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藏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藏戏》示范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藏戏的起源、表演形式及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藏族的文化背景,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有关藏戏的资料,丰富学习视野。
(3)学会欣赏藏戏表演,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藏戏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提高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了解藏戏的起源、表演形式及特点。
(3)欣赏藏戏表演,体会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藏族文化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藏戏的魅力。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欣赏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藏戏表演,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相关视频资料、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藏戏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藏戏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藏戏艺术。
(2)简要介绍藏戏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藏戏的特点。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藏戏的相关知识。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生字词。
(2)引导学生了解藏族的文化背景,深化对藏戏的认识。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藏戏的艺术价值。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欣赏教学(1)组织学生观看藏戏表演视频,感受藏戏的魅力。
(2)学生谈谈观后感,提高审美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藏戏教学案例(优秀5篇)《藏戏》教案篇一教学课时:一课时一、1、简介地方戏曲剧种,东北-二人转,河北-评剧、河北梆子,山东-五音戏,江苏-锡剧,上海-沪剧,浙江-越剧,福建-高甲戏,广东-粤剧,湖南-花鼓戏,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陕西-秦腔,四川-川剧,山西-晋剧,北京-京剧,内蒙-二人台!今天,我们走进雪域高原欣赏西藏文化活化石藏戏。
练习(28)2、范读课文。
二、默读前三自然段,有什么发现?1、三个反问句。
2、三个藏戏特点。
(练习第26)三、走进藏戏奇葩面具。
(8-16)1、面具为何能保留下来千年不变?(16自然段因果句式,加关联词语读。
)2、面具特点(8)身份、颜色、形状。
3、具体人物:并列句式。
4、总分总段式,布局。
概括段意。
四、其他特色。
(一qi-21)1、自渎标注。
2、交流:雄谢巴解说,说唱、舞蹈艺术,广场戏,一出戏三五天不稀奇。
3、练习(26):不一而足-因为不同,而让人感到满意。
五、藏戏起源唐东杰布简介(4-7)。
六练习、1、多音字、二类字、易混字。
2、解词(略)。
板书:7、藏戏面具广场戏三五天演不完起源《藏戏》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在表达上的特点。
3、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了解藏族文化,激发学生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戏剧视频)同学们,看了这些视频,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种戏剧吗?(生自由回答)同学们可真厉害,你们都说得很正确。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认识另一种戏剧,那就是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清楚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藏戏蕴涵的深层涵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感受藏戏所表达的涵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藏戏的录象、以及记载,准备一些藏戏面具。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的爷爷奶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吗?生:粤剧!2、师:嗯,很好!你们都知道爷爷奶奶喜欢看粤剧。
那么你们又知道粤剧是怎样的一个节目吗?(学生自由发挥)3、师总结: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是属于广东人的'一种文化节目。
其实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特色的戏剧:安徽有黄梅戏、河南有豫剧、浙江有越剧、四川有川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和这些戏剧截然不同的戏剧:藏族戏剧藏戏4、板书课题:7*藏戏生齐读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解释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
2、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藏戏和其他戏剧的不同之处。
(1、戴着面具演出2、没有舞台3、一部戏演出三天五天还没有结束)3、给课文分段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用疑问句形式引出藏戏。
第二部分(47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形成。
第三部分(819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深入了解藏戏(一)学习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前三段用三个并列的疑问句开头,作者暗示了什么呢?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暗示了藏戏有三个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天五天还没有结束(演出时间长)这样表达给读者留下悬念,吸引读者。
2、找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语调,体味句子的感情色彩。
(世界范围内,像藏戏这样的戏剧很稀少,中国人以拥有这样的戏剧而自豪)(二)学习第二部分,了解藏戏的形成1、学生细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感受故事的传奇色彩。
藏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4*藏戏【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3.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4.体会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戏曲欣赏,播放昆曲《牡丹亭》和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师:课堂开始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我们中国的戏曲文化,同学们仔细听,猜猜这些分别属于哪个剧种。
5.揭示课题:不必说细腻婉转的江苏昆曲,铿锵大气的河南豫剧;也不必说有多样化中国风乐器伴奏、丰富脸谱文化的京剧。
单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藏戏》里就饱含着我们中华传统戏曲文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藏戏。
看看它又有着怎样的特色。
6.板书课题,藏戏。
(是一种藏族的戏曲剧种,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Z)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藏戏的?请把思考结果批注在课文旁边。
2.检查读文,齐读生字词“僧人、脱缰、吞噬、开山鼻祖”等词语。
词语解释:开山鼻祖: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创者。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课文中指巫女的性格。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藏戏的?整体感知:作者是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分段交流:①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连续三个问句,点出藏戏的主要特点。
②第二部分(第4~17自然段):详细介绍藏戏的来源及其主要特点。
③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戏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再读课文,了解形成自由读第4—7自然段,交流讨论藏戏是怎样形成的?作者书写了哪些传奇?教师引导学生自读每一个自然段,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藏戏》教学设计优秀6篇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案篇一学习目的: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体会藏戏的特点以及其艺术魅力。
学习课时:(三课时19、20)学习过程:一、预习——读两遍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藏戏》的作者是。
2、课文介绍的是哪一个传统剧种?答:课文介绍的是这个传统剧种。
3、这个剧种的创始人是谁(这个剧种的开山鼻祖是谁)。
答:这个剧种的开山鼻祖是一个叫的西藏高僧。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藏戏的和藏戏的艺术。
5、找出不认识的字,并注音组词(可不填满)。
生字读音音序部首结构组词(组课文的新词)6、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开山鼻祖:比喻创始人。
别无所求:两面三刀:随心所欲:一无所有:赞叹不已:哄堂大笑:身无分文:能歌善舞: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再阅读课文一次。
2、藏戏的怎样形成的?答:藏戏是一位叫_____的藏族青年人,要在_____上修桥,可他,于是认识了__位姑娘,组成了___班子,用__的形式,表演__故事、传说,劝人、出__出、共同,歌声所到之处,藏人赞叹不已。
于是就这样在__上修了__ 座铁索桥。
藏戏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开山鼻祖是________,戴___表演,藏戏演出时没有_____艺术特点,有自己固定的____(开场正戏结尾庆贺)、丰富多彩,演__天毫不稀奇三、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江水()的容貌()的唱腔()的激流()的舞姿()的歌声2、用“ ”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形善积德()赞叹不以()丰富多采()洪堂大笑()随心所遇()别勿所求()3、按要求写句子。
1)、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藏戏》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机箱、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学设计(通用5篇)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存“鼻祖、吞噬、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美丽的语句。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字音方面,强调“僧、缰、噬、琼、彻”等字的读音。
词语理解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鼻祖、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自主阅读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在把握整体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感受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表达运用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播放学生喜爱的戏剧录像片段,观赏戏剧。
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沟通自己的感受。
教学预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预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观看录像,感受丰富的戏曲种类。
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2.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非常兴旺的民族。
那里的人们所制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奇妙独特、绚烂辉煌,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长远的戏剧之一。
藏戏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领会历史悠久、深受藏族人民宠爱的藏戏吧!(板书:藏戏)3.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的录像画面,精当的语言介绍,激起学生了解藏戏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课文的欲望。
板块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藏戏》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藏戏》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六年级《藏戏》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介绍的剧种学生们比较陌生。
文章开头用了三个排比句“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结束呢?”既道出了藏戏的特点,又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
唐东杰布,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藏戏的创始人,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课文以一个美丽的故事为引子,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着藏戏的由来,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怀着对藏族人民的无比热爱,“许下宏愿,发誓建桥”。
和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组成了第一个藏戏班子,于是世界上从此有了这“简朴”的藏戏。
整篇文章以“简朴”为特征,为我们介绍了这承载着藏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学情分析】我班学生总体上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
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我的思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中介绍的剧种学生们虽陌生,但插图中那花花绿绿的服饰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吸引。
本课除了一些人名,地名生僻词以外,文章通俗易懂,段落层次也比较清晰。
所以我围绕课前阅读提示,确定了最基本的三点学习要求,并借助图片、资料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任务。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来、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藏戏教教案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品戏
1、平时,你最爱看什么电视节目?你知道你爷爷、奶奶等老人最爱看什么节目吗?
2、你对戏曲了解多少?下面请同学们看几个戏曲片断,看谁你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戏曲。
大胆猜,随便说,说错了也不要
紧。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广泛流传于世界最高处,我们藏民族的传统戏曲,它叫——藏戏。
在读这篇课文之前,你们听说过藏戏吗?好,我给你们搜集了一个资料,请大家看看。
4、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看法?
二、整体感知,入戏
1、细心的同学发现,这篇课文带星号,我们知道阅读课文要抓住什么?
2、出示阅读提示:“……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
默读课文,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哪两个词和课文紧密相连?”
3、聪明的孩子抓住几个关键词,就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形成,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特色?
4、1-3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三、复述课文,说戏
1、我们抓住了形成和特色,藏戏神秘的面纱我们就可以揭开。
每场藏戏开始的时候,演唱者就会挂出这样一张画像,你们猜猜他是谁?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4-7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根据。
2、每场藏戏开演前,雄谢巴会先从戏神讲起;这出《藏戏》,当然少不了“雄谢巴”。
“要说我们藏戏啊,那得从我们藏戏的戏神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那时候……于是……就这样……”
3、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雄谢巴”开演了——(其他
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
要说藏戏戏神,那就是伟大的唐东杰布,下面由我来介绍他的传奇故事。
4、复述课文时抓关键词:聪明的同学你想一想,这三个关键词来处哪里?
其实,这三个词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就是:那时候(关键词),唐东杰布发誓:要为百姓架桥。
经过:于是(关键词),唐东杰布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
结果:就这样(关键词),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同时,他成为藏戏的戏神。
5、我们复述课文时抓文中的关键词,然后用上文中精彩的语句,就像他们一样,再加上自己的表演,就能复述的绘声绘色。
学会抓关键词很重要,它就像你要打开一扇门得先找到门把手一样。
把长段读成句子,把句子读成关键词,这其实是一种复述能力。
四、读写结合,写“戏”
1、藏戏的形成我们已经了解完了,它的特色是什么?最大特点是——演员戴着面具。
2、还有哪些特色?面具、舞台和时间。
3、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课文第8自然段到结束。
看这些特点,你最喜欢哪一个?说明理由。
4、面具代表不同的角色,我给同学们收集一些图片,你们
能说出它们是什么角色吗?
5、你们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这些面具的特点真是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难怪作者说它“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也难怪它流传了600多年,有意思吧。
其实,课文中描写面具的这段话也很有意思。
读一读,你能从这段话里有什么发现?请大家先读一读。
6、本来这些段落可以合为一段,为什么作者用排比段去写面具?一目了然、个性鲜明啊,写作手法和面具的特征相一致了。
作者真了不起,他把写法和内容相结合。
7、指导有感情朗读:看谁能读出这些面具的特点。
试一试。
每一种颜色,每一种面具代表的形象一样吗?让我们读出这种迥然不同的的感觉来,让老师闭着眼睛感受到这种种不同的形象。
好不好?
8、除了课文中所介绍的面具外,老师还搜集了几个面具,让大家猜一猜,可不能白猜,要说出理由哟!
9、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17-20自然段,写批注。
然后,再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
10、填完后,谈一谈你们特别的感受?
11、这样的藏戏在西藏高原上,随处可见,随时可听。
藏族人民的那种豁达,那种豪放,那种宽容,甚至他们对藏戏的那种热爱。
作者马晨明在西藏工作两年,可以说对这样的藏戏她看过很多场,但是我的明白的是她为什么在课文的开头连续用三个问句,她是真的不懂吗?(反问句是为了突出藏戏的特点,排比句表达自己的自豪之情。
)
12、有,还有……那就是我们的藏戏,我们的藏戏以雪山大
地为背景,每年的雪顿节也称作“藏戏节”。
藏戏的传统剧目相传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戏”。
五、总结拓展,布置从业。
板书:
那时候戴面具
形成于是特色没舞台
就这样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