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气象 4.3气团和锋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24
天气尺度的划分 从水平尺度及持续时间来划分。
一、气团定义:大范围的空气团,在其内部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垂直分布基本一致,在其控制的区域内,天气气候特征也大致相同。
尺度:水平尺度几十千米,垂直尺度几至几十千米(一)气团的形成气团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1)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 (2)利于空气停滞和缓行的环流条件。
空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源于下垫面,因而下垫面性质决定着气团属性。
在冰雪覆盖的地区往往形成冷而干的气团;在水汽充沛的热带海洋上常常形成暖而湿的气团。
所以,大范围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如辽阔的海洋、无垠的沙漠、冰雪覆盖的大陆和极区等等都可成为气团形成源地。
气团形成条件:周围的环境要能使大范围的空气有较长时间停留或缓慢运行在同一下垫面上,逐渐获得与下垫面相适应的比较均匀的物理属性。
移行缓慢的高压(反气旋)系统如高纬地区的准静止冷高压,副热带高压等等,不仅能使空气有充足时间同下垫面相互作用,以获得下垫面属性,而且高压中下沉气流在低空的辐散风场利于空气温度、湿度水平梯度减小,而趋于均匀,这是最有利于气团形成的环流条件。
(二)气团的变性气团形成后,随着环流条件的变化,由源地移行到另一新的地区时,由于下垫面性质以及物理过程的改变,气团的属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气团原有物理属性的改变过程称为气团变性。
当气团移到另一个地区上空之后,气团的性质要发生变化,当它在新的地区上空缓慢移动或停留时就会获得新的地区下垫面的性质,同时形成一种新的气团,因此气团的形成和变性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只不过气团的形成只是不断的变性过程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日常所见气团大多属变性气团。
问题:影响我国的气团是原生的还是变性气团???分析:我国地形复杂,山地占2/3,缺乏大面积性质均一的下垫面;水平尺度(k m ) 时间尺度 大尺度 >400几日—几十日 中尺度4—400几小时—几十小时 小尺度0.04—4 几分钟—几小时 微尺度<0.04几十秒—十几分钟中 纬 度 低 纬 度长波、锋面 温带气旋 反气旋 云团热带气旋 中尺度锋面 飑线 背风波中尺度对流群积雨云 龙卷对流单体 边界层涡动边界层涡动我国大部分地区地处中纬度,而中纬度地区又是冷暖空气交汇极为频繁的地区,缺乏利于空气停滞或缓行的环流条件结论:活动在我国的气团大多是境外移来的变性气团,其中最主要的是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和变性热带海洋气团。
第三章气团和锋第一节气团§气团的概念气团是指这样一团空气,即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在同一气团中,各地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稳定度)几乎相同,天气现象也大致一样。
气团的水平尺度可达几千公里,垂直范围可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
这种性质几乎一样的气团是如何形成的哪首先,性质比较均匀的广阔地球表面,是气团获得比较均匀属性的首要条件。
空气在性质比较均匀的广阔地球表面上空停留或缓慢移动,通过大气中各种尺度的湍流、系统性垂直运动、蒸发、凝结和辐射等物理过程与地球表面进行水汽和热量交换,经过足够长时间交换才能获得下垫面的温度、湿度和稳定度等物理属性。
空气运动对气团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下沉辐散运动可以使大气中温度、湿度的水平梯度减小,增加大气中温、湿特性的水平均匀性。
稳定的环流使空气能较长时间地缓慢移动在温、湿特性比较均匀的下垫面上,使空气能够有足够长的时间取得下垫面温、湿特征。
具有形成气团温、湿属性比较均匀条件的地区称为气团源地。
当气团在广大的源地上取得大致与源地相同的物理属性后,离开源地移至与源地性质不同的下垫面时,二者间又产生了热量与水分的交换,则气团的物理属性又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气团变性。
§气团的分类(1)地理分类法—按照发源地的纬度分类北极气团:北极地区全年都是冰雪覆盖的北冰洋,下垫面性质较均匀,盛行反气旋环流,在这个地区上形成的气团称为北极气团(或冰洋气团)。
极地气团:靠近极圈的高纬广大地区(冬半年为冰雪覆盖,夏季冰雪覆盖区仅限于极圈附近),冬季受反气旋环流控制,夏季亦有弱辐散,在这个地区上形成的气团称为极地气团。
热带气团:在副热带高压及其以南的广大信风区内形成的气团称为热带气团。
赤道气团:赤道地区形成的气团称为赤道气团。
气团又有大陆性与海洋性之分,这时根据气团内部的湿度高低来区分。
(2)热力分类法:根据气团的温度和气团所经过的下垫面温度对比来划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