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9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16.05 KB
- 文档页数:5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1. 自然界中存在的碘的稳定性核素是53127I。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人工放射性核素53131I。
一旦53131I被人体吸入,就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3131I是一种新元素B. 53131I的摩尔质量为131gC. 53131I和53127I互为同位素D. 53127I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74【答案】C【解析】稳定性核素是53127I,人工放射性核素53131I,质子数均为为53,属于碘元素,A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B错误;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碘原子,互为同位素,C正确;中子数,所以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差为,D错误;正确选项C。
2. 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4N AB. 在常温常压下,48g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含氧原子数是3N AC. 1n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 AD. lmolNa2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答案】B【解析】标准状况下,SO3是固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SO3中含有的原子数目,A错误;氧气和臭氧为氧原子形成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48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8/16=3mol,个数为4N A,B正确;1 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不一定为2N A,例如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1mol电子,C错误;lmolNa2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错误;正确选项B。
3. 下列变化过程中,只破坏共价键的是A. 冰变水B. Na2SO4熔融呈液态C. HCl溶于水得盐酸D. NH4Cl溶于水【答案】C【解析】冰是分子晶体,熔化为水时破坏氢键、分子间作用力,A错误;Na2SO4属于离子化合物,熔融时电离破坏离子键,B错误;HCl中含有共价键,溶于水发生电离,破坏,C正确;NH4Cl溶于水破坏了离子键和共价键,D错误;正确选项:C。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试管①中的试剂及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C 【详解】A .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SO 2具有漂白性,溶液褪色,故A 正确;B .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故B 正确;C .在酸性溶液中二氧化硫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 错误;D .二氧化硫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可知SO 2具有还原性,故D 正确; 故答案为C 。
2.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A .H 2S 在O 2燃烧 B .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C .SO 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硫酸中加入锌粉【答案】B 【详解】A 、H 2S 和O 2的反应有两种情况,O 2不足:2222H S+O 2S+2H O 点燃,O 2过量:22222H S+3O 2SO +2H O 点燃,A 错误;B 、Fe 和S 反应只会生成FeS ,与反应物用量或者浓度无关,B 正确;C 、SO 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有两种情况,SO 2不足:SO 2+Ca(OH)2=CaSO 3↓+H 2O ,SO 2过量:Ca(OH)2+2SO 2=Ca(HSO 3)2,C 错误;D 、Zn 和硫酸反应有两种情况,Zn 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和浓硫酸反应放出SO 2,D 错误; 故选B 。
【点睛】注意两点:①S 、I 2这两种弱氧化剂,和变价金属反应只会生成低价态金属的化合物;②浓硫酸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一般是SO 2,而不是H 2。
3.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A.迅速退色B.不退色C.先退色后又恢复红色D.慢慢退色【答案】B【详解】Cl2和SO2同时通入到溶液中,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若Cl2和SO2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在溶液中反应恰好没有剩余,即没有漂白性的物质剩余,故溶液不会褪色,故选B。
江西省抚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 S:32 Mg :24 O :16 C:12 N: 14 Na:23 Cl:3 5.5 K:39第Ⅲ卷(共5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 A.1∶4 B. 2∶1 C.1∶1 D.1∶22. 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A.将40 g NaOH溶解于1 L水中配成的NaOH溶液B.常温常压下将22.4 L HCl 气体溶于水配成1 L的盐酸溶液C.将1 L 10 mol/L的浓盐酸与9L水混合配成溶液D.从1000 mL 1 mol/L NaCl溶液中取出100 mL的溶液3.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A.质量相等但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体积相同的N2和C2H4C.等温、等体积的N2和O2 D.等压、等体积N2和CO24.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 NA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C.通常状况下,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 NA5.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30mL0.2mol/LKCl溶液 B.20mL0.1mol/LCaCl2溶液C.10mL0.1mol/LAlCl3溶液 D.100mL0.25mol/LNaCl溶液6.将0.5L 1mol/L FeCl3溶液加水稀释至1L ,所得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3mol/L B. 2mol/L C.1mol/L D. 1.5mol/L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1.2 L某气体的质量为22 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 g/mol B.16 g O2和16 g O3含的氧原子个数一样多C.在标准状况下,水、氧气和氮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都相等D.1 mol氯化钙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8.在除杂过程中要尽量除去杂质,那么,加入的试剂必须稍过量,且最后过量物质可以使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除去。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 3 ②NO 2③HCl 和N 2 的4:5混合气体,进行喷泉实验。
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①>②>③ B .①<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答案】C 【详解】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3NH 、HCl 、2NO 物质的量相等,设3NH 、HCl 、2NO 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烧瓶体积为VL 。
由2233NO H O 2HNO NO +=+可知生成3HNO 的物质的量为2mol 3,生成NO 的物质的量为1mol 3,NO 难溶于水,则3HN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13/23molmol L V V L =,3NH 和HCl 溶于水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 /L V ,因此①=②=③,答案选C 。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Ba(OH)2溶液时,反应为:Al 3++ 2SO 2-4+ 2Ba 2++ 4OH -= 2BaSO 4↓+ AlO -2+ 2H 2OB .硫化亚铁与浓硫酸混合:2H ++FeS=H 2S↑+Fe 2+C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 2:Ca 2++2ClO -+SO 2+H 2O=CaSO 3↓+2HClOD .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 2++4H ++NO -3=3Fe 3++NO↑+3H 2O 【答案】A 【详解】A .Ba(OH)2足量,故明矾KAl(SO 4)2·12H 2O 完全反应,其中Al 3+与OH -反应生成-2AlO ,即①3+--22Al +4OH = AlO +2H O ,2-4SO 与Ba 2+反应,②2-2+44SO +Ba = BaSO ↓,由于Al 3+、2-4SO 都来源于明矾,故应满足原比例1:2,则总反应为①+②×2,即3+2-2+--4422Al +2SO +2Ba +4OH = 2BaSO +AlO +2H O ↓,A 正确; B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FeS 中亚铁氧化为Fe 3+,-2价硫氧化为S 单质,自身被还原为SO 2,B 错误;C .次氯酸根有强氧化性,能将SO 2氧化为2-4SO ,自身被还原为Cl -,C 错误; D .磁性氧化铁为Fe 3O 4,书写离子方程式时,Fe 3O 4不能拆,D 错误; 故答案选A 。
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一化学考试范围:必修2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节;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8 O:16 S: Cl:35.5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A. 碘化铵的电子式:B. 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C. 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23892UD.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mol C10H22含共价键数目32N AB. 常温常压下,8g CH4含有电子数目5N AC.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含有CH 3COO -的数目0.1N AD. 78g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 A3.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①酸性:HClO4>HBrO4>HIO4②离子还原性:S2->Cl->Br->I-③沸点:HF>HCl>HBr>HI④金属性:K>Na>Mg>Al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F>HCl>H2S⑥半径:O 2->Na +>Na>Cl.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4.现有X、Y、Z、W、Q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W、Q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YX3、X2Z、X2Z2、W2Z、W2Z2都是常见的化合物,其中,YX 3在常温下呈气态,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Y>Z>W>Q>XB. W2Z2与X2Z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X能分别与Y、Z、W形成共价化合物D. Y、W、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一定相互反应5.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 对于可逆反应:aA(g)+bB(g)bC(g)+dD(g),如果正反应放热,逆反应一定吸热C. 氢气燃烧生成水是一个放热的化学反应,说明1 mol H2的能量高于1 mol H2O的能量D. 只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以设计为原电池6.反应2A (g )+3B (g )2C (g )+D (g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v最大的是()A.V(A)=0.75mol/(L·s)B.V(B)=0.6mol/(L·s)C.V(C)=1.0mol/(L·s)D.V(D)=0.8m ol/(L·s)7.两种短周期的元素X和Y,可组成化合物XY 3.当Y的原子序数为m时,X的原子序数可能是:①m-4,②m+4,③m+8,④m-2,⑤m+6,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⑤D. ①②③④⑤8.反应3Fe(s)+4H2O(g) Fe3O4+4H2(g)在一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 体积不变,增加H2O(g)的量B.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e使体系压强增大C.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D. 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9.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2X(g)Y(g)+Z(g),达到反应限度的标志是()①X的分解速率与X的生成速率相等②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③X、Y、Z的浓度不再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Y的同时生成1molZ.A. ①③B. ②③C. ①②D. ②④10.根据下列事实:(1)X+Y2+═X2++Y;(2)Z+2H2O═Z(OH)2+H2↑;(3)Z2+氧化性比X2+弱;(4)由Y、W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X>Z>Y>WB. Z>W>X>YC. Z>X>Y>WD. Z>Y>X>W11.将1mol CH4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的四种有机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产生HCl的物质的量是()A. 0.5molB. 2molC. 2.5molD. 4mol12.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乙烯使溴水褪色B.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乙烯在空气中燃烧D. 还原性铁粉做催化剂用苯与液溴制溴苯13.同分异构体现象在有机化学中是非常普遍的,下列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①CH2=CHCH3② ③CH3CH2CH3④HC≡CCH3⑤⑥CH3CH=CHCH3.A. ①和②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⑤和④14.已知在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下列可以作为证据的实验事实是()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②苯中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③苯的一溴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④实验室测得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⑤苯不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15.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乙醇和钠反应,键①断裂B. 在Ag催化下和O 2反应,键①③断裂C.乙醇和浓H2SO4共热140℃时,键①或键②断裂;在170℃时,键②⑤断裂D. 乙醇完全燃烧时断裂键①②16.以氨作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含有O 2-)燃料电池,具有固态结构、能量效率高的特点,另外氨气含氢量高,不含碳,易液化,方便运输和贮存,是很好的氢源载体.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极a为电源的阴极B. 固体氧化物作为电池工作的电解质,其作用是让电子在电池内移动C. 电池工作时,在a电极接触面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NH3+3O2--6e-=N2+3H2OD. 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从电极a流向电极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 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①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可生成盐;②A的氧化物是生活中最常见液体,A、E同主族,C与B、D相邻;③A、B、C、D四种元素组成一种离子化合物F,其组成原子数之比为5:1:1:3.请回答下列问题:(1)C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______ ,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_____ .(2)化合物E 2D 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______ ,F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______ 、 ______ .(3)F溶液与足量EDA的稀溶液混合,其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4)氯气与C的气态氢化物相遇有白烟及C 2生成,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5)C 2A 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 KOH溶液.该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______ .18.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与C同周期,D与E 和F同周期,A与D同主族,C与F同主族,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D是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又知六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有三种是气体,三种是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_____ .(2)C、D、F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______ (3)由A、B、C三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4:2:3形成化合物X,X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 ______ .(4)若E是金属元素,其单质与氧化铁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E是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应用,请写出其氧化物溶于强碱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5)FC2气体有毒,排放到大气中易形成酸雨,写出FC2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9.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1)m+n ______ p(填“>”“=”“<”).(2)若加压时,A的质量分数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3)若加入A(体积不变),则B的转化率 ______ .(4)若降低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 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 ______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 ______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20.Ⅰ.现有CH4、C2H4、苯三种有机化合物:(1)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崇仁一中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电子式或结构式错误的是()A.OH﹣的电子式B.NH4Br的电子式C.CCl4的电子式D.H2O的结构式:H﹣O﹣H2.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C.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D.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3.化学反应限度的调控在工业生产和环保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设法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节约原料和能源B.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C.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D.能够提高化学反应速率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ⅥA族元素中氢化物最稳定的其沸点一定最高C.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叫做化学键②两个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③强电解质的分子中一定存在离子键④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是能量降低的过程⑤所有的单质分子中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⑥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③⑤⑥6.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7.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X>WB.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C.化合物XZW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Y的氧化物能与Z的氢化物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B.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途径是化学反应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不仅存在范德华力还存在氢键D.微粒半径K+<Cl‾<S2‾9.对于100mL 0.5mol/LH2SO4溶液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mL 1.0mol/LH2SO4溶液;③改用300mL 0.5mol/LH2SO4溶液;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⑤改用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态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B.氯化钠熔化或氯化氢溶于水时都要破坏化学键C.金属甲、乙各1mol均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甲比乙失电子多,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的金属性强D.原电池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由原电池提供的电能是一次能源11.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B.该反应中D的能量可能大于反应物A和B的能量之和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12.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氢微粒,该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关于这种微粒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B.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C.该微粒比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D.该微粒的组成可用H3表示13.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固定体积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1B.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1.4 mol•L﹣1C.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D.2 s时物质A的体积分数为14.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B.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Zn﹣2e﹣+2OH﹣═Zn(OH)2D.该原电池,Zn作正极,可用石墨等作负极15.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减少2molNH3B.c(N2):c(H2):c(NH3)=1:1:1C.N2与H2的物质的量与NH3的物质的量相等D.N2、H2和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1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反应进行到5 s时,v(A)=v(B)=v(C)=v(D)B.反应进行到5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mol/(L•s)C.反应进行到1 s时,v(A)=v(B)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A+2D⇌3B+4C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52分)17.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作用,制出了新型的氧分子O4,它的结构很复杂,可能具有与S4相似的长方形结构,是一种高能量分子.(1)下列有关O4的说法正确的是:A.O4分子内存在极性共价键B.O4与O3、O2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合成O4的反应可看作核聚变反应,C.不属于化学变化D.O4将来可用作更强有力的火箭推进的氧化剂(2)制备含O2﹣、O22﹣甚至O2+的化合物都是可能的,通常它们是在氧分子进行下列各种反应时生成的:上述变化中,(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被还原;(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被氧化.(3)写出O22﹣的电子式:(4)O2+中的电子数为:.18.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新科技之一的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无噪音、高效率的特点.①已知甲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通入甲烷的这个电极是(填“正极”或“负极”),另一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②随着电池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通常情况下,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19.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①利用储能介质储存太阳能的原理是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某种盐熔化,吸收热量;晚间熔盐其中最适宜作储能介质的是(填字母)A、CaCl2•6H2OB、Na2SO4•10H2OC、Na2HPO4•12H2OD、Na2S2O3•5H2O②如图是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示意图,图中A是集热器,B是储水容器,C是供阴天时加热的辅助电热器.根据对水的密度的认识,你估计在阳光照射下水将沿(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20.随着世界工业经济发展、人口剧增,全球能源紧张及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图为C及其氧化物的变化关系图,若变化①是置换反应,图中变化过程哪些是吸热反应(填序号).21.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短周期元素,有关位置及信息如下:A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C单质一般保存在煤油中;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G单质是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属,易被腐蚀或损坏.请回答下列问题: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2)由C、B、F三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3)A与B可组成质量比为7:16的三原子分子,该分子释放在空气中其化学作用可能引发的后果有(填序号).①酸雨②温室效应③光化学烟雾④臭氧层破坏(4)若在D与G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溶液甲中,加入铜片,溶液会慢慢变为蓝色,依据产生该现象的反应原理,可设计成的原电池,则其正极反应式为.22.士兵在野外加热食物时通常采用“无焰食物加热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镁粉、铁粉、氯化钠粉末,使用时加入水与其中的镁反应放出热量.下面是在室温下对该产品的两个探究实验:【实验I】向加有等量水的三个相同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物质,结果参见图l.①1.0mol镁条、0.10mol铁粉、0.10mol氯化钠粉末;②将1.0mol镁条剪成100份、0.10mol铁粉、0.10mol氯化钠粉末;③1.0mol镁粉、0.10mol铁粉、0.10mol氯化钠粉末.【实验2】向加有100mL水的多个相同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由0.10mol镁粉、0.50mol铁粉及不同量的氯化钠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不断搅拌,第15min时记录温度升高的幅度,参见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l证实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有关.(2)实验2中当NaCl的用量大于0.125mol时,实验就无须再做的原因是(填字母).A.需要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温度B.已达到沸点不再有温度变化C.加入NaCl反而会降低反应速率D.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3)如果在实验2中加入了0.060mol的NaCl,则第15min时混合物的温度最接近于(填字母).A.62℃B.50℃C.42℃D.34℃(4)铁粉、NaCl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23.在某一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 的CO和0.2mol的H2O(g),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反应放出热量.反应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1)根据图中数据,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H2O(g)的化学反应速率为;反应平衡时c(H2)=.(2)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由题意可知,在该条件下0.2mol CO2(g)和0.2H2 mol 具有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2mol H2O(g)和0.2molCO具有的总能量(3)为进一步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填一种即可)(4)在此条件下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填序号).A.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和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CO、H2O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南城一中、崇仁一中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电子式或结构式错误的是()A.OH﹣的电子式B.NH4Br的电子式C.CCl4的电子式D.H2O的结构式:H﹣O﹣H【考点】电子式.【分析】A、氢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B、NH4Br是离子化合物,由铵根离子与溴离子构成;C、四氯化碳是共价化合物,氯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画出;D、水分子是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用短线“﹣”代替共用电子对即为结构式,未成键电子对不必标出.【解答】解:A、氢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电子式为,故A正确;B、NH4Br是离子化合物,由铵根离子与溴离子构成,电子式为,故B正确;C、氯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画出,四氯化碳是共价化合物,碳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故C错误;D、水是共价化合物,水分子是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H2O的结构式为H ﹣O﹣H,故D正确.故选C.2.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C.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D.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分析】A.Th元素有2种核素;B.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解答】解:A.Th元素有2种核素,230Th和232Th的质量数分别是230,232,故A错误;B.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B正确;C.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不变,而c项的原子发生变化,故C错误;D.不知道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含量无法求出,故D错误.故选B.3.化学反应限度的调控在工业生产和环保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设法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节约原料和能源B.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C.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D.能够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考点】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分析】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指的是化学反应所进行的程度,根据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能够节约原料和能源、提高产品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来回答.【解答】解: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能够节约原料和能源、提高产品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不是一码事,故选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ⅥA族元素中氢化物最稳定的其沸点一定最高C.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化学键.【分析】A、根据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判断;B、根据ⅥA族元素中O元素的非金属性分析;C、根据铵盐的组成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判断;D、氢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解答】解: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第ⅠA族中的H元素的金属性较弱,小于第ⅡA族中的Mg元素的金属性,故A 错误;B、ⅥA族元素中O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氢化物最稳定,含有氢键,沸点最高,故B正确;C、铵盐的组成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C正确;D、氢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所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故D正确;故选A.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叫做化学键②两个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③强电解质的分子中一定存在离子键④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是能量降低的过程⑤所有的单质分子中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⑥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③⑤⑥【考点】化学键.【分析】①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②两个非金属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相互作用;③强电解质中不一定存在离子键;④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⑤单质中可能不存在化学键;⑥非金属元素也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解答】解:①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相互作用力包含吸引力和排斥力,故错误;②两个非金属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相互作用,所以两个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只能形成共价键,不可能形成离子键,故正确;③强电解质中不一定存在离子键,如HCl、硫酸等强电解质中只含有共价键,故错误;④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所以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是能量降低的过程,故正确;⑤单质中可能不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化学键,故错误;⑥非金属元素也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属元素,故正确.故选B.6.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分析】A.煤燃烧是放热反应,主要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白炽灯工作时,消耗电能,产生光能;C.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解答】解:A.煤燃烧是放热反应,主要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A正确;B.白炽灯工作时,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为光能,故B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错误;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正确;故选C.7.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X>WB.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C.化合物XZW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D.Y的氧化物能与Z的氢化物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则W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8﹣10=8,故W为O元素;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X为Na或F,X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故X为Na元素;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原子序数大于Na元素,故Y为Si元素;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故Z 为Cl元素,结合元素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解答】解;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则W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8﹣10=8,故W为O元素;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X为Na或F,X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故X为Na元素;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原子序数大于Na元素,故Y为Si元素;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故Z为Cl元素,A.W为O元素,X为Na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Na+,故A错误;B.Y为Si元素,Z为Cl元素,非金属性Cl>Si,故氢化物稳定性Y(Si)<Z(Cl),故B 错误;C.化合物NaClO中钠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次氯酸根中氯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故C正确;D.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水,除氢氟酸外二氧化硅不溶于其它酸,不与HCl反应,故D错误.故选C.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B.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途径是化学反应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不仅存在范德华力还存在氢键D.微粒半径K+<Cl‾<S2‾【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含有氢键的物质.【分析】A.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溶液和稀的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B.化学能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D.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解答】解:A.1mol硫酸含2mol氢离子和足量强碱反应生成2mol水,因此放出的热量不是中和热,故A错误;B.化学能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故B正确;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故C正确;D.由于原子序数S<Cl<K,故微粒半径:K+<Cl‾<S2‾,故D正确,故选A.9.对于100mL 0.5mol/LH2SO4溶液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mL 1.0mol/LH2SO4溶液;③改用300mL 0.5mol/LH2SO4溶液;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⑤改用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溶液()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若要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可增大反应的浓度、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升高温度以及形成原电池反应,注意加入浓硫酸的性质,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①适当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②改用100mL 1.0mol/LH2SO4溶酸,酸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③改用300mL 0.5mol/LH2SO4溶液,酸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增大固体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⑤改用98%的硫酸,浓硫酸与铁不生成氢气,则不能加快反应速率,故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B.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态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B.氯化钠熔化或氯化氢溶于水时都要破坏化学键C.金属甲、乙各1mol均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甲比乙失电子多,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的金属性强D.原电池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由原电池提供的电能是一次能源【考点】化学键.【分析】A、稀有气体的单质中不存在化学键;电解质电离时破坏化学键;B、电解质电离时破坏化学键;C、金属性强弱是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D、原电池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解答】解:A、因稀有气体的单质为单原子构成的分子,则不存在化学键,即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B、氯化钠熔化破坏离子键,HCl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故B正确;C、金属性强弱是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金属性越强越易失电子,故C错误;D、原电池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不是一次能源,故D错误.故选B.11.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B.该反应中D的能量可能大于反应物A和B的能量之和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A.某些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以发生;B.图象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C.依据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结合能量守恒分析判断反应能量变化;D.由图可知,此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答】解:A.某些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以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和铵盐发生的吸热反应,故A错误;B.图象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能量一定生成物能量(C和D的总能量),D的总能量可能高于A和B的总能量之和,故B正确;C.图象分析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结合能量守恒分析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错误,故选B.12.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的氢微粒,该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关于这种微粒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B.是氢元素的一种新的同位素C.该微粒比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D.该微粒的组成可用H3表示【考点】核素.【分析】这种微粒是由3个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这种新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其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2的一种离子,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该粒子为微观粒子,而同素异形体的分析对象为单质,则不是氢的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该粒子与H的质子数不同,则不是氢的同位素,故B错误;C.普通H2分子有2个原子核,而这种新粒子有3个氢原子核,故C正确;D.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而H3表示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3个电子构成,故选C.13.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固定体积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1B.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1.4 mol•L﹣1C.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D.2 s时物质A的体积分数为【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2A(g)+B(g)⇌2C(g)起始量(mol) 4 2 0变化量(mol) 1.2 0.6 1.22s末(mol) 2.8 1.4 2L×0.6mol/L=1.2mol,据此结合反应速率、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体积分数的表达式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2A(g)+B(g)⇌2C(g)起始量(mol) 4 2 0变化量(mol)1.2 0.6 1.22s末(mol) 2.8 1.4 2L×0.6mol/L=1.2mol,A.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s)﹣1,故A错误;B.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故B错误;C.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100%=30%,故C错误;D.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则2s时物质A的体积分数为:=,故D正确;故选D.14.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B.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Zn﹣2e﹣+2OH﹣═Zn(OH)2D.该原电池,Zn作正极,可用石墨等作负极【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可知,放电时,Zn被氧化,应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3Zn﹣6e﹣+6OH﹣═3Zn(OH)2,K2FeO4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FeO42﹣+6e﹣+8H2O═2Fe(OH)3+10OH﹣,结合电极反应式解答该题.【解答】解:A.K2FeO4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e(OH)3,电极反应式为2FeO42﹣+6e﹣+8H2O═2Fe(OH)3+10OH﹣,正极生成OH﹣,溶液碱性增强,故A正确;B.放电时,Fe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则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还原,故B错误;C.K2FeO4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e(OH)3,电极反应式为2FeO42﹣+6e﹣+8H2O ═2Fe(OH)3+10OH﹣,故C错误;D.Zn被氧化生成Zn(OH)2,应为负极,故D错误.故选A.15.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2,同时减少2molNH3B.c(N2):c(H2):c(NH3)=1:1:1C.N2与H2的物质的量与NH3的物质的量相等。
高一化学第二次月考试题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二次月测化学科试卷本试卷共 4 页, 24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u:64 Zn:6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包括15小题,共30分)1、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 ( )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 C.有催化剂作用 D.无法判断2、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一定是第VIIA族元素 B.R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O3C.R的气态氢化物能燃烧 D.R的气态氢化物易溶于水显碱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固体中含有共价键 B.CO2分子中含有离子键C.126C、136C、146C是碳的三种核素 D.168O、178O、188O含有相同的中子数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B.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稀有气体除外)发生周期性变化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5、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6、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7、对于锌一铜一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①锌片溶解了32.5 g ②锌片增重32.5 g ③铜片上析出l g H2④铜片上析出1 mol H2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8、对反应A+2B = 4C+3D,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A)=0.40mol•L-1•s-1B. v (B)=0.50mol•L-1•s-1C. v (C)=0.80mol•L-1•s-1D. v (D)=0.3mol•L-1•s-19、工业生产硫酸时,其中一步反应是2SO2 + O22S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增大氧气的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C.使用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为零10、下列物质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A.CH4与C2H4B.CH3-CH2-CH2-CH3与C.C2H6与C3H8D. O2与O311、某烷烃含有200个氢原子,那么该烃的分子式是()A.C97H200B.C98H200C.C99H200D.C100H20012、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进行加成反应,也能进行取代反应,并且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A.乙烷 B.乙烯 C.乙醇 D.苯13、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苯、己烷、四氯化碳 B.苯、乙醇、四氯化碳C.硝基苯、乙醇、溴苯 D.乙酸乙酯、乙醇、乙酸14、关于乙醇结构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15、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 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二、双选题(每题4分,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有错不得分, 包括5小题,共20分)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只能含离子键,不能有共价键B、所有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C、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判断化学变化的可靠方法是看有无化学键的变化17、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g) + 3H2(g) 2NH3(g) 达平衡的标志是()A.v正(N2) = v逆(N2) B.v正(N2) = 3v正(H2)C.v正(H2) = 3/2 v逆(NH3) D.N2、H2、NH3的体积比为1︰3︰218、下列实验可行的是()A.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B.用食醋浸泡有水垢的水壶清除其中的水垢C.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D.用苯从碘水中萃取碘19、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
南城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月考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1.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多样性B.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修正,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荷兰科学家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并进行了命名D.细胞学说揭示了“老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2.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B.甲、乙、丙中“A”代表的物质均不相同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D.在小鼠的口腔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麦芽糖3.如图是细胞中几种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植物培养过程中,如果缺乏了Mg元素,植物的叶片呈黄色B.蛋白质若含Fe或S元素,这些元素一定位于R基团中C.ATP中含有腺嘌呤D.I作为人体中的一种大量元素,若缺乏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4.下表中,动物细胞部分结构的功能甲~戊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名称①~⑤配对正确的是( )。
A .⑤①③②④B .⑤②①④③C .⑤①②④③D .③②①④⑤5.如图是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结构上看,Ⅲ细胞与其他三者的差别最大B .Ⅳ细胞可能是菠菜叶肉细胞C .硝化细菌不含有②,但能进行有氧呼吸D .Ⅱ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 3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是⑤和②6.下图为某种离子以某种方式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图中离子跨膜运输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B .离子跨膜运输具有随机性并消耗ATP 中的能量C .图示的离子跨膜运输不受温度的影响D .图示的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7.如图表示三种蛋白酶活性与pH 的关系,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
其正确的叙述是( )。
A .人体内的胃蛋白酶活性与pH 的关系最类似曲线cB .如研究a 酶的活性与pH 的关系,最少要设置3组实验C .将处于pH =14的含c 酶的溶液改为pH =8,反应速率将显著提高D .b 酶在任何pH 溶液中活性不变8.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九月份月考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0-16 Na-23 Mg-24 S-32 Cl-35.5Al-2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 0分)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2、 如果你在厨房不小心将花生油与凉开水混在一起,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进 行分离()A 、过滤B 、蒸馅C 、分液D 、萃取 3、 下列对“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A 、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B 、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C 、 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了的数量联系起来D 、国际上规定,0.012Kg 碳原子所含的碳原子数为Imol 4、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是() A 、分液漏斗 B 、普通漏斗 C 、蒸馅烧瓶 D 、容量瓶5、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丕正破的是(). A 、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必须迅速用布擦拭,再用大量水冲洗B 、 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C 、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D 、 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6、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体积AB?(气)和1体积B?(气)化合生成2体积勺 态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 、AB3B 、AB2C 、A3BD 、A2B37.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02和C02,,正确的叙述是()A.分子数之比1:1B.密度之比4:11C.密度之比11:16D.体积之比11:168. 为了检验溶液中是否有C 「存在,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A 、硝酸银溶液B 、四氯化碳C 、氢氧化钠溶液D 、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D22Abc T A. ----- L of22.4 泌TB. LCM22 Abe b・N\22.4/7 T_ 1—/ac • N.9.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力,则e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应表示为(式中为阿伏加德罗常数)10、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个错误的是()A B C D11、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A.所用NaOH已经潮解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12、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六项中的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A.①③⑤B.③⑤⑥C.①②④D.②④⑥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C 101 KPa条件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升。
化学试题 第1页(共4页) 化学试题 第2页(共4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原创卷A 卷高一化学(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必修1第1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化学药品与其危险化学品图形标志不一致的一组是A .烧碱——1B .甲烷——2C .酒精——3D .白磷——4 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B .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C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D .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3.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或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用100 mL 量筒量取8.6 mL 浓硫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8.75 g 食盐C .用胶头滴管取5 mL 的某溶液D .用500 mL 的容量瓶来配制需要的450 mL 溶液4.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D. 蒸馏、萃取、分液5.确定某溶液中含有24SO,下列方案中正确的是A .先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B .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再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 .先加入足量稀硝酸无沉淀,再加入Ba(NO 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 .先加入Ba(NO 3)2溶液无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6.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 2、Na 2SO 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 2CO 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 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 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
南城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月考
高一化学试题
可能使用的有关相对原子质量:O:16 H:1 C: 12 N:14 Mg :24 Ca :40 Na :23 Cl :35.5 Fe:56 Cu:64 Ne: 2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直馏汽油萃取,分液
B、硝基苯中混有浓硝酸,加入足量稀NaOH溶液洗涤,振荡,用分液漏斗分液
C、乙烯中含有SO2 ,将其通入装有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进行洗气
D、乙烷中含有乙烯,通入适量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变成乙烷
2.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与C=C的简单交替排列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
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苯不能使溴水因化学反应而褪色
③经实验测定只有一种结构的邻二甲苯
④苯能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氢化成环己烷
⑤苯中相邻C原子与C原子间的距离都相等
A、只有①②③⑤
B、只有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只有①②
3.下列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物的有()
A.2-甲基丙烷B.甲基环戊烷
C.2,2-二甲基丁烷D.2,2-二甲基丙烷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5.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超过7个的有()
A.已烷B.已烯 C.1,2-二溴丙烷 D.2-丙醇
6. 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
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2,5,6-三甲基-4-乙基庚烷B.常压下,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依次增大
C. 分子是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 (不考虑立体异构) 8种
D. 某单炔烃,氢化后的产物结构简式为:,则
该烃
可能有的结构有4种
8.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
C.1mo1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氧气(标准状况)
D.1mo1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g溴
9.下列混合物,不论它们按何种比例混合,只要质量一定,经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和H2O 的物质的量均为常数的是:()
A、乙炔和苯
B、甲烷和乙烷
C、乙烯和丁炔
D、苯和苯乙烯
10. 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1个氢原子,所得芳香烃产物的数目为:()
A、3
B、4
C、5
D、6
11. 关于实验室制取乙烯的操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度计要插入反应混合液中
B.圆底烧瓶中要放入少量碎瓷片
C.圆底烧瓶中注入酒精和稀硫酸的体积为1∶3
D.加热时使液体温度迅速升高到170 ℃
12 .气体A、B通式分别为C n H2n+2和C n H2n,若用催化剂使250 mL混合气体加氢,在相同条件下需要H2 100 mL,则原混合气体中A、B两体积之比为()
A.1∶2
B.1∶3
C.1∶4
D.3∶2
13.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12-3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一定有乙烯②一定有甲烷③一定有丙烷
④一定没有乙烷⑤可能有甲烷⑥可能有乙炔
图12-3
A.②⑤⑥
B.②⑥
C.②④
D.②③
14. 有两种饱和一元醇的混合物18.8 g,与13.8 g Na充分反应,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 L,这两种醇分子中相差一个碳原子。
则这两种醇是( )
A.甲醇和乙醇
B.乙醇和1-丙醇
C.2-丙醇和1-丁醇
D.无法确定
15.乙醇的熔沸点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烷烃的熔沸点高的主要原因是()A.乙醇的分子量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烷烃的分子量大
B.乙醇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
C.碳原子与氢原子的结合没碳原子与氧原子的结合的程度大
D.乙醇是液体,而乙烷是气体
16. .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成醛的物质是()
A.2—甲基—1—丁醇 B.2,2—二甲基—1—丁醇
C.2—甲基—2—丁醇 D.2,3—二甲基—2—丁醇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17(12分,每空2分).在乙醇的化学性质中,各反应的断键方式可概括如下:
⑴消去反应:;⑵与金属反应:;
⑶催化氧化:;⑷与HX反应:。
⑸写出2—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⑹甲醇的电子式为:;
18.(10分,每空2分)2-丁烯是石油裂解的产物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催化剂作用下,2-丁烯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⑵烯烃A是2-丁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不是正丁烷,则A的结构简式为;A分子中能够共平面的碳原子个数为,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10分,每空2分)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苯与溴反应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若装置中缺洗气瓶,则烧杯中产生的现象无法说明苯与溴的反应是取代反应,理由是:
⑶反应后得到的粗溴苯中溶有少量的苯、溴、三溴苯、溴化铁和溴化氢。
可通过以下操作除去:①水洗;②碱洗;③水洗;④干燥;⑤……。
其中,
操作②碱洗的目的是
完成操作④干燥后,接下来的操作⑤是(填操作名称)
⑷如果省略⑵中的操作①,一开始就进行碱洗,会对后面的操作造成什么影响?(简要说
明理由)
20. (8分,每空2分) 烷基取代苯R可以被KMnO4的酸性溶液氧化生成COOH,但若烷基R中直接与苯环连接的碳原子上没有C—H键,则不容易被氧化得到COOH。
现有分子式是C11H16的一烷基取代苯,已知它可以被氧化成为COOH的异构体共有7种,
其中的3种是:CH2CH2CH2CH2CH3 ,
请写出其他4种的结构简式:
,,
,。
21.(12分,每空4分)由H2、C2H2、C2H4组成的1L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反应后气体总体积变成x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请回答:
⑴当反应后三种气体均无剩余时,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若x=0.4时,原混合气体H2、C2H2、C2H4的体积比是多少?
⑵当x=0.6且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为0.714g/L时,原混合气体H2、C2H2、C2H4的体积比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