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所得税制
- 格式:ppt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23
注册会计师CPA税法分章节考点讲解及例题第十二章国际税收税务管理实务202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税法(第十二章)【考情分析】2023年新增加的一章,内容较多,2023年教材进行了删减。
近几年本章分值为:2023年2.5分,2023年8.5分,2023年3.5分,2023年9.5分。
本章以主观题形式考核的知识点主要是我国税收抵免制度这部分内容,其他知识点均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核。
第一部分重要考点回放一、熟悉的考点二、掌握的考点:我国的税收抵免制度1.企业实际应纳所得税额=企业境内外所得应纳税总额-企业所得税减免、抵免优惠税额-境外所得税抵免额2.方法:三步法:抵免限额-实缴税额-比较确定3.本层企业所纳税额属于由一家上一层企业负担的税额=(本层企业就利润和投资收益所实际缴纳的税额+符合规定的由本层企业间接负担的税额)某本层企业向一家上一层企业分配的股息(红利)÷本层企业所得税后利润额。
(计算顺序自下而上)【杨氏记忆法】本层企业所纳税额属于由一家上一层企业负担的税额=(利润税+投资税+间接税)某分配比例某持股比例4.持股条件的判断:顺序自上而下5.相关规定:(1)居民企业在境外设立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取得的各项境外所得,无论是否汇回中国境内,均应计入该企业所属纳税年度的境外应纳税所得额。
(2)境外分支机构亏损的非实际亏损额弥补期限不受5年期限制。
(3)可予抵免境外所得税额不包括的情形:略(4)理解税收饶让抵免应纳税额的确定和简易办法计算抵免。
【典型例题】第1页202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税法(第十二章)中国居民企业A控股了一家甲国B公司,持股比例为50%,B持有乙国C公司30%股份。
B公司当年应纳税所得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来自C公司的投资收益为300万元,按10%缴纳C公司所在国预提所得税额为30万元,当年在所在国按该国境外税收抵免规定计算后实际缴纳所在国所得税额为210万元,税后利润为760万元,全部分配。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3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4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5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6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7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8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9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0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1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2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3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4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5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6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7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8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19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0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1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2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3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4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5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6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7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8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29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30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31页。
第三节资产的税务处理资产的税务处理涉及资产的计价、折旧、摊销等问题。
“计税基础”是一个与“计税成本”相类似的概念。
【注意】计税基础≠会计账面成本一、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熟悉,能力等级2)固定资产的概念只强调使用时间,不强调价值。
(一)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6种情况(P259)(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7项(P259)【例题•单选题】依据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2009年原制度)A.企业未使用的房屋和建筑物,不得计提折旧B.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计提折旧C.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以该固定资产的原值为计税基础D.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答案】D(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1.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2.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3.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年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例题·计算题】某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1年2月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购入设备发生设备运费3万元(取得运输发票),当月投入使用,假定该企业生产设备采用10年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率5%(均符合税法规定),则企业在所得税前扣除的该设备的月折旧额是多少?【答案】该设备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数额=100+3×(1-7%)=102.79(万元)该设备可提折旧金额=102.79×(1-5%)=97.65(万元)该设备的月折旧额=97.65/(10×12)=0.81(万元)。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年限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5)电子设备,为3年。
第十二章企业所得税法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收入的是()。
A.房地产企业将开发房产转作办公用途B.房地企业将开发房产用于经营酒店C.某酒厂将产品用于捐赠D.某工业企业将产品用于管理部门使用2.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按负担所得的所在地确定所得来源地的是()A.销售货物所得B.权益性投资所得C.动产转让所得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3.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以下项目中,不超过规定比例的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的项目是()A.职工福利费B.工会经费C.职工教育经费D.社会保险费4.下列各项中,属于不征税收入的有()。
A.国债利息收入B.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C.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D.接受捐赠收入5.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发生的费用一律不得重复扣除B.企业的不征税收入产生的费用可以按一般的费用进行扣除C.企业发生的工资都可以在税前扣除D.企业依照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可以扣除6.某城镇的一个居民企业,2009年转让一项两年前购买的无形资产所有权。
购买时是160万元,转让的收入是165万元。
摊销期限是10年,无残值。
转让无形资产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是()万元。
(要求考虑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A.3.8B.4.25C.6.58D.7.027.下列单位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是()A.股份制企业B.合伙企业C.外商投资企业D.有经营所得的其他组织8.下列各项中,能作为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限额计算依据的是()A.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的收入B.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C.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收入D.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9.某国有企业201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000万元,债务重组收益100万元,固定资产转让收入50万元;当年管理费用中的业务招待费60万元;该企业当年度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A.60万元B.30.75万元C.30.5万元D.30万元10.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项目准予从收入总额中扣除的是()A.经济合同的违约金支出B.各项税收滞纳金支出C.罚金指出D.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情况属于内部处置资产,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有()A.将资产用于市场推广B.将资产用于交际应酬C.将资产用于加工另一产品D.将自建商品房转为经营2.企业在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有()A.购买国库券到期兑现的利息收入B.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C.收取的逾期未收回包装物的押金D.无法支付的应付款3.下列税金,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有()A.可抵扣的增值税B.土地增值税C.出口关税D.资源税4.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下列关于收入确认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公共财政学第12章_税收原则第12章税收原则本章提要1 3>.税收原则的演进2 .税收的效率原则3 .税收的公平原则4 .最优税收引言现代税收原则是在古典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应当如何征税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本章的主旨是构建一个思考和评价税收制度的理论框架。
1 .税收原则的演进1.1 古典税收原则1.2 现代税收原则1.1 古典税收原则斯密(Smith, A.)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principle of equality)确定原则(principle of certainty)便利原则(principle of convenience)最小征收费用原则(principle of minimum cost)平等原则指国民应按其在国家保护下所获收入的多少来确定纳税的数额。
“一国国民,都必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享得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
确定原则指国民应纳税额及缴纳方式(时间、地点、手续等),都应清楚明确,不要轻易变动。
“各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明确的,不得随意变更。
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法、完纳的数额,都应当让一切纳税者及其他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
便利原则指政府征税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从简,让纳税人感到便利。
“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予纳税者以最大便利”。
最小征收费用原则指税务部门征税时所消耗的费用应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国家的收入额与纳税人所缴纳的数额之间的差额最小。
“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得的收入”。
斯密是历史上明确、系统地阐述税收原则的第一人。
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自由发展,作为“守夜人”的政府不干预或尽可能少干预经济的客观要求。
瓦格纳税收四大原则(含九小原则)财政收入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税收行政原则财政收入原则充足原则,税收收入应能充分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2章税制的设计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答:预算赤字指政府的支出大于收入。
政府得到税收收入用T表示,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用G表示。
如果G大于T,这种情况下政府有预算赤字。
一国之所以会出现预算赤字,有许多原因。
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
当一个国家预算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家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
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币值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币值会上扬。
2.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答:预算盈余指政府的收入大于支出。
政府得到税收收入用T表示,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用G表示。
如果T大于G,政府的预算盈余就是T G。
预算盈余是一种预算不平衡的状态,不过它与预算赤字的不平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
盈余表示财政宽松,赤字表示财政困难。
严格地讲,预算应是平衡的,不仅在计划中是平衡的,而且执行中和执行后也应是平衡的。
但在某些时候,适当地安排使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是可以的。
这时,就会出现预算盈余。
3.平均税率(average tax rate)答:平均税率指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1.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旅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2. 政府收入的分类:税收、社会缴款、赠与、其他收入3. 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最小口径只包括税收、较大一些的是除税收之外还包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非税收入,这是最为常用的、再大一点的是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最大的是全部的政府收入4. 财政集中度:通俗地成为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5. 衡量宏观税负的不同口径,从小到大: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GDP得比重、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后的合计占GDP的比重6. 全部政府收入包括: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障预算收入7. 税收是指公共机关依法强制收取的、对纳税人不附带直接汇报义务的课征。
8.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
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的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因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
9. 税制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纳税地点等,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最为重要。
10.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一般可分为:比例税率、固定税率、累进税率11. 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主要税种)、所得税和财产税;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价内税和价外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可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12. 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13.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14. 财产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
契税15. 资源税:资源税、土地使用水16. 行为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17. 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18. 从量税:啤酒、汽油、柴油19. 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20. 间接税:各种流转税21. 中央税:消费税、关税22. 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23.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24. 拉弗曲线: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基本含义: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25.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