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完整-认识形状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9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认识形状》,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感知和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掌握圆形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认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卡片、圆形物品(如球、硬币等)、磁性白板、笔。
学具:画纸、彩笔、圆形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球,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抛接球,让其他幼儿观察球的形状。
(2)教师提问:“这个球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回答:“圆形”。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圆形卡片,讲解圆形的特点。
(2)教师通过磁性白板展示圆形的画法,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画圆形。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自己尝试画圆形。
(2)教师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予表扬。
4. 认识生活中的圆形物品(1)教师出示圆形物品,如硬币、饼干等,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2)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圆形物品,增强幼儿对圆形的认知。
5. 小组活动:找圆形(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品。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找到的圆形物品,其他幼儿补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圆形2. 内容:(1)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无角、对称。
(2)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球、硬币、饼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画一画(1)找一找:请家长帮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寻找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2)画一画: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圆形。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数学基本概念与技能•数的运算初步认识•图形与空间进一步探索•时间观念培养及运用目录•测量与数据收集初步了解•数学游戏与趣味活动设计数学基本概念与技能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0-10的数字,并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
认识数字数数练习数字与数量的对应提供丰富的数数场景和实物,让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掌握1-10的数数能力。
引导幼儿理解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字与数量的对应。
030201数字认知与数数能力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和实物,帮助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
认识基本形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特征,如边数、角度等,加深对形状的理解。
形状的特征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概念。
空间方位形状与空间感知大小、长短、高矮比较大小比较提供不同大小的物品或图形,让幼儿进行比较和排序,理解大小的概念。
长短比较引导幼儿观察不同长度的物品或线段,进行比较和排序,理解长短的概念。
高矮比较通过比较不同高度的物体或人物,帮助幼儿理解高矮的概念。
提供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物品或图形,让幼儿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排序,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排序练习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特征对物品或图形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培养分类思维。
分类练习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排序和分类问题,激发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思维拓展排序与分类思维训练数的运算初步认识通过具体物品或图形进行加法演示,如使用水果、积木等。
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和操作,理解加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设计简单的加法游戏或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法。
同样使用具体物品或图形进行减法演示,让孩子直观感受减法的概念。
通过举例和讲解,帮助孩子理解减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设计减法游戏或活动,如“摘果子”、“分糖果”等,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减法。
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孩子理解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