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种群生存力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19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1.“盖娅”假说:由英国学者根据生物圈中生物区系(包括动物区系、植物区系、微生物区系)和其环境组成一个自调控的反馈系统,提出的假说:地球表面的温度、大气的气体构成、地表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势和pH受地球上所有生长和发育的生物总体的控制,特别是细菌的作用,使之向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方向发展。
地球的大气组成、地表温度、pH和海水含盐量等受到人为破坏或自然条件干扰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生物和其环境所组成的系统能对抗不适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详见《进化生物学》250页)2.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指在原来生境中对濒危动植物实施保护。
3.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4.关键种: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的物种。
【关键种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系统中其它物种的兴衰。
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往往是植物。
】5.旗舰种:对人类社会有强大的号召力的物种。
【一个物种毁灭,固然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不良影响,但不致导致它的崩溃。
旗舰种的作用是对人类社会有强大的号召力。
】6.种群生存力分析(PV 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 A)。
【PV A 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最小可存活种群简称MVP ,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
】7.物种松弛:由于小保护区的隔离作用,保护区的物种数可能超过保护区的承载能力,从而使有些物种灭绝。
这种现象称为物种松弛species relaxation。
8.SLOSS之争:关于建立一个大保护区好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的争论。
【关于建立一个大保护区好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Single large or several small (SLOSS)的问题曾经是70 年代争论的焦点之一,大多数研究认为;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几个小的保护区好,这是因为大的保护区可以包含有更多的物种。
由于小保护区的隔离作用,保护区的物种数可能超过保护区的承载能力,从而使有些物种灭绝。
野生动物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2022,43(1):005-016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野生动物学报http://ysdw.paperopen.com武陵山脉东段华南虎重引入的种群生存力分析田书荣1 王明旭2 姜广顺3 李 立2 康祖杰4 黄太福4 桂小杰2∗(1.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长沙,410004;2.湖南省林业局,长沙,410004;3.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40;4.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常德,415319)稿件运行过程摘 要:收稿日期:2021-11-11修回日期:2022-01-10发表日期:2022-02-10关键词:华南虎;重引入;种群生存力分析;最小存活种群Key words:South China tiger(Pantheratigris amoyensis);Reintroduction;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 中图分类号:Q9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10-1490(2022)01-0005-12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为中国特有虎亚种,近40年在野外未见踪迹,亟待实施野外放归和野生种群重建生态工程。
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漩涡模型,对拟重建的华南虎野生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对影响未来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包括初始种群、最小存活种群和环境容纳量参数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无个体补充的情形下,壶瓶山—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虎野外放归备选地环境容纳量为22只,未来100年内,野生华南虎种群存活概率为0.85,内禀增长率为0.1871,周限增长率为1.2058,净生殖率为3.2273,雌性世代更替时间为6.26年,雄性世代更替时间为7.40年,最小存活种群数量为12只。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异质种群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它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2、生物安全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
3、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5、基因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也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7、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
8、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在一定时间内灭绝概率的过程叫种群生存力分析(PVA)。
9、就地保护是指在动物或植物原分布区进行的保护就称为就地保护,如各种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等。
10、异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动物在原来的分布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的情况下,只能将动物或植物迁移到其它地区或人造环境中保护起来,这种保护形式就称为迁地保护,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种子库等等。
11、生境走廊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纽带,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
12、基因突变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3、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4、斑块生境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最小存活种群和种群生存力分析理论姓名:王飞提出背景研究系统生存力的最小面积上世纪初自然保护区与人类经济发展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矛盾最小存活种群和种群生存力分析理论研究目标种的最小种群大小或密度最小存活种群(Miniminm Viable Population):简称MVP,广义的MVP概念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学概念,即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的遗传变异所需的最小隔离的种群大小;另一种是种群统计学概念,即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所需的最小隔离的种群大小。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简称PVA,是结合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过程。
PVA研究物种绝灭问题,它的目标是制定最小可存活种群。
一、最小存活种群研究内容:1、小种群对种群遗传退化的影响(1)使得近亲繁殖可能增加(2)使得异质性变小(3)遗传漂移对物种长期进化产生的深刻影响2、有效种群大小与种群短期存活和长期存活(1)有效种群大小为50只能作为物种短期存活的MVP(有待考证)(2)有效种群大小为500,可保持遗传变异的损失与突变产生的遗传变异输入平衡(有待考证)种群生存力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小种群的随机绝灭问题绝灭的划分方法:(1)把绝灭分为系统压力和随机干扰(2)确定性绝灭或随机绝灭物种灭绝的漩涡模型R漩涡D漩涡F漩涡A漩涡R漩涡N Var r种群扰动N Var r种群结构改变,斑块化斑块中有效种群D漩涡有效种群近亲繁殖,遗传变异损失表现型缺失自然增长率F漩涡有效种群走向选择效率表现型与环境更加不协调自然增长率A漩涡发,互相加重PVA模型分类1、分析模型:描述和分析各种随机因素对小种群灭绝时间影响的模型。
2、模拟模型:结合多种随机因素来模拟种群灭绝风险应用用广泛的PVA软件,如GIS、VORTEX、ALEX3、岛屿生物地理学分析:研究岛屿物种的分布和存活证实分析模型和模拟模型的正确性。
种群生存力分析法(PVA)对濒危物种的保护1、濒危物种的内涵及其濒危机制濒危物种的概念与其划分的标准有关系,是物种受威胁程度的相对描述,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同一个物种可属于不同的濒危类型,但从根本上说,濒危物种是指在短时间内灭绝率较高的物种,种群数量已达到存活极限,其种群大小进一步减小将导致物种灭绝。
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种群小,或者数量有限;第二是野外数量不增。
对野外数量不增的种群,可能意味着数量平衡,也可能意味着种群下降,如果这样的种又是指小种群,则可称之为濒危物种。
在探讨物种濒危机制方面,科学家从遗传学、种群生态学、生理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等角度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与Dianmond总结的物种灭绝因素基本一致,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1)次生灭绝(2)栖息地破坏和破碎改变生境和栖息地的物理和化学环境(3)引进种和生物入侵的危害(4)经济利益驱动导致过度捕杀2、种群生存力分析法(PV A)种群生存力研究的思想起源很久,早期,保护主义者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提出了至今都很有效的建立圈地或自然保护区的方法,但是随着土地利用和覆盖、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的破坏,土地面积日益缩小,人们开始探索生态系统中的最小生存力的条件,解决生存力最小条件的方法包括最小有效面积法和最小种群大小确定法等。
20世纪80年代以前,种群生存力主要研究种群在短期内的存活问题;80年代以后,生态学家开始研究物种长期生存以及影响物种长期生存的外界干扰、遗传漂变等生物学问题,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脊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和鸟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研究对象已扩展到无脊椎动物、昆虫和植物等各个领域,据统计,在这段时间内国际上发表的相关文章成指数增长。
由于经济活动的加剧正在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于是一门新的学科———《保护生物学》得到了蓬勃发展,PV A也成了研究濒危物种保护的主要手段。
(人教版)第八章生物与环境测试说明:本套试题只有26道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群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绿藻C.校园中的全部杨树D.培养瓶中的全部野生型果蝇2.在大田作物的栽培中,适当的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种植过密反而减产。
正确的解释是()A.导致害虫大量繁殖B.已造成杂草生长旺盛C.导致种内斗争激烈 D.使成熟期大大延迟3.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上长出了青霉,细菌与青霉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竞争D.种内斗争4.目前世界上中国特有的爬行动物是()A.白鳍豚B.大鲵C.儒 D.扬子鳄5.在一个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共同构成一个()A.生物群落B.种群C.食物网D.生态系统6.由光强度引起的生态效应是()A.浅蓝色薄膜下培育的稻苗质量差B.蛾类对紫外光的趋光性最明显C.在苇棚下培育的三七长势最旺盛D.在夏季温带鸟类生殖腺成熟产卵7.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分解者的是()A.蜣螂B.蚯蚓C.蘑菇D.苔藓8.温带针阔混交林极少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而某地的人工马尾松林近年来因松毛虫危害大面积死亡。
其原因是()A.人工林的松毛虫繁殖力强B.人工马尾松林适应性下降C.人工林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 D.人工造林密度大,影响通风9.有人在草原上实验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实验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经分析,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区加网罩后()A.使食物链缩短B.使食物链延长C.食物网消失了D.食物网变复杂10.在食物网中,生产1吨蛋白质,消耗能量最多的生物是()A.羊 B 牛C.草D.狼11.在某食物链中,最高的消费者为4级,该食物链中应有几个营养级?()A.6 B.5 C.4 D.312.在海面200米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的生态原因是()A.氧气B.二氧化碳C.阳光D.温度13.制作泡菜的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滋生。
保护生物学复习题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遗传瓶颈:由于环境或统计事故使一个种群中大部分个体死亡而剩下几个个体,导致该种群数量偶然地明显下降的现象。
MVP与MDA:MVP(最小生存种群):种群免遭灭绝而必须维持的最低个体数量。
MDA(最小动态区):维持MVP所必需的最适生境的量。
遗传漂变:在小种群里,等位基因的频率从一个世代到下一个世代仅仅由于机率也会发生变化。
在小种群中当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很低时,那么它在各世代中丧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集合种群:指生活的栖息地已破裂、呈斑块状分布的种群。
这一种群可由局部斑块中种群的不断绝灭和再迁入而达到平衡并长期地生存。
是由一系列同种种群所组成的种群,这些种群之间可以有关系也可能没有关系。
由一组空间隔离、相互有联系的局部种群所组成。
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的微量气体。
它们对太阳是透明的,允许阳光通过大气并使地球温度升高。
这些气体和水汽(以云的形式存在)吸收地球以热方式释放的能量,并减慢地球上热量释放的速度并把它们反射到空间。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灭绝旋涡 :种群变得越小,越容易受统计变化、环境变化和遗传因子的影响,这些因素又使种群数量更加减少并驱使种群走向灭绝。
小种群衰退直至灭绝的这种趋势已被拟为一种旋涡效应(vortex effect)*。
呼吸根:由土壤浅层平行横走的榄根上垂直生长出地面的根系。
呼吸根上皮孔粗大,气道和海绵组织发达,如白骨壤指状呼吸根,海桑的笋状呼吸根。
迁地保护:指在人类控制的人为条件下维持种群个体。
灭绝 :灭绝就是一个物种或一个种群不能够通过繁殖自我维持。
即被认为灭绝了。
如恐龙、三叶虫、隆鸟、恐鸟、旅鸽等。
胎生苗:果实还挂在树上时,种子已长出胚根.果实落下时,尖的胚根会插进泥土内.如果落在海里,能浮水的种子会随水漂流,待退潮时跌在泥土便争取时间生根生长.长达8个月的孕育期.红树林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生长由木本植物组成的乔木和灌木林统称为红树林。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修完本课程后,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将掌握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概念,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方法和保护策略,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方面的工作。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概况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第三节生物多性公约习题要求: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内涵,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哪些重要意义。
本章重点、难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层次;理解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内容。
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分布。
了解保护生物学的诞生、保护生物学的结构与特征,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遗传多样性第一节遗传多样性的概念第二节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简史第三节遗传多样性的起源第四节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五节克隆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讨论)习题要求:遗传多样性的概念、起源与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遗传多样性的概念、起源与研究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起源,了解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简史,掌握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加深对遗传多样性起源的理解。
第二章物种多样性第一节物种及物种多样性的概念第二节物种多样性的起源(物种形成)第三节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四节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习题要求:物种及物种多样性,物种形成的方式,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
本章重点、难点:物种多样性的概念、成种理论;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物种的概念;掌握异域成种、邻域成种及同域成种的基本原理与过程;掌握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反映物种多样性的几个重要指数,了解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
第三章生态系统多样性第一节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第二节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组成第三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第四节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内容习题要求: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组成;地球的主要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保护⽣物学试题库保护⽣物学试题库(2012)234题第⼀章1.什么是保护⽣物学?2.保护⽣物学以什么为⾃⼰的学科主线?3.保护⽣物学有哪⼏个基本研究层次?4.保护⽣物学有哪些主要研究内容和⽬标?5.保护⽣物学有哪些特别的研究⽅式?6.保护⽣物学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7.保护⽣物学与其他学科相⽐,有哪些特殊之处?8.为什么说保护⽣物学很像医学?9.保护⽣物学有哪些主⼲⽀撑学科?10.保护⽣物学融⼊了哪些外围学科?11.⼈类的⾃然保护意识经历过哪些发展?12.资源保护伦理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13.进化-⽣态⼤地伦理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14.敬畏⽣命伦理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15.什么是环境运动?16.浅层⽣态思潮有哪些主要观点?17.深层⽣态思潮有哪些主要观点?18.后现代主义思潮有哪些主要观点?19.保护⽣物学的诞⽣有什么学术意义?20.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1.为什么说1992巴西联合国环发⼤会是⾥程碑会议?22.保护⽣物学采⽤什么样的思维⽅法?23.为什么⾃然保护必须贴近⼈们的现实⽣活?24.保护⽣物学的未来发展要⾯对哪些挑战?第⼆章1.什么是⽣物多样性?2.⽣物多样性有哪些基本要素?3.什么是遗传多样性?4.遗传多样性有哪些基本要素?5.什么是遗传变异?6.为什么保持遗传多样性⾮常重要?7.遗传多样性是如何产⽣的?8.遗传多样性是如何表达的?9.测定遗传多样性有哪些主要⽅法?10.如何⽤表型来分析遗传多样性?11.如何⽤染⾊体测定遗传多样性?12.在分⼦⽔平上测定遗传多样性有哪些主要⽅法?13.什么是物种多样性?14.区域、群落、进化物种多样性有何区别?15.物种多样性⽤什么指标来衡量?16.如何分析动植物区系?17.物种多样性是如何表达的?18.物种多样性如何加以测定?19.α、β和γ指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0.什么是⽣态系统多样性?21.什么是⽣境?22.⽣态系统有哪些维持机制?23.按WWF划分,地球有多少⽣物群系尺度的⽣态系统?24.按IUCN划分,地球有哪些⼀级划分的⽣境?25.⽣态系统服务有哪些类型?如何加以测定?26.解释说明联合国千年⽣态系统评估的框架.27.联合国千年⽣态系统评估中使⽤了哪些情景分析?第三章1.⽣物多样性的价值能分成哪两⼤类?2.考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主要途径?3.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价值观?4.19世纪中叶的效⽤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有何区别?5.可使⽤价值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形式?6.⾮使⽤价值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形式?7.如何⽤货币形式来评价⽣物多样性的价值?8.如何⽤揭⽰喜好来表达⼈们的⽀付意愿?9.如何⽤陈述喜好来表达⼈们的⽀付意愿?10.如何⽤成本效益分析来评价环境的价值?11.遗传多样性有哪些主要价值类型,如何评估?12.物种多样性有哪些主要价值类型,如何评估?13.⽣态系统多样性价值评估主要集中在哪些⽅⾯?14.什么是直接使⽤价值?15.什么是消耗性⾃⽤价值?16.什么是消耗性⽣产价值?17.⽣物多样性能表现出哪些主要的娱乐价值?18.什么是间接使⽤价值?19.⽣态系统服务有哪些基本形式?20.如何判断⼈类福利的好坏?21.⼈类为什么要保护其他物种?22.如何核算绿⾊GDP ?23.什么是选择价值?24.什么是内在价值?25.盖亚假说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6.如何测算地球的承载⼒和⼈类的⽣态⾜迹?27.如何从伦理上来约束⼈类的⾏为?第四章1.为什么说地球⽣命有来⾃太空的可能?2.⽣命在地球上是如何起源的?3.⽣命多起源说与单起源说有何区别?4.什么是古核⽣物?5.细胞是怎样形成的?6.细胞是如何完善的?7.遗传密码是如何演变的?8.基因在形成过程中出现过哪些突破性进展?9.MSC、ESC、MES、BSC、ESC物种概念有何区别?10.综合现有的概念,哪些⽣物个体可以视为同⼀个物种?11.有性⽣殖的物种有哪些主要的物种形成⽅式?12.杂交形成物种必须满⾜哪些条件?13.物种在维持中使⽤哪些合⼦前隔离机制?14.物种在维持中使⽤哪些合⼦后隔离机制?15.物种在巩固⾃⼰时主要靠哪些机制?16.物种通过哪些宏观进化途径来使⾃⼰多样化?17.什么是⽣物圈?18.地球上的板块为什么会移动?19.地球上的⽔圈是如何形成的?20.在现代⼤⽓层中,不同⾼度有何不同的特征?21.物种如何使⾃⼰的适应潜⼒达到最⼤化?22.物种在适应中如何应付来⾃外界的争端?23.为什么说⽣物的适应是相对的?24.⽣物如何优化和塑造地球的物理环境?25.初级、次级、现代⾷物⽹有何区别?26.⽣物圈⽤哪些⼿段来抵抗熵增?27.⽣物多样性⾸次⾼峰之前有哪些积累上的飞跃?第五章1.为什么说⽣物多样性的波动与更迭是在抗熵?2.基因的重复有哪些基本形式?3.DNA上的⾮编码序列有何进化意义?4.⾼等⽣物的基因结构发⽣过哪些超常变化?5.⽣物遗传的组成复杂化表现在哪些⽅⾯?6.⽣物遗传的发展分⽀化表现在哪些⽅⾯?7.⽣物遗传保守化表现在哪些⽅⾯?8.近5亿年来,⽣物的形态特征有哪些进化性变化?9.近5亿年来,⽣物的⾏为特征有哪些进化性变化?10.近5亿年来,⽣物种群发⽣过哪些遗传变化?11.埃迪卡拉⽣物类群有哪些主要特点?12.⼩壳动物类群有哪些主要特点?13.寒武纪⽣物类群有哪些主要特点?14.奥陶纪⽣物类群有哪些主要特点?15.志留-泥盆⽣物类群有哪些主要特点?16.⽯炭-⼆叠⽣物类群有哪些主要特点?17.三叠纪⽣物类群有哪些主要特点?18.侏罗-⽩垩⽣物类群有哪些主要特点?19.新⽣代⽣物类群有哪些主要特点?20.近5亿年来,地球板块移动出现过哪些基本格局?21.近5亿年来,地球⽔域和⼤⽓发⽣过哪些重⼤变化?22.近5亿年来,⽣物多样性的整体演变有哪些特征?23.近5亿年来,植物发⽣过哪些⼤的更迭,有何特点?24.近5亿年来,动物发⽣过哪些⼤的更迭,有何特点?25.⽣态系统为什么会出现脉冲式波动?26.⽣态系统在发展中做过哪些结构性调整?27.为什么⽣态系统或服务能突然改变形态?第六章1.灵长动物有哪些⼤的进化分⽀?2.低等灵长动物包含哪些基本类群?3.⾼等灵长动物包含哪些基本类群?4.真猴指的是哪些灵长动物?5.猿类有哪些基本类群?6.⼈科中主要有哪些古猿?7.⼈族中有哪些主要类群?8.⼈科中最早直⽴的是哪些成员?9.⾼等灵长动物有哪些⼤的分⼿事件?10.地球上出现过哪些真正的⼈类(⼈属成员)?11.何谓撒哈拉泵机理?12.单源分化和多源分化学说有什么异同?13.直⽴⼈对⼈类发展有什么重⼤的贡献?14.智⼈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15.为什么说灵长动物进化是加速度的?16.⼈类有哪些⼤的扩散事件?17.进化中,⼈类⽣理上有哪些主要改变?18.⼈类使⽤⼯具有哪些主要演变历程?19.⼈类社会使⽤过哪些⾃组织抗熵⼿段?20.⼈类在进化上有哪些主要飞跃?21.进化中,⼈类的⽣活⽅式有哪些主要转变?22.使⽤和驾驭⽕对⼈类⾃⼰有哪些改变?23.早期⼈类对其他物种构成了什么样的冲击?24.早期⼈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原有⽣态系统?第七章1.何谓遗传负担?2.遗传负担有哪些基本形式?3.环境是怎样影响基因表达的?4.何谓近交衰退、远交衰退?5.初级隔离与次级隔离对种群遗传有何不同后果?6.何谓有效种群?7.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8.⼩种群⾯临哪些遗传障碍?9.何谓50/500 法则?10.何谓逆密度制约、阿雷效应、灭绝旋涡?11.岛屿物种有何特征?12.何谓异质种群,什么样的种群才能算得上异质种群?13.研究异质种群主要考察哪些内容?14.Levins 型、源-汇型、景观型、⼤陆-岛屿型异质种群有哪些异同?15.异质种群要长期存在取决于哪些因素?16.⼈类是如何改变物种遗传构成的?17.⼈类⼲扰⾃然种群有哪些后果?18.利⽤野⽣动物产品为什么会引起争议?19.何谓监禁种群?20.野⽣动物被监禁后繁殖上会出现哪些问题?21.长期监禁会使动物出现哪些异常⾏为?22.近交有哪些危害?23.转基因⽣物有哪些潜在的风险?24.如何开展对⾃然⼤种群和⼩种群的遗传管理?25.如何开展对监禁⼩种群的遗传管理?26.何谓迁地保护?27.哪些物种适合开展迁地保护?第⼋章1.IUCN制定的物种等级是什么含义?2.IUCN的物种评估有哪些规则?3.按IUCN最新版本,物种可分成哪⼏个级别?4.受威胁物种都包括哪些级别的物种?5.如何定量判别各个等级受威胁的物种?6.何谓局部灭绝、⽣态灭绝、⼈类世灭绝?7.地球正常的物种灭绝速度应该是多少?8.⼈类世灭绝与背景灭绝有何差异?9.现代物种的灭绝表现出哪些趋势?10.评估完整类群的受威胁现状如何?11.WWF地球⽣命⼒指数LPI揭⽰出什么趋势?12.IUCN红⾊名录指数RLIs揭⽰出什么趋势?13.现代物种有哪些主要的致危因素?14.⼈类争夺了多少地球空间?15.⼈类开发能源和矿产有什么不好?16.⼈类的线性切割对其他物种有何影响?17.⼈类对其他物种有哪些直接的伤害?18.⼈类如何⼲扰和破坏了其他物种的⽣境?19.按IUCN的归纳,保护物种可以采取哪些⾏动?20.围绕IUCN物种评估,需要开展哪些科学研究?21.IUCN有哪些种群术语的界定?22.IUCN有哪些⽣境术语的界定?23.如何开展种群⽣存⼒分析?24.怎样才能对物种可持续利⽤?25.如何挑选代表性物种或类群?26.指⽰性物种有哪些类别?27.伞护性物种有哪些类别?第九章1.地球现代林地⽣态系统发⽣了哪些变化?2.地球现代旱地⽣态系统发⽣了哪些变化?3.地球现代⽔域⽣态系统发⽣了哪些变化?4.⽣态系统的供给服务发⽣了哪些转型?5.⽣态系统的调节服务出现了哪些削弱?6.⽣态系统未来的服务功能有哪些弱化趋势?7.物种⾃然⽣境丧失在量上出现了哪些变化?8.什么是⽣境破碎化?9.⽣境破碎化中的线性切割有何危害?10.⽣境破碎化有何⽣物学后果?11.直接驱动⼒与间接驱动⼒有何不同?12.⼈类导致的环境陡变已经表现在哪些⽅⾯?13.⼈类使⽣态系统出现了哪些过量输出?14.⼈类使⽣态系统出现了哪些异常输⼊?15.⼈类如何间接驱动了⽣态系统的变化?16.⼈类未来的需求还会有哪些增加?17.未来驱动⼒之间可能发⽣哪些相互作⽤?18.主流驱动因素的未来变化如何?19.⼈类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性措施来保护⽣态系统?20.如何保护地球的景观?21.如何开展⽣态系统的综合保护?22.如何开展⽣态系统恢复?23.什么是⾃然保护区?它有哪些不同类型?24.如何优化设计⾃然保护区?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