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6
新闻两则教案教案一:新闻报道分析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新闻报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新闻报道的能力。
3. 增加学生对时事新闻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新闻报道的特点和结构2. 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3. 分析和评价新闻报道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闻报道特点和结构(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新闻报道的特点和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内容和结尾等部分。
3. 阅读新闻报道(15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新闻报道分发给学生,让其阅读并标出标题、导语、主体内容和结尾等部分。
4. 分析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了解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
5. 讨论并评价新闻报道(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享给全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拓展学习(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更多的新闻报道,扩大对时事信息的了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讨论。
7.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继续进行新闻报道的阅读和分析。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对新闻报道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闻报道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在拓展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讨论,增加了对时事信息的了解,提升了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课程名称:新闻写作与鉴赏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写作要求。
2. 学会分析新闻结构,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
4. 培养学生运用新闻写作技巧进行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新闻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写作要求。
2. 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导语、主体、结尾的撰写。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新闻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2. 如何在新闻写作中融入个人观点和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新闻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写作要求。
2. 学生分享自己平时接触到的新闻,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新闻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写作要求。
- 概念:新闻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等特点。
- 分类:按内容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等;按形式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等。
- 写作要求:真实、客观、准确、简洁、生动。
2. 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 导语:简洁明了地概括新闻事实,吸引读者阅读。
- 主体:详细叙述新闻事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
- 结尾:总结新闻事件,提出观点或建议。
三、案例分析1. 老师选取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新闻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撰写一篇简短的新闻稿件。
2. 老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新闻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新闻作品,互相点评。
二、讲授新课1. 如何在新闻写作中融入个人观点和情感。
- 客观叙述:尽量保持客观,避免主观臆断。
- 融入观点: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适当表达自己的观点。
- 情感表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传递自己的情感。
三、案例分析1. 老师选取一篇融入个人观点和情感的新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手法。
新闻阅读复习教案【新闻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新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和思考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分析新闻事件。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新闻文章,涵盖不同领域的新闻,如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科技新闻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新闻主题、掌握关键信息、推断作者观点等。
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客观分析新闻事件,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预先选择好适合学生的新闻文章,并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活动。
2. 准备教学课件或者活动板书,以便展示新闻文章和引导学生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则有趣的新闻标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新闻的思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一篇新闻文章,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新闻主题、掌握关键信息和推断作者观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新闻事件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包括新闻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个人观点等。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提炼出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和学生的观点,进一步加深对新闻的理解。
5. 拓展延伸: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事件,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形成一份小型研究报告或者展示。
五、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来评价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通过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和观点来评价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3. 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归纳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水平,同时要涵盖不同领域的新闻,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复习教案复习重点:1、新闻的问题知识以及考点和解题方法;2、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考点复习方法:讨论法归纳法习题训练法复习过程:一、新闻的文体知识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考点:给一则消息拟标题或者用一句话概括某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3、答题方法:消息拟标题一般是压缩消息的导语部分。
导语一般都能消息的主要内容。
如果导语过长,则要求我们根据字数的要求对其进行删减。
一般可以是“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的句式。
如果标题是对联形式的,要求我们根据上联或者下联的语法特点填出补全的内容,上下联一般是个概括消息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题型训练:语文大册期末测试卷中习题三、、说明文的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或者事理说明文。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或者风景名胜一般是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成因或者事物时间的关系,一般用逻辑顺序。
3、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10分钟)这类的考题以阿巴鸟需要我们分析文章标题所隐含的信息,另一方面要细读全文,从全文的各个段落的中心句中筛选信息。
4、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提示:每种说明方法都是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所以在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落在“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怎样怎样的说明了事物什么样的特征”。
比如回答举例子这一个说明方法的作用时,就应该这样回答: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明确的说明事物怎样的特征。
)举例子具体明晰,便于理解,说服力强(使说明更加真实、具体、形象、容易理解)列数字使说明更加具体科学确切,说服力强做比较显见突出,更好揭示二者差异,说服力强(突出事物的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画图表形象直观,说服力强分类别条理分明,层次清晰下定义科学简洁地揭示了事物特征打比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点:一些修饰、限制性、补充性或者模糊性的语言可否去掉。
答案一般是“不能去掉”,因为正是这些词语,才更好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使说明严谨、科学。
中考复习教案新闻概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新闻概写的基本格式和要素,能够独立完成新闻稿的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新闻概写的概念与特点2. 新闻稿的基本格式与要素3. 新闻稿的写作技巧与方法4. 社会热点新闻案例分析5. 学生新闻稿写作实践与点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闻稿的基本格式与要素,新闻稿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新闻事件的重点,提高新闻稿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激发学生学习新闻稿写作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新闻概写的概念与特点,讲解新闻稿的基本格式与要素。
3. 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热点新闻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新闻事件的重点。
4. 写作技巧讲解:讲解新闻稿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新闻稿的写作规律。
5. 学生实践:布置新闻稿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6. 作品点评:对学生的新闻稿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指标:新闻稿的格式、内容、表达等方面。
2. 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
3.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的新闻稿作品质量,给予相应的成绩和评价。
4. 反馈与改进: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给予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社会热点新闻案例,使学生了解新闻稿的写作过程和技巧。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教学:布置新闻稿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4.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写的新闻稿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新闻写作教材或资料,供学生参考。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新闻价值。
2. 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新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辨别新闻的真伪,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新闻价值的判断。
3. 新闻阅读和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
2. 如何辨别新闻的真伪。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新闻素材,包括报纸、杂志、网络新闻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新闻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新闻知识。
二、讲授新课1. 新闻的基本概念- 解释新闻的定义、特点、功能等。
- 分析新闻的构成要素:标题、导语、正文、背景、结语。
2. 新闻的特点- 客观性:新闻应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
- 时效性:新闻应具有时效性,报道最新事件。
- 真实性:新闻应真实可信,避免虚假报道。
3. 新闻价值- 解释新闻价值的定义和判断标准。
- 分析新闻价值的四个方面: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新闻素材,分析其新闻价值和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新闻阅读和分析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新闻基本概念、特点、新闻价值等内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二、讲授新课1. 新闻阅读和分析的方法- 介绍新闻阅读的技巧,如关注标题、导语、正文等。
- 分析新闻分析的方法,如辨别新闻来源、查找相关资料等。
2. 如何辨别新闻的真伪- 介绍辨别新闻真伪的方法,如查证新闻来源、分析新闻内容等。
- 分享辨别新闻真伪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新闻素材,分析其真伪,并给出理由。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辨别新闻真伪的经验。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结构及要素。
- 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 能够分析新闻稿件,识别其结构特点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新闻稿件,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真实报道新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新闻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 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
2. 如何运用新闻写作技巧提升稿件质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新闻稿件、多媒体课件、板书工具。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收集新闻素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则新闻,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等要素。
2. 学生分享对新闻的理解,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新闻基础知识讲解1. 讲解新闻的定义、特点、结构及要素。
2. 结合实例分析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的作用。
(三)新闻写作技巧指导1. 标题写作:简洁明了,突出新闻主题。
2. 导语写作:抓住新闻核心,引起读者兴趣。
3. 主体写作: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件,注意逻辑性和层次性。
4. 背景写作:补充新闻事件的背景信息,丰富稿件内容。
5. 结语写作:总结新闻事件,给出评论或建议。
(四)写作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收集的新闻素材,尝试撰写新闻稿件。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新闻稿件,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点评,总结新闻写作的亮点和不足。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新闻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新闻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新闻写作实践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单元复习课教案(一)1.巩固落实新闻的有关知识和课文内容。
2.充分认识新闻消息结构和语言等主要特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观点立场。
3.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认识“好新闻”的要素。
4.学习“新闻采访”,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认识新闻消息结构和语言等主要特点,理解作者传达的观点立场;学习“新闻采访”。
教学难点:认识新闻消息语言主要特点,理解作者的观点立场;学习“新闻采访”。
教学方法:阅读归纳法,比较法,圈点批注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梳理新闻(消息特写通讯)有关知识。
1.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预留的作业的答案。
2.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预留的作业:阅读《什么是新闻特写》,完成表格。
二.复习新闻:1.“独有”的结构(一)回顾有关新闻(消息)结构的知识点。
1.一般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语2.“倒金字塔式”结构(从主要到次要)(二)请同学们结合第一单元课文,举例说说新闻的结构;自由发言。
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就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
三.复习新闻:2.“漂亮”的标题(一)回顾有关新闻(消息)标题的知识点。
引标: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在主标之上)主标(正标):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标:解释说明,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在主标之下)(二)例子体会:说说下面新闻的标题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引题:重拳出击(烘托气氛…)2.主标:狐狸斗不过好猎手(比喻形式,概括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3. 副标:逮捕经济犯罪嫌疑人311名(解释说明,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三)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完成《课时特训》第6页:6和9(1)(2)给下列新闻拟一个标题。
新华网日内瓦1月16日电(记者刘国远)总部设在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16日宣布,该组织今年的年会将于本月23日至27在达沃斯举行,年会的主题是“合作创新的力量”。
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文本阅读新闻《考试大纲》中要求:能阅读评价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
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D级(鉴赏评价),F级(探究)。
考点解读本考点着重考查对新闻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要求考生能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做出自己的评判。
一是分析综合能力。
能筛选并整合新闻作品中的信息,了解新闻的概念和功能,准确分析新闻的构成要素和具体含义,如对各类新闻体裁作品的基本特征、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内容要求的掌握和分析运用等。
二是鉴赏评价能力。
能够评价新闻作品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把握各类新闻作品所传达的立场、观点、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评价新闻作品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新闻中的某种特色作出思考和判断等。
三是探究实践能力。
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的深层意蕴;探讨新闻反映的时代精神;能够掌握几种主要的新闻作品的写作技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新闻作品,如消息、短评、特写等。
对新闻的考查,以往的高考试题主要是通过一些语言运用题目如压缩语段等来进行。
根据对《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的研究和思考,对新闻的考查方向主要包括:对新闻主要内容的把握;对新闻中关键信息的筛选;对新闻文本结构的把握;对新闻写作技巧的鉴赏;对新闻社会意义的理解和评价等等。
知识梳理:新闻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新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单指消息,广义的新闻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
1.关于消息的文体知识,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消息的分类:动态消息,典型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
消息的特点:内容真实,事实准确;内容新鲜,有价值;迅速及时,有时效性;简要扼要,篇幅短小。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2.关于通讯的文体知识,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通讯的分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通讯的特点:现实性、形象性、评论性。
通讯的结构:纵向式、横向式、纵横结合式。
3.消息与通讯都是新闻的主要文体,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要求具有严格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不同之处主要有:(1)消息的材料选择广泛,可大可小,通讯要选择含量较大的典型材料。
(2)消息的内容表述简单概括;通讯的内容表述比较详尽,讲究场面和细节描写。
(3)消息多用叙述;通讯在叙述的基础上,还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段。
(4)消息有固定的结构形式,通讯与一般记叙文章相同,基本上按时间、逻辑及二者结合的顺序安排结构。
复习要抓住两点:抓基础,重能力。
由于新闻同时具有实用性和创作性的特点,因此新闻的学习目标更加强调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因此,复习一定要牢固掌握有关新闻的基础知识,更要重视应用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养成。
要熟练掌握各类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和写作要求,包括表现手法、结构特征、语言特色等。
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把握对所学的每一篇新闻作品的基本理解。
包括对新闻事实的基本认识和评价,对作品和作者的基本认识和评价等。
可以选择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新闻作品,运用所学知识,对挑选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作品到作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练习,以检验学习效果,养成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复习时还要注意:①要尽可能地按照考点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②复习的关键在于对新闻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他方面如理解和能力的形成等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③要学会运用知识进行文本分析。
④要能够进行新闻写作实践。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1)~(4)题。
日全食奇观世界瞩目海尔一波普彗星千载难逢“世纪幽会”漠河上空新华社哈尔滨3月9日电(记者陈凯星、邢路续) 素以黑夜中的白昼闻名的祖国“北极”漠河县,今天又以白昼中的瞬间“黑夜”再次引起世界瞩目。
3月9日9时零7分40秒至9分30秒,黑龙江省漠河县境内发生日全食的罕见天象。
在瞬间出现的黑色天幕上,海尔一波普替星若隐若现。
八万多漠河居民和三千多位中外专家及天文爱好者,现场感受了这一宇宙奇景。
日全食是月球运行到日、地中间,挡住阳光而出现的罕见现象。
本次日全食发生在俄罗斯斯比克以北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扫过蒙古、我国漠河,最后结束于北冰洋。
日食带上惟一城市漠河,由于基础条件好,太阳高度角适中,成为世界最佳观测点。
同时,每日晨昏才匆匆一现的海尔一波普彗星也已升至天顶,仰视可见。
我国本世纪最后一次的日全食,与2400年回归一次的海尔一波普彗星相遇——这次“世纪幽会”引起了中外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英、德、意、日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科学家赶来观测。
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大学等十余家专业单位,分别在漠河县城、北极村设立观测点。
在从今天8点02分34秒日食初亏,到10点19分45秒复原的过程中,科学工作者们用光学、无线电等手段收集到大量数据。
日食结束后,北京天文台的刘玉英兴奋地告诉记者,射电望远镜和计算机已顺利测出平滑完整的曲线,对大阳日食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观测记录圆满成功。
叶淑华、王大珩、王绶绾等7位中科院院士也亲临现场。
叶淑华告诉记者,日月转换星辰昼出,这既是千载难逢的宇宙奇景,又是研究太阳对地球磁场、电离层影响的良机,能亲历真是无比激动。
(1)这则消息的正标题是(2)这则消息的导语是第( )段。
主体是第( )段到第( )段。
背景是第( )段。
结语是第( )段。
(3)结合句意指出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及其引号的作用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素以黑夜中的白昼闻名的祖国“北极”漠河县。
(“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因此称为北极。
北极是特定名称,所以要加引号)B.今天又以白昼中的瞬间“黑夜”再次引起世界瞩目。
(“黑夜”是指日全食造成的瞬间黑暗,如黑夜一般,并不是真的在夜间,所以要加引号)C.这次“世纪幽会”引起了中外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幽会”的本义指秘密相会。
由于日全食与彗星同时出现,似乎是相约聚会,又是在日全食造成的瞬间“黑夜”中,而“幽”又有昏暗之意,加之海尔一波普慧星2400年才回归一次,所以用“世纪幽会”并加引号来特指这一奇观)(4)体会这则消息在报道过程中表现出采的思想感情,准确的一项是( )A.新奇、爱好B新奇、兴奋C.兴奋、激动D.新奇、喜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梦碎雅典杨明马小林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
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
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
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
发令员举起手臂。
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
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
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
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
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
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
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
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
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
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
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
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
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19.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4分20.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1.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2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5分)参考答案:1.“世纪幽会”漠河上空。
2.导语是第1段;主体是第2段到第5段;背景是第3段;结语是第5段。
3.A(“北极”是借指我国的最北端,不是指真正的北极,表示否定,所以要加上引号)4.C(这既是千载难逢的宇宙奇景,又是研究太阳对地球磁场、电离层影响的良机,人们能够亲眼看到,我们的科学家又能利用这一良机进行研究,这不是兴奋而激动的事情吗?)二、19.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文章这样写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1.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的深深同情。
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22.“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斧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
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