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
- 格式:pdf
- 大小:101.22 KB
- 文档页数:3
CAC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不管你是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你的贸易伙伴都会拿食品法典的标准以及WTO的协议来要求你。
如不是WTO的成员,则在双方贸易中,对方会提出更多的要求而不管这些要求符不符合WTO的协定。
进口国有可能对你出口的食品设置很多的技术壁垒,从而使你的出口食品不被接受。
由130多个国家组成的WTO,要求每一个成员国必须遵守统一的规则来游戏。
在WTO有关协议中,与食品相关的主要有SPS和TBT两项。
这两项协定都要求成员国遵守透明度(对国内、国外)、不歧视和平等的原则。
此外,还明确规定CAC法典标准在根据食品贸易中具有准绳作用。
在贸易争端中,违背CAC标准的一方往往败诉。
国家食品标准只有与国际标准接轨,才能减少进出口贸易中的争端。
食品生产者需要国际标准,以使他们在全球市场上公平竞争;法规制定者和执行者需要国际标准,以改善和确保国内及进口食品的安全、卫生;消费者也需要了解所吃的食品是否安全,而采用了国际通用标准的食品会更增加消费者的信任。
自1961年第十一届粮农组织大会和1963年第十六届世界卫生大会分别通过了创建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决议以来,CAC目前已有165个成员国,覆盖全球98%的人口。
CAC标准都是以科学为基础制定出来的。
CAC成员国如能参照遵循这些标准,既可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节省大量财力。
因此,CAC标准是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通行证,也是帮助我们顺利进入WTO的桥梁。
一、CAC简介(一)CAC的组织机构与职能CAC成立于1961年,是政府间有关食品管理法规、标准问题的协调机构。
现有165个成员国,覆盖全球人口的98%,我国是CAC成员国。
CAC目前有25个分委会和5个地区委员会。
CAC下设执行委员会,负责CAC工作的全面协调。
它有一个主席、三个副主席,每两年换届一次。
CAC工作内容是制定食品法典标准、最大残留限量、操作规范和指南。
CAC 的宗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减少食源性疾病)和促进食品贸易的公平性(建立国际标准、方法、办法、消除贸易壁垒)。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问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03-06一、标准的制定目的致病菌是常见的致病性微生物,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
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据统计,我国每年由食品中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约占全部报告的40%至50%。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目前,我国涉及食品致病菌限量的现行食品标准共计500多项,标准中致病菌指标的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矛盾或缺失等问题。
为控制食品中致病菌污染,预防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同时整合分散在不同食品标准中的致病菌限量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牵头起草《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以下简称GB29921)。
标准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3年12月26日发布,自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
GB29921属于通用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食品。
其他相关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标准执行。
其他食品标准中如有致病菌限量要求,应当引用本标准规定或者与本标准保持一致。
二、标准的实施要求GB29921实施日期(2014年7月1日)前,允许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本标准执行。
在标准实施日期之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检验机构应按照本标准执行。
在实施日期前已生产的食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进口食品的标准执行时间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致病菌检验应按照GB29921引用的检验方法执行。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或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严格生产经营过程的微生物控制,确保产品符合GB29921规定。
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组织对GB29921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根据评价情况适时修订完善标准。
以下知识适合单选或判断题一、基础模块,分值占25%,如HACCP,GMP(相关国家法律法规、SSOP(重在出口)二、技术模块分,值占30%,审核流程通用要求,如文审、现场……三、肉类出口,值占15%,重在中国出口企业要求;四、水产品出口,值占15%,重在中国出口企业要求;五、罐头出口,值占15%,重在中国出口企业要求;1、在食品领域,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风险分析被明确地认为是实施卫生措施的基础。
2、肉毒杆菌在pH值小于4.8时,不会产生毒素3、对于水份活度大于0.85的高风险食品,生物危害的控制目标应当在6D-12D,达到灭菌效果。
4、对于加工环境,生物危害的控制目标应当在3D达到灭菌效果。
5、pH 4.6是酸性食品和低酸性食品的分界限。
6、低酸食品是指除酒精饮料外,最终平衡pH大于4.6及水份活度大于0.85的任何食品。
番茄及其制品为酸性食品。
7、天然酸性食品有pH为4.0的桃,pH为3.5的橙汁和pH为3.5的苹果。
但有些热带水果如菠萝PH可能大于4.6.(判断或单选)8、酸化食品是指P H<4.6,水份活度大于0.85.,要使得低酸食品成为酸性食品,可以采用直接添加酸,或者通过发酵产酸的方式。
这个过程称为酸化,酸化的目标通常为pH<4.69、食品置于微生物繁殖的危险温度(5℃-46℃)区间的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
10、手续。
11、因前款第(三)项:(三)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备案证明》的行为被撤销《备案证明》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因其他(判断或单选)12、(判断或单选)13、出口罐头食品企业车间人均工作面积不少于2m214、(罐头卫生注册规范)杀菌排放冷却水的余氯含量不低于0.5ppm.15、(罐头卫生注册规范)罐头容器在使用前必须用不低于82℃的流动热水或蒸汽进行清洗消毒12S以上。
在清洗消毒装置上安装精度为1℃的玻璃温度计。
16、(罐头卫生注册规范)热力杀菌工艺-----低酸罐头杀菌强度不低于12D,酸性罐头及酸化罐头不低于6D.17、(罐头卫生注册规范)杀菌锅至少安装一只最小刻度为0.5℃、每厘米不超过4℃、刻度清晰的玻璃水银温度计。
《非预包装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编制说明目录1.工作简况0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1.1 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0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1.2 简要起草过程0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2.目的和意义0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
2.1 急需制定标准以指导生产经营、开展监督管理、促进贸易交换和规范质量仲裁0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
2.2 当前可参照的国家标准不适用非预包装即食食品的监管,并带来一系列问题0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
2.3 我省开展地方标准研制工作有利于完善标准体系1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
3.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1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
3.1 即食食品定义1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
3.2 微生物指标意义1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
3.2.1 菌落总数1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
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
3.2.2 指示微生物1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
3.2.3 食源性致病菌1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
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
3.3 国内外标准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2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
3.4 我国大陆地区对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2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
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
3.5 国外和部分发达地区标准比较分析2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馱。
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
3.6 我国即食食品标准缺失2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葦。
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
3.7非预包装即食食品的监测数据3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嬌。
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
4. 编制过程7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钪。
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
国外食品过敏原标识管理目前避免食用过敏原仍然是保护过敏人群健康的唯一有效手段,而过敏原标签是目前从源头上防止消费者与食品过敏原接触的最有效的办法。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要求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潜在过敏原进行标识,例如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国家对致敏物质清单和食物过敏原标识方式管理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说明。
1、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CAC涉及食品中过敏原标识的标准主要有《预包装食品通用标签规则》《麸质不耐受人群特殊膳食标准》、《重组DNA植物食品安全评估标准》和《使用重组DNA微生物技术的食品安全评估技术准则》等。
CAC规定了9种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的食品和配料必须在配料表中标注。
CAC还特别指出经生物技术,如转基因技术(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GMO)而形成的过敏原物质,也必须予以标注;如不可能通过标签提供适当的关于过敏原存在的信息时,这类产品就不得投放市场。
2020年11月25日CAC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CFH)发布了《食品经营者食品过敏原管理操作守则》,该标准涵盖了整个供应链的过敏原管理,包括初级生产、生产过程、零售和食品服务终端,补充了GHP在食品服务的制造和食品制备中的实践。
2、欧盟迄今为止,欧盟要求强制性标示的过敏物质已达到14类。
2009年欧洲共同体委员会颁布的法规《关于麸质不耐受人群可用食品的成分和标签》((EC)No41/2009)(已废止)规定麸质含量低于100mg/kg的食物,标识上标示“含微量麸质”;麸质含量低于20mg/kg的食物,才允许标示“无麸质”;采用麦类为原料婴幼儿食品一律不能标识为非常低麸质食品或无麸质食品。
另外,欧盟委员会在规定标识方式时区分了配料和意外混入的过敏原的标示方法。
对于作为食物成分有意加入的过敏原,在配料表后必须清晰标明过敏原种类及名称;对于意外混入的过敏原,各成员国自行规定,无统一标识。
欧盟委员会于2011年11月22日颁布(2015年12月11重新修订)的(EU)No1169/2011《新食物标识法》是目前为止最为完善的食物标识法规之一,该法规整合了之前颁布的2000/13/EC指令和90/496/EEC指令,在食物标识管理方面着重修订多达十二处,其针对食物过敏原标识管理进行了两处修订:其一,对于预包装食物,食物过敏原不但要在《配料表》中标注,还要通过诸如字体字号、背景颜色等方式来突出显示以明确区分于其他配料成分;其二,对于散装食物、直接售卖或预定的食物,过敏原信息也应强制性标示。
cac标准CAC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确保食品贸易公平为宗旨的一个制定国际食品标准的政府间组织。
CAC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自1961年第11届粮农组织大会和1963年第16届世界卫生大会分别通过了创建CAC的决议以来,已有173个成员国和1个成员国组织(欧盟)加入该组织,覆盖全球99%的人口。
CAC下设秘书处、执行委员会、6个地区协调委员会,21个专业委员会和1个政府间特别工作组。
所有国际食品法典标准都主要在其各下属委员会中讨论和制定,然后经CAC大会审议后通过。
CAC标准都是以科学为基础,并在获得所有成员国的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CAC成员国参照和遵循这些标准,既可以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而且有效地减少国际食品贸易摩擦,促进贸易的公平和公正。
CAC标准《食品法典》是一套标准、操作规范、准则及其它建议的汇集。
这些文本中有一些非常一般,有一些非常具体。
有一些涉及与某种食品或某类食品相关的详细要求;另一些则涉及生产过程的操作和管理或政府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及消费者保护的操作。
《食品法典》标准(Standard)通常涉及产品的特点,并可能涉及政府对商品的所有适当的管制特点,或仅一种特点。
《食品法典》标准由两大类标准构成:一类是由一般专题分委员会制定的各种通用的技术标准、法规和良好规范;另一类是由各商品分委员会制定的某特定食品或某类别食品的商品标准。
其中一般专题分委员会制定的通用标准涉及总则和要求、食品标签及包装、食品添加剂、农药和兽药残留标准、污染物、取样和分析方法、进出口食品检验和出证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标准;各商品分委员会制定的商品标准是《食品法典》中数量最大的具体标准。
《食品法典》中包含的主要商品为:•谷物、豆类(豆类作物)及衍生产品,包括植物蛋白;1•油脂和油类及相关产品;•鱼品和渔产品;•新鲜水果和蔬菜;•加工和速冻水果和蔬菜;•果汁;•肉类和肉类产品;汤料;•奶和奶制品;•食糖、可可产品和巧克力及其它杂类产品。
cac国际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CAC国际标准是一套广泛应用于全球的标准体系,旨在促进企业间的协作和交流,并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标准系统由全球各国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制定,旨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CAC国际标准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包括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
它以一系列规范和指南的形式存在,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框架,帮助企业建立和改进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该标准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CAC国际标准能够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提高内部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通过遵循国际标准,企业能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
此外,CAC国际标准还能促进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和信任,架起企业间的桥梁。
CAC国际标准的应用领域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
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金融、农业等领域,都可以通过采用CAC国际标准,改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绩效。
此外,CAC国际标准还可以为各级政府和监管机构提供一个参考框架,帮助其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法规。
总之,CAC国际标准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标准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循CAC国际标准,企业能够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加竞争力,并与合作伙伴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CAC国际标准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将会进一步扩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呈现CAC国际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将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接着,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详细介绍CAC国际标准的理解、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最后,我们将给出结论部分,总结CAC国际标准的关键要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整篇文章将以逻辑清晰、内容详实的方式来探讨CAC国际标准的相关内容。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简介(1999版(一)食品法典的涵义“Codex Alimentarius”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意即食品法典(或译”食品法规”)。
它是一套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国际标准、食品加工规范和准则, 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并消除国际贸易和不平等的行为。
1962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全球性会议, 讨论建立一套国际食品标准, 指导日趋发展的世界食品工业, 保护公众健康, 促进公平的国际食品贸易鼓展。
为实施FAO/WHO联合食品标准规划, 两组织决定成立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下称CAC), 通过制定推荐的食品标准及食品加工规范, 协调各国的食品标准立法并指导其建立食品安全体系。
(二)食品法典的范围食品法典以统一的形式提出并汇集了国际已采用的全部食品标准, 包括所有向消费者销售的加工、半加工食品或食品原料的标准。
有关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污染物、标签及说明、采样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通用条款及准则也列在其中。
另外, 食品法典还包括了食品加工的卫生规范化(Codes of Practice)和其他推荐性措施等指导性条款。
(三)法典标准的性质法典标准对食品的各种要求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完好、卫生、不掺假和正确标识的食品。
所有食品法典标准都是根据标准格式制定并在适当条款中列出各项指标。
一个国家可根据其领土管辖范围内销售食品的现行法令和管理程序, 以”全部采纳”、”部分采纳”和”自由销售”等几种方式采纳法典标准。
食品法典汇集了各项法典标准, 各成员国或国际组织的采纳意见以及其他各项通知等。
但食品法典绝不能代替国家法规, 各国应采用互相比较的方式总结法典标准与国内有关法现之间的实质性差异, 积极地采纳法典标准。
(四)食品法典的内容及作用食品法典委员会自1962年成立以来己制定了许多标准、导则和规范。
目前(1997年)食品法典共包括245个通用标准和食品品种标准, 41种食品加工卫生规范。
F o o d S a f e t y 安全视角真菌毒素污染是危害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球每年约有四分之一的谷物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
真菌毒素种类繁多,其中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是迄今发现的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许多国家都针对黄曲霉毒素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
比较研究我国主要贸易国和地区黄曲霉毒素标准的制定情况,对我国花生等产品出口贸易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我国黄曲霉毒素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及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建立提供参考。
食品中污染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相似的次级代谢物,目前已发现的有20多种,在食品中较常见的包括AFB1、AFB2、AFG1、AFG2和AFM1等,它们毒性大小的排列顺序为AFB1>AFM1>AFG1>AFB2>AFG2。
其中,AFB1是目前所有已知致癌物中致癌力最强的一种,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一级致癌物。
大量研究发现,AFB1不仅具有极强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而且其急性毒性也很高。
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肝脏损害,可引发肝炎、肝硬化、肝部坏死、肝癌等疾病。
据调查,食物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也较高,例如我国江苏启东县的玉米、花生等农产品受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严重,该地区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
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胀、肝区触痛等症状。
另外,黄曲霉毒素在人体内还具有一定的蓄积性,长期摄入低剂量的黄曲霉毒素也会增加患肝癌的概率。
黄曲霉毒素分布范围广泛,现已在粮食、油料作物种子、水果、干果、蔬菜、调味品、烟草、黄麻、奶和奶制品、肉类、鱼虾类、发酵产品和饲料中被发现,其中最易受到污染的应属花生、谷物等农产品及其制品,我国花生及其制品出口欧盟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黄曲霉毒素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1 法典标准1.1 一般要求标准编号标准名称Codex Stan 001-1985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Codex Stan 106-1983 辐照食品通用标准Codex Stan 107-1981 食品添加剂销售时的标签通用标准Codex Stan 150-1985 食用盐标准Codex Stan 192-1995 食品添加剂标准前言Codex Stan 193-1995 食品污染物和毒素标准前言Codex Stan 209-1999 加工用花生中黄曲霉素残留限量标准1.2 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值标准编号标准名称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1.3 食品中兽药残留――最大限量值标准编号标准名称食品中兽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1.4 特殊营养与膳食(包括婴幼儿食品)标准编号标准名称Codex Stan 053-1981 特殊膳食用的低盐食品Codex Stan 072-1981 婴儿配方食品Codex Stan 073-1981 罐装的幼儿食品Codex Stan 074-1981 加工的婴幼儿谷物类食品Codex Stan 118-1981 无麸质食品Codex Stan 146-1985 特殊膳食的预包装食品标签及说明的通用标准Codex Stan 156-1987 断奶后的配方食品Codex Stan 180-1991 特殊药疗作用食品的标签及说明Codex Stan 181-1992 减轻体重用低能量配方食品Codex Stan 203-1995 控制体重用配方食品1.5 加工和速冻水果、蔬菜标准编号标准名称Codex Stan 013-1981 番茄罐头Codex Stan 014-1981 桃罐头Codex Stan 015-1981 葡萄柚罐头Codex Stan 016-1981 菜豆和黄刀豆罐头Codex Stan 017-1981 苹果沙司罐头Codex Stan 018-1981 甜玉米罐头Codex Stan 038-1981 食用真菌和真菌制品Codex Stan 039-1981 食用干菌Codex Stan 040-1981 鲜鸡油菌Codex Stan 041-1981 速冻豌豆Codex Stan 042-1981 菠萝罐头Codex Stan 052-1981 速冻草莓Codex Stan 055-1981 蘑菇罐头Codex Stan 057-1981 加工浓缩番茄酱Codex Stan 058-1981 青豌豆罐头Codex Stan 059-1981 李罐头Codex Stan 060-1981 树莓罐头Codex Stan 061-1981 梨罐头Codex Stan 062-1981 草莓罐头Codex Stan 066-1981 食用橄榄Codex Stan 067-1981 葡萄干Codex Stan 068-1981 橘子罐头Codex Stan 069-1981 速冻树莓Codex Stan 075-1981 速冻桃Codex Stan 076-1981 速冻越橘Codex Stan 077-1981 速冻菠菜Codex Stan 078-1981 什锦水果罐头Codex Stan 079-1981 果酱和果冻标准Codex Stan 080-1981 加柑橘皮丝的果冻Codex Stan 081-1981 经加工的成熟豌豆罐头Codex Stan 099-1981 热带水果色拉罐头Codex Stan 103-1981 速冻乌饭果Codex Stan 104-1981 速冻韭菜Codex Stan 110-1981 速冻嫩茎花椰菜Codex Stan 112-1981 速冻苷蓝Codex Stan 113-1981 速冻菜豆和黄刀豆Codex Stan 114-1981 速冻法式油炸马铃薯Codex Stan 115-1981 酸黄瓜Codex Stan 116-1981 胡萝卜罐头Codex Stan 129-1981 杏罐头Codex Stan 130-1981 杏干Codex Stan 131-1981 带壳开心果Codex Stan 132-1981 速冻整玉米粒Codex Stan 133-1981 速冻带芯玉米Codex Stan 140-1983 速冻胡萝卜Codex Stan 143-1985 海枣Codex Stan 144-1985 棕榈油罐头Codex Stan 145-1985 板栗和板栗酱罐头Codex Stan 159-1987 芒果罐头Codex Stan 160-1987 芒果酱Codex Stan 177-1991 脱水椰米Codex Stan 182-1993 菠萝Codex Stan 183-1993 木瓜Codex Stan 184-1993 芒果Codex Stan 185-1993 胭脂鲜人果Codex Stan 186-1993 刺梨Codex Stan 187-1993 杨桃Codex Stan 188-1993 玉米笋Codex Stan 196-1995 荔枝Codex Stan 197-1995 鳄梨1.6 果汁及相关产品标准编号标准名称Codex Stan 044-1981 杏蜜、桃蜜、梨蜜(仅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045-1981 橘子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046-1981 葡萄柚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047-1981 柠蒙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048-1981 苹果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049-1981 番茄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063-1981 浓缩苹果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064-1981 浓缩橘子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082-1981 葡萄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083-1981 浓缩葡萄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084-1981 浓缩拉布鲁斯卡甜葡萄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085-1981 菠萝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101-1981 无果肉的黑加仑果蜜(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20-1981 黑加仑汁(仅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121-1981 浓缩黑加仑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122-1981 特殊小浆果的果肉蜜(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34-1981 柑橘类水果果汁饮料(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38-1983 浓缩菠萝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139-1983 采用防腐剂加工的浓缩菠萝汁Codex Stan 148-1985 番石榴果蜜(采用物理方法保藏)Codex Stan 149-1985 液体芒果果肉汁(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61-1989 其他未涉及的果蜜标准(采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64-1989 其他未涉及的果汁标准(仅用物理方法保藏) Codex Stan 179-1991 蔬菜汁通用标准1.7 谷物、豆类及其制品和植物蛋白标准编号标准名称Codex Stan 151-1989 木薯Codex Stan 152-1985 小麦粉Codex Stan 153-1985 玉米Codex Stan 154-1985 粗磨全玉米粉Codex Stan 155-1989 玉米粉和玉米渣Codex Stan 163-1987 小麦面筋Codex Stan 169-1989 脱皮的整珍珠小米Codex Stan 170-1989 小米面Codex Stan 171-1989 特种豆类Codex Stan 172-1989 高粱米Codex Stan 173-1989 高粱面Codex Stan 174-1989 植物蛋白制品通用标准Codex Stan 175-1989 大豆蛋白制品通用标准Codex Stan 176-1989 食用木薯粉Codex Stan 178-1991 硬质小麦粗粉和硬质小麦粉Codex Stan 198-1995 大米Codex Stan 199-1995 小麦和硬质小麦Codex Stan 200-1995 花生Codex Stan 201-1995 燕麦Codex Stan 202-1995 古斯(蒸熟的硬质小麦餐)1.8 油脂及相关制品标准编号标准名称Codex Stan 019-1981 不包括在专有标准之内的食用油脂通用标准Codex Stan 020-1981 食用豆油Codex Stan 021-1981 食用花生油Codex Stan 022-1981 食和棉籽油Codex Stan 023-1981 食用葵花籽油Codex Stan 024-1981 食用菜籽油Codex Stan 025-1981 食用玉米油Codex Stan 026-1981 食用芝麻油Codex Stan 027-1981 食用红花油Codex Stan 028-1981 猪油Codex Stan 029-1981 炼制猪油Codex Stan 030-1981 炼制牛油(不包括牛脂肪)Codex Stan 031-1981 食用牛脂Codex Stan 032-1981 人造奶油(脂肪含量不低于80%) Codex Stan 033-1981 初榨橄榄油、精炼橄榄油及精炼橄榄渣油Codex Stan 034-1981 食用芥籽油Codex Stan 123-1981 食用低芥酸菜籽油Codex Stan 124-1981 食用椰油Codex Stan 125-1981 食用棕榈油Codex Stan 126-1981 食用棕榈仁油Codex Stan 127-1981 食用葡萄籽油Codex Stan 128-1981 食用巴苏油(巴巴苏棕榈油)Codex Stan 135-1981 人造奶油(脂肪含量在39%~41%间) Codex Stan 194-1995 食用精炼油棕油Codex Stan 195-1995 食用棕榈硬脂酸甘油脂Codex Stan 210-1999 几种植物油标准Codex Stan 211-1999 几种动物或动植物混合油脂产品1.9 鱼和水产品标准编号标准名称Codex Stan 003-1991 三文鱼(大马哈鱼)罐头Codex Stan 036-1981 速冻鳍鱼(去内脏和不去内脏)Codex Stan 037-1981 小虾或对虾罐头Codex Stan 070-1981 金枪鱼和中型鲭类鱼罐头Codex Stan 092-1982 速冻小虾或对虾Codex Stan 094-1981 沙丁鱼和沙丁类鱼制品罐头Codex Stan 095-1981 速冻龙虾Codex Stan 119-1981 鳍鱼罐头Codex Stan 165-1989 速冻鱼肉片、鱼肉糜和肉片肉糜混合食品Codex Stan 166-1989 速冻面包屑或面糊包裹的鱼条块和鱼片Codex Stan 167-1989 盐腌鳕鱼和盐腌鳕鱼干Codex Stan 189-1993 鱼翅干Codex Stan 190-1995 速冻鱼片Codex Stan 191-1995 速冻生鱿鱼1.10 肉和肉制品(包括浓肉汤和清肉汤)标准编号标准名称Codex Stan 088-1981 腌牛肉标准Codex Stan 089-1981 午餐肉标准Codex Stan 096-1981 熟制腌火腿(后腿)标准Codex Stan 097-1981 熟制的腌猪碲膀(前腿)标准Codex Stan 098-1981 熟制的腌肉肠标准Codex Stan 117-1981 肉羹和肉汤标准1.11 糖、可可制品、巧克力及其他制品标准编号标准名称Codex Stan 004-1981 白糖Codex Stan 006-1981 绵白糖Codex Stan 007-1981 无水葡萄糖Codex Stan 008-1981 水合葡萄糖Codex Stan 009-1981 葡萄糖浆Codex Stan 010-1981 干葡萄浆Codex Stan 011-1981 乳糖Codex Stan 012-1981 蜂蜜Codex Stan 054-1981 葡萄糖粉(结晶葡萄糖)Codex Stan 086-1981 可可脂Codex Stan 087-1981 巧克力Codex Stan 102-1981 果糖标准Codex Stan 105-1981 可可粉和加糖干可可粉Codex Stan 108-1981 天然矿泉水Codex Stan 137-1981 可食冰和冰水混合物(包括微生物导则和用于标签的成分分类) Codex Stan 141-1983 碎可可豆、可可块、可可油饼和可可细粉(用于加工可可和巧克力制品Codex Stan 142-1983 夹心巧克力Codex Stan 147-1985 可可脂糖果Codex Stan 162-1987 食醋Codex Stan 168-1989 蛋黄酱Codex Stan 176-1995 食用木薯粉Codex Stan 212-1999 糖标准1.12 乳及乳制品标准编号标准名称Codex Stan A-1-1971 奶油和乳清奶油Codex Stan A-2-1973 奶油、无水奶油和无水乳脂肪Codex Stan A-3-1971 淡炼乳和脱脂淡炼乳Codex Stan A-4-1971 甜炼乳和脱脂甜炼乳Codex Stan A-5-1971 全脂奶粉、部分脱脂奶粉和脱脂奶粉Codex Stan A-6-1978 干酪Codex Stan A-8a-1978 几种再制干酪和可涂沫的再制干酪Codex Stan A-8b-1978 再制干酪和可涂抹的再制干酪Codex Stan A-8c-1978 再制干酪原料Codex Stan A-9-1976 直接食用的稀奶油Codex Stan A-10-1971 奶油粉、半奶油粉和高脂奶粉Codex Stan A-11a-1975 酸奶和甜酸奶Codex Stan A-11b-1976 调味酸奶和发酵后热加工的酸奶制品Codex Stan A-15-1995 乳清粉Codex Stan A-18-1995 食用干酪制品Codex Stan C-1-1966 契达干酪Codex Stan C-2-1966 达纳不利干酪Codex Stan C-3-1966 丹伯干酪Codex Stan C-4-1966 埃达姆干酪Codex Stan C-5-1966 古达干酪Codex Stan C-6-1966 哈瓦乌特干酪Codex Stan C-7-1966 三梭干酪Codex Stan C-8-1967 柴郡干酪Codex Stan C-9-1967 埃门塔尔干酪Codex Stan C-10-1967 格鲁爱维干酪Codex Stan C-11-1968 迪尔丝特干酪Codex Stan C-12-1968 林堡格干酪Codex Stan C-13-1968 圣保林干酪Codex Stan C-14-1968 斯维西干酪Codex Stan C-15-1968 普罗沃隆干酪Codex Stan C-16-1968 (脱脂奶)农家干酪,包括稀奶油的农家干酪Codex Stan C-17-1968 布它卡斯干酪Codex Stan C-18-1969 库努米尔斯干酪Codex Stan C-19-1969 古德不诺斯达少斯特干酪Codex Stan C-20-1969 哈日卡斯干酪Codex Stan C-21-1969 赫达松斯特干酪Codex Stan C-22-1969 赫沙松斯特干酪Codex Stan C-23-1969 挪维甲干酪Codex Stan C-24-1971 玛里保干酪Codex Stan C-25-1971 法保干酪Codex Stan C-26-1972 艾思罗干酪Codex Stan C-27-1972 罗曼德干酪Codex Stan C-28-1972 阿姆斯特丹干酪Codex Stan C-29-1972 雷德斯干酪Codex Stan C-30-1972 氟雷斯干酪Codex Stan C-31-1973 稀奶油奶酪Codex Stan C-32-1973 特定蓝脉乳酪Codex Stan C-33-1973 坎伯德干酪Codex Stan C-34-1973 伯瑞干酪Codex Stan C-35-1978 揉碎硬干酪2 法典指导原则法典指导原则名称CAC/GL 001-1979 标签说明的通用导则CAC/GL 002-1985 营养标签导则CAC/GL 003-1989 食品添加剂纳入量的抽样评估导则CAC/GL 004-1989 在食品中使用植物蛋白制品的通用导则CAC/GL 005-1989 在国际贸易中核事故污染后食品放射核素的指导值CAC/GL 006-1991 食品和包装材料中氯乙烯单体和丙烯腈残留的推荐值CAC/GL 007-1991 鱼中甲基汞指导值CAC/GL 008-1991 较大婴儿和幼童的辅助配方食品导则CAC/GL 009-1987 食品中添加必需营养素的通则CAC/GL 010-1979 婴幼食品中使用的矿牧物和复合维生素参考清单CAC/GL 011-1991 混合果汁的导则CAC/GL 012-1991 混合果蜜的导则CAC/GL 013-1991 乳过氧化酶系保藏鲜奶的导则CAC/GL 014-1991 加工肉禽制品使用的调料和香草的微生物质量指南CAC-GL 015-1991 加工肉禽制品时非肉类蛋白制品导则CAC/GL 016-1993 关于建立食品中兽药残留管理方案的法典导则CAC/GL 017-1993 成批罐头食品视觉直观检验的程序导则CAC/GL 018-1993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应用导则CAC/GL 019-1995 食品安全控制紧急情况时信息交流的法典导则CAC/GL 020-1995 食品进出口检验和出证原则CAC/GL 021-1997 食品微生物指标设定及应用原则CAC/GL 022-1997 非洲街头食品管理措施规划导则CAC/GL 023-1997 应用营养说明的导则CAC/GL 025-1997 食品进口过程中拒收情况下两国信息交流导则CAC/GL 029-1997 自然调味品的一般要求CAC/GL 030-1999 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原则及导则CAC/GL 032-1999 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销售导则(除牲畜产品外)CAC/GL 033-1999 检测农药残留的推荐性抽样方法CAC/GL 034-1999 食品进出口检验与出证系统中增进等同互认性导则3 国际推荐操作规程操作规程编号名称CAC/RCP 01-1969 食品卫生通则国际推荐规程CAC/RCP 02-1969 水果蔬菜罐头的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03-1969 干果卫生规程CAC/RCP 04-1971 脱水椰子的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05-1971 国际推荐的脱水水果蔬菜(包括食用菌)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06-1972 坚果卫生规程CAC/RCP 08-1976 速冻食品加工和处理的操作规程CAC/RCP 09-1976 鲜鱼卫生规程CAC/RCP 10-1976 鱼罐头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11-1976 鲜肉卫生规程CAC/RCP 13-1976 加工肉、禽制品卫生操作规程和导则CAC/RCP 14-1976 禽类加工的卫生操作规程和导则CAC/RCP 15-1976 蛋制品卫生操作规程(包括灭菌蛋制品的微生物要求)CAC/RCP 16-1978 冻鱼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17-1978 国际推荐的小虾和对虾卫生规程CAC/RCP 18-1978 国际推荐的软体鱼贝类卫生规程CAC/RCP 19-1979 国际食品辐照设备应用推荐操作规程CAC/RCP 20-1979 国际食品贸易中的道德规程CAC/RCP 21-1979 国际婴幼儿食品卫生操作规程(包括微生物属性及其分析方法) CAC/RCP 22-1979 花生卫生规程CAC/RCP 23-1979 低酸和酸化低酸罐头食品推荐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24-1979 龙虾卫生规程CAC/RCP 25-1979 国际推荐的熏鱼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26-1979 国际推荐的咸鱼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27-1983 国际推荐的机械加工鱼糜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28-1983 蟹卫生规程CAC/RCP 29-1983 国际推荐的野味食品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30-1983 蛙腿加工的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31-1983 国际乳粉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32-1983 经机械分级并用于深加工的肉、禽的生产、贮藏和组成操作规程和导则CAC/RCP 33-1985 天然矿泉水采集、加工、销售的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35-1985 国际推荐面糊和/或面包包裹的冷冻鱼制品操作规程CAC/RCP 36-1987 散装食品油脂贮存及运输操作规程CAC/RCP 37-1989 国际推荐的头足纲动物卫生规程CAC/RCP 38-1993 国际推荐的兽药使用管理规程CAC/RCP 39-1993 预烹制和烹制的集体供餐业食品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40-1993 无菌加工和低酸包装食品卫生操作规程CAC/RCP 41-1993 国际推荐的动物宰后检验及鉴定的操作规程CAC/RCP 44-1995 热带新鲜水果蔬菜包装运输的操作规程4 其他法典文件文件检索编号内容XOT 01-1972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通用原则XOT 02-1987 有关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转移的原则XOT 03-1989 加工助剂清单XOT 04-1999 食品添加剂国际编码系统XOT 05-1999 食品添加剂参考规格目录XOT 06-1989 食品和动物饲料分类XOT 07-1993 适用于法典最大残留限量值进行分析的商品农残分析的实验室操作规程导则推荐的农残分析方法XOT 11-1976 婴儿食品简述XOT 12-1985 填充介质(成分和标签)――加工水果蔬菜XOT 13-1969 FAO/WHO食品法典中有关预包装食品的采样方法XOT 14-1993 用分析与抽样法典委员会推荐的分析方法时,所需提供的信息XOT 15-1997 法典一般方法XOT 16-1999 按商品名称字母顺序排列的采样和分析方法XOT 17-1999 依条款字母顺序排列的参考分析方法XOT 食品法典名词定义XOT 天然香料基本要求XOT 杀虫剂残留测定的推荐采样方法XOT 畜禽类产品中兽药残留的推荐采样方法XOT 农残分析XOT 矿物盐清单XOT 复合维生素,包括特殊维生素类型的清单XOT 乳与乳制品法典总则XOT 分析和采样方法目录5 法典推荐分析方法推荐方法检索编号方法名称CAC/RM 01-1969 固体总含量的测定CAC/RM 02-1969 120℃16h干燥失重的测定CAC/RM 03-1969 105℃3h干燥失重的测定CAC/RM 04-1969 二氧化硫的测定CAC/RM 06-1969 颜色测定CAC/RM 07-1969 旋光度的测定CAC/RM 08-1969 电导灰分的测定CAC/RM 10-1969 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测定CAC/RM 11-1969 花生油试验CAC/RM 12-1969 芝麻油试验CAC/RM 13-1969 皂化物含量测定CAC/RM 14-1969 铁含量测定CAC/RM 15-1969 乳脂肪含量测定CAC/RM 16-1969 脂肪含量测定CAC/RM 17-1969 干燥失重的水含量测定CAC/RM 18-1969 维生素E含量测定CAC/RM 19-1969 氯化钠的测定CAC/RM 20-1970 Bellier指数测定CAC/RM 21-1970 半干性油试验CAC/RM 22-1970 橄榄油残留试验CAC/RM 23-1970 棉籽油试验CAC/RM 24-1970 茶籽油试验CAC/RM 25-1970 芝麻油试验CAC/RM 26-1970 紫外线(E1%/1cm)CAC/RM 28-1970 干重的测定(液体包装介质) CAC/RM 29-1970 净含量测定CAC/RM 30-1970 食品大小的测定CAC/RM 31-1970 容器水容量的测定CAC/RM 32-1970 速冻果蔬解冻过程标准CAC/RM 33-1970 速冻果蔬烹调过程标准CAC/RM 34-1970 速冻水果蔬菜净重的测定CAC/RM 35-1970 (速冻豌豆)乙醇不溶物含量的测定CAC/RM 36-1970 干燥失重的测定(方法一)CAC/RM 37-1970 干燥失重的测定(方法二)CAC/RM 38-1970 蔬菜罐头中钙含量测定CAC/RM 39-1970 (加工果蔬荚壳接缝处)纤维韧性试验CAC/RM 40-1971 速冻鱼类化冻和烹调过程CAC/RM 41-1971 包冰衣的速冻鱼的净含量测定CAC/RM 42-1971 预包装食品采样方案CAC/RM 43-1971 速冻水果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量测定CAC/RM 45-1972 干燥失重填充物的测定CAC/RM 47-1972 乙醇不溶物的测定CAC/RM 48-1972 豌豆种类的区分方法CAC/RM 49-1972 矿物杂质的测定CAC/RM 50-1974 葡萄干中水分的测定(AOAC电导法) CAC/RM 51-1974 葡萄干中矿物杂质的测定CAC/RM 52-1974 葡萄干中矿物油的测定CAC/RM 53-1974 葡萄干和其他食品中山梨糖醇的测定CAC/RM 54-1974 速冻果蔬中矿物性杂质的测定CAC/RM 55-1976 婴儿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Ⅰ。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问答一、标准的制定目的?致病菌是常见的致病性微生物,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
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据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标准执行。
其他食品标准中如有致病菌限量要求,应当引用本标准规定或者与本标准保持一致。
?二、标准的实施要求?GB29921实施日期(2014年7月1日)前,允许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本标准执行。
在标准实施日期之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检验机构应按照本标准执行。
在实施日期前已生产的食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进口食品的标准执行时间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致病菌检验应按照GB29921引用的检验方法执行。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或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严格生产经营过程的微生物控制,确保产品符合GB29921规定。
?(三)参考国外评估结果和标准,完善标准规定。
GB29921参考了相关国际组织致病菌风险评估结果和标准规定,包括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食品微生物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原则、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评估报告、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CMSF)微生物危害及其潜在风险分析及分级采样方案等。
标准还借鉴了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规定。
?(四)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公开透明。
标准起草过程中多次召开研讨会,听取相关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意见,两次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向世贸组织成员通报,在分析反馈意见熏、烤、腌、蒸、煮等任何一种或多种加工方法制成的直接可食的肉类加工制品。
即食生肉制品指以畜、禽等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或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直接可食的生肉制品。
?(二)水产制品。
GB29921中的水产制品包括熟制水产品、即食生制水产品和即食藻类制品。
熟制水产品指以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动物性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经蒸、煮、烘烤、油炸等加热熟制过程制成的直接食用的水产加工制品。
前言食品法典委员会及FAO/WHO食品标准计划食品法典委员会负责执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标准计划,旨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促进食品贸易的公平进行。
食品法典(拉丁文指食品法律或法规)是以统一格式表述的国际已采纳的食品标准的汇编。
它还包括了以操作规范、准则和其它建议措施为形式的咨询性规定,以助于达到食品法典的目标。
委员会已表明,这些操作规范可为国家食品控制或执法机构提供需要的有用清单。
食品法典的出版旨在指导和促进各种食品的定义及其要求的详细界定和确立,以有助于其协调一致,并借此促进国际贸易。
食品卫生的基本文本—第三版食品法典委员会于1997年和1999年采纳了食品卫生的基本文本。
这是1997年首次出版的汇编册的第三版,包括了2003年食品法典委员会采纳的对HACCP系统应用准则的修订。
希望该版有助于食品卫生基本原则的广泛使用和理解,并将鼓励政府部门、执法机构、食品企业和所有的食品加工者和消费者使用。
有关这些文本的详细信息,或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其他方面内容可从以下获得:食品法典委员会秘书处FAO/WHO联合食品标准计划,FAO, Viale delle Terme di Caracalla,00100, 意大利罗马传真: +39(6)57.05.45.93电子邮箱:*************目录国际推荐操作规范食品卫生总则 -----------------------------------------------------1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系统(HACCP)及其应用准则 -------------------------29 制定和应用食品微生物标准的原则 --------------------------------------------------41 实施微生物危险性评估的原则和准则 -----------------------------------------------47 出版史 --------------------------------------------------------------------------------------55 索引 -----------------------------------------------------------------------------------------56国际推荐操作规范食品卫生总则CAC/RCP 1-1969, 第 4修订版(2003)引言-------------------------------------------------------------------------------------3第一节-目标 -------------------------------------------------------------------------------3 食品卫生的食典总则 -----------------------------------------------------------------3第二节-范围、应用和定义 --------------------------------------------------------4 2.1范围 -----------------------------------------------------------------------------42.2应用 -----------------------------------------------------------------------------52.3定义 -----------------------------------------------------------------------------5第三节-初级生产 --------------------------------------------------------------------7 3.1环境卫生 -----------------------------------------------------------------------73.2食物来源的卫生生产 --------------------------------------------------------73.3处理、贮藏和运输 -----------------------------------------------------------83.4初级生产中的清洁处理、保持卫生及个人卫生 ------------------------8第四节-加工场所:设计与设施 ----------------------------------------------------9 4.1选址 -----------------------------------------------------------------------------94.2加工场所和房间 --------------------------------------------------------------104.3设备 -----------------------------------------------------------------------------114.4设施 -----------------------------------------------------------------------------12第五节-加工的卫生控制 -------------------------------------------------------------14 5.1食品危害的控制----------------------------------------------------------------145.2卫生控制系统的关键方面 ----------------------------------------------------155.3原料的进货要求----------------------------------------------------------------165.4包装 ------------------------------------------------------------------------------175.5用水------------------------------------------------------------------------------175.6管理与监督----------------------------------------------------------------------185.7文件管理与记录----------------------------------------------------------------185.8产品召回程序-------------------------------------------------------------------18第六节-场所:维护与清洁 ----------------------------------------------------------19 6.1维护与清洁----------------------------------------------------------------------196.2清洁方案-------------------------------------------------------------------------206.3害虫控制系统-------------------------------------------------------------------206.4废弃物的处理-------------------------------------------------------------------216.5监测有效性----------------------------------------------------------------------21第七节-场所:个人卫生 -------------------------------------------------------------22 7.1健康状况-------------------------------------------------------------------------227.2疾病和损伤----------------------------------------------------------------------227.3个人清洁-------------------------------------------------------------------------237.4个人习惯-------------------------------------------------------------------------237.5来访者----------------------------------------------------------------------------23第八节-食品运输 --------------------------------------------------------------------24 8.1基本要求-------------------------------------------------------------------------248.2具体要求-------------------------------------------------------------------------248.3使用和维护----------------------------------------------------------------------25第九节-产品信息及对消费者知情权 --------------------------------------------269.1批号鉴别-------------------------------------------------------------------------26 9.2产品信息-------------------------------------------------------------------------27 9.3标签 ------------------------------------------------------------------------------27 9.4对消费者的教育----------------------------------------------------------------27 第十节-培训 --------------------------------------------------------------------------27 10.1知情权和责任 -----------------------------------------------------------------27 10.2培训计划 -----------------------------------------------------------------------27 10.3指导和监督--------------------------------------------------------------------28 10.4培训内容的更新 --------------------------------------------------------------28引言人们有权要求所食用的食品是安全和适于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