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的定义及在证券市场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408.49 KB
- 文档页数:43
10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最佳模式研究内容提要 ―――――――――――――――――――――――――――证券结算系统堪称当今世界证券金融市场的“心脏”,这一系统的安全性、效率性和前瞻性,不但决定了证券交易市场的运作状况和发展潜力,而且影响到支付系统和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运作。
以1990年底两个交易所成立为标志,我国证券市场在十年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张和证券投资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证券市场的结算制度也面临着完善功能、调整结构、变革制度的迫切需求。
为提高我国证券结算系统安全性、高效性和前瞻性,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结算体制的借鉴和中国证券市场结算系统变迁历程的研究,并以国际结算界对最佳模式的衡量指标为原则,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证券结算的最佳模式,即:证券存管采取CSD模式、数据交换采用STP模式、银货对付的交付方式、容错、容灾的备份系统。
为构建中国最佳证券结算模式,必须从基础条件、法律保障、技术手段、制度环境等外部环境方面提供支撑,并采取有关配套措施。
此外,为适应证券投资全球化迅速发展和金融衍生品市场急剧扩张的趋势,还必须充分考虑证券结算系统的兼容能力,探讨实施跨国结算和衍生品结算的有关措施。
本课题由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李迅雷主持,上海证券交易所施东晖为课题研究与协调人,课题研究员为伍永刚、陈亮、黄先荣。
3711 证券结算的运作机制及中国证券结算系统的发展1.1 证券结算的运作机制1.1.1 组织体系1.证券结算机构的职能和组织体系证券结算机构所涉及的职能一般包括托管(DepositoryandCustody)、清算(Clearing)和结算(Settelment)三大部分,在日常业务操作的简单意义上讲,托管可仅指实物证券(Certificates)的安全保管(Safekeeping)和簿记式证券(Bookentryform)的帐务记录和管理;清算是指确定交易双方资金和证券交换责任的过程,包括发送和收取结算指示、匹配、确认、校正以及在净额方式下的清分与轧差等结算前的各项准备;而结算是证券与资金在交易双方之间的正式交割过户。
基于CSAD模型的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实证分析作者:戴淑庚陆彬来源:《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6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以CSAD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股票收益率与加权市场收益率的偏离度指标(CSAD),选取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为样本,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进行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在2011年到2014年间,整体上确实存在羊群效应现象;而且,上涨市场与下跌市场中羊群效应表现出非对称性,且上涨市场更为显著;同时,不同量级的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差异显著,大盘股表现的羊群效应比中小盘股票更加明显。
这对投资者和股市制度建设都具有意义。
关键词:羊群效应;CSAD模型;股票市场;非对称性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6) 01-0077-13一、引言行为金融学(从定义来看,行为金融学是广义虚拟经济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区别于传统金融学,其主要是从市场主体的行为习惯、心理情绪、思维想法等主观性较强的方面对当前金融领域的行为进行新的解释,结合了传统金融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
而在行为金融学领域当中,羊群效应是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
羊群效应描述的是社会主体存在的忽略自有信息而跟随社会其他大多数主体采取相同决策的行为,本质上具有趋同性的特征。
羊群效应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对社会环境和行为主体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以股票投资市场为例,如果股票市场上存在羊群效应,许多投资者倾向于投资某一行业或者某一股票,可能会造成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使得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无效性。
由于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理论上是这么认为),因而其发展历程、市场化程度倍受关注。
近些年来股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融异象,同时伴随着板块轮动、概念炒作等现象;这些问题是由市场复杂多变的因素所致。
在这些因素中,以投资者自身的主观因素最为复杂,因为作为市场主体,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受到行为习惯、心理、情绪、思维等众多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多。
目录一、CSD的定义及在证券市场的作用二、CSD在中国的形成与现状三、CSD在中国的主要问题四、认识CSD在中国----“中央存管、二级托管”是中国证券存管体制的准确定位----持续净额结算是现阶段中国CSD的主要结算方式----CSD是证券清算银行----现行证券帐户体制必须改革五、CSD在中国当前的任务----尽快完善法规,明确参与人关系----逐步实现DVP交收----完善证券结算网络,发展STP,支持网上交易----进一步探索交收体制新模式,建立良好的证券结算资金支付体系----进一步拓展CSD业务,为市场发展与开放打好基础一、CSD的定义及在证券市场的作用CSD(CENTRAL SECURITIES DEPOSITORY),最早见于以HOLLAND先生为首的“三十人小组”提交的《关于证券清算交收体系的报告》(G30报告)。
G30认为,每个地区应于1992年或之前设立一所高效和发展完善的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其组织及管理应尽量鼓励业内参与者充分利用其服务。
CSD作为从事证券存管、结算业务专门机构,为实现证券的无纸化,减少实物流转,使大量证券交易以簿记方式集中进行交收,从而提高交收效率,降低交收风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CSD出现的原因是,传统的证券分散托管与分别交收造成效率低,交收时间长,交收风险大,集中在1987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中表现。
经过分析研究,G30认为,可以把证券的经纪商分别托管与集中存管分开处理,办法是实行非流动性交收和逐步推行非实物性存管。
达到提高结算效率,减少交收风险的目的。
CSD的核心由三个要素构成。
其一,一个市场上的所有证券品种包括跨国券种证券交收由一个机构集中进行,其二,通过非流动方式进行,最终达到证券的非实物化存管;其三,采用货银对付(DVP)方式完成,理想模式是同时直接办理现金交收并与支付系统紧密结合,以利于实施真正的DVP。
CSD的产生有效地解决了由于证券及客户现金分散托管造成证券与现金交收存在时间差(Time Gap)而带来流动性风险,同时它使证券市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结算系统,避免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相互冲击,它的DVP原则使证券结算系统排除了本金风险,让因某一个参与人违约而影响整个证券市场以至多个市场直至全球证券市场风险的情况不再重现。
港股登记结算规则-回复港股登记结算规则是指在香港证券市场中进行股票交易时,相关交易活动要遵循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这些规则的目的是确保市场的公平、透明和稳定运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对港股登记结算规则的详细解析。
第一步:证券登记在进行港股交易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证券登记。
证券登记是指将股票持有人的信息和股权变动记录在登记册中。
在香港证券市场,证券的持有人可以通过向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HKSCC)提供相关信息进行登记。
登记后,股权的交易和转让将通过在登记册上的记录进行。
第二步:交易撮合一旦证券登记完成,交易员或投资者可以通过注册的经纪商进行股票买卖。
在香港证券市场中,买卖交易是通过电子撮合系统进行的。
HKEX的交易系统将买卖双方的交易订单匹配,并按照一定的优先级和价格规则进行撮合。
一旦交易订单成功撮合,交易便会成交。
第三步:成交确认成交确认是指交易完成后,相关的交易信息将被确认并通知交易双方。
在香港证券市场中,成交确认是通过电子化的交易确认单来完成的。
交易所和经纪商将向投资者发送成交确认单,确认交易的细节,如成交价格、数量和交易费用等。
投资者需要仔细核对确认单上的信息,并与自己的交易指令进行核对,确保交易的准确性。
第四步:清算与结算清算与结算是指根据已成交的交易,进行股票持仓和资金的结算和交割。
在香港证券市场中,清算与结算是由HKSCC负责完成的。
在交易日的结束时,HKSCC将根据股票持有人在证券登记册上的记录,对交易双方的持仓进行结算和确认。
一旦结算完成,股权和资金的交割便会完成。
第五步:交割与过户交割与过户是指在清算与结算完成后,将股票和资金交割给交易双方的过程。
在香港证券市场中,交割与过户是由中国结算香港分公司(CSDHK)负责完成的。
CSDHK将根据HKSCC的结算指令,将买方的资金转给卖方,并将卖方的股票转给买方。
一旦交割与过户完成,买方便成为股票的新持有人。
第六步:交易结算结果确认交易结算结果确认是指在交割与过户完成后,交易双方需要确认交易的结算结果。
美国证券托管结算体系介绍朱志勇 2014年9月18日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托管结算体系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 构建高效、透明、规范、完整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十分重视。
国际清算银行 下的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联合重新修订 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也定期对全球各国开展 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
证券托管结算体系是其中的重要评估内容。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三个标准:提高运营效率和资本效率、减少风险 美国财政部下的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指定DTCC的中央证券存管公司(DTC), 全美证券清算公司(NSCC)以及固定收益清算公司(FICC)是系统性重要的 金融市场公用事业公司。
2美国证券托管结算公司(DTCC)• DTCC是集团公司,由DTC公司和NSCC公司于1999年合并成立。
• 由于监管、法律等需要,DTCC下面成立若干子公司,分别从事不同的业务。
• DTCC是非上市的股份公司。
公司的股东由DTC和NSCC的参与成员构成。
股份的大小取决于个参与成员业务量的大小。
每一个参与成员都有股份。
大 股东基本上由华尔街的几大投资银行和托管行控制。
• DTCC的运营目标是保本经营(not -for profit)。
• DTCC的监管者主要是美联储、美国证监会和纽约州银行监管局。
• DTCC主要业务地域分布是美国和欧洲。
但在全球各地方有一些办事处支持 其某项具体的业务3美国证券托管结算公司业务清算服务结算与资产服务 投资产品服务股票 •固定美收国益国证债券 • 住房按揭证券 欧洲市场:合资企业:中•••• 央证资证发证券产券行券托服结人存管务算服管处务理 全球税收服务 全•• 球交权场易益外信类衍息衍生处生产理产品库品现金流匹配 机构投资者服务公司财•• 富共另管同类理基投服金资务服产务品 保险和退休金产品服务(2013年底与 ICE合并)数据与存管服务全球衍生品交易存管库 全球法人实体身份识别码(LEI) GCF 回购指数 年金分析报告 公司发行人服务 银团贷款服务4美国证券持有体系:间接持有证券发行人 股份登记机构中央证券存管公司(DTC, Cede & Co.)结算参与人1 托管银行结算参与人 2 券商投资者 1 投资者 2 投资者 3投资者 31 投资者 32投资者 1 投资者 2 投资者 3 投资者 4结算参与人 3 外国 CSD投资者 1 投资者 2股份直接登记系统(DRS) 实物证券投资者 1 投资者 2投资者 1 投资者 25DTC存管证券种类• 普通股和优先股 • 公司债券、市政债券 • 短期商业票据 • 货币市场工具 • 存管凭证 • 投资信托产品 • 封闭式基金 • 交易所买卖基金(ETF) • 全球股票 • 权证6DTC的结算和资产服务• 承销服务--帮助新证券的发行• 中央存管和电子簿记系统--托管380万只证券 --运营电子簿记系统并与直接登记系统联网进行股份过户• 结算服务-- 帮助证券过户和日终资金结算• 资产服务-- 有效处理债券还本付息、股息分配等公司发行人行为7中央清算对手方(CCP)• 中央清算对手方指清算过程中介入证券交易买卖双方之间,成为“买方的卖 方”和“卖方的买方”的机构,中央清算对手方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风险管理。
明讯银行考察报告2005年11月底,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总经理金颖率代表团一行五人,应邀访问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明讯银行(Clearstream Banking Frankfurt,简称CBF),考察了该公司的证券借贷业务情况。
一、明讯银行简介明讯银行是欧洲两大主要中央存管和证券交收机构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三方证券融资服务提供者1。
明讯银行于1999年6月成立,由Cedel International(设在卢森堡的ICSD)与德国交易所结算公司(DBC)合并而成(当时德国交易所拥有其50%的股份,另外50%股份由原来Cedel International的股东所有),主要承担德国交易所集团现货交易结算和证券存管业务。
2002年4月,德国交易所斥资16亿欧元购并Cedel International,从而取得CBF全部股份,将其纳入了德国交易所集团之中。
为彻底推行中央对手方结算制度(CCP),降低结算交收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德国交易所集团于2003年3月将现货交易的结算业务由CBF转到Eurex Clearing AG(该集团衍生产品结算公司)办理,明讯银行则作为国内中央证券存管机构(CSD)和国际中央证券存管机构(ICSD),为德国的现货和衍生产品等交易提供证券交收服务,这使跨国交易成本降低了90%。
目前,CBF为来自94个国家的2500家客户、17个交易平台提1根据Global Custodian的三方证券融资业调查显示。
明讯银行于2004年内每天处理的资产达1,040亿美元。
供交收等服务,平均每天处理40万笔来自39个市场、近20万种证券的交易,其托管的证券总市值达7.9万亿欧元。
二、明讯银行证券借贷业务(Securities Lending and Borrowing)明讯银行证券借贷业务一般分为结构性(Structural)证券借贷和策略性(Strategic)证券借贷两类。
结构性借贷主要用于保证证券交收如期进行;策略性借贷是一项积极的服务,主要用于支持借券人长线投资的策略。
4. 条件夏普比率(第10期)文献来源:Victor Chow , Christine W. Lai . Conditional Sharpe Ratios.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2015(12): 117-133.推荐理由:面对投资选择,相比上行市场的额外收益,投资者可能更关心下行市场中的潜在超额损失。
传统的夏普比率可能难以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美国对冲基金数据集的分析与验证,提出了条件夏普比率,从而让投资者根据市场指数的不同回报水平对风险回报进行区分。
1.简介面对投资选择,相比上行市场的额外收益,投资者可能更关心下行市场中的潜在超额损失。
条件夏普比率(CSR)是条件随机优势(CSD)的统计坐标,本文对多重统计的连续CSR比较,从而对不同的市场情形,提出一个投资组合的全面看法。
实例表明,CSR能够区别资金业绩下行,这些下行是传统夏普比率所区分不了的。
对美国共同基金的大量样本分析表明,条件夏普比率具有对未来投资组合业绩的预测能力。
投资组合选择和超额收益来自于管理者优秀的风险控制和有效的资产分配、再分配。
超额收益只是投资组合与其基准之间的差别收益。
基于投资者风险规避的观点:人们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评价投资业绩,即刻画了风险和回报的权衡。
基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资产收益的对称性假设,人们用均值-方差理论推导出业绩的评价方法,夏普(1994)提出了一个可以用来衡量投资组合绩效的指标。
夏普比率定义为基金和基准之间的收益差,除以回报的标准差,这是一个广义的传统夏普比率。
夏普比率或IR假设资产收益的分布是对称的,财富的个人效用函数是严格凹的。
然而,这些假设最近受到了基于经验的证据的挑战。
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个人投资者面对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如果资产在一个衰退市场的价格下降多于它在风险市场中的价格上升,那么人们就不会对该资产感兴趣。
因此,强烈下行市场中在持有资产时,对下跌收益敏感的投资者会对溢价或额外的预期收益感兴趣。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场外交易市场的特点美国的股票交易市场存在两类运行相异的交易模式,一类是证券交易所市场,另一类是叫作over-the-counter的证券交易市场,简称OTC市场,OTC市场的这一叫法起源于100多年以前,那时的美国证券市场就已经有许多不在纽约交易所和其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有价证券,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公司或是银行购买这些股票,由于当时的投资者只能到证券公司和银行开的门市部的柜台上买卖股票,柜台市场和柜台交易也因此得名。
与场内市场相比较,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有以下特点[1]。
(1)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分散的无形市场。
它没有固定的、集中的交易场所,而是由许多各自独立经营的证券经营机构分别进行交易,并且主要是依靠电话、电报、传真和计算机网络联系成交的。
(2)场外交易市场的组织方式采取做市商制。
场外交易市场与证券交易所的区别在于不采取经纪制,投资者直接与证券商进行交易。
(3)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拥有众多证券种类和证券经营机构的市场,以未能在证券交易所批准上市的股票和债券为主。
由于证券种类繁多,每家证券经营机构只固定地经营若干种证券。
(4)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以议价方式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
在场外交易市场上,证券买卖采取一对一交易方式,对同一种证券的买卖不可能同时出现众多的买方和卖方,也就不存在公开的竞价机制。
场外交易市场的价格决定机制不是公开竞价,而是买卖双方协商议价。
具体地说,是证券公司对自己所经营的证券同时挂出买入价和卖出价,并无条件地按买入价买入证券和按卖出价卖出证券,最终的成交价是在牌价基础上经双方协商决定的不含佣金的净价。
券商可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所挂的牌价。
(5)场外交易市场的管理比证券交易所宽松。
场外交易市场分散,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章程,不易管理和监督,其交易效率也不及证券交易所。
但是,美国的NASDAQ市场借助计算机将分散于全国的场外交易市场联成网络,在管理和效率上都有很大提高。
经营分析系统指标说明(讨论稿)二○○二年十二月目录1.文档编制说明1.1. 背景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利用业务支撑系统产生的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为市场决策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辅助决策依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经营分析系统的建设。
制定准确、详细、可操作的数据和指标说明是经营分析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目的为了指导经营分析系统的建设,推动其建设进程,对经营分析系统中的指标定义,避免歧义,确定计算公式和数据来源,为经营分析系统提供一个准确、详细、可操作的指标说明文档。
1.3. 适用范围1.4. 名词解释移动或中国移动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下属省公司的简称。
客户:与使用中国移动公司服务有关的个人或实体。
用户:移动服务的使用者,通常与中国移动公司定有协议。
代收:接受其它单位的委托,在本地计费帐务系统中对其业务费用进行收费的过程。
托收:中国移动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从用户在金融机构的帐户上划取用户服务使用费用到中国移动公司帐户上的处理过程。
漫游:客户在非归属地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上使用电信服务称为漫游。
从中国移动公司的角度分析,漫游分为出访与入访(来访)。
优惠:在国家资费政策允许范围之内,对用户在使用中国移动公司服务过程中的服务使用费进行减免的过程。
帐目:计费帐务系统在经过帐务处理后形成的费用项属性。
卡费:中国移动公司出售各种卡的面值或者是卡的工本费。
话务量:是指用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语音通信完成的通信量。
通信量:指用户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产生的各类业务使用量,目前按通话次数、通话时长、基本计费时长、长途计费时长、条数、流量等分类统计。
滞纳金:对客户在移动公司规定缴费时间内没有交清的欠费金额加收的违约金。
通信费:即客户使用通信承载网络而产生的费用,包含语音和数据业务费用。
结算费:移动公司与其他运营商之间进行结算时按运营商之间所事先拟定的协议进行分摊的费用。
明讯银行考察报告2005年11月底,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总经理金颖率代表团一行五人,应邀访问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明讯银行(Clearstream Banking Frankfurt,简称CBF),考察了该公司的证券借贷业务情况。
一、明讯银行简介明讯银行是欧洲两大主要中央存管和证券交收机构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三方证券融资服务提供者1。
明讯银行于1999年6月成立,由Cedel International(设在卢森堡的ICSD)与德国交易所结算公司(DBC)合并而成(当时德国交易所拥有其50%的股份,另外50%股份由原来Cedel International的股东所有),主要承担德国交易所集团现货交易结算和证券存管业务。
2002年4月,德国交易所斥资16亿欧元购并Cedel International,从而取得CBF全部股份,将其纳入了德国交易所集团之中。
为彻底推行中央对手方结算制度(CCP),降低结算交收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德国交易所集团于2003年3月将现货交易的结算业务由CBF转到Eurex Clearing AG(该集团衍生产品结算公司)办理,明讯银行则作为国内中央证券存管机构(CSD)和国际中央证券存管机构(ICSD),为德国的现货和衍生产品等交易提供证券交收服务,这使跨国交易成本降低了90%。
目前,CBF为来自94个国家的2500家客户、17个交易平台提1根据Global Custodian的三方证券融资业调查显示。
明讯银行于2004年内每天处理的资产达1,040亿美元。
供交收等服务,平均每天处理40万笔来自39个市场、近20万种证券的交易,其托管的证券总市值达7.9万亿欧元。
二、明讯银行证券借贷业务(Securities Lending and Borrowing)明讯银行证券借贷业务一般分为结构性(Structural)证券借贷和策略性(Strategic)证券借贷两类。
结构性借贷主要用于保证证券交收如期进行;策略性借贷是一项积极的服务,主要用于支持借券人长线投资的策略。
欧洲场外金融市场的监管戴赜1摘要在欧洲经济和金融市场一体化框架指引下,欧洲场外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主要呈现三大共同特征,一是根据参与者性质和专业程度不同制定不同的监管标准,二是对交易所市场的监管和对OTC市场监管的逐步趋同,三是在欧盟和各国政府的努力下,欧盟区域内交易、结算和监管标准都逐渐趋同。
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和金融体制有所差别,各国的监管框架还是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本文对德国和英国的场外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做了介绍和分析:德国是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比较注重立法监管;而英国的监管体系中自律成分较多。
欧洲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较高,监管体系也比较完善,我们可以借鉴欧洲经验,进一步完善发展我国场外金融市场监管制度。
具体来看,可以有以下四个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建立场外市场区别监管制度,在零售市场加强行政监管,在批发市场加强自律管理;二是场外市场监管要将多边电子交易系统和内化交易系统涵盖进来;三是建立场外市场交易的报告制度;四是推动清算、结算系统联通,并推动场外市场引入CCP机制。
1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一、欧洲金融市场的主要结构1、交易结构以交易方式来划分,欧洲金融市场可以分为两大组成部分:第一,交易所市场。
在欧洲有两个主要的交易所集团:德国交易所集团2(DEUTSCHE BORSE),泛欧交易所/纽约证交所集团3(EURONEXT)。
这两个交易所集团提供了包括股票、债券和指数等基础产品和以股票、利率、货币和商品为基础的期权和期货衍生产品的竞价撮合交易。
除此之外,大部分国家都有一家或几家本国证券交易所,如意大利证券交易所(Borsa Italiana)、维也纳证交所(Wiener Borse)、西班牙证券交易所集团(BME group)等,提供各种金融产品的场内撮合交易。
第二,场外交易市场。
近年来,场外交易市场已经日显电子化、集中化的特征,各类电子交易系统纷纷出现。
据统计,单就固定收益市场而言,1997年,全球有11个电子交易系统,2002年,出现81家电子交易系统。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CPSS-IOSCO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评估报告I.概述为完善债券市场托管结算基础设施,保证市场安全、高效、低成本运行,促进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1996年12月,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使债券中央托管结算职责,为债券市场提供发行、登记、存管、结算、兑付、信息等一体化服务。
中央结算公司作为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服务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中央托管机构(CSD)和证券结算系统(SSS)。
该公司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是财政部授权的国债总托管机构;是跨市场交易债券品种的总托管人。
公司业务主要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管。
自成立以来,中央结算公司已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托管结算机构,中国核心金融基础设施之一。
中央结算公司已成为宏观政策实施的重要平台。
公司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业务和技术支持;为国债和地方政府债提供发行、兑付等系统和服务支持,并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服务。
中央结算公司已成为金融市场基准定价的重要平台。
1999年,公司推出国内第一条国债收益率曲线,并以此为基础建成了一整套反映人民币债券市场价格和风险状况的中债信息产品体系,成为市场管理和投资的重要参考指标,并被市场成员广泛使用。
2014年11月,财政部网站正式发布我公司编制的“中国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曲线”。
中央结算公司已成为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平台。
公司于2011年推出集中化、自动化、专业化的质押券管理系统,广泛用于债券市场、支付系统质押融资、国库现金管理、衍生品市场等多领域。
2016年末担保品管理余额达到万亿元。
公司还有效履行对债券市场的一线监测职能,为市场加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中央结算公司也是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平台。
支持国际多边机构来华发行人民币债券。
为境外央行、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境外参加行、QFII、RQFII等多种类型的境外机构提供债券托管服务。
公司编制的价格指标产品得到国际市场认可,香港上市的全球第一只RQFII ETF 基金、美国上市的首只专注于中国债券的ETF产品均采用中债指数。
由十国集团央行支付清算系统委员会(CPSS)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于1999年12月联合成立的证券结算系统工作小组发布的第三份报告。
《针对中央对手方证券结算体系提出的建议》该份报告旨在于为中央对手方证券结算体系(CCP)建立完整全面的风险管理标准。
中央对手方证券结算体系在证券结算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央对手方介入金融交易买卖双方之间,成为每一个卖方的买方,每一个买方的卖方。
一个精心设计且拥有适当风险管理的中央对手方证券结算体系,可以降低证券结算系统参与者面临的风险并有助于金融稳定。
中央对手方证券结算体系长期以来被运用于证券衍生产品交易所和一些证券交易所中。
近年来,它被引入到更多证券交易所,包括现货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中央对手方证券结算体系虽然能极大地降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 但是它本身也集中了风险管理所蕴含的风险和责任。
因此,中央对手方证券结算体系拥有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充足的金融资源是其服务的市场的关键的基础。
鉴于对发展中央对手方证券结算体系和开拓其服务领域的日益关注,CPSS和IOSCO技术委员会认为针对其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是提高金融市场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2004年3月, CPSS 和IOSCO 技术委员会向公众发布了关于这个报告的征求意见稿。
收到了来自中央银行家、证券监管机构和中央对手方证券结算体系的参与者超过40条的意见。
工作小组从中受益颇多,并据此对其中的几个建议做了大幅改动。
这篇报告共有15条标题性的建议,其后为详细内容,建议覆盖了中央对手方证券结算体系所面临的大部分风险。
报告列明了这些建议所适用的范围以及与工作组另一份报告《证券结算系统推荐标准(RSSS)》之间的关系。
报告还包括了用来评估建议执行情况的工具,这套工具用来明确关键点和关键问题并提供划分评估类别的指导。
CPSS 和IOSCO 技术委员会鼓励中央对手方证券结算体系对建议的遵守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建议他们使用对关键问题的回答作为对外公布信息公布的基础。
股市常用的英文缩写【篇一:股市常用的英文缩写】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数(crb)是最早创立的商品指数,诞生于1957年,最早由28种商品组成,其中26种在美国和加拿大上市。
1986年该指数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交易(现已并入到nybot)。
路透社拥有该商品指数的所有权。
crb指数以一揽子的商品价格为组成成分,在此基础上计算而得到的商品指数,反映的是美国商品价格的总体波动,能使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利用指数交易而获得商品价格综合变动带来的获利机会。
crb指数原来赋予了各构成商品同等权重,因此某一商品价格的反向变动不会导致crb指数值出现异常巨大的变动。
同时,在计算指数值时,crb指数利用了合约延期和几何平均技术,这对指数价格的波动起到了平抑作用,从而创造了相对平滑的价格走势。
eci是就业成本指数。
它是在受薪就业时对在美国所有州及255个地区超过500个行业所提供的工作数量的量度,就业估计是基于大企业的市场调整。
而且把在国内企业及政府里全职或兼职的受薪员工数目计算起来。
它反映的是就业的难易及其条件的好坏。
cbd的全称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我国现有三种译法:中央商务区、商务中心区或中央商业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
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
一般而言,cbd应该具备以下要素特征:它是城市的功能核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商业等高度集中;它交通便利,人流、车流、物流巨大;它白天人口密度最高,昼夜间人口数量变化最大;它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地价最高;它高楼林立,土地利用率最高。
nasdaq,纳斯达克是英文缩写 nasdaq 的音译名,全称是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
它建于1971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化证券市场。
纳斯达克的发展与美国高技术产业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被奉为美国新经济的摇篮。
股市中n、xd、xr、dr、g分别表示什么解释如下:当股票名称前出现了n字,表示这只股是当日新上市的股票,字母n是英语new(新)的缩写。
目录一、CSD的定义及在证券市场的作用二、CSD在中国的形成与现状三、CSD在中国的主要问题四、认识CSD在中国----“中央存管、二级托管”是中国证券存管体制的准确定位----持续净额结算是现阶段中国CSD的主要结算方式----CSD是证券清算银行----现行证券帐户体制必须改革五、CSD在中国当前的任务----尽快完善法规,明确参与人关系----逐步实现DVP交收----完善证券结算网络,发展STP,支持网上交易----进一步探索交收体制新模式,建立良好的证券结算资金支付体系----进一步拓展CSD业务,为市场发展与开放打好基础一、CSD的定义及在证券市场的作用CSD(CENTRAL SECURITIES DEPOSITORY),最早见于以HOLLAND先生为首的“三十人小组”提交的《关于证券清算交收体系的报告》(G30报告)。
G30认为,每个地区应于1992年或之前设立一所高效和发展完善的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其组织及管理应尽量鼓励业内参与者充分利用其服务。
CSD作为从事证券存管、结算业务专门机构,为实现证券的无纸化,减少实物流转,使大量证券交易以簿记方式集中进行交收,从而提高交收效率,降低交收风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CSD出现的原因是,传统的证券分散托管与分别交收造成效率低,交收时间长,交收风险大,集中在1987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中表现。
经过分析研究,G30认为,可以把证券的经纪商分别托管与集中存管分开处理,办法是实行非流动性交收和逐步推行非实物性存管。
达到提高结算效率,减少交收风险的目的。
CSD的核心由三个要素构成。
其一,一个市场上的所有证券品种包括跨国券种证券交收由一个机构集中进行,其二,通过非流动方式进行,最终达到证券的非实物化存管;其三,采用货银对付(DVP)方式完成,理想模式是同时直接办理现金交收并与支付系统紧密结合,以利于实施真正的DVP。
CSD的产生有效地解决了由于证券及客户现金分散托管造成证券与现金交收存在时间差(Time Gap)而带来流动性风险,同时它使证券市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结算系统,避免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相互冲击,它的DVP原则使证券结算系统排除了本金风险,让因某一个参与人违约而影响整个证券市场以至多个市场直至全球证券市场风险的情况不再重现。
同时,它的建立还明确了证券结算与银行间的关系,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清算交收体系间的联系,为跨国联系创造了条件,也为今后建立全球证券市场统一结算规则打下了基础。
CSD的行业国际组织有CSD国际会议、ACG、ISSA。
CSD会议是全球中央证券存管机构每两年举行一次的行业会议,目前已经召开了五届,成为在全球颇有影响力的资本市场研讨会。
ACG即亚太证券中央存管机构组织(Asia-Pacific Central Securities Depository Group)是一个非正式的民间组织。
该组织由亚太地区的十四家证券中央存管机构发起,于1997年11月在香港正式成立。
ACG每年召开一次成员年会,目前已经召开了三届会议,年会由大会秘书负责组织,大会秘书由各成员机构轮流担任,任期一年。
ACG的成员必须是亚太地区范围内依据其本国或本地区法规行使证券中央存管职能的机构。
目前,ACG共有十八家成员机构。
ACG成立至今,已就CSD最佳运作方式、交收风险管理、促进CSD间信息、经验交流和革新及CSD跨国联动等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分别进行专题研究。
ISSA为国际证券服务协会,会员通常根据地域的不同被分为三个区域会议:1979年,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牵头成立,Chase Manhattan Bank, DresdnerBank, Midland Bank 和Nomura Securities等多家金融机构也先后以赞助会员的形式加入ISSA。
ISSA的会员是由执行董事会邀请加入的,合法的成员可以是银行、清算机构、中央存管机构、知名交易所、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人和金融行业专业协会组织。
欧洲、美洲、亚太。
三个会议各自为ISSA 提供自己的经验和信息,他们负责各自区域的发展和创新。
目前,ISSA 在全世界约有80个会员机构和2000个捐助者。
基本目标是:推动证券服务行业的发展,为证券行业参与者和投资团体提供各种专业知识,与其他金融领域的行业组织交流合作。
CSD行业组织的作用主要是目的是加强市场运作效率,完善证券存管机构服务,共享信息,加强合作,讨论共同关心的最新问题,制订行业规范,相互培训。
二、CSD在中国的形成与现状中国证券市场证券实现非实物化存管与非流动性交收的进程很快,几乎不存在实物证券(股票)在证券经纪商或银行托管的历史过程。
两个交易所开始运行时,CSD的结算原则已为全球大多数证券市场接受并实行。
两个交易所在尽快发展规模的驱动下采用了CSD三个核心要素的前两个。
中国的CSD由国家法律确定其地位。
1998年12月通过的《证券法》专设一章对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设立、职能、责任及义务等作了规定。
这些规定与CSD一般业务是一致的。
中国CSD具有三大特点:1、效率高中国CSD业务处理数据化程度相当高,1995年两市场统一为证券T+0交收,现金T+1交收,交收效率在国际证券结算业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国外许多证券市场热衷于推行的直通式(Straight Through Processing--STP),即在日常处理中减少甚至消除手工干预,代之以电子化处理,来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的交易结算方式,也早用于中国CSD。
国际证券机构交易通讯协会(ISITC)将直通车处理(STP)定义为: “指令,数据和信息,从一国内的交易处,通过一系列的中介(可能会经过好几个国家),至交收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实体(当地市场的中央存管机构),然后再传回,这样的一个不中断的传输过程。
”STP主张交易交收信息可以被这个交易循环中的所有各方所取得:它以电子方式处理由投资者为开端的交易(包括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并且不存在重复的输入和处理。
我国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采用计算机处理从投资人委托申报、交易系统主机撮合到成交回报全过程,其中没有中断和人工干预。
1998年上证登记公司的参与人远程操作平台(Participants Remote Operation Platform--PROP)投入使用后,实现结算数据后台处理再回到经纪人并通过经纪人提供给投资人的电子数据交换,至此,上海证券市场做到从投资人交易委托申报到证券与资金交付交收全过程STP。
这在全球CSD中可以认为处于领先位置。
2、功能全面在综合业务能力方面名列前茅。
以上证登记公司为例,根据际金融证券咨询业著名的托马斯公司的统计,全球CSD通常开办的业务分为十二类52种。
其中上证登记公司开办了38种,列ACG第一。
其中A类证券已开办29种。
在全球50%以上CSD已开办的33种业务中,开办了23种,由于这些统计是将服务于股权证券市场、固定收入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三种CSD业务综合统计的,同时兼有三种服务的CSD很少,因此可以认为上证登记公司的业务功能比较齐全了。
当然也应注意到,对CSD来说相当重要的几项业务,如证券中央借贷、代理发行新证券、跨境交收等,上证登记公司仍未涉足,这是比较遗憾的。
3、发展快中国CSD建立不到10年,在ACG中业务规模已属中等。
以上证登记公司为例。
截止2000年3月底,证券存管数在排名第6,列日本、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之后。
存管总股数排名第6,列日本、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之后。
上市公司数排名第7,列日本、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泰国之后。
以上业务规模如加上深圳证交所排名应为第3或4。
营运资本排名第5,列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之后(注,日本CSD分为两公司统计不全)。
(附件1)三、CSD在中国的主要问题CSD在中国建立时间不长,发展很快,存在一些问题并不奇怪。
但如果存在的是危及生存的致命问题,却长期未能解决,就十分奇怪了。
不幸的是,中国CSD恰恰是后者。
所有证券交易应以银货对付( Delivery Vesus Payment--DVP)的方法交收,即“在同日以持续方式即时对付证券和现金,交付同时进行并作最终论,不可撤销。
”是CSD赖于生存的基本原则。
据托马斯公司1998年统计,全球服务于股本市场的CSD,75%以上实行不同模式的DVP,一些发达证券市场更进一步研究实时货银对付(RDVP)。
国际证券、金融业界对DVP的运作非常重视。
从1992年开始,在国际结算银行组织下,西方主要国家中央银行每年开会评估各国证券市场DVP运作情况;ISSA、ACG等国际的年会更少不了这个话题。
原因在于,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一个不实行DVP 的证券市场,不但会因某个参与人违约交收引发该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从而导致该国金融危机,而且还会造成国际金融风波,影响其他国家经济安全。
至今仍实行证券与现金不对付的交收体制是我国CSD的致命问题。
证券T+0交收,资金T+1交收,证券与现金交收的时间差(Time Gap)达一天,而且这个时间差没有任何信用保证或抵押。
一旦出现交收违约,CSD被迫垫款,这种垫款如何超出会员互保性质的“清算交割准备金”,就会引起“多米诺骨牌”反应,使整个证券结算系统无法正常运作。
我国DVP交收至今未能形成统一的制度,其原因比较复杂。
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由对证券结算参与人定位产生歧义而形成的“集中托管说”,是阻碍DVP实施的主观原因业内一种比较流行的认识是,由于登记公司直接登记所有证券持有人的证券帐户且对其簿记操作,因此,登记公司托管了所有投资人的证券,必须对这些证券负责,为表述方便且称之为“集中托管说”。
“集中托管说”使整个证券结算陷入一个无法摆脱的死循环--如果交易所会员付不起应付的代客购买证券款,交易所不应交付证券以避免本金风险;但交易所因不能确定其“集中托管”的帐户中谁是违约交收主体,而只能交付证券,否则有违托管责任。
“集中托管说”造成证券结算参与人主体错位、责任不清--证券结算最重要的是在每笔交易交收时明确收谁的款付给谁券,也就是明确参与责任。
“集中托管说”认定交易所是直接为证券持有人过户,即把投资人作为结算系统的直接参与人,结果造成了CSD的现金交收对手是交易所会员;而证券交收对手却是其委托人的怪事。
参与人主体错位,DVP从何谈起?一般投资人本没有资格直接进入证券交易系统,事实上也没有与CSD产生任何交易合同却成了与CSD直接交收的主体;交易所按规定只对会员,却做了大量会员的“份内事”;会员是证券交易及结算经纪,掌握着客户交易保证金却不必承担操心客户证券的管理.在这些混乱的交收关系上如何建立责任清楚的结算体制?“集中托管说”分割了证券交付与现金交收:中国CSD的独特现象是没有交收日(Settlement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