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
- 格式:pdf
- 大小:345.62 KB
- 文档页数:28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楼市:城市中国晴雨表在新世纪开始的全球化竞争的新时代里,全球各种主体间的竞争更加直接、全面、激烈和复杂,城市正在成为全球竞争舞台上的重要主角;各层竞争主体间的依赖关系进一步增强。
城市是国家的基点,一方面,国家通过城市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城市国际竞争依托国家竞争实力;城市是区域的龙头,一方面,城市国际竞争依赖区域城市群的整体力量,另一方面,城市以城市群的形式参与国际竞争。
在亚太区域的经济崛起中,环太平洋西岸城市争夺龙头、避免边缘的竞争异常激烈。
而中国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两岸四地城市的竞争格局成为海内外华人、企业家、城市决策者的关注的焦点。
在广阔的空间视野下观察,在长期的历史眼光里注目,中国城市发展正在转型和竞争正在升级。
激烈的竞争使得中国城市竞争力不在仅仅要素丰富的禀赋,而是决定于城市市民素质、科技创新、社会和谐;残酷的竞争使得中国城市竞争力不在仅仅依赖产品低廉的价格,而是要挖掘和创造核心竞争力,并将其成功地塑造为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城市品牌。
综观古今中外,房地产始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最基本问题。
住房是民生的根本,土地是人类的命脉,也财富的源泉。
一部世界古代史就是一部劳动者和剥削者的土地争夺史。
在现代工业社会里,人类深度开发土地作为基本资源更加稀缺,社会不断进步住房成为人类的基本权利。
在发达的国际大都市里,发达的房地产已经成为都市经济的支柱,对城市甚至国家的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国,城市房地产因改革开放所导致的迅猛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迅速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城市面貌。
中国房地产所涉及五大国情:第一,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地是这些农村居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社会保障。
第二,相对于人口和经济发展,中国土地资源十分稀缺。
第三,中国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土地和住房有着特殊的需求,中国的可耕地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少。
最新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合肥表现亮眼!
近日,《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0:中国城市统一发展经济学》(以下称《报告No.20》)发布。
《报告No.20》由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
与前19次不同,此次报告从中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案例中,总结和提炼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论,书写20年“20+2”个城市的经验案例,这“20+2”个典型城市成功经验代表中国的千城万镇,从多个角度解释了中国城市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
在城市政府方面,《报告No.20》对合肥发展经验作了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1.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城市。
这些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具有竞争力。
本报告将分析中国城市的竞争力,包括城市排名、经济发展、交通建设、文化影响等方面。
2. 城市排名根据最新的城市竞争力指数,以下是中国排名前十的城市:1.上海2.北京3.广州4.深圳5.成都6.南京7.杭州8.重庆9.武汉10.天津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城市环境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城市。
3. 经济发展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强劲增长。
这些城市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放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3.1 产业布局中国城市的产业布局多样化,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
例如,上海和深圳成为了全球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则以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
3.2 技术创新中国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大量的科技企业在这些城市迅速崛起,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发展。
例如,北京的中关村、深圳的南山区、上海的张江科技园等地聚集了众多的创新型企业。
3.3 市场开放中国城市的市场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公司进入。
这些城市成为了外商投资的热门目的地,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 交通建设中国的城市交通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高速铁路、城市地铁、公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的交通更加便捷。
4.1 高速铁路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已经成为世界最发达的之一。
不少城市间都有高速铁路连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
4.2 城市地铁中国的城市地铁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了地铁系统,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
4.3 公路和机场公路和机场的建设也同样得到了重视。
中国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发展到全国范围,城市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紧凑。
同时,各大城市的机场也进行了扩建,提升了国内外交通的便利性。
5. 文化影响中国的城市文化对于国内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如火如荼,许多城市相继崛起,竞争力也逐渐提升。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城市的竞争力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中国城市竞争力,并总结报告中的观点和建议。
一、经济竞争力经济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前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在GDP总量、人均收入等指标上表现突出,且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
然而,二线城市如成都、武汉等也在经济竞争力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这一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多元化,一线城市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报告还指出,加强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是提升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当前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的时代,城市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潜力。
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许多城市都具备了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通讯设施。
但也有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这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基础设施的改善。
同时,报告还强调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需要加强对水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并注重环保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三、人文竞争力人文竞争力是城市吸引人才和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方面。
一个具有人文魅力的城市不仅需要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还需要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等。
根据报告,中国城市在人文竞争力方面存在差距。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在文化、教育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人才流失、房价高涨等问题。
相比之下,二线城市如西安、南京在人文环境上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的落户。
为了提升人文竞争力,报告呼吁城市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并倡导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以提升城市的人文魅力和吸引力。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竞争力是由两个或更多参与者之间的竞争或比较反映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以下是边肖带给你的中国城市竞争力列表。
欢迎阅读。
上海继续排名第一。
香港第二深圳第三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会长桂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发布的榜单是该组织对中国358个地级以上城市一年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的最新研究结果。
他说,香港的经济在XXXX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世界上仍然显示出比较优势。
然而,内部的社会摩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香港的经济增长。
此外,在全球经济收缩的背景下,深圳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供给侧结构改革扎实推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8.7%,表现优异。
排名第四至第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杭州和南京。
上海已经连续4年在比赛中排名第一。
“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四个系统,综合计算综合经济竞争力、人力资本教育竞争力、50个二级指标和216个三级指标等10个一级指标。
就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而言,纽约、东京、伦敦、巴黎和洛杉矶分别位列前五,上海排名第七,香港也排在上海之后,排名第九。
香港在全球最开放的城市中排名第三。
在最佳旅游城市排名中,巴黎、伦敦和罗马位列前三,而香港排名第14。
在中国最安全城市的排名中,香港排名第一,拉萨、青岛排名第二、第三。
然而,深圳、天津和重庆分别位列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的前三名。
排名组织:深圳、广州将超过香港在XXXX的国内生产总值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会长桂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近年来,上海的经济增长速度比香港快,年增长率接近7%,而香港只有2%左右。
他还预计,在港元汇率保持不变的假设下,XXXX的广州和XXXX 的深圳、天津等城市将超过香港的国内生产总值。
桂指出,香港正面临高房价、高地价的问题。
“挤出效应”将导致一些行业转移到地价成本较低的其他城市。
此外,他认为香港是一个经济城市,应该改善经济,减少社会纠纷。
最新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榜单最新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xx年榜单中国社会科学院于5月15日上午9:0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xx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巨手:托起城市中国新幅员》发布会。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课题组发布了研究结果,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会议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以及江苏、吉林等社科院的领导和著名经济学家参加并发言。
第一名深圳、第二名、第三名上海、第四名台北、第五名广州、第六名天津、第七名苏州、第八名北京、第九名澳门、第十名无锡。
这是前十名的城中部地区市。
第十一名佛山、第十二名武汉、第十三名南京、第十四明东莞、第十五名成都、第十六名青岛、第十七名厦门、第十八名大连、第十九名郑州、第二十名长沙、第二十一名宁波、第二十二名杭州、第二十三名沈阳、第二十四名重庆、第二十五名常州,第二十六名台湾新北,第二十七名中山、二十八名南通、第二十九名唐山、第三十名济南、第三十一名烟台、第三十二名泉州、第三十三名西安、第三十四名淄博、第三十五名合肥、第三十六名徐州、第三十七名嘉兴,第三十八名镇江,第三十九名福州、第四十名长春、第四十一名扬州、第四十二名石家庄、第四十三名绍兴、第四十四名南昌、第四十五名泰州、第四十六名潍坊、第四十七名东营,第四十八名济宁、第四十九名大庆,第五十名温州。
这是中国最具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前五十名城市。
第一名,第二名上海,第三名北京,第四名澳门,第五名深圳,第六名广州,第七名杭州,第八名苏州,第九名南京,第十名厦门。
第十一名大连、第十二名宁波,第十三名东莞、第十四名天津、第十五名武汉,第十六名青岛,第十七名无锡、第十八名成都、第十九名沈阳,第二十名中山,第二十一名长沙、第二十二名珠海,第二十三名福州,第二十四名济南,第二十五名佛山、第二十六重庆、第二十七名西安、第二十八名烟台,第二十九名南昌、第二十名镇江,第三十一名常州,第三十二名合肥、第三十三名长春、第三十四名扬州,第三十五名惠州,第三十六名威海,第三十七名泉州、第三十八名南通、第三十九名嘉兴,第四十名绍兴,第四十一名海口,第四十二名温州、第四十三名哈尔滨,第四十四名郑州,第四十五名呼和浩特,第四十六名太原、第四十七名南宁,第四十八名舟山,第四十九名鄂尔多斯,第五十名黄山。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推销:让中国城市沸腾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创造财富和价值收益的能力。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下称报告)采用综合市场占有率、城市经济增长率、地均GDP、居民人均收人水平四个客观指标,利用国家统计局和香港、澳门统计部门发布的2001年的相关数据对20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计量评估、分析。
综合市场占有率。
反映域外对该城市产品需求的大小,反映其产品在全部城市产品市场中的份额,反映了一个城市创造价值的相对规模。
城市经济增长率。
城市竞争是贾易竞争,更是增长的竞争。
城市吸引、占领、争夺、控制资源和市场创造价值的能力、潜力及持续性决定于GDP的长期增长。
GDP增长率反映了城市价值扩展的速度及潜力。
地均GDP(地均财富产出率)。
它是城市创造价值的投入产出效率的一个集中表现。
居民人均收入水平。
它从另一方面,即居民收入的综合性上反映了城市在域内和域外创造价值的状况。
它能把城市的域外收益表现出来,能反映城市的对外吸引和控制能力。
结果表明: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的前三名是香港、上海、深圳。
香港综合竞争力得分827.5,上海368.39,深圳203.03。
较具竞争力的城市有:北京得分165.17,澳门164.48,广州141.55。
在综合竞争力平均值58分以上的城市有:东莞(87.87)、苏州(66.99)、天津(66.84)、宁波(60.73)、杭州(60.18)。
东部沿海小城市竞争力比较强,中西部城市竞争力主要由大城市支撑。
在前50名城市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各占四分之一左右。
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的发展很快,尤其中山、惠州、泉州、绍兴、温州、台州、南通等地级市的竞争力提升得比较快。
东北各城市的排名,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但发展潜力很大。
中西部小城市竞争力比较弱,武汉、重庆、成都、西安等中西部明星城市依托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之势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
报告编号 No. 37759-CN中国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 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的提高2006年10月8日减贫与经济管理部金融和私营发展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世界银行文件货币兑换(截至 2006年10月8日)货币单位 = 人民币(元)(人民币元) = 0.126465418美元1.001.00美元 = 7.9073(人民币元)缩略词语表CCIQ 中国海关检验检疫局CEO 首席执行官、总经理FDI 外国直接投资FIAS 外国投资咨询服务机构FIE 外资企业GDP 国内生产总值GDPPC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HR 人力资源IC 投资环境IT 信息技术NDRC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ICE 最佳投资环境R&D 研究开发RMB 人民币SEZs 经济特区SME 中小企业SOE 国有企业TFP 全要素生产率TVE 乡镇企业VAT 增值税WTO 世界贸易组织执行副行长: Jeffrey Gutman国家局长: David Dollar(杜大伟)部门主任: Homi Kharas项目经理: William Mako致谢本报告的项目经理和第一作者是高伟彦(William Mako)。
徐立新负责开发调查工具、调查统筹、数据分析和调查结果的初步展示。
时安卿辅助做了数据分析,协助制作各种表格。
张秀珍负责协调。
国家统计局调查服务中心的雷平静先生负责指导本次调查。
此次调查得到了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的资金支持。
杜大伟和Homi Kharas监督本次工作的开展。
本报告得到了Joseph Battat (外国投资咨询服务机构),Gary Fine (世界银行欧洲和中亚地区),Holger Grundel (英国国际发展署), 和张军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评论。
本报告还得到了Louis Kuijs,蒲宇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Hiroaki Suzuki, 申晓方和王丽虹的书面评价。
此外,Mats Andersson,Sudarshan Gooptu,Bert Hofman, Chris Athayde (英国国际发展署),孟炜中和金科也提供了有益的评论。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集群:中国经济的龙脉一、产业集群:古老神话与青春魅力集群指一群同类或相似的事物集聚在一起。
宏观到地球所在的银河系、太阳系,中观到各大洲的动植物和人种,微观到计算机内微小的集成电路,无不以集群的形式出现,可以说,集群几乎是所有事物和生命体存在的重要方式。
1、产业集群创造着无尽的经济奇迹。
中国江西景德镇的陶瓷、湖南浏阳的花炮、浙江宁波的服装等一些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和辉煌。
国际上,荷兰的花卉与造船产业、英国曼彻斯特的纺织业,已两、三百年的历史;二战以后,国际上许多原来工业发达的地区却出现了衰退,而以“第三意大利”(包括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的7个省)、德国的巴登符德堡、美国的硅谷等原来相对落后的地区依托产业集群却迅速发展。
2、产业集群改变了世界经济版图。
当今世界经济地图上,产业集群是很多国家、区域或城市经济的显著特征。
从世界范围看,人才、资金、知识与技术等生产要素倾向于集聚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的某些区域或大中城市,因而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等在空间上越来越高度集中,产业集群已构成发达国家空间经济的基本构架。
美国的硅谷、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
克利夫兰的油漆和涂料业群、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业群、马萨诸塞的制鞋业群,都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产业高度集聚的加利福尼亚州经济总量居世界各国11位。
在德国,拥有图特林根的外科器械业群、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韦热拉的光学仪器业群、巴登一符腾堡的机械业群、纽伦堡的制笔业群。
意大利70%以上的制造业、30%以上的就业、40%以上的出口都通过专业化产业区域实现。
3、产业集群将决定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未来。
全球化和区域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当今世界,一方面生产要素(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扩散,而另一方面,这些要素又在特定的区域集聚组合,以专业化、集群化的形式发展,导致某个特定领域中产业集群的出现,并在带动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和提升其国际竞争地位上发挥了关键作用,甚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同类产业发展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