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鸟的天堂
- 格式:docx
- 大小:12.26 KB
- 文档页数:4
《鸟的天堂》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欢快”、“漂亮”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2)学会默读,提高阅读速度。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欢快”、“漂亮”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鸟的天堂”这个重点词语。
2.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默读指导法3. 启发式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今天我们要去一个鸟的天堂,看看那里的小鸟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板书课题:鸟的天堂)(2)作者简介及课文写作背景介绍。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字的写法。
3. 学习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鸟的天堂?(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鸟的天堂”这个词语。
(3)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 朗读感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描绘的美丽景色和小鸟们的快乐生活。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去了鸟的天堂,看到了那里美丽的景色和小鸟们的快乐生活。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欢快”、“漂亮”等词语造句,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展现自主学习的能力。
5.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第一单元第3课鸟的天堂(一)教材解读《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学习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背景资料作者简介1.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2.主要作品《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等。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四)重点词语、句子解析(1)对词语的理解。
陆续: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意思。
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和应付。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缝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本课指在微风的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逼近:靠近、接近的意思。
(2)对句子的理解。
①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翠绿”,青绿色;“颤动”,指在微风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意思是榕树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生命的活力。
3 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情况2.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3.个别读课文,随机抽查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的情况。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细读课文,感受情趣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机动)(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鸟的天堂词语盘点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鸟的天堂》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鸟的天堂》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鸟的天堂》词语盘点【南国】指我国南方。
只用在书面语言中,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颤动】短促而频繁的振动。
本课指在微风的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堂】迷信的人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地方。
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意思。
【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榕树】热带树种之一,常绿树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很大。
造句:榕树盆景是岭南盆景的精品之一。
【逼近】靠近、接近。
【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缝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
【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不由自主地。
【树梢】树的枝头。
【画眉】鸟名。
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褐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声很好听。
【的确】完全确实,实在。
【繁茂】繁盛、茂盛的意思。
【扑翅膀】轻轻拍打翅膀。
【不可计数】动词,查点数目。
计数,计算。
没有办法用数字来计算,形容非常多。
【应接不暇】暇,空闲。
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和应付。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近义词】展示──展现繁茂──茂盛留恋──依恋颤动──抖动陆续──连续茂盛──茂密逼近──接近面目──面貌静寂──安静照耀──照射纠正──改正时常──经常仿佛──似乎灿烂──绚烂热闹──喧闹片刻──一会儿不计其数──不可胜数应接不暇──目不暇接【反义词】繁茂──荒芜天堂──地狱静寂──喧闹不计其数──屈指可数兴奋──忧愁留恋──舍弃茂盛──稀疏应接不暇──应付自如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鸟的天堂》课文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鸟的天堂》优质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鸟的天堂》,让学生了解作者巴金及其作品,感受作品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动物世界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作品主题及艺术特色等内容。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2.1 作者简介介绍巴金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强调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2 作品背景分析《鸟的天堂》创作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
第三章:作品主题分析3.1 主题提炼通过作品情节的梳理,引导学生发现作品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3.2 主题拓展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四章:作品艺术特色4.1 文学特色分析《鸟的天堂》的文学特色,如语言风格、叙事手法等,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文学价值。
4.2 审美特色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绘,体会作者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实践与反思5.1 教学实践设计课堂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5.2 教学反思第六章:课堂活动设计6.1 朗读训练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朗读的语气、节奏和情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作品情境。
6.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描写、情节、人物等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6.3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作文,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鸟的天堂》为题,写一篇描绘自己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七章:作业设计7.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如推荐巴金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拓展阅读视野。
7.2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鸟的天堂》中的生态环境主题,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鸟的天堂》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鸟的天堂》。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绘的鸟类特点和生态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途径,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培养观察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鸟类和生态环境的热爱,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学会珍惜和保护鸟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鸟类和生态环境的热爱。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4. 鸟类知识拓展: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5. 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鸟类,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鸟类知识拓展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鸟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鸟类和生态环境。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鸟类和生态环境的热爱。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5. 鸟类知识拓展: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鸟的天堂》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写了作家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感受到"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文章语言优美,寓情于景,在教学时,应以"读"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择文,自主择法,合作探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1.知识点: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内容,感受"鸟的天堂"和谐之美。
2.能力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情感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对大榕树和群鸟欢闹情景的描写,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录像资料,有关大榕树的资料。
一、课题导入:1.学生齐读课题"鸟的天堂"师: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2.生初读感知。
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反馈,当讲到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师适时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两次"。
(从课题引思,激发学生的学文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再带着问题初读感知,大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请文章的条理。
)二、择文学习1.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次,带上学习任务独立学习。
师:好,今天这节课,大家自由选择你们喜欢的其中一次,叫上要好的朋友,搭上巴金爷爷的船,一起鸟的天堂看个究竟吧!师:不过,要带上学习任务,回来时,要把自己见到的,感受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读一读,具体描写鸟的天堂的景象的段落。
想一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议一议,将自己的体会或疑难找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3《鸟的天堂》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的天堂”、“主意”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天堂”在文中的含义。
(2)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有顺序、有重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理解“天堂”在文中的含义,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1. 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学法:(1)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总结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播放“鸟的天堂”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介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评论家、翻译家。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天堂”在文中的含义。
3. 探究学习(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的“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总结特点。
(2)小组代表汇报:分享各组讨论成果。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鸟的天堂”的美丽。
5. 小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天堂”在文中的含义。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观察一种鸟类,了解其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6. 板书设计《鸟的天堂》巴金美丽的“鸟的天堂”热爱大自然六、教学反思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拼音课文3《鸟niǎo 的de 天tiān 堂táng》我们wǒmen 吃chī过guò晚饭wǎnfàn,热气rèqì已经yǐjīng 退tuì了l e 。
太阳tàiyáng 落下luòxià了l e山坡shānpō,只zhī留下liúxià一段yíduàn 灿烂cànlàn 的de 红霞hóngxiá在zài 天边tiānbiān。
我们wǒmen 走过zǒuguò一yī条tiáo 石子路shízǐlù,很快hěnkuài 就jiù到dào 了l e 河边hébiān 。
在zài河边hébiān 大树dàshù下xià,我们wǒmen 发现fāxiàn 了l e 几j ī只zhī小船xiǎochuán。
我们wǒmen 陆续lùxù跳tiào 上shàng 一yī只zhī船chuán。
一yī个gè朋友péngyǒu 解开jiěkāi 了l e绳shéng ,拿起náqǐ竹竿zhúgān 一yī拨bō,船chuán 缓缓huǎnhuǎn 地动dìdòng 了l e ,向xiàng 河hé中心zhōngxīn 移yí去qù。
河面hémiàn 很hěn 宽kuān,白茫茫báimángmáng 的de 水上shuǐshàng 没有méiyǒu一点yīdiǎn 波浪bōlà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