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第六章锦纶
- 格式:ppt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58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组2017年8月目次1 前言 (1)1.1 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 (1)1.2 指标体系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3 指标体系编制的主要依据 (2)2 锦纶6工业概况: (2)2.1 锦纶6切片发展概况 (2)2.2 锦纶6纤维发展概况 (2)2.3 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点 (5)2.4 主要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情况 (8)3 适用范围 (9)4 编制指导思想 (9)5 编制原则 (10)5.1 要求 (10)5.2 原则 (10)6 编制过程 (10)6.1 资料收集 (10)6.2 编制过程 (11)6.3 编制技术路线 (11)7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13)7.1 基本要求 (13)7.2 指标选取的说明 (13)8 指标内容的确定 (13)8.1 权重值与分权重值的确定 (13)8.1.1 权重值的确定 (13)8.1.2 分权重值的确定 (14)8.1.3 定量、定性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14)8.1.4 指标选取原则 (14)8.2 指标选取 (14)8.3 综合评价指数 (16)8.4 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6)8.5 考核项目及指标值的确定 (17)8.5.1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的确定 (17)8.5.2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的确定 (18)8.5.3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的确定 (18)8.5.4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的确定 (18)8.5.5 产品特性指标的确定 (19)8.5.6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的确定 (19)8.5.7 指标值的确定依据 (19)8.6 主要参考资料 (20)9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 (20)9.1 指标体系实施的经济分析 (20)9.2 指标体系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20)9.3 指标体系实施的可操作性分析 (20)9.4 标准实施的污染减排潜力分析 (20)附表(三)指标体系意见汇总表 (28)1 前言1.1 指标体系整合编制出台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为加快形成统一、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支撑文件体系,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8月发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修编方案及工作分工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3】1907号文)。
合成纤维的种类与发展合成纤维是由人工合成或半人工合成的化学纤维,通过将化学物质转化为纤维状物质来制造。
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用途,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建筑、医疗等领域。
随着科技和材料科学的进步,合成纤维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和发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合成纤维及其发展情况:1.聚酯纤维:聚酯纤维是目前最主要的合成纤维之一,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软性。
最常见的聚酯纤维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可用于制作衣物、家具和汽车座椅等。
随着绿色环保的意识增强,可降解聚酯纤维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2.锦纶纤维:锦纶纤维是由聚酰胺合成的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损性。
它可以用于制作细纱、丝袜、运动服装以及工业和军事领域的产品。
随着技术的进步,纳米级锦纶纤维也正在发展中,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抗菌性和吸湿性。
3.腈纶纤维:腈纶纤维是由含有至少85%丙烯腈单体的聚合物合成的纤维。
它具有优异的强度、耐磨损性和耐酸碱性,常用于制作针织品、毛地毯、过滤材料等。
腈纶纤维还可以通过改变化学结构来提高其阻燃性和抗紫外线性能。
4.聚酰胺纤维:聚酰胺纤维是由聚酰胺合成的纤维,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耐磨性。
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尼龙纤维,尼龙纤维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燃性和耐热性,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和工业制品等领域。
5.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是由聚丙烯合成的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
它可以用于制作各种服装、家具、汽车内饰等产品。
聚丙烯纤维还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结构和添加剂来改善其抗静电性和抗菌性能。
随着科技和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合成纤维的种类和性能也在不断地进化和创新。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开发用于纺织品的新型合成纤维涌现出来,如碳纳米管纤维、纳米纤维、生物可降解纤维等。
这些新型合成纤维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功能,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人们对合成纤维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性也越来越关注。
传统的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六章聚酰胺纤维P265-2721主要内容6.1 聚酰胺纤维概况6.2 聚酰胺66纤维(锦纶66)和聚酰胺6纤维(锦纶6)一、生产原理二、结构特征三、主要性质2本章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锦纶纤维的生产,重点掌握锦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关注锦纶纤维生产中牵伸作用对其超分子结构与染色性能的影响以及锦纶6、锦纶66熔点差异性的原因。
36.1 聚酰胺纤维概况�聚酰胺纤维(polyamide fiber,PA)是指其分子主链由酰胺键(-CO-NH-)连接的一类合成纤维,各国的商品名称不同:�我国——锦纶,�美国和英国——“尼龙或耐纶(Nylon)”,�前苏联称——“卡普隆(Kapron)”,�德国——“贝纶(Perlon)”,�日本——“阿米纶(Amilan)”4发展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也是化学纤维的主要品种之一。
�1935年,Carothers及其合作者在进行缩聚反应的理论研究时,在实验室用己二酸和己二胺制成了高分子量的线型缩聚物聚己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6)。
�1936~1937年,杜邦公司根据Carothers的研究结果,用熔体纺丝法制成聚酰胺66纤维,并将该纤维产品定名为尼龙(Nylon),是第一个聚酰胺品种,1939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另外,德国的Schlack在1938年发明了用己内酰胺合成聚己内酰胺(聚酰胺6)和生产纤维的技术,并于1941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56聚酰胺品种:�脂肪族聚酰胺包括尼龙6、尼龙11、尼龙12;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尼龙1010和尼龙46等;�一般可分成两大类:�一类由ω-氨基酸缩聚或由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得,其通式为:�另一类是由二元胺和二元酸缩聚制成的,其通式为:[N H ︵C H 2︶x N H C O ︵C H 2︶y C O ] n [ N H ︵C H 2︶x C O ]n�芳香族聚酰胺包括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Kevlar,我国称芳纶1414)和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Nomex,我国称芳纶1313)等;�混合型的聚酰胺包括聚己二酰间苯二胺(MXD6)和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聚酰胺6T)等。
概述锦纶纤维原料产需以及工业丝工艺状况锦纶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也称为聚酰胺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之一、下面将对锦纶纤维的原料产需以及工业丝工艺状况进行概述。
锦纶纤维的原料主要是聚酰胺,聚合物的结构单元是从间苯二胺与己二酸的缩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
锦纶纤维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来自原油和天然气,具体包括己内酰胺、二己内酰胺和二苯胺等。
目前全球锦纶纤维原料产需量逐年增长,特别是亚洲市场的需求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锦纶纤维生产和消费国家,其锦纶纤维原料产需占据了全球市场的重要位置。
锦纶纤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聚合物合成和纺丝两个环节。
聚合物合成是指将聚酰胺的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酰胺的高分子化合物。
纺丝是指将聚酰胺溶液通过加热、压力和拉伸等措施,使其形成稳定的纤维形态。
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溶液纺丝法或熔融纺丝法。
溶液纺丝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锦纶纤维生产工艺,其主要步骤包括溶解、纺丝和固化。
首先,将锦纶纤维原料加入溶剂中,通过搅拌和加热使其溶解成为聚酰胺溶液。
然后,将溶液通过纺丝装置,通过模孔喷出成纤维形态,形成锦纶纤维。
最后,通过干燥和固化使纤维获得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熔融纺丝法是一种将锦纶纤维原料加热至熔化状态后,通过挤出装置将熔融物质喷出成纤维形态的工艺。
这种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能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中。
除了以上两种主要的锦纶纤维工艺,还有湿法纺丝法等其他工艺。
湿法纺丝法是将聚酰胺原料加入具有亲水性的介质中,通过加热和拉伸等措施,使其形成纤维。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但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主要用于特殊纤维的生产。
总的来说,锦纶纤维的原料产需逐年增长,其主要的工业丝工艺包括溶液纺丝法和熔融纺丝法。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工艺状况也在不断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纤维质量。
锦纶6切片生产工艺
锦纶6切片生产工艺:
锦纶6是一种热塑性合成纤维,也是一种常见的合成纤维。
锦纶6切片是锦纶6纺丝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常用于制作纺织品和工业用纱线。
下面是锦纶6切片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锦纶6切片的主要原料是己内酰胺。
首先,将己内酰胺经过精炼和洗涤等过程获得高纯度的己内酰胺,然后通过蒸馏等工艺将其分离成不同组分。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定比例的增塑剂和颜料等辅助材料。
2. 聚合反应:将己内酰胺和一定比例的增塑剂、颜料等辅助材料放入聚合釜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的目的是将己内酰胺分子链进行聚合,形成锦纶6聚合物。
3. 切片成型:聚合完成后,将聚合物进行切片成型。
首先,将聚合物熔融后通过挤出机挤出,随后将熔融物料冷却,使其形成片状。
然后,通过切片机将冷却后的熔融物料切割成所需的锦纶6切片。
4. 洗涤和干燥:将切片进行洗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残留有机溶剂。
然后,将洗涤后的切片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和残留溶剂。
5. 包装和储存:对于干燥后的切片,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
一
般将切片用塑料袋密封包装,避免其与外界潮湿空气接触,以防止切片吸湿变质。
随后,将包装好的锦纶6切片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以便随时取用。
以上就是锦纶6切片的生产工艺。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锦纶6切片,为后续的纺丝和加工提供原材料。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注意工艺参数的控制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切片质量的一致性。
锦纶生产原料锦纶是一种合成纤维,也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
它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化纤、塑料等领域。
下面将从锦纶的生产原料、生产工艺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锦纶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经过炼油和裂解等工艺,提取出石油化工产品,其中包括锦纶的前体原料。
锦纶的主要原料是苯、乙烯和氨等。
苯是一种无色液体,是合成锦纶的重要原料之一,乙烯是一种气体,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可制成锦纶的前体原料。
氨是一种气体,也是锦纶的重要原料之一,可以通过氨和苯的反应制得锦纶。
锦纶的生产工艺复杂,一般包括聚合、纺丝、后处理等环节。
首先是聚合过程,将苯、乙烯和氨等原料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聚合反应,生成锦纶的聚合物。
然后,将聚合物通过纺丝机进行纺丝,形成锦纶纤维。
纺丝是将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喷丝孔进行拉伸和冷却,最终形成锦纶纤维。
最后,对锦纶纤维进行后处理,包括拉伸、热定型等,以提高锦纶纤维的强度和稳定性。
锦纶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因此在纺织、化纤、塑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纺织领域,锦纶纤维可以用于制作各种纺织品,如服装、袜子、被褥等。
由于锦纶纤维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耐磨性,制成的纺织品耐用且易于清洗。
在化纤领域,锦纶被用作合成纤维的原料,可以制成各种化纤产品,如绳索、塑料薄膜等。
在塑料领域,锦纶可以制成各种塑料制品,如包装膜、塑料瓶等,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锦纶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其生产原料主要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经过聚合、纺丝和后处理等工艺进行生产。
锦纶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纺织、化纤、塑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锦纶的性能和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和提升。
六大纶在合成纤维中,绦纶、锦纶、腈纶、丙纶、维纶和氯纶被称为“六大纶”。
合成纤维是利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得单体,“六大纶”都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发霉、不怕虫蛀、不缩水等优点,而且每一种还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能。
它们除了供人类穿着外,在生产和国防上也有很多用途。
例如,锦纶可制衣料织品、降落伞绳、轮胎帘子线、缆绳和渔网等。
聚酰胺纤维(锦纶/尼龙):强度与耐磨性能好。
制作针织品、混纺织物、工业用布、轮胎帘子线、渔网、缆绳。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涤纶/PET):弹性好、强度高、吸水性差。
做纺织材料、电绝缘材料、渔网、绳索、轮胎帘子线、降落伞、宇航服等。
也可做成薄膜,制作电影胶片、录音录像带、磁卡等。
聚丙烯腈纤维(腈纶/PAN):质轻、弹性好,人称“人造羊毛”。
可与羊毛、棉等混纺,制作毛线、毛织物、棉织物、人造毛皮、地毯、窗帘等。
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维纶/PVFM):吸湿性优良,有“合成棉花“之称。
可与棉花混纺,做维棉混纺织物,做滤布、帆布、传送带等聚氯乙烯纤维(氯纶/PVC):难燃、耐酸、碱,吸湿性差。
可编织窗纱、筛网、网袋与绳子,制毛线、毛毯、棉絮、滤布等。
聚丙烯纤维(丙纶/PP):耐麻磨、强度高,耐酸碱,耐老化性能差。
制作地毯、编织袋、绳索、滤布、包装材料等。
塑料是重要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应用非常广泛。
但是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了解能详细塑料的分类,不仅能帮助我们科学地使用塑料制品,也有利于塑料的分类回收,并有效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酯)】“1号”PET常用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使用:它只能耐热至70 ℃,易变形。
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并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科学家还发现,1号塑料品使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对睾丸具有毒性。
注意: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
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
化纤六大纶: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氨纶面料详解一、涤纶:挺括不皱1、特点:强度高、耐冲击性好,耐热,耐腐,耐蛀,耐酸不耐碱,耐光性很好(仅次于腈纶),曝晒1000小时,强力保持60-70%,吸湿性很差,染色困难,织物易洗快干,保形性好。
具有“洗可穿”的特点。
2、用途:长丝用途:常作为低弹丝,制作各种纺织品;短纤用途:棉、毛、麻等均可混纺,工业上:轮胎帘子线,渔网、绳索,滤布,缘绝材料等。
是目前化纤中用量最大的。
3、染色:一般使用分散染料染色,采用高温高压染色。
二、锦纶:结实耐磨1、特点:锦纶最大优点是结实耐磨,是最优的一种。
密度小,织物轻,弹性好,耐疲劳破坏,化学稳定性也很好,耐碱不耐酸。
最大缺点是耐日光性不好,织物久晒就会变黄,强度下降,吸湿也不好,但比腈纶,涤纶好。
2、用途:长丝,多用于针织和丝绸工业;短纤,大都与羊毛或毛型化纤混纺,作华达呢,凡尼丁等。
工业:帘子线和渔网,也可作地毯,绳索,传送带,筛网等。
3、染色:一般采用酸性染料染料,常温常压可染。
三、腈纶:膨松耐晒1、简介:腈纶纤维的性能很象羊毛,所以叫“合成羊毛”。
分子结构:腈纶在内部大分结构上很独特,呈不规则的螺旋形构象,且没有严格的结晶区,但有高序排列与低序排列之分。
由于这种结构使腈纶具有很好的热弹性(可加工膨体纱),腈纶密度小,比羊毛还小,织物保暖性好。
2、特点:耐日光性与耐气候性很好(居第一位),吸湿差,染色难。
纯粹的丙烯腈纤维,由于内部结构紧密,服用性能差,所以通过加入第二,第三单体,改善其性能,第二单体改善弹性和手感,第三单体改善染色性。
3、用途:主要作民用,可纯纺也可混纺,制成多种毛料、毛线、毛毯、运动服;也可:人造毛皮、长毛绒,膨体纱,水龙带,阳伞布等。
4、染色:一般使用阳离子染料,常温常压下可染。
四、维纶:水溶吸湿1、特点:维纶最大特点是吸湿性大,合成纤维中最好的,号称“合成棉花”。
强度比锦、涤差,化学稳定性好,不耐强酸,耐碱。
锦纶一、简介锦纶是以聚酰胺为原料经熔融纺丝及后加工而制得的纤维。
聚酰胺是由聚合物的单体己内酰胺或单体尼龙66盐经聚合、缩聚而成。
锦纶是我国50年代末研究生产后命名的,国际上称为尼龙。
锦纶品种较多,主要有锦纶6、锦纶66。
锦纶纤维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锦纶66、锦纶6在1935年、1938年分别由美国、德国研究成功,四年后建成工业化生产。
随后在70-8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呈稳定增长趋势。
1998年世界锦纶产量420万吨。
我国锦纶工业起步于50年代。
1956年从原民主德国引进尼龙6技术和设备,60年代建成了一批小型尼龙6工厂;70年代又引进了法国和日本的技术和设备,分别在辽阳和平顶山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锦纶66长丝、帘子布工厂。
80年代后,又新建和改造了一批锦纶纤维企业。
目前我国锦纶产量已达到32万吨。
二、性能(1)耐磨性:锦纶耐磨性强,居合成纤维之首,比棉花高10倍,比羊毛高20倍,最适合做袜子、绳索等。
(2)强度:锦纶强度高于天然纤维,比棉花高1~2倍,比羊毛高4~5,适于做轮胎帘子线、绳索等。
(3)弹性:锦纶弹性高,耐多次变形和疲劳性接近涤纶,比棉花高7~8倍。
(4)吸湿性:锦纶有良好的吸温性,染色性能较好,可使用酸性染料、分散染料等染色。
锦纶的主要缺点:耐热性、耐光性较差;在日光中长期暴露,强度下降,纤维变黄。
三、合成锦纶主要原料1.合成聚酰胺①由二元胺与二元酸合成聚酰胺。
如聚酰胺-66、聚酰胺-610分别由己二胺和己二酸、己二胺和癸二酸合成。
②由多种单体共缩聚合成聚酰胺。
这是由两种以上的内酰胺或氨基酸、由两种以上的二元胺与一种或多种二元酸共缩聚制备的聚酰胺。
如聚酰胺(PA66和PA6)是由己二胺、己二酸和己内酰胺聚合而成的共聚物。
③由w-氨基酸自身缩聚或由内酰胺开环聚合合成聚酰胺。
2.制得聚酰胺熔体如切片纺丝,需要在纺丝前将切片干燥,前后加热至熔点以上,热分解温度以下,将切片制成纺丝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