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地被集团公司收回取得的补偿款如何进行会计及其税务管理方案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18.66 KB
- 文档页数:10
企业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后相关会计处理最近几年我国大中城市改造力度加大,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许多企业将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从城市中心部分或整体搬迁,各级政府对搬迁企业也给予了补偿。
但对搬迁过程中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拆除旧固定资产、重建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等经济行为,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企业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一、收到政府搬迁补偿(一)会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企业在收到政府搬迁补偿款时首先要区分政府补助和政府资本性投入,对于政府补助,又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偿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性投入,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在专项应付款核算,待工程项目完工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对未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拨款结余需返还的,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银行存款”。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第四条规定,对于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即参照上述规定先作为政府资本性投入处理。
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作为政府补助,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工业用地被企业收回取得的补偿款如何进展会计及税务处理?(2021-11-28 15:04:52) 寒风财税博客在线提问:本税务师事务所代理的一家工业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有两块土地被政府收回,清缴企业固定资产如何清理?政府补偿需要缴纳哪些税费?如何进展账务处理?附:收购土地协议书收购土地协议书〔1〕甲方:**市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分局乙方:A公司为实施城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方法?和?土地储藏管理方法?等有关土地法律、法规文件,经甲乙双方协商,乙方同意甲方收购土地,并就土地补偿等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收购土地位置及面积收购土地位于**开发区固堤场村土地西、新海大街南;土地面积为333333平方米〔合500.00亩〕。
二、收购土地补偿费用收购该宗土地补偿费16399983.6元,地上附着物补偿费204334392.74元,共计220734376.34元。
三、**是人民政府批复之后被收购土地纳入土地储藏。
四、交付土地时间:补偿费付清之日即交付;付款时间及方式:协议生效10日以转账方式付清。
五、乙方将该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编号:*国用〔2007〕第C121号,土地使用权面积333333平方米〕交给甲方,确保该宗土地无质押、抵押等事项,凡本协议签订之前与该宗地有关的法律、经济问题皆由乙方承当责任,与甲方无关。
六、本协议自市政府批复之日起生效,双方不得有任何异议。
七、本协议一式四份,其中,甲方执三份,乙方执一份。
八、签字盖章甲方〔章〕代表:乙方〔章〕代表:年月日收购土地协议书〔2〕甲方:**市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分局乙方:A公司为实施城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方法?和?土地储藏管理方法?等有关土地法律、法规文件,经甲乙双方协商,乙方同意甲方收购土地,并就土地补偿等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收购土地位置及面积收购土地位于**经济开发区星海大街北、岭子村土地以西〔详见附图〕;土地面积为299302平方米〔合448.95亩〕。
土地补偿费会计与税务处理一、基本情况:(相关数据仅为举例,可能与实际数据有差异)贵公司取得A地块,200元/平米,土地整理投入200元/平米,根据国家要求必须通过公开招拍挂程序才能最终取得土地合法权证,最终摘牌价700元/平米,政府支付土地补偿费500元/平米,总计2000万元.假设摘牌价支付方法:只支付700-400=300元/平米价差----1200万.二、会计处理1、会计处理分析: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通过市场拍卖等途径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当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进行管理。
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应当为购买价、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土地使用权的其他支出。
事实上,企业按照正常竞拍程序竞得土地后,已按确定的竞拍价格全额缴纳了土地出让金,并取得了全额发票,其竞拍金额就是其土地成本总额。
对于取得的政府返还款从票据上来看,并不是原发票的折让冲回,开具的多是各种名目的财政扶持资金形式的财政票据。
因此,收到的各种名目的返还款不能冲减“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应按照补贴文件的规定用途,作为当期收益或者递延收益。
2、会计处理分录:a支付土地出让金时: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800万贷:银行存款800万b支付土地整理费用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800万贷“银行存款800万c支付招拍挂费用(差额)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1200万贷“银行存款1200万土地购置成本:2800万,40000平米,700元/平米d取得返还款时(文件规定补贴是对资产的补偿):借:银行存款2000万贷:递延收益2000万如果文件未明确规定是对资产的补偿,分录为:借:银行存款2000万贷:营业外收入2000万3、会计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的规定,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土地税费返还会计处理怎么做
会计学堂林老师 2019-04-23 19:43:46
导读:在企业缴纳土地税费后,享受了税局享有的优惠正常,税局又将一部分的土地税费返还回来。
在收到了这笔返还的土地税费后,很多人也不懂得具体土地税费返还的账务处理内容。
土地税费返还会计处理怎么做?
土地税费返还会计处理怎么做
(1)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在取得时计入递延收益,按照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开始在其使用寿命期内分摊转入营业外收入。
寿命期内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该将剩余递延收益一次转入营业外收入。
(2)与收益相关的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计入递延收益,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账务处理是指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开始,通过记账、对账、结账等一系列会计处理,到编制出会计报表的过程。
账务核对是防止账务差错,保证账务记载正确,保护资金安全的必要措施。
从核对的时间和内容上分有每日核对和定期核对两种。
银行账务处理程序包括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两个系统的全部处理过程。
增值税返还的账务处理应怎么做
根据返还税款的用途等具体情形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①用于购建长期资产的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②与收益相关的返还税款。
用于补偿以后期间发生的费用的: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用于补偿已经发生的费用的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企业拆迁补偿的会计处理和涉税处理浅谈企业拆迁补偿的会计处理和涉税处理摘要:当前,因城市建设规划、城市改造等原因,为数不少的企业会碰到拆迁,取得拆迁补偿。
拆迁补偿的形式有实物补偿和货币补偿。
企业取得的拆迁补偿收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是否应该纳税,如何纳税,成为企业会计人员面临的一道难题。
本文旨在根据国家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探讨企业获得的拆迁补偿收入的会计处理和涉税问题。
关键词:拆迁补偿会计处理税务处理目前,因当地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为数不少企业会碰到厂区搬迁、土地使用权收回、厂房拆除等情形,相应会从政府、拆迁公司、开发商等处获得拆迁补偿。
拆迁补偿往往采用实物补偿和货币补偿两种形式。
有时也许是组合式的。
由于补偿形式的多样性、补偿期限的不确定性、补偿款使用的专项性等特点,使得一些企业会计人员对因企业拆迁而出现的会计事项感到难以入手,涉税方面更是感到头疼。
那么企业对因拆迁而产生的会计事项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拆迁补偿又有哪些规定呢?下面结合拆迁补偿形式分别讨论如下:总的核算原则:依据拆迁补偿协议和补偿资金使用计划,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严格执行补偿款“专款专用”原则。
涉税处理总的原则:依据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处理拆迁补偿过程中的涉税问题,遵循收入支出配比原则,对拆迁补偿净得应纳入企业纳税所得,依法纳税。
第一种情形:货币补偿这种情形下,企业因拆迁一方面表现为实物资产被拆除,合法拥有的土地被收回,乃至需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等等;一方面则是取得货币形式的拆迁补偿。
此时,会计处理一方面是反映拆除资产的实际损失,一方面反映按照拆迁协议收到的货币补偿以及按照拆迁资金使用计划用所得货币资金购置相关资产、支付拆迁费用等。
案例1:A公司位于B市区,根据B市城市建设规划,决定拓宽改造A公司前的街道,A公司沿街的厂房及部分用地列入了拆迁范围。
双方商谈,补偿形式为货币补偿,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
因政府收回土地,企业取得的补偿款涉税专题案例:A企业土地因政府规划变更被政府收回,政府同A企业签署土地收回协议,约定给予补偿共计1.2亿元,其中土地补偿8000万元,地面建筑物补偿4000万元。
B企业租用村集体土地盖了农贸市场,后该村纳入城中村改造项目,由城改项目投资主体——房地产公司给予B企业进行了地面建筑物补偿5000万元。
上述两个案例中,企业取得的补偿款究竟是否需要缴纳增值税呢?一、原营业税规定营改增前,这个问题的界定主要在于两个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第八条第(一)项规定第二款规定:“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77号)在上述文件基础上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时,只要出具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无论支付征地补偿费的资金来源是否为政府财政资金,该行为均属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规定,不征收营业税。
那么关键在于判断两个要点:1、是否属于“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土地所有者的行为”第一个案例中A企业将土地使用权交换政府,以土地收回协议为证,属于这种行为。
第二个案例中土地不是B企业所有,B企业只拥有地面建筑物所有权(当然由于土地原因未取得建筑物产权证),由于政府收储村集体土地,导致B企业蒙受损失,由实施投资最终实际取得开发用地的房地产公司给予补偿,明显不属于文件规定的“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土地所有者行为”。
但B企业租赁土地的行为是否属于国税发[1 993]149号中界定的土地使用人呢?长期以来存在争议。
浅析企业拆迁补偿款相关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作者:侯忠超张会军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04期摘要:在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很多企业会遇到拆迁问题。
企业在取得拆迁补偿款及利用拆迁补偿款购买土地、重建厂房、购置设备时如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不少会计人员存在误区。
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对企业拆迁补偿款相关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进行分析,以期对实务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拆迁补偿;会计处理;递延收益;税务处理;汇总清算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2一、拆迁补偿款相关会计处理(一)目前存在的会计处理误区1.未及时从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等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时,未将对应的金额从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也未将递延收益转入营业外收入。
2.误将收到的补贴收入冲减搬迁后新增资产价值一些企业将剩余的拆迁补贴款抵减新增资产原值,或者在新增资产按照实际成本入账后,将专项应付款余额转入递延收益,并同时将递延税款余额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再对新增资产补提折旧,减少新增资产账面净值。
以上两种处理方式会造成低估资产,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价值。
(二)会计处理依据针对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第4点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
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取得土地补偿款的税务操作处理
1.企业所得税处理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都应计入收入总额。
企业从政府取得的财政性资金除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应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2.契税
契税是按成交价格计算。
成交价格经双方敲定,形成合同,税务机关以此为据,直接计税。
也就是说,契税计算的时候,不能剔除“土地补贴款”
3.房产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121号):对按照房产原值计税的房产,无论会计上如何核算,房产原值均应包含地价,包括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价款、开发土地发生的成本费用等。
宗地容积率低于0.5的,按房产建筑面积的2倍计算土地面积并据此确定计入房产原值的地价。
也就是说,房产税计算的时候,不能剔除“土地补贴款”。
4.土地使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根据实际使用土地的面积,按税法规定的单位税额交纳。
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额=应税土地的实际占用面积×适用单位税额。
【精品优质】价值文档首发!
土地返还款的处理[税务筹划优质文档]
上面是汤辰机械的公告,一般来讲,政府返还土地款的目的是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企业在拿地时,按规定走正常的竞拍程序后,也以正常的拍卖成交价格支付土地款,所拍价格与政府承诺的协议价格之间所形成的差额,政府会在土地拍卖成交后,以拨付企业发展扶持资金等名义给予企业全额或部分返还。
在会计处理上,该项补助属于政府补助的性质,不能冲减取得土地的成本,应计入“递延收益”,在摊销时根据具体情况分为两部分,即:土地摊销分为两部分,相应递延收益也分两部分确认:
1、如果建设期间该土地使用权的摊销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则与该部分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摊销金额对应的这部分土地返还款补助就成了与房屋建筑物相关的政府补助,自房屋建筑物开始计提折旧时起,在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内摊销计入营业外收入。
比如房屋摊销20年,那么该部分递延收益也分20年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2、建成后土地使用权摊销计入管理费用,则每年摊销多少金额就确认多少收入金额的营业外收入。
在税务处理上,如符合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1]70号文三个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否则应作为补贴收入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遇到此种情况的土地增值税的处理,根据土地增值税相关法规规定,土地增值税按照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增值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征收。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
拆迁补偿费的会计和税务处理1. 引言拆迁补偿费作为政府对于拆迁项目中被拆迁户的经济补偿,涉及到会计和税务处理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拆迁补偿费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相关问题。
2. 拆迁补偿费的会计处理拆迁补偿费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2.1 拆迁补偿费的确认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拆迁补偿费应当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确认。
在会计处理中,需要根据拆迁补偿费的实际支付情况,将其确认为相关资产或费用。
2.2 拆迁补偿费的分类拆迁补偿费的分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常见的分类包括拆迁补偿费、搬迁费、过渡期生活费等。
在会计处理中,需要根据拆迁补偿费的具体分类,进行相应的会计科目核算。
2.3 拆迁补偿费的计提和支付在会计处理中,需要将拆迁补偿费按照一定的方式计提和支付。
计提的方式可以采用一次性计提或分期计提的方式,支付的方式可以采用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的方式。
在支付过程中,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结算,确保拆迁补偿费的准确支付。
2.4 拆迁补偿费的确认和摊销拆迁补偿费在确认后,需要按照一定的摊销原则进行摊销,以平均分摊到相关期间的成本或费用中。
摊销的方式可以采用直线摊销或其他合理的摊销方式。
3. 拆迁补偿费的税务处理拆迁补偿费的税务处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3.1 拆迁补偿费的纳税义务拆迁补偿费作为一种收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需要按照一定的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
在税务处理中,需要根据拆迁补偿费的纳税义务,进行相应的税务申报和纳税付款。
3.2 拆迁补偿费的税务优惠政策针对拆迁补偿费,国家也提供了一些税务优惠政策,以减少被拆迁户的税负。
在税务处理中,需要了解并合理利用这些税务优惠政策,以降低被拆迁户的税务负担。
3.3 拆迁补偿费的税务登记和抵扣在税务处理中,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对拆迁补偿费进行税务登记和抵扣,以确保纳税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只有进行了税务登记,才能享受相关的税务抵扣。
工业用地被企业收回取得的补偿款如何进行会计及税务处理?(2013-11-28 15:04:52) 寒风财税博客在线提问:本税务师事务所代理的一家工业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有两块土地被政府收回,清缴企业固定资产如何清理?政府补偿需要缴纳哪些税费?如何进行账务处理?附:收购土地协议书收购土地协议书(1)甲方:**市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分局乙方:A公司为实施城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等有关土地法律、法规文件,经甲乙双方协商,乙方同意甲方收购土地,并就土地补偿等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收购土地位置及面积收购土地位于**开发区固堤场村土地西、新海大街南;土地面积为333333平方米(合500.00亩)。
二、收购土地补偿费用收购该宗土地补偿费16399983.6元,地上附着物补偿费204334392.74元,共计220734376.34元。
三、**是人民政府批复之后被收购土地纳入土地储备。
四、交付土地时间:补偿费付清之日即交付;付款时间及方式:协议生效10日内以转账方式付清。
五、乙方将该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编号:*国用(2007)第C121号,土地使用权面积333333平方米)交给甲方,确保该宗土地无质押、抵押等事项,凡本协议签订之前与该宗地有关的法律、经济问题皆由乙方承担责任,与甲方无关。
六、本协议自市政府批复之日起生效,双方不得有任何异议。
七、本协议一式四份,其中,甲方执三份,乙方执一份。
八、签字盖章甲方(章)代表:乙方(章)代表:年月日收购土地协议书(2)甲方:**市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分局乙方:A公司为实施城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等有关土地法律、法规文件,经甲乙双方协商,乙方同意甲方收购土地,并就土地补偿等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收购土地位置及面积收购土地位于**经济开发区星海大街北、河北岭子村土地以西(详见附图);土地面积为299302平方米(合448.95亩)。
二、收购土地补偿费用收购该宗土地补偿费11625189元,地上附着物补偿费67640434.66元,共计79265623.66元。
三、**是人民政府批复之后被收购土地纳入土地储备。
四、交付土地时间:补偿费付清之日即交付;付款时间及方式:协议生效10日内以转账方式付清。
五、乙方将该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编号:*国用(2006第C004号,土地使用权面积299302平方米)交给甲方,确保该宗土地无质押、抵押等事项,凡本协议签订之前与该宗地有关的法律、经济问题皆由乙方承担责任,与甲方无关。
六、本协议自市政府批复之日起生效,双方不得有任何异议。
七、本协议一式四份,其中,甲方执三份,乙方执一份。
八、签字盖章甲方(章)代表:乙方(章)代表:年月日解答精要:土地补偿涉及的会计及税务处理分述如下: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被政府收回取得的补偿,不征收营业税,但需取得“县级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或者土地管理部门报经县级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后由该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
”政策依据如下:(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规定,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和个人土地被国家征用取得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有关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969号)规定,国家因公共利益或城市建设规划需要收回土地使用权,对于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来说是将土地使用权归还土地所有者。
很据《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规定,土地使用者讲土地使用权归还土地所有者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因此,对国家因公共利益或城市规划需要而收回单位和个人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标准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包括不动产)的补偿费,不征收营业税。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77号)规定:“纳税人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时,只要出具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无论支付征地补偿费的资金来源是否为政府财政资金,该行为均属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的行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的通知》(国税发[1993])149号规定,不征收营业税。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及纳税人代垫拆迁补偿费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520号)补充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土地所有者行为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77号)中关于县级(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正式文件,包括县级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以及土地管理部门报经县级以上(含)地方人民政府同意后由该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收回土地使用权文件。
”土地及地上建筑物补偿免征土地增值税,但需报税务机关审批。
(1)《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
(2)《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条例第八条(二)项所称的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是指因城市实施规划、国家建设的需要而被政府批准征收的房产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权。
符合上述免税规定的单位和个人,须向房地产所在地税务机关提出免税申请,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
土地及地上建筑物补偿、设备等固定资产处置收入的企业所得税处理。
(1)政策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做了详细规定。
本通知所称企业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是指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企业需要整体搬迁(包括部分搬迁或部分拆除)或处置相关资产而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或处置相关资产而取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
对企业去的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应按以下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①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②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搬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③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④企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5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暂不计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5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处理。
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和原厂土地转让收入加强管理。
重点审核有无政府搬迁文件和公告,有无搬迁协议和搬迁计划,有无企业技术改造、重置和改良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是否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技术改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和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等。
(2)操作方法。
①如果没有搬迁计划,则在搬迁的当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土地及地上建筑物补偿+设备等固定资产处置收入)-土地及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清算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设备转让收入不含增值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0号)规定,设备转让收入=含税价-含税价/1.04*4%*50%。
②如果制定搬迁计划,土地及地上建筑物补偿、设备等固定资产处置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在搬迁次年起的第5年(2016年)确认应纳税所得额。
2016年应确认应纳税所得额=(土地及地上建筑物补偿+设备等固定资产处置收入)-(新购置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新征用的土地成本+对旧设备的改良或进行技术改造发生的费用)-搬迁之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安置职工支付的补偿费-固定资产及土地累计扣除净值、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新购置的厂房、设备仍然可以以折旧方式在税前扣除。
新征用土地仍然可按摊销方式扣除。
设备改良、技术改造仍然可以一次或分期扣除、安置职工支付的补偿仍然可以在发生的当期直接扣除。
③综合上述两点,概括如下:没有搬迁计划,搬迁补偿及设备处置收入在当期纳税;有搬迁计划,只要在5年内将搬迁补偿及设备处置收入扣除财产净值、清理费用后的余额若全部用于同类资产重置、安置职工等,则免征企业所得税,仍有余额的,在第5年征收企业所得税。
企业收到政府给予的搬迁补偿费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有明确规定。
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
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企业收到除上述之外的搬迁补偿款,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等进行处理。
各年度应纳税所得与会计损益的差异,在年终申报企业所得税时作纳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