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学习资料之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
2.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人民出版社,1984.15.];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道、“五行”(金、木、水、火、土)、元气、太极等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的发展遵循相辅相成、中庸和谐的辩证法则;宇宙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统一;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关系;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如古代中国的“元气说”或“五行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论”或“四因说”等。
机械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自然观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要理清不同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发展脉络。
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三种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形成和具体特征,然后说明了这三种自然观与当时科学水平的关系。
认识到现实总是先于哲学,哲学只是现实的反映。
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用新的现实改造旧的观念,而不是用旧的观念束缚新的现实。
关键词:三种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与联系,实事求是一、厘清不同自然观之辩证关系的重要性自然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总看法,总观点,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1]不同自然观对人们的行为有不同的指导意义,自然观是人行为做事的方法论。
但三种不同的自然观之间相似而又不同,其间的界限往往让人搞不清楚。
因此常有发生使用错误的自然观指导自己的所作所为还不自知的事情,但错误的自然观导致错误的方法论,错误的方法论又会使人做出错误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后果。
因此厘清不同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件十分重要,且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二、对三种自然观的简要认识(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古代因东西方文化差距及地理因素导致的信息交流困难,所以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上有两种存在,一种是西方的起源于希腊并逐渐发展开的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种是古代中国唯物主义自然观。
[2]这两种自然观并不完全相同,但其本质思想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起源可追溯至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之后其他人在此基础上思考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阿那克米西尼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赫拉克利特和希八索认为是“火”,恩培多勒思最后集众人所长,并加上新的元素“土”,认为万事万物由四种元素,土、火、水、气,组成。
这就是古希腊朴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占据主流的四气学说,当然还有别的学说,类似留伯基、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毕达格拉斯的“数即万物”,但都不是主流,大多数人还是接受四气说。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区别和联系
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相对立。
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和变化的。
唯物主义自然观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和联系:
1.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区别: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类意识的影响;而唯心主义自然观则认为自然界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或者是上帝等超自然力量创造的。
2.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法自然观的联系: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自然界的客观性和物质性,而辩证法自然观则强调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和内在联系。
两者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自然观。
3.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科学自然观的联系: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它强调自然界的客观性和可认识性,推动了科学的发展;而科学自然观则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进一步证实了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正确性。
4.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不同流派之间的区别:唯物主义自然观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不同流派,它们在对自然界的认识和解释上存在差异。
例如,机械唯物主义强调自然界的机械性和决定性,而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自然界的辩证法和矛盾运动。
总之,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一种基本看法和观点,它与唯心主义自然观、辩证法自然观、科学自然观等存在着区别和联系。
不同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流派也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如古代中国的“元气说”或“五行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论”或“四因说”等。
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辩证法一、什么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呢?唯物主义自然观呀,就是一种看待自然的方式。
它觉得世界是物质的,这物质可不是那种抽象的概念哦,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就像咱们周围的花草树木、猫猫狗狗,都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这个自然观认为自然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不是被什么神秘力量随意操纵的。
这就好比火车得在铁轨上跑,它不能乱飞乱撞,自然里的各种事物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运行的。
二、辩证法在唯物主义自然观里的有趣体现。
辩证法可太好玩啦!在唯物主义自然观里,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到处捣乱但又特别有道理。
比如说,辩证法强调变化和发展。
在自然界里,这可太明显了。
你看一颗小种子,它埋在土里,慢慢地就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从一颗小小的、毫不起眼的种子,变成能给人遮风挡雨的大树,这中间的变化可大了去了。
而且这种变化不是直线的,有时候可能会遇到干旱啦、虫害啦,但是它还是会努力地生长,这就体现了辩证法里矛盾的相互转化。
虫子吃树叶,这对树来说是个矛盾,是个坏事儿,但是树呢,它会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一些抵御虫子的能力,这就把坏事慢慢变成好事啦。
还有呢,辩证法里说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在自然观里这也是超级常见的。
比如说,蜜蜂采蜜,它和花朵之间就有联系。
蜜蜂靠花朵的花蜜生存,同时呢,蜜蜂在采蜜的时候又帮助花朵传播花粉,让花朵能够繁殖后代。
这就像咱们人类社会里的朋友关系,互相帮助,谁也离不开谁。
再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太阳给地球提供热量和光线,这热量和光线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生物的生存等等。
要是没有太阳,地球就会变成一个黑暗冰冷的世界,啥都没有啦。
三、为什么唯物主义自然观里的辩证法这么重要呢?这可关系到咱们对世界的认识呢!要是没有辩证法在唯物主义自然观里,我们可能就会把自然看得很死板。
就像只看到树就是树,不会想到它是怎么从种子变来的,也不会想到它和周围的环境、生物有那么多复杂的联系。
有了辩证法,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的奥秘。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2022最新版) 202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
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如古代中国的“元气说”或“五行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论”或“四因说”等。
(2)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
(3)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论方面,古代中国人善于运用直觉领悟的方法认识自然界并以此获得知识。
古希腊人善于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认识认识自然界并以此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