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专题:图文转换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44
2019年高考图文转换题异彩纷呈图文转换即将图画、图表等材料转换为文字表述。
XX年高考试题中的图文转换题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高考语文对考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考查也逐渐深入,命题者往往紧扣时代脉搏,注重挖掘现实生活内容,创设特定情境,对考生的创造性能力进行检测。
图文转换题综合考查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新课标精神下高考语文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
XX年则有5套试卷考查这一题型。
它一般置于第ⅱ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般为4—7分。
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下面结合试题具体分析。
一、细审画面,说明创意说明创意,具体说来,就是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图画的细节等,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要注意将所给图中的图画元素和文字元素结合起来,同时要结合主题,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述。
例如:XX 年全国卷ⅰ的第19题: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
(5分)【解析】: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和扩展语句。
可视图文转换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要注意将所给图中的图画元素和文字元素结合起来,要扣住主题“沈阳全民读书月”(特别注意“沈阳”和“读书”)和题干要求“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
语言要求流畅、富有文采。
注意字数要求。
参考答案:①展开的书点明读书月活动,②书页弧度和中间的圆点正好组一只眼睛暗示读书,③两本展开的书正好组成s代表“沈”,④中间的圆点也可象征“阳”字。
或该标识以“书”和“沈阳”的首写拼音字母为设计元素,体现活动的主题与地域;翻开的书和两书交汇处的眼睛,对“开卷有益”作出微妙表达。
二、概括主题,揭示内涵。
作答这类试题,首先要认真而又细致地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
专题08 图文转换1.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这些树枝能活吗?乙:管它呢,等领导检查完就全拔掉。
B.甲: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乙:好制造氧气,综合你吐出的“毒气”。
C.甲:种了这么多,达标了吗?乙:越多越好,多了好上报。
D.甲:前人多栽树,乙:后人好乘凉。
【答案】A【解析】题干要求选出“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一段对话,最恰当的一项”,这是针对漫画设题。
首先要明2.阅读下面的图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年中国网民春节网络红包问题调查A.收发网络红包,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网民认可的一种春节娱乐方式。
B.如果网民一味沉迷于收发网络红包,那么传统的年味就变淡了。
C.热衷收发网络红包,对身体健康、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会有一定的影响。
D.支付平台在依靠网络红包拓展用户市场的同时,也应该履行其社会责任。
【答案】A【解析】这是2017年中国网民春节网络红包问题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认为长时间低头的占43.6%,认为冲淡了年味的占41.7%,影响家庭成员交流的占30.9%,表示基本没有问题的占26.5%,其他的占3.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网民对待红包的态度。
A项,26.5%,即近三成的网民认为网络红包基本没有问题,所以“绝大多数”不正确。
3.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B.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人不送迎。
C.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B【解析】画面中主体应是白云和草屋中的人;主题应是云雾锁住了庭院,一个人在窗下安然地看书、4.下面是一幅公益广告图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图片以三口井为主体,每口井都配有一个木桶,而打水的绳子从“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顺序大幅增长。
B.图片巧妙地运用对比、比喻手法,随时间的向前推移,绳子越变越长,强调了打水的不易及人们贪婪的生活方式。
高考语文试卷图文转换题分类汇编含解析(含答案)一、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1.下图是2019年部分省市新高考改革“3+1+1”模式的分解示意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加以说明,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部分省市新高考改革“3+1+2”模式是将九大学科分为必考和选考两种,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为必考科目,物理和历史只能选考其中一科,另外的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可以任意选考两科,选考组合一共有12种。
【解析】【分析】本题所给的图是“2019年部分省市新高考改革‘3+1+1’模式的分解示意图”,要求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加以说明”,然后分析图的构成,把握构成的顺序,因为题干说这是“3+1+1”模式,所以应从“高一新高考改革3+1+2模式”开始,按照由左到右的顺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包括语文、数学以及外语这必考3科,第二个部分由限选一科和任选2科共计12种组合构成。
考生逐一把这些概括出来就可以了,拟写的时候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故答案为:部分省市新高考改革“3+1+2”模式是将九大学科分为必考和选考两种,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为必考科目,物理和历史只能选考其中一科,另外的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可以任意选考两科,选考组合一共有12种。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2.请从下面两幅插图中选择一幅,概述所选插图表现的故事情节。
(不少于100字)插图一(《呐喊·药》)插图二(《边城》)【答案】插图一是《呐喊.药》中的情节:夏四奶奶给死去的夏瑜上坟,发现了坟上有一圈红白的花,她想不出是谁来献的花,以为是夏瑜有冤情,今天特意来显灵。
树上停着一只乌鸦,夏四奶奶终于没想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起身走了几十步远,那只乌鸦鸣叫一声之后,箭似的飞向远处的天空。
母题八:图文转换【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天津卷【母题原题】1.【2019年高考天津卷】某初中校就“喜欢的榜样类型”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请根据下图的统计结果,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
要求:不能出现数字。
(改编自2019年4月11日《中国教育报》)【答案】①鼓励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②多宣传英模劳模等杰出人物的事迹;③对崇拜影视明星的学生要正面引导;④关注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观察图表,弄清坐标代表的含义,注意各项之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
建议要根据图表的信息提出。
本题是某初中校就喜欢的榜样类型进行的调查,要求根据调查给出建议。
根据图表信息,有45%的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为榜样,据此可建议“鼓励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有30%多的学生以英模、劳模为榜样,有25%的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有不到15%的学生以政商界精英为榜样,据此可建议“多宣传英模、劳模等杰出人物的事迹”;有不到40%的人以影视明星为榜样,据此可建议“对崇拜明星的学生要正面引导”;有近15%的学生没有榜样,据此可建议“关注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题目,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给出一个图表,让学生根据图表提建议。
【考试方向】图文转换的题目是进来较为热门的题目,就全国卷而言,2013年考了两个图标,2014年变为框架图,2015年又是图标,2016年又是框架图,2017年虽然没有单独设题,但是也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摘选了图表材料,2018年考查的是流程图,2019年三卷考查了漫画作文。
其他省市也不同的程度的考查了这一题型,总之这是高考的一个命题点,并逐渐的要向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向发展。
【得分要点】1.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种问题,这可能正是图表的关键处,也是观点的源头。
题型研训八图文转换1.(2019·江苏卷)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VR的未来方向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解析根据图示,虚线表示期许的VR体验,沉浸的知觉体验、自如的行为体验、梦幻般的精神体验三个维度在空间坐标系中是等距的,即VR的未来方向应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均衡发展。
实线代表现有的VR体验,从坐标系中可明显看出,三个维度现有值与各自维度期许值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精神体验,即现有的VR技术在知觉体验上发展最快,其次是行为体验,最后是精神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相对于知觉体验来说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B项说“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与图示信息正好相反,所以是错误的。
其他选项描述的信息都与图示内容吻合,是正确的。
答案 B2.(2018·江苏卷)下列选项中,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懂得知足常乐,会使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
解析作答图文转换题,一定要学会理解题干要求与分析图形要素。
题干要求分析漫画的寓意,带着这个要求去分析图形要素。
图片上一只小兔子身上背着已经拔出来的两只萝卜,正在拔第三只萝卜,第三只萝卜非常大,小兔子在拔这个大萝卜的过程中非常努力,这只大萝卜象征着收获。
A项,艰难的过程预示着巨大的收获最符合图片的寓意。
B项,将大萝卜比作“巨大的困难”,偏离图片寓意。
C项,说牢牢抱住不放努力挣得的东西,偏离图片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