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第3章简单的优化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58
《数学建模(公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2130541课程英文名称: Mathematical Modelling课程面向专业:理工类专业课程类型:选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分:2.5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主要介绍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模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学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一些应用分支的理论,会建立相应的简单模型,并能对模型进行分析。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建立数学模型1、教学内容与要求主要内容: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意义;数学模型的定义及分类;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及步骤;数学建模示例。
基本要求:了解数学模型的意义及分类,理解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及步骤。
2、教学重点: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教学难点:数学建模初步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初等模型1、教学内容与要求主要内容:比例方法建模;类比方法建模;定性分析方法建模;量纲分析方法建模;初等模型举例。
基本要求:掌握比例方法,类比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及量纲分析方法建模的基本特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综合分析。
2、教学重点:比例方法建模,类比方法建模。
3、教学难点:量纲分析法建模第三章简单的优化模型1、教学内容与要求主要内容:存贮模型;生猪的出售时机;森林救火;冰山运输;量纲分析法基本要求:理解优化模型的一般意义,能运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优化模型。
掌握较简单的优化模型的建立和解法。
2、教学重点:比例方法建模,类比方法建模3、教学难点:量纲分析法建模第四章数学规划模型1、教学内容与要求主要内容:奶制品的生产与销售;自来水输送与货机装运;汽车生产与原油采购;接力队的选拔与选课策略;饮料厂的生产与检修;钢管和易拉罐下料基本要求:理解线性规划、整数规划模型和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基本特点,能熟练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规划模型的求解与灵敏度分析。
数学建模第三章第三章⾮线性最优化⽅法§3.1 最优化问题与建模⼀. 基本概念:因为⼈类所从事的⼀切⽣产或社会活动均是有⽬的的,其⾏为总是在特定的价值观念或审美取向的⽀配下进⾏的,经常⾯临求解⼀个可⾏的甚⾄是最优的⽅案的决策问题。
可以说,最优化思想是数学建模的灵魂。
⽽最优化⽅法作为⼀门特殊的数学学科分⽀有着⼴泛的实际应⽤背景。
典型的最优化模型可以被描述为如下形式:其中表⽰⼀组决策变量,通常在实数域内取值,称决策变量的函数为该最优化模型的⽬标函数;为维欧⽒空间的某个⼦集,通常由⼀组关于决策变量的等式或不等式刻画,形如:这时,称模型中关于决策变量的等式或不等式、为约束条件,⽽称满⾜全部约束条件的空间中的点为该模型的可⾏解,称,即由所有可⾏解构成的集合为该模型的可⾏域。
称为最优化模型的(全局)最优解,若满⾜:对均有,这时称处的⽬标函数值的为最优化模型的(全局)最优值;称为最优化模型的局部最优解,若存在,对,均有。
(全局)最优解⼀定是局部最优解,但反之不然,其关系可由下图得到反映:上图为函数在区间上的⼀段函数曲线(由Mathematica绘制),如果考察最优化问题,从图中发现它有三个局部最优解、、,其中是全局最优解,最优值为“”。
⼆. 最优化问题的⼀些典型的分类:优化⽅法涉及的应⽤领域很⼴,问题种类与性质繁多,根据不同的原则可以给出不同的分类。
从数学建模的⾓度,对最优化问题的⼀些典型分类及相关概念的了解是有益的。
根据决策变量的取值类型,可分为函数优化问题与组合优化问题,称决策变量均为连续变量的最优化问题为函数优化问题;若⼀个最优化问题的全部决策变量均离散取值,则称之为组合优化问题。
⽐⽅⼀些最优化问题的决策变量被限定只能取整数值,即为组合最优化问题,这类优化问题通常被称为整数规划问题,另外⼤多⽹络规划问题属于组合最优化问题。
当然,也有许多应⽤问题的数学模型表现为混合类型的,即模型的部分决策变量为连续型的,部分决策变量为离散型的;另外当谈论⼀个最优化问题是函数优化问题还是组合优化问题时,还需结合我们对这⼀问题的思考⽅式来进⾏确定,⽐⽅后⾯介绍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既有将其作为⼀个组合优化问题⽽开发的算法,也有将其作为⼀个函数优化问题⽽开发的算法;另外的⼀种分类⽅式是根据问题中⽬标、约束条件函数的形式或性质来加以划分的:若⼀个最优化问题的⽬标、约束条件函数均为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则称之为线性规划问题,否则称之为⾮线性最优化问题。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大纲一、《数学模型》课程说明(一)课程编号:07251105(二)英文名称:Mathmatic Modeling(三)开课对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四)课程的性质:数学建模是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其先修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等。
它是研究如何将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知识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问题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集经典数学、现代数学和实际问题为一体的一门新型课程,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五)教学目的:数学建模是继本科生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之后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育和训练综合能力所开设的一门新学科。
通过具体实例引入使学生掌握数学建模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类型。
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并能进入一个实际操作的状态.通过数学模型有关的概念、特征的学习和数学模型应用实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数学推导计算和简化分析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能力;培养学生联想、洞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要求和方法1.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在数学应用中已经比较完善的数学模型,包括初等模型、简单优化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离散模型、离散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概率统计模型等内容。
要求学生了解数学建摸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学会将学过的数学方法和知识同周围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甚至和真正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不仅应使学生知道数学有用、怎么用,更要使学生体会到在真正的应用中还需要继续学习。
2.教学方法本课程将课堂讲授与上机实习结合起来,以课堂讲授为主。
课堂讲授旨在教学生如何建立模型,讲授中穿插各类数模实例,与现实中的各类实际问题相结合,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和实际方法。
除此外,还会讲解数学建模论文的书写方法,以论文的形式完成建模和研究工作。
上机旨在教学生如何求解模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利用数学软件求解模型结果。
数学建模第3章 简单的优化模型3.1 在存贮模型的总费用中增加购买货物本身的费用。
重新确定最优订货周期和订货批量。
证明在不允许缺货模型中结果与原来的一样。
而在允许缺货模型中最优订货周期和定货批量都比原来结果减少。
(1)不允许缺货模型:模型假设:考虑连续模型,即设生产周期T 和产量Q 均为连续量。
作如下假设:1、 产品每天的需求量为常数r ;2、 每次生产准备费为1c ,每天每件产品贮存费为2c ;3、 生产力为无限大(相对于需求量),当贮存量降到0时,Q 件产品立即生产出来供给需求,即不允许缺货。
模型建立:设购买单位种类货物的费用为k ,将贮存量表示为时间t 的函数()q t ,0t =生产Q 件,贮存量(0)q Q =,()q t 以需求速率r 递减,直到()0q T =。
如图1,显然有Q rT =。
图1一个周期内的贮存费为2/2c QT ⨯,准备费为1c ,购买费用为kQ 。
所以一周期的总费用为:21212/2/2C c c QT kQ c c rT krT =++=++,则每天的平均费用为:12()//2c T c T c rT kr =++。
模型求解:求T 使得每天平均费用最小,由2221r c Tc dT dC +-=,令0=dT dC ,可以得到122c T c r =,122c r Q c =,结果不变.(2)允许缺货模型:模型假设 与不允许缺货的1、2一样,但3、生产力为无限大(相对于需求量),允许缺货,每天每件产品缺货损失费为3c ,但缺货数量需在下次生产时补足。
模型建立 同上,设购买单位种类货物的费用为k ,将贮存量表示为时间t 的函数()q t ,0t =生产Q 件,贮存量(0)q Q =,()q t 以需求速率r 递减。
但是当1t T =时,有()0q t =,显然有1Q rT =,在1T 到T 这段时间内需求率不变,在t T =时数量立即恢复到Q 。
图2一个周期内的准备费为1c ,贮存费为21/2c QT ,缺货损失费为231()/2c r T T -,购买费用为k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