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环形面积计算”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环形面积计算”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环形面积计算”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环形面积计算”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环形面积计算”教案师:我们已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生:S圆=Пr2(板书)

师:求圆的面积一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一般需要知道圆的半径。

师:下面口答几题求圆的面积。

(1)r=5cm;(2)d=6dm;(3)C=12.56m

(生答略)

[评:以上复习题的练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用S=Пr2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为学生探求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做好铺垫准备。]

二、情境导入,实践感悟

师:圆的面积计算,同学们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圆面积有关的图形面积计算。

师:(教具演示)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里拿的什么图形?(生答:圆形)从这个圆的中心取出与它同圆心的小圆后,剩下的图形就叫做环形。整个的大圆叫做环形的外圆,中心的小圆叫做内圆。

师:谁能把刚才观察到的情况向大家说一说。(生答略)环形的内圆和外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环形的内圆和外圆都是同一圆心。

师:你观察得真细致!环形的外圆和内圆是同圆心的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

哪些物体的面是环形?

生:垫圈、水管,游泳圈和轮胎的横截面都是环形。

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空心圆柱零件,钢管、垫圈等实物让学生观看)今天这节课

我们共同来研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揭示课题:环形面积计算)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将事先打印好的图形剪出一个环形)

师:谁能根据自己的动手操作,说一说是怎样得到这个环形的?

生:从大圆的中心,剪下一个同圆心的小圆就得到了一个环形。

[评: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印象深刻地掌握了环形的重要特征。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得到环形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剪,动眼

看,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自我感悟新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师:怎样求环形的面积呢?(出示书P106页例10,要求学生默看题目)

(1)解释一下什么叫外圆半径?内圆半径?

(2)求环形面积是求哪部分面积?

(3)你怎样求这个环形的面积?(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根据这道例题的计算,谁能总结一下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环形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S=ПR2-Пr2

师:求环形的面积般需要矢瞧卅么条件?(生答略)

(巩固练习:要求学生计算自己剪出的环形面积)

(师出示下面一道试一试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列式解答)

求下面环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师:这个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生:这题运用公式计算的必要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要根据已知的条件,先找出外圆半径R和内圆半径r,然后再列式计算。

师:(引导学生将剪出的环形对折后思考)半个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生甲:可以先求出整个环形的面积再除以2。

生乙:用环形的面积乘1/2。

师:那1/4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生答略)

四、变化延伸,探寻规律

(出示一组变式题,引导观察思考)

师:观察第一幅图形的阴影面积是什么图形?

生:环形。

师:若把里面小圆的位置移动到大圆内的其他地方(师边讲述边用课件演示),阴影部分是不是环形呢?(生答略)那么阴影面积又怎样计算?

生: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就能求得阴影面积。

师:其他三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组交流,看谁的观察能力强、思维灵活、擅找规律。

(出示讨论提纲)

1.阴影面积包含在哪个图形内?

2.阴影面积怎样求?

3.什么变化了?什么没有变?(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生甲:第二幅图的阴影面积包含在大圆里面,用大圆面积减去一个小圆的面积就能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甲:两个小半圆正好可以拼成一个整圆。(生讲述师同步用课件演示)

师:很好,肯动脑筋。

生乙:第三幅图的阴影面积同第二幅图的思考方法一样。

生丙:第四幅图是两个半环形,可以把它们拼成一个整环形(课件演示),然后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就求出了阴影面积。

师:(指着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几幅图形的阴影面积各不相同,那么在求它们的阴影面积过程中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生:这几幅图的阴影面积的形状变了,但都包含在大圆内,所以计算的方法没有变,都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小圆面积求出阴影面积。

师:这一组图形的阴影面积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找到不变的规律。像求这类图形的阴影面积是怎样思考的?

生:这类图形求阴影面积的思考方法是先看阴影部分的面积包含在什么图形内,然后用总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就能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板书:S阴影=总面积空白面积=阴影面积

[评:教师从求环形面积问题的解决,适时出示一组变式图形,引导学生从变化的图形中找到不变的规律,得出阴影面积计算的一般求法。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强化训练,拓展提升

1.口述思路:(同桌互说)

要求:先说出阴影面积包含在什么图形内;再指出公用边是哪一条;然后说出阴影面积怎样计算。(生答略)

2.立式计算:(独立解答)

求下面各图形中阴影面积。(单位:厘米)

(学生列式计算,反馈时先讲述解题思路,再汇报

算式)

3.对比练习:

A.求下面图形中阴影面积。(单位:厘米)

B.观察下面这组图形,不计算你能否判断出它们的阴影面积与上题的结果是否相等?为什么?

生:相等。因为这一组图形的条件相同,阴影面积都包含在相等的正方形内,图中空白部分面积都可转化成直径与正方形边长相等的圆,都可按上题的计算方法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一个圆面积求得阴影面积。所以不用计算就可以知道这几题的阴影面积和上题的结果相等。

生:这几幅图中的阴影面积虽然形状变了,但它们的面积大小相等,所以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圆有关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其实,无论图形怎样变化,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小学数学所有图形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目录 教学进度 0 学期备课 (1)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3) 第二单元:位置.......................................................... (26)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33) 第四单元:可能性 (59)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65)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06)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25) 第八单元:全册整理和复习 (13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期备课 备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学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二、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3、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尝试、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4、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并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 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1.小数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难点: 1.小数的乘、除法。 2.列简易方程求解。 四、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10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2、位置:…………………………………………………3课时 3、小数除法:………………………………………………….1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可能性:………………………………………………….3课时 5、简易方程:……………………………………………………19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6、多边形的面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7、数学广角:……………………………………………………1课时

最新小学奥数面积计算(综合题型)

第十八周面积计算(一) 专题简析: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有些问题乍一看,在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找不到任何联系,会使你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如果我们能认真观察图形,分析、研究已知条件,并加以深化,再运用我们已有的基本几何知识,适当添加辅助线,搭一座连通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小“桥”,就会使你顺利达到目的。有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必须借助于图形本身的特征,添加一些辅助线,运用平移旋转、剪拼组合等方法,对图形进行恰当合理的变形,再经过分析推导,方能寻求出解题的途径。 图形面积) 简单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会计算面积,首先要能识别一些特别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然后会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方格纸上,不但容易识别,而且容易计算. 上面左图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4×4=16(格);右图是3×5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3×5=15(格). 上面左图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它的底是5,高是4,面积是5×4÷2=10(格);右图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底是4,高也是4,它的面积是4×4÷2=8(格).这里特别说明,这两个三角形的高线一样长,钝角三角形的高线有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面. 上面左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5,高是3,它的面积是5×3=15(格);右图是一个梯形,上底是4,下底是7,高是4,它的面积是 (4+7)×4÷2=22(格). 上面面积计算的单位用“格”,一格就是一个小正方形.如果小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1格就是1平方厘米;如果小正方形边长是1米,1格就是1平方米.也就是说我们设定一个方格的边长是1个长度单位,1格就是一个面积单位.在这一讲中,我们直接用数表示长度或面积,省略了相应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一、三角形的面积 用直线组成的图形,都可以划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计算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三角形面积= 底×高÷2. 这个公式是许多面积计算的基础.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一公式,而且要会灵活运用. 例1 右图中BD长是4,DC长是2,那么三角形ABD的面积是三角形ADC面积的多少倍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综合应用 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进行数的分类,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高,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 (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 (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 (1)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小学数学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方法 在小学几何图形的教学中,特别是组合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教学中,利用数学的转化思想将原有的图形切割、平移、旋转、拼接等,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可以轻松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图形题。 我们曾经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圆和扇形等图形,一般称为基本图形或规则图形。基本图形的面积及周长都有相应的公式直接计算。如下表: 实际问题中,有些图形不是以基本图形的形状出现,而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拼凑成的,它们的面积及周长无法应用公式直接计算。一般我们称这样的图形为不规则图形。 那么,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及周长怎样去计算呢?我们可以通过实施割补、剪拼等方法将它们转化为基本图形的和、差关系,问题就能解决了。 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1 如右图,甲、乙两图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10厘米和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甲、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减去三个“空白”三角形(△ABG、△BDE、△EFG)的面积之和。 例2 如右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厘米,△ABE、△ADF

与四边形AECF的面积彼此相等,求三角形AEF的面积. 分析:因为△ABE、△ADF与四边形AECF的面积彼此相等,都等于正方形ABCD面积的三分之一,也就是12厘米. 解: S△ABE=S△ADF=S四边形AECF=12 在△ABE中,因为AB=6.所以BE=4,同理DF=4,因此 CE=CF=2, ∴△ECF的面积为2×2÷2=2。 所以S△AEF=S四边形AECF-S△ECF=12-2=10(平方厘米)。 例3 两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直角边分别是10 厘米和6厘米。如右图那样重合.求重合部分(阴影部分)的 面积。 分析:阴影部分面积=S△ABG-S△BEF,S△ABG和S△BEF 都是等腰三角形 总结:对于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一般将它转化为若干基本规则图形的组合,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和、差关系,问题便得到解决.

六年级数学计算阴影部分面积-(五)

求阴影部分面积 例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圆 面积减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 面积, ×-2×1=1.14(平方厘米)例2.正方形面积是7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 积。(单位:厘米) 解: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用正方形的面积减 去 圆的面积。 设圆的半径为 r,因为正方形的面积为7平方厘米,所以 =7,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7-=7-×7=1.505平方厘米 例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用四 个圆组成一个圆,用正方 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 2×2-π=0.86平方厘米。例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同上,正方形面积减去圆面积, 16-π()=16-4π =3.44平方厘米 例5.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这是一个用最常用的方法 解最常见的题,为方便起见, 我们把阴影部分的每一个小 部分称为“叶形”,是用两个 圆减去一个正方形, π ()×2-16=8π-16=9.12 平方厘米 另外:此题还可以看成是1题中阴影部分的8倍。例6.如图:已知小圆半径为2厘米,大圆半径是小圆的3倍, 问:空白部分甲比乙的面积多多少厘 米? 解:两个空白部分面积之差就是两圆面 积之差(全加上阴影部分) π-π()=100.48平方厘米 (注:这和两个圆是否相交、交的情况如何无关) 例7.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正方形面积可用(对角线长× 对角线长÷2,求) 正方形面积为:5×5÷2=12.5 所以阴影面积为: π ÷4-12.5=7.125平方厘米 (注:以上几个题都可以直接用图形的差来求,无需割、补、增、减变形) 例8.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右面正方形上部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左面正方形下部空白部分面 积,割补以后为圆,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 : π()=3.14平方厘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班共有学生比较少,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经典数学面积计算题

1、人民路小学操场长90米,宽45米,改造后,长增加10米,宽增加5米。现在操场面积比原来增加多少平方米? 【思路导航】用操场现在的面积减去操场原来的面积,就得到增加的面积,操场现在的面积是:(90+10)×(45+5)=5000(平方米),操场原来的面积是:90×45=4050(平方米)。所以现在比原来增加5000-4050=950平方米。(90+10)×(45+5)-(90×45)=950(平方米) 练习(1)有一块长方形的木板,长22分米,宽8分米,如果长和宽分别减少10分米,3分米,面积比原来减少多少平方分米? 练习(2)一块长方形地,长是80米,宽是45米,如果把宽增加5米,要使面积不变,长应减少多少米? 2、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增加6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54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减少3米,那么它的面积减少36平方米,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思路导航】由:“宽不变,长增加6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54平方米”可知它的宽是 54÷6=9(米);又由“长不变,宽减少3米,那么它的面积减少了36平方米”,可知它的长为:36÷3=12(米),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9=108(平方米)。(36÷3)×(54÷9)=108(平方米) 练习(1)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减少3米,那么它的面积减少24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4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60平方米,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练习(2)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增加5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30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3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48平方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原来是多少平方米? 练习(3)一个长方形,如果它的长减少3米,或它的宽减少2米,那么它的面积都减少36平方米,求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 3、下图是一个养禽专业户用一段长16米的篱笆围成的一个长方形养鸡场,求占地面积有多大。

小学数学阴影部分面积计算

目标:通过专题复习,加强学生对于图形面积计算的灵活运用。并加深对面积和周长概念的理解 和区分。面积求解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从整体图形中减去局部; 2、 割补法,将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转化成规则图形。 重难点:观察图形的特点,根据图形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求解图形的面积。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 基本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1 下图中,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9厘米和5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07年小升初15 校联考题) 练一练1 1.右图中,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12厘米和 10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10+12)×10÷2+3.14×12×12÷4-(10+12)×10÷ 2=113.04(平方厘米) 2. 求右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及周长。 例2 已知右图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5平方米,求圆的面 积。 第三讲 图形面积

练一练2 1.已知右图中,圆的直径是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 求右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及周长。 3. 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3 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练一练3: 1.求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求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 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附:六年级精英班专题第三讲参考答案 例1:(5+9)×5÷2+9×9÷2-(5+9)×5÷2=40.5(平方厘米) 练一练1: 1.(10+12)×10÷2+3.14×12×12÷4-(10+12)×10÷2=113.04(平方厘米) 2. 面积:6×(6÷2)- 3.14×(6÷2)×(6÷2)÷2=3.87(平方厘米)

环形面积计算

环形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圆的面积(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计算环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其他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具准备:用硬纸做一个环形 重点难点 1、掌握计算环形的面积的方法。 2、能准确掌握和计算其他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情分析:学生大部分能根据圆的半径、直径、周长来求圆的面积,及少数学困生求圆的面积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部分学生计算过程对,但结果经常出现错误,如得数错误,单位错误等。针对这种情况,我安排了三个复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对环形的图形认识比较抽象,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了解环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求环形面积的思路及步骤,理解求环形面积的方法,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圆的面积,谁来介绍一下怎样计算圆的面积? 计算下面各圆的面积。 d=6厘米 r =4分米 c= 25.12米 二、教学例10。 1、谈话: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下面这样的问题。 (出示圆环图形)这是什么图形?你知道吗? 2、出示例10题目,读题。 问:这是由两个同心圆组合成的圆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独立思考。 教师用教具演示环形的形成过程,讨论解题思路。 小组讨论,确立解题思路。 交流:(1)求出外圆的面积 (2)求出内圆的面积 (3)计算圆环的面积 3、学生独立计算。 4、组织交流解题方法,提问: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将两种方法进行板书。 小结: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把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 三、“试一试” 1、出示题目和图形,学生读题。 师:(1)这个组合图形是有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2)半圆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关联的地方? 明确: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半圆的直径。 (3)思考一下,半圆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交流解题方法,注意提醒学生半圆的面积必须把整圆的面积除以2。 小结:圆、半圆和其他基本的平面图形组合在一起,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组合图形。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大家要看清,整个图形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四、巩固练习。

六年级数学-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

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1) 我们曾经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圆和扇形等图形,一般称为基本图形或规则图形. 我们的面积及周长都有相应的公式直接计算. 如下表: 实际问题中,有些图形不是以基本图形的形状出现,而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拼凑成的,它们的面积及周长无法应用公式直接计算. 一般我们称这样的图形为不规则图形。 那么,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及周长怎样去计算呢?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图形通过 实施割补、剪拼等方法将它们转化为基本图形的和、差关系,问题就能解决了、例题与方法指导 例1 如右图,甲、乙两图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10 厘米和 12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思路导航: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甲、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减去三个“空白” 三角形(△ ABG、△BDE、△ EFG)的面积之和。

例 2 如右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6 厘米,△ ABE 、△ ADF 与四边形 AECF 的面积 彼此相等,求三角形 AEF 的面积 . 1 ∴四边形 AECF 的面积与△ ABE 、△ ADF 的面积都等于正方形 ABCD 的 。 3 在△ ABE 中,因为 AB=6.所以 BE=4,同理 DF=4,因此 CE=CF=2, ∴△ ECF 的面积为 2×2÷ 2=2。 所以 S △ AEF=S 四边形 AECF-S △ECF=12-2=10(平方厘米)。 例 3 两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直角边分别是 10 厘米和 6 厘米。如右图那样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 ∵AB=10 ∵EF=BF=AB-AF=10-6=4, ∴阴影部分面积 =S △ ABG-S △ BEF=25-8=17(平方厘米)。 例 4 如右图, A 为△ CDE 的 DE 边上中点, BC=CD ,若△ ABC (阴影部分)面积为 5 平方厘米 . 求△ ABD 及△ ACE 的面积 . 思路导航: 取 BD 中点 F ,连结 AF.因为△ ADF 、△ ABF 和△ ABC 等底、等高, 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都等于 5 平方厘米 . ∴△ ACD 的面积等于 15 平方厘米,△ ABD 的面积等于 10 平方厘米。 又由于△ ACE 与△ ACD 等底、等高,所以△ ACE 的面积是 15 平方厘米。 思路导航: ∵△ ABE 、△ ADF 与四边形 AECF 的面积彼此相等, 重合 . 求重合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 思路导航: C

六年级数学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五)

求阴影部分面积 例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圆面积减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例2.正方形面积是7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 圆的面积。 设圆的半径为 r,因为正方形的面积为7平方厘米,所以 =7,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7-

-2×1=1.14(平方厘米) =7- ×7=1.505平 方厘米

例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用 四个 圆组成一个圆,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2×2-π=0.86平方厘米。例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同上,正方形面积减去圆面积, 16- π( )=16-4π =3.44平方厘米 例 5.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 位:厘米) 解:这是一个用最常用的方法 解最常见的题,为方便起见, 我们把阴影部分的每一个小 部分称为“叶形”,是用两个 圆减去一个正方形,π( )×2-16=8π-16=9.12平方厘米另外:此题还可以看成是1题中阴影部分的例 6.如图:已知小圆半径为2厘米,大圆半径是小圆的3倍,问:空白部分甲比乙的面积多多少厘米? 解:两个空白部分面积之差就是两圆面积之差(全加上阴影部分) π-

8倍。π( )=100.48平方厘米 (注:这和两个圆是否相交、交的 情况如何无关) 例7.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正方形面积可用(对角线长×对角线长÷2,求) 正方形面积为:5×5÷2=12.5所以阴影面积为:π ÷4-12.5=7.125平方厘米 (注:以上几个题都可以直接用 图形的差来求,无需割、补、 增、减变形) 例8.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右面正方形上部阴影部分的面 积,等于左面正方形下部空白部分 面积,割补以后为 圆,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小学数学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

小学数学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 小学数学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计算公式的教学,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简单几何体和平图形的基础,因此只有加强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面积计算公式的引入,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巩固和应用。 一、面积计算公式的引入 面积计算公式的引入是教学的起步,常言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引出面积计算公式时,注意做到:1、利用旧知识引出新内容,这是我们教学时常用的引进方法。它是以已有的旧知识作铺垫,迁移到新知识上,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先复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 算公式,然问接着问学生:你们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怎样,推导出来的吗?那么你们能不能仿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学习梯形的面积呢?经过这样一复习题,学生们很快利用前面学习经验,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图形。2、注意创设问情趣,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知识转人为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些有关面积,面积单位两个概念的复习题,然后再出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

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数出这个小长方形是由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进一步巩固了可以用面积单位来测量较小的长方形面积后,然后我又问:“如果要求学校长方形大操场的面积也采用这个方法行吗?”学生对问题感到新奇,陷入深思,这时我发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大利识已萌发,我便把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引入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内容上。 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一个较抽象的演算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化抽象的演算过程为实践活动,让学生能轻松自如地接受,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参与操作中感知到知识的真谛,形成知识表象,再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归纳出规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硬纸上画一个圆,指导学生把圆平均分成16份,然后动手剪、拼,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近似长方形的长与宽同圆的周长、半径有何联系?便学生从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明确近似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然后,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这样所学的新知识也易掌握和接受,并充满趣味性。 三、面积计算公式的巩固和应用 面积计算公式的巩固的应用,离不开练习的精心设计,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对所学知识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而且通过练习可以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技能技巧。

六年级数学重点内容面积计算

六年级数学重点内容面积计算(一) 一、知识要点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有些问题乍一看,在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找不到任何联系,会使你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如果我们能认真观察图形,分析、研究已知条件,并加以深化,再运用我们已有的基本几何知识,适当添加辅助线,搭一座连通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小“桥”,就会使你顺利达到目的。有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必须借助于图形本身的特征,添加一些辅助线,运用平移旋转、剪拼组合等方法,对图形进行恰当合理的变形,再经过分析推导,方能寻求出解题的途径。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已知如图,三角形ABC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AN ED BD=2/3BC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 【思路导航】阴影部分为两个三角形,但三角形AEF的面积无法直接计算。由于 AE=ED连接DF,可知S A AEF=S\EDF(等底等高),采用移补的方法,将所求阴影部分转化为求三角形BDF 的面积。 因为BD=2/3BC 所以S A BDF= 2S A DCF 又因为AE= ED,所 以S A ABF= S A BDF= 2S A DCF 因此,S A ABC= 5 S △ DCF由于S A ABC= 8平方厘米,所以S A DCF= 8- 5 二1.6 (平方厘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6 X 2二3.2 (平方厘米)。 练习1 : 1. 如图,AE= ED BC=3BD S A ABC= 30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8 形的面积,求另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2. 如图所示,AE=ED DC= 1/3BD , S A ABG= 21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 3 .如图所示,DE= 1/2AE , BD= 2DC S A EBB 5平方厘米。求三角形 ABC 的面积。 【例题2】两条对角线把梯形ABCD^割成四个三角形, 如图所示,已知两个 三角形的面积,求另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已知S ^BOC 是 S ^DOC 勺2倍,且高相 等,可知:BO= 2DO 从S A ABD 与 S A ACD 相等(等底等高) 可知:S A ABO 等于6,而厶ABM A AOD 勺高相等,底是△ AOD 的2倍。所以△ AOD 勺面积为6- 2= 3。 因为S A ABD 与 S A ACD 等底等 高 因为S A BOC 是 S A DOC 勺2倍 所以 S A ABO= 6 所以A ABC 是A AOD 的2倍 所以 A AOD= 6宁 2 = 3o 答:A AOD 勺面积是 练习2: 1.两条对角线把梯形ABCD^割成四个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两个三角 D A A n

最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

单元备课 科目: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 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这些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构建新知识是十分有益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以及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经历小数乘法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教学课时分配: 信息窗1——小数乘整数2课时 信息窗2—小数乘以小数2课时 信息窗3——小数连乘2课时 我学会了1课时 单元检测与讲评2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工程及其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对三峡工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具体情境,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学会计算方法,将解决问题与自主学习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3.运用转化思想,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小数乘法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乘法中因

小学数学阴影部分面积计算

1.下图中,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9厘米和5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右图中,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12厘米和 10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3. 求右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及周长。 4. 已知右图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5平方米,求圆的面积。 5.已知右图中,圆的直径是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6. 求右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及周长。

7. 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8.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9.求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0.求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 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附:六年级精英班专题第三讲参考答案例1:(5+9)×5÷2+9×9÷2-(5+9)×5÷2=40.5(平方厘米) 练一练1: 1.(10+12)×10÷2+3.14×12×12÷4-(10+12)×10÷2=113.04(平方厘米) 2. 面积:6×(6÷2)- 3.14×(6÷2)×(6÷2)÷2=3.87(平方厘米) 周长:3.14×6÷2+6+(6÷2)×2=21.42(厘米) 例2:2r×r÷2=5 即r×r=5 圆的面积=3.14×5=15.7(平方厘米) 练一练2: 1. 3.14×(2÷2)×(2÷2)-2×2÷2=1.14(平方厘米) 2.面积: 3.14×6×6÷4-3.14×(6÷2)×(6÷2)÷2=1 4.13 (平方厘米) 周长:2×3.14×6÷4+3.14×6÷2+6=24.84 (厘米) 3.(6+4)×4÷2-(4×4-3.14×4×4÷4)=16.56(平方厘米) 例3:6×3-3×3÷2=13.5(平方厘米) 练一练3: 1. 8×(8÷2)÷2=16(平方厘米) 2. 3.14×4×4÷4-4×4÷2=4.56(平方厘米) 3. 5×5÷2=12.5(平方厘米)

六年级:数学 -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数学 -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材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五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即P90---91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一些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使学生掌握组合图形常用的割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过程: 以“寻标追源”为教学模式,以目标教学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尝试法为主要教学手段。 前置回顾,展示目标; 在发散思维中探究新知,精讲点拨,完成目标; 概括总结,反馈矫正。 ㈠、引标: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⒈旧知辅垫,诱发注意 电脑显示单车、榨栏、阶梯组合图,标出几种已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让学生说出名称和面积计算字母公式。 (这里通过实物感知,了解各平面图形的特征,说出面积公式,加深对旧知识的复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设景感知,激活思考 电脑显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位小天使对一面墙提出问题:“你能计算这幢房的侧面墙的面积吗?”从而揭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这样通过直观并带有趣味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引起学习动机,迫切“试一试”的愿望。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这里打开学生通道,促使学生

小学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临城县鸭鸽营学区乔京华 【教学内容】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学习的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及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可能性大小做出正确的预测。 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盘2个、棋子、彩色笔、盒子、纸张等。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方法】 (1)由故事引入可能性这个主题,采用情境探究法。 (2)通过参与转转盘实验,让学生“操作—观察—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有关。 (3)在教学中,采用“猜一猜——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