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孔型设计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50.00 KB
- 文档页数:14
7.6梯形管孔型设计(85×102/148×1.6㎜):梯形管是一个简单断面的产品,采用固定中心长度按槽型弯曲方式进行。
此次孔型设计的设计理念是:一,采用传统的成型方法,因为该成型方法在技术上,实际生产中都比较成熟,且它的适用性也比较强。
目前国外多采用直接成方(矩、异)方法生产闭口型钢。
其主要的优点是:与圆成方(矩、梯形)法比,断面角部形状较好,相对内圆弧半径较小,且边部平直,外形较规整;机组负荷低,尤其在定径机组上负荷降低更为明显;带料展开宽度比先成圆后成方(矩、梯形)要平均小2.4-3%,这将节约原材料消耗。
二是采用定点变径的成型方法,此法的优点是:金属料有流向各弯折点的自由通路,减小了金属对辊载荷及辊片磨损,同时弯折处金属减薄现象减轻,尤其对断面中带有直线段及厚度大的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三是,成型机组后面几架采用的是万能机架,这样可以减小材料的回弹,提高成型的精度。
7.6.1计算梯形管的原料宽度B (详见前面第五章)B=411.440㎜=411.44㎜。
对于不锈钢及低合金钢,内圆弧半径R B ≥1.5S 0【9】,取R B =2S 0 =3.2㎜,R B /S 0=2,查表5-1得,k=0.45,将k 值代入:b w1=(πρα1)/180=3.14×(3.2+0.45×1.6)×74.859/180∑b wi =2×3.14×(3.2+0.45×1.6)×74.859/180+2×3.14×(3.2+0.45×1.6)×105.141/180=24.251㎜直线段的长度:∑b zi =2×b 1+2×b 2+b 3——————④b 1=0.5×B 1-(0.5~1)+0.5×Δb 焊,Δb 焊=0.5×S 0=0.5×1.6=0.8㎜ b 2=B 2+(1~2) b 3=B 3-(1~2)代入数据:b 1=0.5×(148-2×1.6-2×3.2/tan (74.859°/2))-1+0.4=67.617㎜ b 2=88.057-2×1.6-3.2/tan (105.141°/2)-3.2/tan (74.859°/2)+1.6=79.826㎜b 3=102-2×1.6-2×3.2/tan (105.141°/2)-1.6=92.303㎜ ∑b zi =2×67.617+2×79.826+92.303=387.189㎜ 则原料宽度为B=∑b wi +∑b zi =24.251㎜+387.189㎜=411.440㎜7.6.2孔型设计计算:7.6.2.1弯曲道次和弯曲角的确定根据经验公式L=Hctg α=(40~57)H=50×85=4250㎜,机架中心线之间距离a=600㎜,则L/a=4250/600=7.083。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棒材孔型设计指导书篇一:棒材孔型设计说明书棒材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题目:成品尺寸(直径mm):36坯料尺寸(mm×mm):150机组设备:18架平立交替连轧机轧辊参数:架次 1#~2# 3#~4# 5#~6# 7#~12# 13#~18#轧辊直径(mm)500 610 560 420 3702、产品技术要求以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B、SJ、YD等)、国际标准(ISO、IEC等)为准,也可以根据与用户达成的技术协议来生产。
(1)制定轧制制度的原则和要求线材轧制制度的确定要求是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并且操作方便、设备安全。
即:1) 在保证设备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提高产量;2) 在保证操作稳便的条件下提高质量。
(2)原料及产品规格原料:150×150mm;钢种:20钢;产品规格:φ36mm.(3)20钢化学成分和线材产品技术要求3、工艺流程:4、孔型设计:1. 孔型设计本设计是设计φ36mm的20号圆钢轧制其坯料尺寸为150mm×150mm。
2 孔型系统的选择圆钢孔型系统一般由延伸孔型系统和精轧孔型系统两部分组成。
延伸孔型的作用是压缩轧件断面,为成品孔型系统提供合适的红坯。
它对钢材轧制的产量、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但对产品最后的形状尺寸影响不大。
常用的延伸孔型系统一般有箱形、菱—方、菱—菱、椭—方、六角—方、椭圆—圆、椭圆—立椭圆等;精轧孔型系统一般是方—椭圆—螺或圆—椭圆—螺孔型。
本设计采用无孔型和椭圆—圆孔型系统。
2.1无孔型轧制法优点:(1)由于轧辊无孔型,改轧产品时,可通过调节辊缝改变压下规程。
因此,换辊、换孔型的次数减少了,提高了轧机作业率。
(2)由于轧辊不刻轧槽,轧辊辊身能充分利用;由于轧件变形均匀,轧辊磨损量少且均匀,轧辊寿命提高了2~4倍。
《延伸孔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概述一)设计目的二)设计题目三)延伸孔型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内容1.延伸孔型系统的设计计算。
2.轧辊孔型的设计计算。
3.一架轧机的配辊图。
4.断面孔型图若干张。
5.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延伸孔型设计的一般过程及时间安排二、延伸孔型的设计方法1.理论计算法延伸孔型系统一般都是间隔出现方或圆孔型,设计时首先设计计算出方(圆)孔型中轧件的断面尺寸,然后根据相邻两个方(圆)轧件尺寸计算出中间轧件的断面尺寸,最后根据轧件断面形状和尺寸构成孔型。
2.经验法首先制定压下规程(根据经验分配各道压下量确定翻钢程序),确定各道轧件尺寸,最后根据轧件尺寸构成孔型。
其中宽展量可根据经验确定也可按公式计算。
该法特点是孔型共用程度大,现场上经常采用。
三、延伸孔型的设计步骤本次延伸孔型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计算法。
轧制生产过程中,为获得某一断面的成品,通常要有一定数量的精轧孔型和造型孔型,而在精轧孔型之前的延伸孔型则是把大断面的钢锭或钢坯轧成第一个精轧孔型所需的轧件断面形状和尺寸。
延伸孔型通常有箱形(方箱和矩箱)、方形、菱形、椭圆形、六角形及圆形等。
延伸孔型系统就是这些孔型的组合。
延伸孔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确定出延伸孔型的数目(道次数)、形状和尺寸。
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选择延伸孔型系统延伸孔型系统有:箱形孔型系统、菱-方孔型系统、菱-菱孔型系统、椭圆-方孔型系统、六角-方孔型系统、椭圆-•圆孔型系统、圆-椭圆孔型系统及混合孔型系统等,•究竟用哪种孔型系统合理,要根据具体的轧制条件如轧机型式、轧辊直径、轧制速度、电机能力、轧机前后辅助设备、原料尺寸、钢种、生产技术水平及操作习惯等来确定。
1.箱形孔型系统箱形孔型系统具有可在同一孔型中轧制多种尺寸不同的轧件,共用性大,可以减少孔数,减少换孔或换辊次数,有利于提高轧机的作业率;在轧件断面相等的条件下,与其他孔型系统的孔型相对比,箱形孔型系统的孔型在轧辊上的切槽较浅,这样相对地提高了轧辊强度,可增大压下量,对轧制大断面的轧件是有利的;在孔型中轧件宽度方向上的变形比坟均匀,同时因为孔型中各部分之间的速度差较小,所以孔型的磨损较为均匀,磨损也较少;氧化铁皮易于脱落;轧件在箱形孔中轧制比在光辊上轧制稳定;轧件断面温降较为均匀等优点,适用于初轧机、轨梁轧机、二辊和三辊开坯机、连续式钢坯轧机、中小型或线材轧机的开坯轧型,轧制大中型断面钢坯或生产大断面的成品方钢;也可以用于型钢轧机的前几道作为延伸孔型,以利于除去轧件上的氧化铁皮。
孔型设计:将钢锭或钢坯在连续变化的轧辊孔型中进行轧制,已获得所需的断面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为此而进行的设计和计算工作孔型设计。
孔型设计的内容:a断面孔型设计。
根据原料和成品的断面形状和尺寸及对产品性能的要求,确定孔型系统,轧制道次和各道次的变形量,以及各道次的孔型形状和尺寸b轧辊孔型设计也称配辊。
确定孔型在各机架上的分配及其在轧辊上的配置方式,以保证轧件能正常轧制,操作方便,成品质量好和轧机产量高c轧辊辅件设计。
即导卫或诱导装置的设计。
诱导装置应保证轧件能按照所要求的状态进、出孔型,或者使轧件在孔型以外发生一定的变形,或者对轧件起矫正或翻转作用等。
孔型设计的要求:a保证获得优质产品。
所轧产品除断面形状正确和断面尺寸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外,表面应光洁,金属内部的残余应力小,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良好。
b保证轧机生产率高。
轧机的生产率决定轧机的小时产量和作业率。
影响轧机小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轧制道次数及其在各机架上的分配,对橫列式轧机来说,在一般情况下,轧制道次数愈少愈好。
对连轧机来说,则应加大坯重,提高轧速,缩短轧制节奏时间,提高小时产量。
影响轧机作业率的主要因素是孔型系统,孔型和轧辊辅件的共用性。
c保证产品成本最低。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必须降低各种消耗。
由于金属消耗在成本中占主要部分,故提高成材率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因此,孔型设计应保证轧制过程进行顺利,便于调整、减少切损和降低废品率;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尽可能按负偏差进行轧制。
同时,合理的孔型设计也应保证减少轧辊和电能的消耗d保证劳动条件好。
孔型设计时除考虑安全生产外,还应考虑轧制过程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轧制稳定,便于调整,轧辊辅件坚固耐用,装卸容易。
各道次变形量的分配:a金属的塑性。
大量研究表明,金属的塑性一般/成为限制变形的因素。
对于某些合金钢锭,在未被加工前,其塑性较差,因此要求前几次的变形量要小些。
b咬入条件。
在许多情况下咬人条件是限制道次变形量的主要因素,例如在初轧机、钢坯轧机和型钢轧机的开坯道次,此时轧件温度高,轧件表面常附着氧化铁皮,故摩擦系数较低,所以选择这些道次的变形量时要进行咬人验算。
目录1设计说明 (1)1.1.孔型设计概述 (1)1.1.1.孔型设计的内容 (1)1.1.2.孔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1)2.孔型系统的选择及依据 (2)2.1.孔型系统的选取 (2)2.1.1.粗轧机孔型系统的选取 (2)2.1.2.中轧、预精轧及精轧轧机孔型系统的选取 (2)3.确定轧制道次 (2)3.1.轧机的选择 (3)4.确定各道次延伸系数 (5)5.确定各道次出口的断面面积 (5)5.1.确定各道次轧件的断面面积 (5)6.各道次孔型尺寸 (6)6.1.孔型在轧辊上的配置原则 (7)6.2.孔型在轧辊上的配置 (8)6.3.轧辊的平均工作直径及轧辊转速的确定 (8)6.3.1.工作辊径的确定 (8)6.3.2.轧辊转速的确定 (9)7.力能等效计算 (12)7.1.力能参数计算 (12)7.1.1.轧制温度 (12)7.1.2.轧制力计算 (14)7.1.3.轧辊辊缝计算 (15)8.校核轧辊强度 (16)8.1.轧辊强度的校核 (16)8.1.1.强度校核 (16)8.1.2.第一架轧机轧辊强度校核举例 (20)9.电机的选择及校核 (22)9.1.电机功率的校核 (22)9.1.1.传动力矩的组成 (22)9.1.2.各种力矩的计算 (22)9.1.3.电机校核 (22)9.1.4.第一道次电机功率校核举例 (25)10.各孔型图及轧制图表 (26)1 孔型设计1.1 孔型设计概述钢坯要在所设计的孔型中轧制若干道次才能获得所要求的断面形状和尺寸,同时孔型设计还与所轧产品的性能、质量及轧机的生产能力、金属消耗、能耗、产品成本、劳动条件都直接相联,所以孔型设计是车间设计重要一环。
1.1.1孔型设计的内容孔型设计是型钢生产的工具设计。
孔型设计的全部设计和计算包括三个方面:1. 断面孔型设计根据原料和成品的断面形状和尺寸及对产品性能的要求,确定孔型系统、轧制道次和各道次的变形量,以及各道次的孔型形状和尺寸。
制孔作业指导一、制孔工作总则1、除设计文件和图纸注明外,孔的制作方法为:厚度h〉16mm 时,用钻孔工艺制孔,h≤16mm时,采用冲制。
2、严禁用火焰切吹割成孔。
1、孔壁与零件表面的边界交接处,不得有大于0.5mm的缺棱或塌角;冲件表面不得有外观可以看出的凹面。
大于0.1mm 的毛刺须清除。
二、号孔1、号孔所使用的划针、冲子、勒刀、等工具必须尖锐锋利。
过板垂直无偏斜并在半年中校验一次。
2、号孔时侯样杆必须伸直平整不应在不平和弯曲时使用。
3、号孔时应样杆钢印位置同零件钢印位置一致,不得因为号孔原因将钢印冲掉。
4、对于角钢、铁板由于剪切原因不能保证其端头距离时,号孔必须进行调整达到规定要求为止。
5、号孔时卡片提供的孔数应与样杆板孔数对照,对于样杆板符号不清,一律不准号料,待问题清楚后方可号孔。
6、号孔后孔径符号必须圈的清楚、正确,符合规定;三、冲孔1、冲孔前的工作1.1依据生产材料表的工件数量、孔数、孔径、材料厚度选取冲具(凸凹模)规格;1.2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凸模为孔径的公称尺寸;凹模孔径上根据工件厚度所增加的间隙的加大尺寸。
因此在选取冲具之前,必须先弄清工件的厚度,按下表的规定选取凹模孔径规格:模具直径(孔径)与工件厚度对照表(单位:mm)2、冲孔作业2.1冲孔时,工件应与冲孔工作台平等,与冲头中心线垂直,允差不大于3 °,其工件侧面应牢牢靠紧“挡心滚”,工作上所号的孔线应与“聚光线”或“模眼具”指针重合。
同一个工件上的孔径若不一致时应在冲小孔后冲大孔;2.2首件必须自行检查其几何尺寸,自检合格后再交检查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在批量生产中应随时进行抽检,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2.3制孔的偏差控制如下表。
制孔的允许偏差四、钻孔1、钻孔概述钻孔采用提电钻、立钻、摇臂钻。
根据号料的孔径选取对应的钻头,按工艺卡片验收号料交来的钻孔工件的质量数量,做好钻孔准备工作。
钻头的具体尺寸见表2——9,表2——10。
第七章孔型设计7.1孔型设计一般概念及方法7.1.1孔型设计定义为将板带材经连续辊弯变形制成合格冷弯型钢而进行的成型方法及工具设计称为冷弯成型辊孔型设计。
冷弯成型辊孔型设计的依据是:冷弯型材产品标准、成型材料的性能、技术要求、生产机组配置及主要参数。
一套好的孔型设计应达到:(1)可以得到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断面形状及尺寸精度。
(2)产品通长上无水平垂直瓢曲及纵向扭转。
(3)弯折处减薄及断面残余应力最小,产品无边波、皱折及裂纹。
(4)金属出入孔型顺利,轧辊安装调整方便。
(5)孔型组合配置合理、孔型磨损小、辊耗低、能耗低。
(6)操作方便,可达最大机组生产率。
冷弯成型辊孔型设计步骤是:(1)确定坯料宽度。
(2)确定型钢对水平辊中心线的位置。
(3)选择型钢成型基本中心线(简称基轴)及基准线段。
(4)确定型钢过渡断面数量和形状(俗称花形图Section Flower)。
(5)画断面配辊图和单个轧辊及辊片图。
(6)导卫及辅助工具设计绘图。
(7)必要的校核。
7.1.2计算带钢宽度要确定一个给定型材所需的带宽,先要做一个断面图,把它划分为直线段和曲线段后,沿中性线对各段长度进行求和。
各弯曲段对应的带坯宽度由弯曲角的大小和中性线所对应的弯曲半径(称为名义弯曲半径)所确定,即弯曲段长度W (mm)为:β (1)W=rm---- 名义弯曲半径,mm;β----- 弯曲角度,rad。
式中:rm(mm)由下式确定:名义弯曲半径rmr= r+kt (2)m式中:, r---- 弯曲角内径,mm; k----系数,即弯曲因子; t带坯厚度,mm。
表7-1 弯曲因子k的选用r/r >0.65 >1.0 >1.5 >2.4 >3.8k 0.30 0.35 0.40 0.45 0.507.1.3确定轧制基准线轧制基准线是通过全部成型辊的一条直线,在理论上该线贯穿的是各轧制道次轧辊间相对滑动的点,其位置在整个变形过程中固定不变。
棒材孔型设计系统软件说明书V1.0作者:周浩雷明二零一七年五月江苏·常州目录第1章绪论 (3)1.1概述 (3)1.2 软件功能概述 (3)1.3 运行环境 (4)1.4 用户界面 (4)第2 章孔型设计 (6)2.1 箱型孔设计 (6)2.2 椭圆-圆孔设计 (12)2.3 绘图模式 (17)第3章力能参数校核 (19)3.1 力能参数计算 (19)3.2 力能参数导出 (20)棒材孔型设计系统软件说明书V1.0第1章绪论1.1概述棒材孔型设计系统软件是在实际孔型设计、生产调试经验和满足轧制操作要求的基础上开发的轧钢专业软件。
软件适用于热轧圆钢、线材以及热轧方坯的孔型设计、教学培训、指导操作等。
本软件可以提高成套孔型设计系统效率以及孔型设计质量,通过输入坯料尺寸,校合咬入条件和稳定轧制条件,计算出固定架次条件下所能轧制最小规格,根据最小规格计算出固定架次和来料情况下所能轧制规格范围,只需在成品架次输入所需成品热态尺寸,软件会自动分配各道次延伸进行孔型设计,操作十分简便。
本软件采用VB6.0语言编写,程序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智能化孔型设计,符合轧钢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实际应用需求,易于掌握。
1.2 软件功能概述图形实时显示孔型设计过程图形实时显示孔型充满清况鼠标点击对孔型参数进行调整计算固定架次和来料轧制的最小尺寸及成品调整范围多架次联动进行孔型设计根据成品尺寸逆轧向调整成品尺寸根据成品热态尺寸自动设计成品孔型保存孔型设计导入保存图纸导出轧制表图纸打印及标题输入单孔型绘图设计以及料形面积、孔型充满度计算力能参数校核及导出1.3 运行环境硬件环境:CPU:PⅢ内存:256M硬盘:20G软件环境:Windows98以上版本。
1.4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分为3部分,椭圆圆孔型设计、箱型孔设计、绘图设计。
程序主界面为椭圆圆孔型设计,使用右键菜单可在各个设计条件下来回切换,各项设计数据不会更改,操作方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案用纸(如工字形、槽形、轨形等)两大类。
孔型的直观外形:圆、方、箱、菱、六角、扁、工字、轨形及蝶式孔型等。
(2)按用途分类根据孔型在变形中的作用分为:①开坯或延伸孔型:把钢锭或钢坯的断面缩小,专门用于减小轧件断②预轧或毛轧孔型:缩小轧件断面同时使轧件断面逐渐成为与成品相似的雏形。
③成品前或精轧前孔型:为成品孔型中轧出合乎要求的成品作准备。
④成品或精轧孔型:一套孔型系统的最后一个孔型(3)按孔型在轧根上的切槽方法分类①开口孔:轧辑的短缝在孔型周边上。
②闭口孔:轧辐的短缝在周边外。
③半闭口孔:控制孔内轧件腿部用,又称为控制孔型,轧辐的短缝靠近底部或顶部。
二、孔型设计的内容和程序1.孔型设计的内容(1)断面孔型设计根据原料和成品的断面形状、尺寸及产品性能要求,确定出连续变形的方式、道次和各个道次的变形量,以及为完成变形过程所需的孔型形状和尺寸。
(2)轧辐孔型设计根据断面孔型设计的结果,确定孔型在每个机架上的分配方式(即孔型配置),保证轧件能正常轧制、操作方便,并且轧制周期最短,成品质量好和轧机的生产能力高。
(3)轧辑的辅件设计包括道卫或诱导装置的设计;保证轧件能顺利出入孔型,或者使轧件在孔型外发生一定的变形、矫直和翻钢作用所需要的辅助装置的设计和计算。
2.孔型设计的要求孔型设计是型钢生产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成品质量、轧机生产能力、产品成本、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
>优质、高产使轧件尺寸形状符合技术要求,质量好,产量高。
>低消耗使轧制功率、金属消耗、轧辐消耗等各种消耗最少。
>尽可能减少孔型各个部分的不均匀变形,以获得轧件具有最小内应力。
›操作方便、安全而且尽可能使轧制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或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
>使换馄时间少,调整时间少,轧制过程稳定,作业率高。
3,孔型设计的程序(1)了解产品的技术条件一一断面形状、尺寸、允许偏差产品表面质量、金相组织和性能(2)了解原料条件一一已有的钢锭或钢坯的形状和尺寸(3)了解轧机的性能及其他设备条件一一轧机布置、机架数目、馄径、辐身长度等(4)选择合理的孔型系统一一对比各系统优缺点找出最优方案(5)总轧制道次数的确定「In//-_InFO-InF”=Fo11叩平IlVZ平"融F n 轧制道次应取整数,具体取奇数或偶数取决于轧机的布置。
目录摘要 (1)第一章孔型系统的选择 (1)1.1箱形孔型系统 (1)1.2菱-方孔型系统 (1)1.3椭-方孔型系统 (1)1.4椭-圆孔型系统 (2)1.5六角-方孔型系统 (2)1.6方-椭圆-圆孔型系统 (2)1.7圆-椭圆-圆孔型系统 (2)1.8椭圆-立椭圆-椭圆-圆孔型系统 (2)1.9选择孔型系统 (2)第二章轧制道次和轧件尺寸计算 (3)2.1轧制道次的确定和分配 (3)2.1.1 轧制道次确定 (3)2.1.2延伸系数分配 (3)2.2延伸孔型的计算 (3)2.2.1确定各方形断面尺寸 (3)2.2.2确定各中间扁轧件的断面尺寸 (4)第三章精轧孔型的设计 (8)3.1 成品孔尺寸计算 (8)3.2成品前椭圆孔型尺寸计算 (8)3.2椭圆孔前圆孔计算 (9)第四章延伸孔型的设计 (10)4.1矩形-方箱孔型 (10)4.3 六角-方孔型 (11)4.4 椭圆-方孔型 (12)4.5椭圆-圆孔型 (13)总结 (16)参考文献 (15)附表 (16)摘要型钢是钢铁产品的主要品种之一,广泛运用于农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行业。
型钢孔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型钢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关系到轧机产量和工人的操作条件。
因此孔型设计一直被各钢铁厂的轧钢技术人员所重视。
但是型钢孔型设计的经验性较强,特别是复杂断面的型钢。
本设计主要对生活生产中常用的简单型钢的生产进行型钢的孔型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本设计参考型钢孔型设计的相关资料,按照选择孔型系统到延伸孔和精轧孔型的设计和相关孔型参数计算的顺序进行设计。
本设计共分四章对孔型系统设计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各种孔型系统的主要优缺点,利用其主要应用场合结合本设计的相关要求选择相应的孔型系统。
第二章介绍轧制道次的分配和各道次延伸率的确定然后根据成品圆钢的尺寸反推出各道次轧件的尺寸。
第三章内容主要介绍精轧孔孔型尺寸计算过程以及各孔型的充满程度。
孔型设计指导书《延伸孔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概述一)设计目的二)设计题目三)延伸孔型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内容1.延伸孔型系统的设计计算。
2.轧辊孔型的设计计算。
3.一架轧机的配辊图。
4.断面孔型图若干张。
5.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延伸孔型设计的一般过程及时间安排二、延伸孔型的设计方法1.理论计算法延伸孔型系统一般都是间隔出现方或圆孔型,设计时首先设计计算出方(圆)孔型中轧件的断面尺寸,然后根据相邻两个方(圆)轧件尺寸计算出中间轧件的断面尺寸,最后根据轧件断面形状和尺寸构成孔型。
2.经验法首先制定压下规程(根据经验分配各道压下量确定翻钢程序),确定各道轧件尺寸,最后根据轧件尺寸构成孔型。
其中宽展量可根据经验确定也可按公式计算。
该法特点是孔型共用程度大,现场上经常采用。
三、延伸孔型的设计步骤本次延伸孔型课程设计采用理论计算法。
轧制生产过程中,为获得某一断面的成品,通常要有一定数量的精轧孔型和造型孔型,而在精轧孔型之前的延伸孔型则是把大断面的钢锭或钢坯轧成第一个精轧孔型所需的轧件断面形状和尺寸。
延伸孔型通常有箱形(方箱和矩箱)、方形、菱形、椭圆形、六角形及圆形等。
延伸孔型系统就是这些孔型的组合。
延伸孔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确定出延伸孔型的数目(道次数)、形状和尺寸。
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选择延伸孔型系统延伸孔型系统有:箱形孔型系统、菱-方孔型系统、菱-菱孔型系统、椭圆-方孔型系统、六角-方孔型系统、椭圆-•圆孔型系统、圆-椭圆孔型系统及混合孔型系统等,•究竟用哪种孔型系统合理,要根据具体的轧制条件如轧机型式、轧辊直径、轧制速度、电机能力、轧机前后辅助设备、原料尺寸、钢种、生产技术水平及操作习惯等来确定。
1.箱形孔型系统箱形孔型系统具有可在同一孔型中轧制多种尺寸不同的轧件,共用性大,可以减少孔数,减少换孔或换辊次数,有利于提高轧机的作业率;在轧件断面相等的条件下,与其他孔型系统的孔型相对比,箱形孔型系统的孔型在轧辊上的切槽较浅,这样相对地提高了轧辊强度,可增大压下量,对轧制大断面的轧件是有利的;在孔型中轧件宽度方向上的变形比坟均匀,同时因为孔型中各部分之间的速度差较小,所以孔型的磨损较为均匀,磨损也较少;氧化铁皮易于脱落;轧件在箱形孔中轧制比在光辊上轧制稳定;轧件断面温降较为均匀等优点,适用于初轧机、轨梁轧机、二辊和三辊开坯机、连续式钢坯轧机、中小型或线材轧机的开坯轧型,轧制大中型断面钢坯或生产大断面的成品方钢;也可以用于型钢轧机的前几道作为延伸孔型,以利于除去轧件上的氧化铁皮。
箱形孔型的缺点是有时难以从箱形孔型中轧出几何形状精确的方形或矩形断面的轧件,轧伴断面愈小,这种现象愈严重,因此箱形孔型不适于轧制要求断面形状精确的小轧件。
另外轧件在箱形孔型中只能在一个方向受到压缩,其侧表面不易平直,有时出现皱纹,同时角部的加工也不足。
2.菱-方孔型系统菱-方孔型系统能轧出四边平直,角部和断面准确的方形断面轧件,且在同一套孔型中能轧出几种不同尺寸的方坯和方钢;轧件在孔型中比较稳定,对于导卫装置要求并不严格。
因此主要用于中小型轧机轧制60×60~80×80mm以下的方坯或方钢,•或作为三辊开坯机的后几个孔型,即用箱形与菱-方孔型组成混合孔型系统。
菱-方孔型系统的缺点是四面受压缩,氧化铁皮不易脱落,影响产品表面质量;菱形轧件角部较尖,冷却较快,而且角部在轧件断面上的部位不能变换,轧制某些合金钢时易出现角部位裂;与箱形孔系统相对比,切入轧槽铰深,影响轧辊强度;轧糟各处工作直径差较大,因此孔型磨损不均。
3.椭-方孔型系统椭-方孔型系统的特点是:变形系数大;能变换轧件角部的位置;轧件能得到多方向上的压缩,对于改善金属的内部组织和提高钢材的质量较为有利;轧件在孔型中所处的状态较稳定,有利于操作;椭圆孔型在轧辊上的切槽较浅。
其缺点是不均匀变形严重;椭圆孔比方孔磨损快等。
椭-方孔型系统常用作小型或线材轧机的延伸孔型,轧制50~70mm以下的断面。
4.椭-圆孔型系统椭圆-圆孔型系统中变形较为均匀,轧制前后的断面形状过渡缓和,能防止产生局部应力;轧件断面各处冷却均匀;氧化铁皮易于脱落;还可由延伸孔型轧出成品圆钢,减少了轧辊数量和换辊次数。
椭圆-圆孔型系统多用于轧制低塑性的高合金钢。
5.六角-方孔型系统六角-方孔型系统中沿轧件宽度方向变形较为均匀,单位压力、总轧制力和能量消耗都较小;轧辊磨损小且均匀。
一般广泛用于小型和线材轧机的毛轧或毛轧机组上,所轧的方件边长a=15~55mm。
常用在箱形系统之后和椭-方系统之前,组成混合孔型系统。
二)确定孔型系统中的方(圆)孔型中的轧件尺寸1.确定总延伸系数:。
2.确定平均延伸系数,计算轧制道次。
①按下表选取延伸系数和宽展系数。
孔型系统平均延伸系数宽展系数方孔型宽展系数箱形 1.15~1.4 0.25~0.45 0.2~0.3菱-方 1.2~1.4 0.3~0.5 0.25~0.4椭-方 1.25~1.6a=6~9 1.4~2.20.3~0.5 a=9~14 1.2~1.6a=14~20 0.9~1.4a=20~30 0.7~1.1a=30~40 0.55~0.9菱-菱 1.2~1.38 0.25~0.3六角-方 1.4~1.6 A>40 0.5~0.70.4~0.7 A<40 0.65~1.0椭圆-圆 1.3~1.4 0.5~0.95 0.3~0.4(圆)椭-立椭 1.15~1.34 0.5~0.6 0.3~0.4(立椭)②确定轧制道次:3.逐道分配延伸系数并检验:4.确定方(圆)轧件尺寸:如上图所示:,,…,则:,,…方件边长:圆轧件可以当作方轧件处理:三)确定中间轧件尺寸此处所指的中间轧件是指前后两个方(圆)件之间的轧件,可为矩形、菱形、六角形、椭圆等,且所指的中间轧件断面尺寸是指最高和最宽处尺寸。
1.中间轧件一般应满足的条件:①②③有些例外,如有负宽展时。
?2.中间轧件尺寸的确定方法:①箱形孔型(中间轧件为矩形),如图所示:,联解得:②中间轧件为椭圆、六角形时(如图所示):??? ③中间轧件为菱形时(如图所示)公式中各符号的准确意义:hz、bz――中间轧件的最高和最宽处尺寸(轧件尺寸);bA、hA、ba、ha――方件在孔型中的最高和最宽处尺寸,是轧件尺寸,非孔型尺寸,可取边长的1.2倍。
当中间孔为菱形时,为简化计算,均以尖角处的尺寸为准,这样,hz、bz、bA、hA、ba、ha均为对角线尺寸。
四)孔型的构成在确定轧件断面尺寸之后,根据各孔中轧件尺寸来确定孔型尺寸,构成孔型。
构成各孔型时应注意下列问题:1.箱形孔的构成①扁箱形孔型(矩形孔)hK=h轧件=hz,bK=B-(0~6)BK=bz+Δ=B=Δb+Δ,Δ=5~12,Δb=βΔhR=(0.1~0.2)hK,r=(0.05~0.15)hK,y=10~25%S=(0.012~0.02)D或按轧机弹跳值选,大中型开坯机:S=8~15,小型开坯机:S=5~10。
②方箱形孔型hK=h轧件=hz,bK=B-(0~6)BK=bz+Δ=B=Δb+Δ,Δ=5~8,Δb=βΔhR=(0.1~0.2)hK,r=(0.05~0.1)hK,y=10~20%③矩、方孔型的凸度使用凸度的目的:在辊道上运行平稳,防止翻钢后出现过充满。
最后一个孔应无凸度。
凸度的形式:曲线、折线、直线。
凸度的大小:视轧机和轧制条件而定.2.立方孔型的构成由于两条对角线上轧件的温度、温降及轧辊的磨损不一致,孔型构成高度应稍小于构成宽度,即h=(1.4~1.41)a,b=(1.41~1.42)a,相当于顶角为90°30′。
其它尺寸:hk=h-0.828R,Bk=b-sR=(0.1~0.2)h,r=(0.1~0.35)h,s=0.1a3.菱形孔的构成为了简化计算,将前面计算出的菱形轧件尺寸看成是孔型尖角处的尺寸:h=hz,b=bz(h、b――孔型构成尺寸)Bk(bK)=b(1-S/h)S=(0.1~0.2)hz(或按弹跳情况选取)R=(0.1~0.2)h,r=(0.1~0.35)htg(γ/2)=h/b,α=180°-γ孔型面积:精确计算孔型面积:校核时,若发现Bz>Bk,则要修改孔型,取Bk=(1.088~1.11)bz,即相当于充满度为0.9~0.92(δ=bz/BK)。
4.椭圆孔的构成Bk=(1.088~1.11)bz,hk=hz,s=(0.2~0.3)hk,r=(0.08~0.12)Bk面积(粗略):。
5.六角孔的构成进入六角孔的方件边长为A,轧后轧件的尺寸为hz、bz,则:hk=hz,bk=A-2R[1-tg(45°-ψ/2)]Bk=bk+(hz-s)tgψ或取Bk=(1.05~1.18)bα≤90°,一般可取为80~90°(常取90°)。
A较大时,接近90°;当A较小时,取下限。
ψ=90°-α/2R=(0.3~0.6)hk,r=(0.2~0.4)hk,s=(0.1~0.2)hk6.圆孔型的构成,Bk=2R+Δ,Δ=2~4扩张角α=15~30°,常用30°r=2~5,s=2~5扩张圆半径可用作图法求得,也可计算得出:若α=30°,则:若计算出的R′为负值,则表示采用反向圆弧。
五)校核、修改延伸孔型尺寸确定完成后,还应进行校核和修改。
一般根据原料尺寸从第一孔开始逐道计算压下量和宽展量,•确定出各孔中轧件的实际尺寸。
当出现bz≥B k甚至δ=bz/bk≥0.95时就应修改孔型尺寸,此时可适当加大槽口尺寸Bk,以防止轧制时出现过充满•(或充满度过大)而形成耳子,翻钢轧制后出现折叠,影响产品表面质量。
四、轧辊孔型图的设计与计算一)孔型在轧制面上水平方向的配置1.原则1)各机架轧制时间基本均衡。
2)成品孔型与成品前孔应单独配置,以利于调整。
3)备作孔的数目随接近于成品孔而增多,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换辊次数。
2.辊环宽度的确定辊环宽度取决于辊环的强度以及安装、调整辅件的操作条件。
•一般取为:钢轧辊bz≥hp/2;铁轧辊bz>hp。
边辊环的宽度按下表选取:轧机初轧机轨梁与大型轧机三辊开坯机中小型轧机边辊环宽度(mm) ≥50~100 ≥100~150 ≥60~150 ≥50~100二)孔型在轧制面上垂直方向的配置1.几个基本尺寸的确定1)原始中心距(最大中心距)新辊时,上下轧辊轴线间距。
当上下辊直径相等时:Dmax——新辊直径;S——辊缝值;D0——名义直径;K——重车率,开坯机、型钢轧机:K=0.08~0.12。
2)假想原始直径在保持原始中心距不变的条件下,认为上下两轧辊靠拢,中间没有辊缝时的轧辊直径,Ds(Dx)=Dmax+S3)“压力”上下轧辊工作直径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