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
- 格式:pdf
- 大小:28.05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优秀教案教案标题:高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高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提供一份优秀的教案,以展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思路。
该教案适用于高中音乐教学,主要内容包括音乐素养、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方面。
通过本教案的撰写,教师能够清晰地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及如何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教案结构:I.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能够:1. 理解音乐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2. 分析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3. 掌握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4. 发展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II. 教学准备1. 音乐素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音乐作品;2. 教学工具:音乐播放设备、乐器、投影仪等;3. 教学环境:保证教室内音乐播放的良好效果;4. 学生准备:提醒学生带上乐器、音乐笔记本等必要的学习工具。
III.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和理解。
-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并与他们进行讨论。
2. 音乐素养的讲解与实践(15分钟)- 解释音乐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包括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情感和音乐欣赏等方面。
- 分发音乐素材,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并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讨论。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以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表达能力。
3. 音乐表演的指导与实践(20分钟)- 分发乐谱或歌词,选择一首适合学生水平的音乐作品,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或乐器演奏。
- 引导学生掌握音乐表演的基本技巧,如节奏感、音准、呼吸控制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演奏一段音乐作品,并在班级中进行表演。
4. 学生表演评估与反馈(10分钟)-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表演,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2.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2.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它属于哪个时期?它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二、新课教授1. 教师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
2.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古典、民族、流行等,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如合唱、独唱、乐器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和创新,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音乐鉴赏和音乐表演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特长。
3.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黄河大合唱》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鉴赏和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黄河大合唱》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气势和情感。
(2)介绍歌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曲(1)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2)分组练习,指导学生演唱歌曲。
(3)全班合唱,共同完成歌曲。
3. 欣赏与评价(1)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3)邀请学生上台展示,给予鼓励和评价。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民族音乐的魅力。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情况。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的发展。
4.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次教学,相信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月光下的凤尾竹》的背景及创作特点;- 学会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准确演唱;- 掌握歌曲的演奏技巧,如二胡、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准确演唱;- 掌握二胡、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 歌曲中高难度的旋律和节奏的准确把握;- 二胡、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技巧的熟练运用。
三、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电脑、音响、投影仪等);2. 二胡、笛子等乐器;3. 教学乐谱。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2. 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受,教师总结歌曲的背景及创作特点。
(二)新授1. 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并示范演唱;2.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3. 教师讲解二胡、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技巧,并示范演奏;4. 学生模仿演奏,教师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三)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帮助,提高歌曲演唱和乐器演奏水平;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展示1. 学生分组展示演唱和演奏,教师点评;2.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背景及创作特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 练习二胡、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技巧;3. 搜集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资料,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背景及创作特点二、旋律和节奏特点三、演奏技巧四、课后作业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高中音乐经典教案【范文模板】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经典教案【范文模板】高中音乐c 小调练习曲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乐曲,感受练习曲的音乐体裁形式,拓宽国际音乐文化视野,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作品、讲授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能够充分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掌握乐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结合作曲家生平理解乐曲表达的精神内涵。
【难点】学唱音乐主题,掌握乐曲背后的音乐史知识。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为同学们展示李云迪演奏《升c 小调夜曲》的演出视频,并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听到的乐曲的作者是哪位作曲家呢?”学生自由回答。
(肖邦)2.教师进一步追问,同学们对肖邦的了解,顺势导入本课。
(二)感知歌曲1.教师初次播放乐曲《c 小调练习曲》的音频,并请同学们说一说作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师:《c 小调练习曲》是肖邦的经典之作,一直到今天,这首作品仍然在音乐会的舞台上被音乐家们频频演出,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听完这首乐曲你内心又怎样的感受呢?悲愤、激昂,热血沸腾)2.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肖邦的成就及代表作品,随后师生共同总结。
(作者: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被人们称为“钢琴诗人”。
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钢琴事业,代表作品有《降A 大调波罗奈兹》《降E 大调华丽圆舞曲》以及《升c 小调夜曲》等等。
本曲创作背景:在得知波兰战败的时候,他将炽烈燃烧着的感情凝结在音符里,把全部的悲愤之情倾泻在钢琴上,创作了《c 小调练习曲》,也被称为《c 小调“革命”练习曲》。
)(三)探究歌曲1.教师再次播放《c 小调练习曲》的现场演奏视频,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音乐主题特点划分结构。
(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这首乐曲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三个部分。
第1篇一、面试题目题目: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二、题目解析《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合唱作品。
该作品以黄河为主题,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本题目要求考生设计一堂高中音乐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了解其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奋发向前的精神品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音乐欣赏方法,感受《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美、艺术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艺术成就;(2)掌握合唱的基本知识,如声部划分、指挥手势等;(3)学会演唱《黄河大合唱》中的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掌握合唱的基本知识,学会演唱《黄河大合唱》中的片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音乐欣赏方法,感受《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美、艺术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 新课教授(1)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艺术成就。
(2)讲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如声部划分、指挥手势等。
(3)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片段,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4)组织学生分组,分别演唱《黄河大合唱》中的不同片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合唱技巧。
3.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观看《黄河大合唱》的相关纪录片,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大合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 总结与评价(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大合唱》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高中音乐授课年级:高一授课内容: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 重点:音乐要素的识别与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2. 难点:对复杂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等。
---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活动:播放一段经典音乐作品,如《梁祝》,让学生聆听并描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以及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联。
3. 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音乐欣赏。
(二)新课学习1. 初步感知-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古典、流行、民族等,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有何不同?2. 深入分析- 以一首经典音乐作品为例,如《命运交响曲》,分析其音乐要素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
3.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何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三)课堂练习1. 音乐要素识别- 播放一段音乐作品,让学生识别其中的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音乐作品分析- 分组讨论,分析一首音乐作品,如《蓝色多瑙河》,探讨其音乐风格、情感表达等。
(四)课堂总结1. 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要素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 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音乐欣赏的理解程度。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个人成长: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听觉、视觉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知识与技能】1. 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声等。
2. 学会运用音乐表达情感,提高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
3. 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基本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
2. 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的提升。
【难点】1. 音乐作品情感的表达。
2. 团队协作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音乐表达的情感。
2. 学生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看法。
(二)新课教学1. 音乐理论知识- 讲解音阶、节奏、和声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2. 音乐创作与表演- 教师示范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如即兴演奏、编曲等。
-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实践,互相交流、学习。
3. 音乐欣赏-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 学生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评价。
(三)课堂活动1. 音乐游戏- 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
2.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演,如合唱、合奏等,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表现。
3. 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参与度和评价能力。
五、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及相关辅助资料。
2. 音乐播放设备。
3. 音乐创作软件或乐器。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一篇面试音乐课程教案的范文模板,可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评价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a.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调式、节奏、旋律等元素;b. 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境;c. 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d. 比较不同音乐作品之间的异同。
2. 教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
三、课堂实践1. 教师播放一首音乐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2. 各组汇报鉴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2. 教师推荐一些经典音乐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鉴赏。
五、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电脑、音响等)2. 音乐作品录音带或CD教学评价:1. 学生能否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是否提高,音乐素养是否得到提升。
高中音乐教资面试精选教案2篇第一篇《非洲歌舞音乐》1、题目:欣赏《非洲歌舞音乐》2、内容:要求:(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向学生示范讲解非洲音乐的特殊节奏。
(3)教学过程注意师生互动。
(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非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演唱非洲歌曲;听辨、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以及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了解非洲音乐在非洲的重要地位及独特的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欣赏、参与活动、创作,师生共同探讨,学习、了解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学难点:模仿非洲鼓乐的练习,进行即兴创作,让学生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学-----提出问题1、老师演唱非洲歌曲。
提问:(1)这是哪个地区的音乐?(2)你们是从哪方面听出来的?2、老师点题:非洲歌舞音乐环节(二)-----自主探究-----讨论问题1、欣赏非洲歌舞音乐《非洲赞歌》(主题旋律部分)(1)学唱《非洲赞歌》主题旋律。
A、视唱旋律B、填词演唱C、歌曲处理(2)学生自主阅读P78,了解非洲音乐知识。
(3)学生介绍非洲音乐,教师总结。
(4)带着问题欣赏《非洲赞歌》片段。
A、歌曲的演唱形式。
B、节奏、旋律的特点。
分组讨论:(5)通过拍击节奏,引导学生发现节奏重复的特点。
(6)通过唱旋律,引导学生发现同音重复和旋律重复的特点。
(7)通过唱歌词,引导学生发现歌词重复的特点。
(8)再听歌曲的开始部分,引导学生悟出乐器奏出的节奏在模仿语言的音调。
音乐与语言紧密联系。
环节(三)-----精讲释疑-----解决问题1、听赏《鼓舞》第一部分的基本节奏。
(1)听辨并拍出节奏。
(2)听辨重音位置。
(3)讲解非洲节奏基本形态——单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