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流行病学习题集分章节版

(完整版)流行病学习题集分章节版

(完整版)流行病学习题集分章节版
(完整版)流行病学习题集分章节版

传染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对爆发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叫爆发流行病学调查。爆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集体单位中,在短时间内突然有许多同类病人的事件。因为爆发的病例发生集中,一般有共同的传染源或共同的传播途径。对爆发调查重要的是有时间的概念,要抓住在同一潜伏期内同时出现大量基本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这个重要特征。 一、意义和任务: 1、意义: 1)从方法学来讲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流行过程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 (2)此法可迅速消灭爆发疫区(消灭疫源地) (3)爆发,单个疫源地调查,成为地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为研究流行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2、任务: (1)接到报告后迅速起赴现场,对爆发的全面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初步假设,采取可行措施。 (2)据初步假设进一步调查,查明具体,因素条件,得出初步结论,检验初步假设是否正确。 (3)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观察爆发发展情况,进一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4)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二、步骤、内容、方法 到达现场后,要初步了解情况,然后马上进行调查。

(一)核实诊断:(临床、实验、流行病学)同一次爆发的病例,临床表现大同小异,所以可根据部分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迅速地做出正确综合诊断。 可用实验室的方法确诊一部分病人,其他人可用临床诊断的方法;特别要注意该病表现出来流行病学特点,要根据流行病学推断临床症状。 夏季某地发生一批有脑炎症状的病人;临床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集中在一个地区发生。但流行病学特点,乙脑曾高度散发;这一点不符和乙脑的流行病学特点,而类似于钩端螺旋体病。后经实验室证实为钩端螺旋体病。 (二)证实爆发: 一种病原体是否发生爆发,要根据爆发的定义来判断。 确定爆发存在:确认爆发是否存在,根据爆发定义来判断。 在普查中了解:1、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2、发病时期; 3、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有关的实验室结果,预防接种 4、居住、饮食、生活用水及其生活习惯、劳动力、社交活动; 5、暴露于可疑的传染源和传播因素的情况 、接触者。 6 (三)、发现全部病人: 在一个集体内,凡发生病人的地方都要普查;在农村根据了解病人的分布范围,进行普查;在城市根据病人分布的情况来确定普查的范围。 (四)、收集有关资料:() 1、现实情况: 爆发发生的日期:

传染病流行病学

第八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名词解释 1.传染过程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2.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表现出群体发病的特点 3.潜伏期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期。 4.人群易感性指人群作为一个总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5.疫源地指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的感染或新病例的范围。 6.同源爆发发病者同时暴露于某种共同的病原体或污染源而引起的爆发。 7.人兽共患病人类罹患的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人畜共患病,又称动物性传染病。8.垂直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引起的传播。 9.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10.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体内排出并侵入新的易感者机体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 11.冰山现象指当人们感染了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后,临床上能够被观察到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如同冰山外露于海面上的尖顶部分,数量很少,而感染后绝大部分感染者在临床上很难被观察到,这就好比隐藏于海平面以下的庞大山体,无法被人们窥见。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冰山现象”。 选择题 1.2003年,在全球近32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的疾病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全称为A.Sca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B.Scare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 C.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D.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 E.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s 2.我国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有几种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E.6种 3.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环节是指 A.寄生虫、中间宿主、终末宿主 B.病原体、传播途径、机体 C.微生物、媒介、宿主 D.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E.病人、污染物、外界环境 4.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在怀孕期可能会导致胎儿的感染,请问这种传播病原体的方式应称为 A.血源性传播 B.医源性传播 C.水平传播 D.空气传播 E.垂直传播 5.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的长短主要应依据什么? A.潜伏期 B.前驱期 C.传染期 D.临床症状期

最新流行病学试题2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试卷2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或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C.研究疾病发生的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2.某病的普查中,在一个月内调查了该区50万人,共查出该病患者10人,这说明该 区的在该时期内某病 A.发病率为10/50万B.罹患率为10/50万C.患病率为10/50万 D.生存率为10/50万E.续发率为10/50万 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指标是: A.有效率 B.保护率 C.治愈率 D.生存率 E.病死率4.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 A.传播机制 B.传播途径 C.传染源 D.流行过程 E.传播媒介 5.某县有10万人口,2001年12月31日登记的结核病人有400人,而2002年共发生 结核300人。2002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其中有60人死于肺结核。请问该 县2002年总死亡率为: A.300/10万 B.60/1000 C.60/10万 D.1000/10万 E.资料不足,不能计算 6.根据上述资料,结核的患病率为: A.300/10万 B.400/10万 C.700/10万 D.1000/10万 E.60/10万 7.分析动态人群的发病情况用哪项指标 A.发病密度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累积发病率 8.某广告称用某药物治疗100例某病病人,其中98例痊愈,治愈率达98%,认为该药物 非常有效。你认为此广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治愈率太高 B.病例数太少 C.没有经过统计学检验 D.没有控制偏倚 E.没有对照组 9.Doll和Hill以20家医院的肺癌住院病人为调查对象,以同医院同期住院的其他肿瘤病人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既往的吸烟情况。请问这种方法属于:A.cohort study B.case-control study C.cross-sectional study D.experimental study E.ecological study 10.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这是:A.主动监测 B.漏报调查 C.哨点监测 D.被动监测 E.以上都不是 11.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 E.随机误差 12.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和职业分布 B.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和地区分布 C.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 D.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动E.职业分布、种族分布和民族分布 13.山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高,饮水中碘含量低;而平原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 低,饮水中碘含量高,由此推断,饮水缺碘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有关。这种病因推 断方法属于: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推法 E.以上都不是 14.英国医生的肺癌死亡率为80/10万,其中重度吸烟者为160/10万,非吸烟者为8/10 万。请问:重度吸烟者肺癌的特异危险度是多少? A.152 B.90 C.72 D.20 E.2 15.胰岛素对治疗糖尿病有效,但不能治愈糖尿病,此时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糖尿病患病率减少 B.糖尿病发病率减少 C.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D.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E.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降低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20200628205210)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1、一般情况: 1.1姓名: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 1.2 家庭住址及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住址及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就诊经过 2、临床症状 2.1神志清 楚: (1 ) 是(2 ) 否 2.2发热:(1)有(2 ) 无 2.3皮肤粘膜: (1 )出疹(2)黄染(3)结痂 (4)出血 (5 ) 完好 2.4淋巴结: 2.5呼吸系统症状: 2.5.1 咳嗽:(1)有______________ (2)无 2.5.2 咳痰:(1)有______________ (2)无 2.5.3咯血:(1)有(2)无 2.5.4 流涕:(1)有 _____________ (2)无 2.5.5呼吸困难:(1)不能平卧(2)需要呼吸机(3)正常2.6消化系统症状:2.6.1腹痛:(1)有(2)无 2.6.1.1腹痛部位:____________ 2.6.1.2排便能缓解:(1)是(2)否 2.6.2腹泻:(1)是(2)否 2.6.2.1 大便性状:1)稀水样便(2)脓血样便(3)粘液便(4)成形便 2.6.2.2 一天大便次数:___________ 2.6.3呕吐:(1)有(2)无

2.631 呕吐内容物:____________________ 2.632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其他 2.6.4腹痛、腹泻、呕吐三者先后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泌尿系统症状: 2.7.1肉眼血尿:(1)有(2)无 2.7.2少尿或无尿:(1)有(2)无 2.7.3肾区疼痛:(1)有(2)无 2.7.4全身浮肿:(1)有(2)无 2.8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8.1头痛:(1)有(2)无 2.8.2 体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临床医生诊断: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检测: 3.1血常规:红细胞_____ ,白细胞 _____ ,中性粒______ ,淋巴______ ; 血小板__________ 3.2尿常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血生化:肝功__________________ ;肾功___________________ 3.4 X线检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血清学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行病学调查: 4.1发病前一周的外出史:(1)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4.2平时的作息安排(如上班一下班一回家一看电视一睡觉):________________ 4.2发病前一周参加过任何集体性活动(1)有_______________ (2)无 4.3饮用水水源:(1)自来水(2)井水(3)江、河水(4)山泉水(5)其它 4.3.1你认为最近水源的水质有没有发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近半个月来家中有否发生新事物?包括动物群间的异常? (1)有(2)无 4.5计划免疫史:(1)有(2)无 4.5.1今年接种过何种疫苗: __________________ 4.6近期家庭菜谱的改变情况(是否有购买时兴菜):(1)有___________ (2)无 5、小结: 5.1患者目前是否出于隔离状态:(1)是(2)否 5.2处于何种隔离:(1)居家隔离(2)住院隔离(3)强制隔离 5.3开始隔离的时间: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29397

1、流行病学(epider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疾病病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类实验(半试验、准实验):一个完整的现场研究应具备实验性研究的4个基本特点,既设立对照、随机分配、人为干预、前瞻追踪。如果实验研究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则成为类实验 3、发病率(incidence rate):一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公式: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4、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公式: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5、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公式: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6、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7、死亡率(motality rat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8、散发(sporadic):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用于描述较大范围(如区、县以上)。 9、流行(epidemic):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10、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11、大流行(pandemic):某病蔓延迅速,波及面广,发病率远远超过流行的水平。 12、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又称时点流行。指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应用上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和较大范围内。 13、地方性(endemic):由于地方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某种疾病经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仅在某一人群中发生,不需自外地输入。 14、输入性(imported):又称外来疾病,指本病在本国内未曾有过,或者之前有,确定已被消灭,目前病例是从国外传入的。 15、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是全面的详细的记录客观存在的疾病和健康状况,进行系统性条理性整理,得出自己的观点,而形成一定的假设(因观点不一定确),称为描述性研究。 16、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又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指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的人群进行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调查,从而描述该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17、普查(census):于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调查或检查。 18、暴露:通常用来代表一切可能与疾病危险有关的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 19、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别追溯其既往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20、信息偏倚:又称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或分类偏倚,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或偏差。

传染病流行病学

1.传染病流行病学(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流行过程和传播规律,探索传染病的临床识别标志,评价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策略和措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科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点:(1)每个传染病病例同时也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2)传染病患者感染后产生免疫力;(3)病原携带者可作为传染源;(4)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流行动力学不同;(5)控制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效益不同 2.病原体(pathogen):通常把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统称为病原体。 3.病原体的侵入门户与定位:是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并能存活或初步繁殖的地点。 4.致病力(pathogenicity):是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致病力可用所有病例数与所有感染数的比值来表示。 5.传染力(infectivity):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在机体内定居、繁殖、引起感染的能力。常用续发率和最小感染量表示。最小感染量:引发感染所需的最小病原体的数量。 6.毒力(virulence):指病原体损害人体器官组织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常用严重病例数或死亡数与所有病例数的比值来表示。 7.抗原性(antigenicity)或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病原体的抗原作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B细胞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8.耐药性变异:指原来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变成对该种药物不敏感或耐受菌株,这种现象称为耐药性变异。 9.宿主(host):指在自然条件下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即指能供给病原体以营养和场所的生物统称。 10.传染过程(infectious process):是指病原体侵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传染过程是个体现象,也是传染病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 11.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宿主对病原体传染过程反应的轻重程度的频率称为感染谱。传染病的感染谱有三类: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以显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的传染病 12.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传播途径,又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统称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3.传染源(source/reservoir of infection):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4.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如传染期短的疾病,续发病例成簇出现;传染期长则续发病例陆续发生,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15.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潜伏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 / 5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工作准备 (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 (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 2、现场工作实施 (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

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 2 / 5 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 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 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3)设计调查表:根据事件性质,采用现有调查表,并根据现 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重新拟订。在病原或流行因素还未明确的情况下,调查表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和详尽。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内容: ①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15岁以下要填家长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学校名称和班级)、联系方式等; ②临床相关信息: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临床症状、体征、就诊

流行病学试题答案(2)1

课程类别:必修[√] 选修[ ] 考试方式:开卷[ ]闭卷[√]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使用班级: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参考答案考试时间:2007 年 5 月30 日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secular trend E、outbreak 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 E、随机误差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工作准备 (1)人员准备:中心根据事件性质,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组,确定工作组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和分工。 (2)技术准备:现场工作组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开展文献检索或处置技术复习,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以及与相关实验室联系现场采样和检测准备事宜。 (3)物资准备:现场工作组领取应急箱、消杀药品和器械,现场警示标识等,清理准备个人防护用品、样本和标本采集、运输设备和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预防药物或疫苗、消杀器械、痕迹记录器材(照相机、录音笔、摄像机)、调查表、参考资料(专业、法律)、宣传资料、通信设备、电脑、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 (4)后勤保障:安排车辆、交通、食宿等。 (5)其他事项:现场工作组与事件发生地取得联系,预约预备会,交流情况、共商现场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6)响应时限:派出现场工作组的指令下达后,工作组应在1小时内准备完毕,从中心出发赶赴事件发生所在地。 2、现场工作实施 (1)核实疫情或事件:现场工作组一旦到达现场,应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一起核实疫情或事件,召开有关会议,了解情况,交流意见,安排布置有关工作。 主要内容:①听取汇报:了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最新情况;了解当地过去有无类似事件发生;发病地区人群近期与事件相关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相关活动情况;共同暴露或接触人群;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②核实疫情或事件:与参与诊诒的临床医生进行访谈,查阅病历记录,核实化验结果,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访视部分病例,必要时亲自对现症病例进行体格检查和采样检测。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疫情或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2)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确定联络人和现场工作例会制度,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3)设计调查表:根据事件性质,采用现有调查表,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重新拟订。在病原或流行因素还未明确的情况下,调查表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和详尽。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内容: ①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15岁以下要填家长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学校名称和班级)、联系方式等; ②临床相关信息: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临床症状、体征、就诊和治疗经过、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等,以及病情的进展或转归; ③流行病学信息:患者感染、暴露来源及途径等; ④实验室资料:采样、检测情况及结果。 (4)确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病例定义,定义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群范围界限,以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基本内容。病例定义分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现场调查早期或搜索病例阶段,使用敏感性高的病例定义(也就是“较为宽松”病例定义),以便发现更多可能的病例及线索;如进行病因研究则使用特异性高的病例定义。按照确定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列出病例信息清单(或一览表),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除在事件发生地通过医院、社区调查、接触者追踪进行病例搜索处,还需了解周边地区或单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1、一般情况: 1、1姓名: 年龄: 性别: 职业: 1、2家庭住址及电话: 单位住址及电话: 2、临床症状 2、1神志清楚:(1)就是(2)否 2、2发热: (1)有(2)无 2、3皮肤粘膜:(1)出疹(2)黄染(3)结痂 (4)出血(5)完好 2、4淋巴结: 2、5呼吸系统症状: 2、5、1咳嗽:(1)有(2)无 2、5、2咳痰:(1)有(2)无 2、5、3咯血:(1)有(2)无 2、5、4流涕:(1)有(2)无 2、5、5呼吸困难:(1)不能平卧(2)需要呼吸机(3)正常 2、6消化系统症状: 2、6、1腹痛:(1)有(2)无 2、6、1、1腹痛部位: 2、6、1、2排便能缓解:(1)就是(2)否 2、6、2腹泻:(1)就是(2)否 2、6、2、1大便性状:1)稀水样便(2)脓血样便(3)粘液便(4)成形便2、6、2、2一天大便次数: 2、6、3呕吐:(1)有(2)无

2、6、 3、1呕吐内容物: 2、6、 3、2呕吐方式:(1)喷射状(2)其她 2、6、4腹痛、腹泻、呕吐三者先后联系: 2、7泌尿系统症状: 2、7、1肉眼血尿:(1)有(2)无 2、7、2少尿或无尿:(1)有(2)无 2、7、3肾区疼痛:(1)有(2)无 2、7、4全身浮肿:(1)有(2)无 2、8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2、8、1头痛:(1)有(2)无 2、8、2体征: 2、9临床医生诊断: 3、实验室检测: 3、1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淋巴; 血小板 3、2尿常规: 3、3血生化:肝功;肾功 3、4 X线检查: 3、5血清学检测: 4、流行病学调查: 4、1发病前一周的外出史:(1)有(2)无4、2平时的作息安排(如上班→下班→回家→瞧电视→睡觉): 4、2发病前一周参加过任何集体性活动(1)有(2)无4、3饮用水水源:(1)自来水(2)井水(3)江、河水(4)山泉水(5)其它 4、3、1您认为最近水源的水质有没有发生变化: 4、4近半个月来家中有否发生新事物?包括动物群间的异常? (1)有(2)无 4、5计划免疫史:(1)有(2)无 4、5、1今年接种过何种疫苗: 4、6近期家庭菜谱的改变情况(就是否有购买时兴菜):(1)有(2)无 5、小结: 5、1患者目前就是否出于隔离状态:(1)就是(2)否 5、2处于何种隔离:(1)居家隔离(2)住院隔离(3)强制隔离 5、3开始隔离的时间: 调查单位调查者调查日期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步骤 加入时间:2009-5-21 8:59:28 来源:点击:296 最近一段时期,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手足口病在各个地区频繁发生,甲型流感再度肆虐多个国家,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有效应对各种传染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当今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应对挑战的实践中,以强调现场工作能力,尤其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反应能力的现场流行病学显得尤其重要。 现场调查的目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展开的调查。现场流行调查的根本目的是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定病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启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媒体。接获这些信息以后,有关人员应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初步确认后,应与信息来源地联系,进一步核实情况,同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查。现场的调查包括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和书面报告十个步骤。 一、组织准备 组成现场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应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 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以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 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 首先,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 单描述。其次,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是自然史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三、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 报告

关于××县××镇××中学一起疑似流感的流行病学 调查报告 ××年6月12日17点20分,我中心疫情室接到××镇中心卫生院××同志电话报告:××中学八(5)班有疑似流感病例15例。接到电话后,疫情室立即将此信息报告给疾控中心主任××、卫计局副局长××、分管副主任××、急控科科长××。疾控中心决定由急控科科长××带队及相关流调人员前往调查处置。流调组于17点30分出发,21时到达现场,22时处置完毕,现将调查处理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138公里,东抵××镇,南与××镇接壤,西与××镇相邻,北与××镇相连,全镇面积176.7平方公里,有8个行政村、60个村民组,总人口:26354人,现有学校9所(其中:中学1所)。 ××中学位于××镇××村××街上,共有学生××人,教师××人,共有三个年级××个班。其中:七(1)班有学生××人,七(2)班有学生××人,七(3)班有学生××人,七(4)班有学生××人,七(5)班有学生××人,七(6)班有学生××人,八(1)班有学生××人,八(2)班有学生××人,八(3)班有学生××人,八(4)班有学生××人,八(5)班有学生××人,九年级共××人。经现场调查,现有症状学生10名,均为八(5)班学生。发病年龄在14-16岁之间,以15岁组为高发,均以咳嗽、流涕、头痛、咽痛、扁桃体肿

大、咽部充血、轻中度发热为主要表现,偶有高热,恶心,乏力等症状。 二、调查结果: 首发患者××、男、14岁、××中学八年级(5)班。家住××镇二××村××街上新区,于××年6月8日发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咽干、流涕,最高体温39.1℃,发病前未外出。截止6月12日类似病例增至10例。三间分布情况见表1、表2、表3。 表1、发病时间分布表 发病时间6月8日6月9日6月10 日6月11 日 6月12 日 合计 发病数 1 1 2 2 4 10 构成比% 10 10 20 20 40 100 表2、发病年龄分布表 发病年龄14岁15岁16岁合计发病数 2 7 1 42 构成比% 20 70 10 100 表3、发病人群分布表 年级八(5)班其余15个班合计 学生数46 ×××× 发病数10 0 10 发病率% 21.74 0 ××三、流行病学特征 10例病例全部集中在八(5)班,其余班级均无发病情况,发病的10例学生中男生 6名,女生4名,男女构成比为1.5:1。 四、调查分析: 根据临床表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诊断流行性感冒(已采集现症病人咽拭子10份送往市CDC实验室,结果待定)。

传染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对爆发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叫爆发流行病学调查。爆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集体单位中,在短时间内突然有许多同类病人的事件。因为爆发的病例发生集中,一般有共同的传染源或共同的传播途径。对爆发调查重要的是有时间的概念,要抓住在同一潜伏期内同时出现大量基本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这个重要特征。 一、意义和任务: 1、意义: (1)从方法学来讲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流行过程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2)此法可迅速消灭爆发疫区(消灭疫源地) (3)爆发,单个疫源地调查,成为地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为研究流行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2、任务: (1)接到报告后迅速起赴现场,对爆发的全面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初步假设,采取可行措施。 (2)据初步假设进一步调查,查明具体,因素条件,得出初步结论,检验初步假设是否正确。 (3)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观察爆发发展情况,进一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4)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二、步骤、内容、方法 到达现场后,要初步了解情况,然后马上进行调查。 (一)核实诊断:(临床、实验、流行病学)同一次爆发的病例,临床表现大同小异,所以可根据部分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迅速地做出正确综合诊断。 可用实验室的方法确诊一部分病人,其他人可用临床诊断的方法;特别要注意该病表现出来流行病学特点,要根据流行病学推断临床症状。 夏季某地发生一批有脑炎症状的病人;临床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集中在一个地区发生。但流行病学特点,乙脑曾高度散发;这一点不符和乙脑的流行病学特点,而类似于钩端螺旋体病。后经实验室证实为钩端螺旋体病。 (二)证实爆发: 一种病原体是否发生爆发,要根据爆发的定义来判断。 确定爆发存在:确认爆发是否存在,根据爆发定义来判断。 在普查中了解:1、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2、发病时期; 、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有关的实验室结果,预防接种3 4、居住、饮食、生活用水及其生活习惯、劳动力、社交活动; 5、暴露于可疑的传染源和传播因素的情况 6、接触者。 (三)、发现全部病人: 在一个集体内,凡发生病人的地方都要普查;在农村根据了解病人的分布范围,进行普查;在城市根据病人分布的情况来确定普查的范围。 (四)、收集有关资料:() 1、现实情况: 爆发发生的日期:

流行病学论述 (2)

第二章 1.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 答:(1)横断面分析:即描述某年或若干年的不同年龄组的某病发病专率或死亡专率。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分析潜伏期短和病程短的急性病或传染病的年龄分布,但在描述一些慢性病时,因其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时间距发病时间可能很长,并且致病因素的强度在不同时间可能有变化,这种分析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2)出生队列分析:是以同一年代出生的人群组为一个出生队列,对不同出生队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所进行的分析。这种分析常用于慢性病的年龄分布,该方法在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具有很大意义。它可以明确地显示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的时代特点及暴露经历三者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的作用。 2.何谓移民流行病学?移民流行病学分析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移民流行病学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移民流行病学分析原则是:①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接近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②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同,而不同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率,则该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③介于二者之间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发病中均起作用。 3.某社区有10万人,2000年各种死因死亡者共1000人。该年共发生结核病300例,原有核400例,其中500例男性,200例女性。同年有60例结核病死亡,其中30例为男性。社区的粗死亡率及结核病的死亡比、病死率、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各是多少? 答:(1)该区粗死亡率为1000/10万 (2)结核病的死亡比是60 (3)结核病的病死率为60/700 (4)结核病的死亡率为60/10万 (5)结核病的发病率为300/(100000-400) (6)结核病的患病率(700-60)/10万 第四章 1.何为无应答偏倚?产生无应答偏倚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处理? 答:无应答偏倚指研究对象中那些没有按照研究设计要求参加研究,因为无应答者在某些特征方面与应答者有所不同而使研究结果产生偏倚。无应答的原因可能有身体健康状况、对健康的关心程度、对调查内容是否感兴趣、受教育程度、患病、迁移、死亡等。控制方法主要有:对偏倚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纳入与排除的标准;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比较无应答者与应答者的基本特征有无明显的差别;尽量随访无应答者。 2.对于现况研究所获得结果下结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检查核对原始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填补缺漏,删去重复,纠正错误。其次,我们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分析指标,如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同时按规定的标准,对全部调查对象分组归类。不但要描述分布特征,还要做影响疾病分布因素的分析及某些与疾病有关的可疑因素关联性分析,与其他人群比较时还应注意可比性。同时,我们要注意防止偏倚。现况研究中的偏倚主要有:无应答偏倚、选择性偏倚、存活者偏倚以及信息偏倚等。第五章 2001年1月~12月,在西安市某口腔医院门诊进行了一项关于“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关系”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对照选自该口腔医院门诊的非口腔粘膜白斑病就诊者,如:镶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2)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发病率incidence是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attack rate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患病率prevalence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prevalence of infection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 续发率/家庭二代发病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death rat 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是将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相加,用百分率表示,用以说明在某一年龄组以前死于某种慢性病的累积概率的大小。 存活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合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无明显联系。 流行epidemic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爆发outbreak指在一个局部的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由于某次疾病的爆发,在它的流行病学监测曲线上短时间内表现有突然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现象。 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是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型别等同时发生显著性变化。 季节性seasonality / seasonal variation疾病的发病率随季节而变化的现象。 周期性periodicity疾病有规律地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发生流行的现象。疾病的周期性变化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病。病因cause of disease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危险因素risk facto r是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风险)是指不利时间发生的概率。 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引起某种疾病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旦该因素缺乏,疾病就不会发生。 求同法method of agreement在不同事件中寻求其共同的因素 求异法method of difference指在相似的事物之间寻求不同点 共变法method concomitant variation指某因素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发生变化,某病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变化。 类推法method of analogy是指所研究的某种疾病的病因和分布特征与另一种病因已知的疾病分布相似,那么可以推测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可能相同。 排除法method of exclusion指通过对假设的排除而建立假设的方法。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偏倚bias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存在的各种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错误估计,系统地歪曲了两者间的真实联系。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个案调查/个例调查case investigation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个案报告/病例报告case report临床对某种罕见疾病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研究的主要形式 现况调查/横断面研究prevalence survey是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对一个特定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的调查研究,以描述其分布与相关因素的关联的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普查census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也是理解其它抽样方法的基础。随机数字表是比较简单、可靠的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系统抽样 systematic sampling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是按一定比例或一定间隔抽取调查单位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