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8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
感染性腹泻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诊断三个方面。
在临床表现方面,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人史和疫情史来进行分析。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可以通过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血液常规和血液生化等检查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此外,病原学诊断是诊断感染性腹泻的关键,可以通过病原体的培养、PCR检测、抗原检测等方法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结合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来进行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如功能性腹泻、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因此,全面的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除了诊断标准外,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选择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寄生虫药物来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腹泻患者,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口服补液、静脉输液等方式来进行治疗。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预防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饮用安全水源、接种疫苗等方式来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此外,对于食品加工和饮食环境的卫生管理也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总之,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预防感染性腹泻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加强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饮用安全水源等方式来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感染性腹泻处置方案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病症,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本文将介绍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症状和处置方案。
常见症状感染性腹泻的症状各有不同,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
其中,腹泻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伴随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一般情况下,腹泻会在数天内病愈,但对于一些人而言,病情可能会更加严重。
处置方案饮食处理饮食调整是感染性腹泻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患者在发病期间要注意适当减少食物摄入量,对于喂养婴儿和幼儿的家庭,可以将配方奶稀释为原先的1/3,并加大水分摄入量。
同时,增加口服含电解质的液体,例如开水、绿茶、酸奶等,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腹泻,不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但对于腹泻严重的情况,或者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引起的,医生可能会通过抗生素治疗来缓解症状。
然而,抗生素也会对肠道内益生菌的生长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因此,抗生素的使用需要谨慎。
预防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预防感染性腹泻的方法:•注意饮食卫生。
食品加工和贮存过程中,注意卫生安全,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长时间接触婴幼儿的尿布。
•管理家庭厨房。
保持厨房清洁,定期清理和消毒。
•减少外出就餐。
避免在路边摊或不干净的餐厅就餐。
•疫苗接种。
有些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结论感染性腹泻是常见的一种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十分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适当饮食处理、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来缓解症状。
同时,应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以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
其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为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感染性腹泻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腹泻多为水样便或稀便,次数增多,伴随腹痛、腹胀。
恶心、呕吐多见于胃肠道病原体感染,发热则是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二、实验室检查。
1.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外观、隐血、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
水样便、脓血便、白细胞增多、寄生虫卵阳性可提示感染性腹泻。
2. 病原体检测,包括常见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培养、PCR、抗原检测等。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难病例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等,以排除其他疾病或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四、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史,可进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可考虑为感染性腹泻:1. 急性发病,腹泻次数增多,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2. 粪便常规检查阳性,如水样便、脓血便、白细胞增多等;3. 病原体检测阳性,明确感染病原体。
五、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在诊断感染性腹泻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饮食史、旅行史等流行病学史,有利于确定感染的可能病原体;2.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要注意采集标本的方法和时间,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应特别注意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六、结语。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是临床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感染性腹泻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感染性腹泻是指由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种病症,常伴随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
这些微生物可能来自食物、水源、环境污染等。
尤其在气温升高和饮食不合理的情况下,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会增加。
因此,对于此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一、诊断1. 症状表现感染性腹泻的典型症状是腹泻、腹痛和腹胀,有时伴有发热和恶心等症状。
患者可能有水样便、黏液便或血便等。
腹泻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但有些病例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2. 病原学检查若症状明显,且诊断不明确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
传统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细胞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其中,多数病原体的培养需要比较长时间,且对细菌培养技术要求较高。
目前,PCR技术已经成为了最为广泛使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二、治疗1. 改善营养腹泻带来的失水和电解质失衡会导致脱水、血压下降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治疗感染性腹泻的关键之一。
同时,合理摄取营养,保证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力,有助于加速康复。
2. 细菌抗生素当感染性腹泻明显且症状较为严重时(如水样便、发热、腹痛等),可考虑使用细菌抗生素。
但需要根据病因确定具体的抗生素,并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合理使用,防止肠道环境的破坏和细菌耐药性的出现。
3. 草药治疗传统中医学认为,腹泻、痢疾、消化不良等症状是由于肠胃功能失调导致。
因此,在治疗感染性腹泻方面,草药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草药有黄连、黄柏、苦参、半夏、白术等。
总而言之,感染性腹泻虽然常见,但临床上仍需注意诊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治疗感染性腹泻时,要针对病原体进行合理的治疗,同时也注重纠正营养不良,促进康复。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卫生、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及饮食,防止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腹泻疾病。
临床上,对于疑似感染性腹泻的患者,需要根据一定的诊断标准来确定诊断。
本文将探讨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首先,病史是诊断感染性腹泻的重要依据。
医务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就诊前的病史,包括是否接触过患有腹泻的病人、是否饮食不洁、是否曾经出现过类似病症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是否为感染性腹泻。
其次,临床表现也是诊断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染性腹泻通常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
腹泻通常是水样或黏液样便,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血便。
此外,患者可能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有所不同,有助于医生进一步诊断。
最后,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粪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液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可以观察到粪便的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进一步推测是否为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检查则可以检测粪便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确定感染的种类和病原体。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进一步判断炎症反应的程度。
根据以上的诊断标准,医务人员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感染性腹泻。
然而,感染性腹泻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病因和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因此,医务人员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总结起来,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医务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并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液检查等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感染性腹泻的诊断。
然而,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病原学检查阴性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通过准确的诊断,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提高治愈率和预后。
感染性腹泻健康教育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
它会导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体温升高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腹泻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建议。
1. 了解感染性腹泻的传播途径和原因:- 感染性腹泻主要通过口腔摄入病原体引起,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食物、水源和接触传播。
-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等。
2. 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彻底洗手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在进食前、处理食物后、上厕所后等时刻都要洗手。
- 食物应当彻底煮熟,特别是肉类、禽类和海鲜等易受污染的食物。
- 使用干净的餐具和炊具,避免交叉污染。
- 存储食物时要注意卫生,避免食物受到细菌污染。
- 饮用水要保证安全,可以选择煮沸水或使用过滤器。
3. 健康饮食和饮水习惯:- 多吃新鲜、清洁的水果和蔬菜,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 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 饮水要保持充足,每天饮用足够的水有助于稀释毒素和排除体内废物。
4. 公共场所的卫生:- 公共场所如厕所、餐厅、学校等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 在公共场所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液进行手部清洁。
- 避免与患有感染性腹泻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疫情暴发期间。
5. 提高个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和减压。
- 合理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 不吸烟、不饮酒,避免过度依赖药物。
6. 及时就医和接受治疗:- 如果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遵循医生的建议,接受适当的治疗,包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抗生素治疗等。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建议,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同时,个人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强调。
请大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感染性腹泻处置方案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多种致病菌引起,常见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该病症状严重,会导致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因此,对于感染性腹泻的处理需要及时、适当的措施,本文将就如何处置感染性腹泻进行详细介绍。
病因与临床表现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多样,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腺病毒等。
病人中毒素的食物中,细菌的主要来源是从人体内分泌物、粪便中排放出来的病菌,另外经人们常用的食品传染是指食品中含有感染源微生物,或比较传染性的燕麦麸型、蛤蟆肉等感染仅传染性的食品;经饮用水传染则是指从水中或水处理设备中排放出来的细菌,特别是钱米霉及冷却水系统的细菌等。
相关临床表现是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
治疗方法1. 对症治疗感染性腹泻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因此,要进行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一般可以考虑使用止泻剂、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2. 补液感染性腹泻会导致病人失水和电解质失衡,因此在治疗时应及时补液、补盐,以防止发生脱水,使身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 饮食调理感染性腹泻时要注意饮食调理,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的食物,比如粥、面条等,以减轻肠胃负担。
同时,饮食中也应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加速身体恢复。
4. 个人卫生保健感染性腹泻属于传染病,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等,以防止病菌传播。
总结感染性腹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干净或不新鲜的食物,以减少患病风险。
同时,定期检查身体健康情况,及时进行治疗,也是预防此类疾病的重要措施。
因此,了解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对于我们平日生活中的健康管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感染性腹泻健康教育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
它通过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导致胃肠道炎症和消化系统的不适。
为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腹泻的传播,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健康意识至关重要。
1. 什么是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一种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胃肠道感染。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
感染性腹泻通常通过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
2. 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因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因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食物、水源、接触传播,导致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3. 如何预防感染性腹泻?-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
- 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食物,特别是肉类、海鲜和蔬菜。
- 饮用安全可靠的水源,如果水质不可靠,应煮沸或使用过滤器。
- 妥善处理和储存食物,避免交叉污染。
- 避免接触病患的粪便或呕吐物。
- 在旅行前咨询医生,了解当地的疫情和预防措施。
4. 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方法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以及适当的休息和饮食调整。
对于严重的病例,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治疗。
5. 感染性腹泻的并发症感染性腹泻如果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
对于特定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感染性腹泻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关注。
6. 如何对待感染性腹泻患者?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患有感染性腹泻,应采取以下措施:- 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个人物品。
- 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
- 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电解质。
- 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药。
- 如果病情加重或持续不见好转,及时就医。
7. 感染性腹泻的健康教育意义开展感染性腹泻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宣传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安全知识和预防措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感染性腹泻健康教育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
它通过食物、水源或接触感染源的方式传播,导致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腹泻,以下是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建议。
1. 了解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或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鞭毛虫)引起。
它可以通过食物、水源、接触感染源(如患者的粪便)以及不洁卫生习惯传播。
2. 掌握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建议大家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使用厕所后以及与患者接触后。
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彻底洗手至少20秒。
同时,避免接触可能受到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居环境。
3. 合理饮食和饮水饮食和饮水的安全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重要措施。
建议选择新鲜、熟透的食物,避免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
饮用水应该是煮沸后冷却的或经过过滤、消毒处理的。
避免饮用未经过处理的生水或不洁水源。
4. 加强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关键。
建议购买食品时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过期或不新鲜的食物。
在烹饪过程中,确保食材彻底煮熟,并避免将生食与熟食混合。
冰箱和厨房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清理过期食品。
5. 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环节。
建议公共场所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厕所、餐桌和接触面积较大的物品。
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肥皂,以鼓励人们勤洗手。
6. 增强免疫力免疫力的增强可以帮助预防感染性腹泻。
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此外,接种相关疫苗也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
7. 及时就医和遵循医生建议如果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和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总结:感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通过合理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感染性腹泻一、定义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均称为感染性腹泻,这是广义上的感染性腹泻;小肠每天吸收7~8L水,大肠每天吸收400—1000ml水,当肠道受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的时候,肠道的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肠道不能正常的吸收水分以及电解质,所以发生腹泻。
感染性腹泻化验图片(1)细菌性腹泻是指各种细菌引起的腹泻。
能引起腹泻的细菌有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弯曲杆菌等。
(2)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叫病毒性腹泻。
能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有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等。
(3)真菌性腹泻是指由真菌感染肠道引起的腹泻。
能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放线菌、新型隐球菌和毛霉菌。
(4)会引起腹泻的寄生虫有肠贾第鞭毛虫、小隐孢子虫、溶组织阿米巴和环孢子虫等,他们是儿童急性腹泻常见的病因。
二、预防措施:1、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
2、改变有些农村人畜共舍的生活习惯。
3、免疫接种:本组传染病病原体种类多,尚没有理想的免疫制品。
4、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及自来水卫生监督管理,在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需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卫生,实行饮用水消毒。
5、抓好饮食卫生:加强宣传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食品卫生管理。
三、感染的病原体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七流行而广,发病率高,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
(一)、细菌目前已知引起腹泻的细菌有数十种之多:1、志贺菌2、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婴幼儿水样或蛋花汤样便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病人霍乱样水样便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病人发生细菌性痢疾样便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人早期为水样便,后为血便大肠杆菌(显微镜观察)肠集聚性粘附大肠杆菌:与小儿顽固性腹泻有关3、空肠弯曲菌由空肠、结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分布较广,可引起人以及一些家畜或家禽的腹泻,主要症状有发热、腹泻和腹痛,少数有呕吐,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但病情较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是主要引起急性肠炎或急性胃肠炎;4、沙门菌某些菌型可致人的急性腹泻和食物中毒暴发全球已发现2000多个菌型我国至少已检出255个型或变异型其中已知能引起人类致病的有57个型,主要在A~F群内,所以在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时,可先用A~F多价O血清检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遍及全国各地,该菌在医院儿科、产科婴儿室的交叉感染屡有报告5、弧菌在弧菌属中,把与O1群霍乱弧菌具有共同鞭毛抗原,生化性状类似,仅菌体抗原不同的弧菌统称为霍乱弧菌根据菌体抗原不同,目前已编排到200个以上血清群,除O1/O139群为霍乱的病原体外,其余统称为非O1/非O139霍乱弧菌,有些能引起散发性腹泻或食物型暴发除霍乱弧菌外,发现有多种致病性弧菌,其中拟态弧菌、河弧菌、弗尼斯弧菌、副溶血弧菌、霍利斯弧菌和少女鱼弧菌等可引起肠道感染(二)、病毒在感染性腹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
目前在国内病毒性腹泻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三)、其他病毒贾第虫病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所致,以儿童多见,多在夏秋季发病。
该虫寄生于肠道,可引起腹泻、腹痛、吸收不良和粘液性大便;隐孢子虫能引起隐孢子虫病,该病是人兽共患疾病,呈世界性分布;四、临床表现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感染性腹泻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1、分泌性腹泻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多无细胞,或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等2、炎症性腹泻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泻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见有较多的红、白细胞属于此类感染性腹泻的除细菌性痢疾外,还有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炎等五、病因感染性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也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腹泻,如果是感染性慢性感染,有细菌感染,有比较特殊的像结核杆菌的感染,也可能造成慢性腹泻,当然其他的慢性感染也可以。
还有一些是非感染一类的,对于慢性腹泻来讲,跟急性腹泻比较起来非感染的更多见,非感染一大类叫慢性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另外还有经常服某种药物引起的慢性腹泻,另外还有老年人的缺血性腹泻,一般是急性的,也有慢性缺血性质的,少见一些。
还有肿瘤,有些肿瘤也可以引起。
再有一个是吸收不良,还有一类是肠易激综合症,有些达不到这个标准,但是也属于功能性的。
还有全身疾病也可以引起慢性腹泻,尿毒症等等,慢性腹泻很复杂,病因很多,一旦有慢性腹泻的症状最好不要掉以轻心,到医院来看看,首先查明原因是什么。
感染性腹泻不明原因只是暂时查不出原因,但是一定是有原因的,这需要通过系统的诊断。
常规检查查不出来的,有些特殊检查能查出来。
在诊断的时候,我们一步一步地从最常规的检查查起,不会一下子全面地所有检查一块儿上,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他最可能的是什么,先做那个检查,除外以后再考虑其他的。
明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疾病,才能根据病因做针对性的治疗。
六、分类感染性腹泻的种类是比较多的。
第一种属于侵袭性病源引起的腹泻,这一种像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第二类就是肠毒素性的腹泻,也就是说主要致病是通过肠的毒素,这一类病人当中,最重要的是霍乱;第三类是病毒性感染,病毒性在儿童比较多见。
夏秋季节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是肠道病毒,肠病毒、柯萨克病毒,脊灰病毒,还有到秋天时的轮状病毒比较多见,在儿童时期,特别是轮状病毒,全国都比较多发;第四种主要是抗生素相关性的腹泻,也就是说夏季发生腹泻,或者是其它疾病以后,用的抗生素过多了,过多、过滥引起均衡失调,均衡失调以后,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造成腹泻感染性腹泻。
是夏秋季节主要的传染病。
七、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
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也可仅有少量或无细胞病原学检查: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八、病原学检查标本的收集:标本以病人粪便为主,水样便采取1~3mL,成感染性腹泻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亦可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采取标本的送检:采得的标本应立即接种于培养基。
不能立即检查的,要放入碱性蛋白胨水或文腊二氏保存液或插入Cary-Blair二氏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标本与保存液比例约为1∶5九、治疗原则一般及对症治疗:继续饮食,积极补液,对症支持,尤其注意改善中毒症状及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失调。
病原治疗:针对引起腹泻的病原体,必要时给予相应的病原治疗十、预防措施1 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
2 改变有些农村人畜共舍的生活习惯。
3 免疫接种:本组传染病病原体种类多,尚没有理想的免疫制品。
4 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及自来水卫生监督管理,在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需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卫生,实行饮用水消毒。
5 抓好饮食卫生:加强宣传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食品卫生管理。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调所致。
如母乳不足或人工喂养儿,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
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
也有由于不定时喂养,或由于食量过多过冷影响胃肠道消化功能,均可以引起腹泻。
如进食过多、过少、过热、过凉,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引起,也可由于食物过敏、气候变化、肠道内双糖酶缺乏引起。
小儿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病毒(以轮状病毒为最多)、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肠道后引起。
春天易得感染性腹泻春天感染性腹泻病是极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主要通过水、食物传播,不良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亦可导致感染发病……1、因为吃错东西出现的拉肚子,可以吃黄连素、氟哌酸、泻立停等药物。
2、因为着凉出现的拉肚子,很可能是因为肠道中的菌群失调引黄连素起的,菌群失调主要是由于过多服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的。
可以到医院的腹泻门诊检查一下,服用增加有益菌(双歧杆菌)的药物,平时多喝些酸奶制品也有帮助的。
3、如果经常出现肠激惹,可以考虑服用“固本意肠”。
拉肚子吃什么食物较好?腹泻初期,最好吃一些流食,比如浓米汤、稀藕粉、杏仁霜、去油肉汤、淡茶、过滤后的果汁等;情况好转后再吃一些半流食,如挂面、面片、白米粥、蒸蛋羹等。
但是,不要喝牛奶。
因为牛奶虽不含食物纤维,但能在肠道中增加残渣,让病情加重。
另外,还要注意少食多餐;食物温度也不宜过冷,否则会引起肠蠕动。
如果是慢性腹泻,持续的时间较长,会造成身体中一定的营养损失。
因此,最好选择既能补充营养,对肠道刺激又小的食物。
常见的有谷类:粥、稀饭、发面蒸食、面包、软面条、面片等;蛋类:除煎蛋外,其他做法均可;肉类:嫩瘦肉、鸡、鱼、虾,最好做得软、烂一些;豆类:豆浆、豆腐;蔬菜类:含纤维低的蔬菜,如去皮胡萝卜、土豆、南瓜、冬瓜、茄子、丝瓜等,但记住,一定要做熟了再吃;甜点心:饼干、藕粉、蛋糕等。
腹泻的时候,有些食物最好别吃。
比如各种粗粮、老玉米、坚果;生的蔬菜水果。
有人认为,越是拉肚子越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蔬菜,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些多纤维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豆芽、笋类等,吃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葱头、生萝卜等容易胀气,也要少吃。
水果中则不要吃菠萝、草莓。
此外,拉肚子时最好别吃油炸食品,在烹调上,应多采用蒸、煮、焖等方法。
感染性腹泻与后遗症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感染性腹泻的重症表现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可导致一些较严重的后遗症。
经常发生的有以下几种:1、尿毒综合征: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引起的最多,还有O26、O111等菌型也可发生,患者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
此征多见于血水样便或黏液血便患者,并发生在病程的中后期,或突然出感染性腹泻化验图片现少尿或无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