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15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质点。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体验不同的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质点的概念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
2、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质点的概念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运动(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
研究对象参考系运动一、物体和质点:1、质点:用来替代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意义: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问题)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科学抽象,事实上不存在)3、条件:研究问题时,其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时,物体就可以视为质点。
物体忽略形状和大小质点4、具体情况:⑴无关因素:平动物体⑵次要因素:轨迹问题、行程问题地球公转(自转)⑶实际问题:不涉及转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形状和大小不是视为质点的决定因素,而形状和大小对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可以忽略才是关键。
二、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1、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取规则:原则上是任意的,实际选取时以简洁方便为依据。
通常以地面或大地为参考系(举例说明)3、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情况往往不同。
(举例)4、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取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举例)5、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通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地球/地面。
三、坐标系(参考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建立坐标系时,必须标上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标度/比例尺)1、描述物体的直线运动———坐标轴(一维坐标系)2、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坐标系)3、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立体空间坐标系(三维坐标系)。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学习重点】1、质点模型的建立;2、参考系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把实际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这种研究方法【自主学习】1.机械运动: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而突出“物体具有_______”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______ ,称为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___决定的。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学习探究】本章章首语中有一句最核心的话:“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质点”,就是其中“物体”的一种最简单模型;而“参考系、坐标系”是确定位置及其变化的工具。
一、质点:在某些情况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其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成是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物体模型称为“质点”。
1.“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了物体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它是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种最简单的模型(以后还会遇到更多的模型)。
2.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能把物体抽象成质点(1)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
如沿斜面下滑的木块可看成质点。
(2)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大小相对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可忽略,可把地球视为质点。
例1.在研究火车从上海站到北京站的运行时间(通常只须精确到“分”),能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在研究整列火车经过一个隧道的时间(通常精确到“秒”),能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由此你得出什么看法?二、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被选来作参考..的其他物体称为“参考系”。
第一章知识点整理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质点:(1)定义:研究中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质点的简化条件:①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可以忽略不计;②物体做平动时,各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时。
2.参考系(1)定义:观察物体的位置及其随时间变化时用来作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参考系。
(2)特点:①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以观测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常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②参考系本身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一旦选定后,便假设为不动的。
(化身参考系)③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坐标系几个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数字、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
1.2时间和位移1.时间(1)时刻t:是指某一瞬间,没有长短意义。
例如:第3秒末、第1秒初。
(2)时间间隔△t:是指两时刻间的一段间隔,有长短意义。
例如:前3s、3s内、第3s内、最后1s。
➢在时间轴上,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点,时间间隔对应时间轴上的线段。
2.位移(1)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2)三要素:方向、直线、长度。
3.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位移,速度,力。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路程,时间、温度、质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位置x: 初位置x1 ,末位置x2位移(位置的变化量):末位置-初位置x: x =x1 - x2x绝对值:位移的大小;x正负:位移的方向。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txv ∆∆=单位:m/s km/h cm/s 1m/s=3.6km/h (3)速度是矢量。
(4)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与物体位移的方向相同,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材讲解+习题练习1、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质点的基本属性:只占有位置而不占有空间,具有被代替物体的全部质量。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注:一般来说,当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可用物体上的一个点的运动代替整个物体的运动,研究其运动性质时,可将它视为质点:当研究其细微特征时,不能将其视为质点;但当物体又转动,且因转动而引起的差异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说明:物体的大小不是判断物体能否作为质点的依据;质点不同于只表示空间位置的几何点;尽管质点并不存在,但研究质点得到的结论可应用于实际物体。
例: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作质点的是()A.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B.奥运会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时D.我国科学考察船去南极途中答案BD解:A、在跳水比赛中的伏明霞动作、造型、姿态对比赛成绩和观赏影响很大,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B、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她的身高、体形可忽略不计,可以看作质点.故B正确.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火车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D、我国科学考察船去南极途中,考察船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它看作质点.故D正确.故选BD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相对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某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2.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3.研究地球的自转时看做质点,研究地球的公转时看做质点.4.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为参考系.5.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6.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及,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一、质点[问题情境]①研究一只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的高度时;②研究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我国优秀运动员夫妻搭档申雪、赵宏博在双人滑中的溜冰动作时;③研究“嫦娥二号”近月卫星绕月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时.1.以上问题中哪些可以看做质点?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是什么?[要点提炼]1.看成质点的条件: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和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质量和的大小无关.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不同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看做质点,而有的情况下不可以看做质点.2.理想化模型:(1)“理想化模型”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或研究问题方便而进行的一种,实际不存在.(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问题延伸]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很大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呢?二、参考系[问题情境]1.当我们坐在“和谐号”动车组里从北京到上海看世博会时,会看到窗外的树木和高山飞速向后奔去,但是我们看车厢的时候,车厢并未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现象呢?2.在我国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某天下午,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中心广场上人来人往.当一大片白云飘至一座高楼上方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喊:“大楼要倒了!”其他人猛然抬头观看,也发现大楼正在慢慢倾倒,便纷纷狂奔逃生,造成交通堵塞等混乱局面.但过了好久,高楼并没有倒塌,再仔细观望,大楼依然矗立.请你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2.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总是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以地面为参考系,大楼是不动的;可是抬头望高楼时是以天空为背景的,天空中的白云在移动,但人们抬头时误以为白云是固定不动的,所以产生了大楼在运动的错觉.由此可见,在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的情况下,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其观察结果是不同的.[要点提炼]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的那个物体,叫参考系.同一个运动物体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的结果常常是 的.2.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如果题目不做特殊说明,都是选 为参考系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的.3.参考系的选取原则是:使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及问题的研究简洁、方便.[问题延伸]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经常用飞机空投物资.地面上的人看到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空投的物资做曲线运动,而飞行员却看到物资始终在飞机下方.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呢?三、坐标系的选取及应用所谓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所在的空间的一点。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物体和质点1.质点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②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视物体为质点。
③例1: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当作质点看待;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了。
例2: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运动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时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2.注意:①物体的大小不是判断物体能否作为质点的依据.如地球有时可看作质点,电子有时不能看作质点②同一个物体有时可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③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质点的物理意义质点是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
【例1】2007年5月25日大阪田径赛上,“飞人”刘翔以13秒14勇夺110m栏世界冠军,取得了四连冠的好成绩,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世界各地的华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刘翔在飞奔的110m中可以看做质点B.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做质点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刘翔看做质点D.能否将刘翔看做质点,决定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二.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某个物体叫参考系。
2.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例1:坐船在河中旅行的人观看两岸的风景时,常有“看山恰是走来迎(以船为参考系),仔细看山山不动(以河岸为参考系)”;“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心为参考系。
例2.路边的树木,若以地面为参考系是静止的,若以行驶的汽车为参考系,树木是运动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3).相对运动与参考系判断有关参考系和相对运动的问题,应注意跳出日常生活中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思维习惯.乘火车时以自己所乘火车为参考系,通过观察路边物体、迎面而来的火车、同向而行的火车的运动,可较好地体会以运动物体为参考系和以地面为参考系的不同之处.【例2】地面观察者看到雨滴竖直下落时,坐在匀速前进的列车厢中的乘客看雨滴是( ).A.向前运动B.向后运动C.倾斜落向前下方D.倾斜落向后下方【例3】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飞机,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匀速下降,甲看到丙机匀速上升,则甲、乙、丙三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均下降,丙停在空中B.甲、乙均下降,丙上升C.甲、乙、丙均下降D.甲、乙、丙均上升三.坐标系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