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第六章钢的热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1.26 MB
- 文档页数:70
第六、七章热处理习题一、名词解释淬硬性淬透性马氏体回火脆性调质二、判断题1、合金元素越多,马氏体的硬度越高。
2、未淬透钢的硬度总是低于淬透钢。
3、钢的淬透性只与其化学成分有关,而与冷却介质和零件尺寸无关。
4、低碳钢采用正火,目的是提高硬度,以便切削加工。
5、处于临界点A1温度以下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6、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所获淬硬层的深度。
7、同一钢材,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水冷比油冷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8、无论含碳量高低,马氏体都硬而脆。
9、为了调整硬度,便于机械加工,低碳钢在锻造后应采用正火处理。
10、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淬透性和合金元素含量。
11、过冷奥氏体的热稳定性越好,则钢的淬透性越高。
三、选择题1、影响钢淬透性的因素主要是a、工件尺寸b、冷却速度c、淬火方法d、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2、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a、钢的淬透性b、钢的含碳量c、马氏体的含碳量d、残余奥氏体的量3、过共析钢球化退火之前通常要进行:a、调质处理b、去应力退火c、再结晶退火d、正火处理4、直径为10mm的45钢钢棒,加热到850℃水淬,其显微组织应为:a、Mb、M+Fc、M+A’d、M +P5、影响钢淬透性的因素主要是a、工件尺寸b、冷却速度c、淬火方法d、钢的化学成分6、过共析钢正火的目的是:a、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b、细化晶粒,为淬火组织准备c、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d、消除内应力,防止淬火变形和开裂7、完全淬火主要用于:a、亚共析钢b、共析钢c、过共析钢d、白口铸铁8、改善低碳钢切削加工性能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是:a、完全退火b、不完全退火c、正火d、调质9、T12钢正常淬火后的组织是:a、M+A’b、M+A’+Kc、M+Kd、M+二次渗碳体10、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a、钢的含碳量b、奥氏体的含碳量c、钢的淬透性d、淬火介质与淬火方法11、完全退火主要用于:a、亚共析钢b、共析钢c、过共析钢d、白口铸铁四、填空题1、共析钢的正火组织为状S,而调质组织为状S,其机械性能前者后者。
1.从力学性能、热处理变形、耐磨性和热硬性几方面比较合金钢和碳钢的差异,并简单说明原因。
为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或物化性能,在冶炼时有意往钢中加入一些合金元素而形成新的合金,这种合金称为合金钢。
合金钢与碳钢比较,合金钢的力学性能好,热处理变形小,耐磨性好,热硬性好。
因为合金钢在化学成分上添加了合金元素,可形成合金铁素体、合金渗碳体和合金碳化物,产生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提高材料性能;加入合金元素可提高钢的淬透性,降低临界冷却速度,可减少热处理变形;碳钢虽然价格低廉,容易加工,但是淬透性低、回火稳定性差、基本组成相强度低。
2.解释下列钢的牌号含义、类别及热处理方法:20CrMnTi,40Cr,16Mn,T10A,Cr12MoV,W6Mo5Cr4V2,38CrMoAlA,5CrMnMo,GCr15,55S i2Mn。
20CrMnTi的含碳量为0.17%-0.24%,Cr,Mn,Ti<1.5%,是渗碳钢,热处理方法是在渗碳之后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
40Cr的含碳量为0.37~0.45%,Cr <1.5%,是调质钢,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加高温回火。
16Mn中碳的含量在0.16%左右,锰的含量大约在1.20%-1.60%左右,属于低合金钢,热处理方法是:热轧退火(正火)。
T10A为含碳量在0.95~1.04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和低温回火。
Cr12MoV碳 C :1.45~1.70,铬 Cr:11.00~12.50,Mo,V<1.5%,是冷作模具钢,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和低温回火。
W6Mo5Cr4V2碳 C :0.80~0.90,钼 Mo:4.50~5.50,铬 Cr:3.80~4.40,钒 V :1.75~2.20,是高速钢,热处理方法是淬火+高温回火。
38CrMoAlA碳 C :0.35~0.42,Cr,Mo,Al<1.5%,是高级优质合金渗氮钢,热处理方法是:调质处理+渗氮。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练习题一、填空题1.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是由()、()、()和()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
2.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中,珠光体与屈氏体的主要相同点是( ) ,不同点是()。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上贝氏体的组织特征呈()状,而下贝氏体则呈()状。
4.与共析钢相比,非共析钢C 曲线的特征是()。
5.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其中()的韧性较好。
6.钢的淬透性越高,则其C 曲线的位置越(),说明临界冷却速度越()。
7.钢的热处理工艺是由()、()、()三个阶段组成。
一般来讲,它不改变被处理工件的(),但却改变其()。
8.利用Fe-Fe3C 相图确定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它只适应于()钢。
9.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它主要适用于()。
10.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对过共析钢是()。
11.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 点越( ),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
12.在正常淬火温度下,碳素钢中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比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都()。
13.钢热处理确定其加热温度的依据是(),而确定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产物的依据是()。
14.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回火温度越高,钢的硬度越()。
15.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过程是由()、()、()和()四个阶段所组成。
16.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和()三个阶段。
17.索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在形态上的区别是(),在性能上的区别是()。
18.参考铁碳合金相图,将45 号钢及T10 钢(已经过退火处理)的小试样经850 ℃ 加热后水冷、850 ℃ 加热后空冷、760 ℃ 加热后水冷、720 ℃ 加热后水冷等处理,把处理后的组织填入表3 -3 -1 。
二、不定项选择题1.钢在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
a.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 b.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c.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 d.奥氏体的最终晶粒度2.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是()。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处理报告单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0-1班实验者: 侯鹏飞学号10042107胡兴文学号10042108李东升学号10042110【实验名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的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实验材料及设备】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实验内容】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做实验前完成。
样品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20# 880℃25min 空冷45# 淬火880℃高温回火600℃淬火25min高温回火25min水冷T10 900℃30min 水冷2、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样品20# 45# T10 硬度HRB50 HRC20 HR63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样品成分组织性能20# 马氏体F+P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45# 马氏体F+P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T10 马氏体+奥氏体P+Fe3C II硬度高,韧性适中【实验步骤】1、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观察并拍摄显微组织;(3)测试硬度。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金属的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变质处理P28;细晶强化P14;固溶强化P17。
5.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P12,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P13?答:因为单晶体内部的原子都按同一规律同一位向排列,即晶格位向完全一致。
而在多晶体的金属中,每个晶粒相当于一个单晶体,具有各项异性,但各个晶粒在整块金属中的空间位向是任意的,整个晶体各个方向上的性能则是大量位向各不相同的晶粒性能的均值。
6.在实际金属中存在哪几种晶体缺陷P13?它们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P14?答: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缺陷的存在对金属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以及塑性变形、扩散、相变等许多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7.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P25?铸造(或工业)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细化晶粒?举例说明。
P27~P28答:金属结晶过程是个形核、长大的过程。
(1)增大过冷度。
降低金属液的浇筑温度、采用金属模、水冷模、连续浇筑等。
(2)变质处理。
向铝合金中加入钛、锆、硼;在铸铁液中加入硅钙合金等。
(3)振动和搅拌。
如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加工硬化P40;再结晶P43;纤维组织P38。
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重结晶、再结晶P43答:再结晶转变前后的晶格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故称为再结晶;而重结晶时晶格类型发生了变化。
另外,再结晶是对冷塑性变形的金属而言,只有经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才会发生再结晶,没有经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不存在再结晶的问题。
5.为什么常温下晶粒越细小,不仅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韧性也越好?P38答:晶粒愈细,单位体积内晶粒数就愈多,变形是同样的变形量可分散到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以产生比较均匀的变形,这样因局部应力集中而引起材料开裂的几率较小,使材料在断裂前就有可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得到较大的伸长率和具有较高的冲击载荷抗力。
6.用冷拔铜丝制作导线,冷拔后应如何处理?为什么?P42答:应该利用回复过程对冷拔铜丝进行低温退火。
《钢的热处理》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板条状马氏体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及一定的塑性与韧性。
2.淬火钢低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M回(+碳化物+Ar),其目的是使钢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中温回火后的组织是 T回,一般用于高σe 的结构件;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S回,用于要求足够高的强度、硬度及高的塑性、韧性的零件。
3.马氏体按其组织形态主要分为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两种。
4.珠光体按层片间距的大小又可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
5.钢的淬透性越高,则临界冷却却速度越低;其C曲线的位置越右移。
6.钢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和为淬火做组织准备;它主要适用于过共析(高碳钢)钢。
7.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改善塑性与韧性;使强度、硬度与塑性和韧性合理配合。
8.T8钢低温回火温度一般不超过 250℃,回火组织为 M回+碳化物+Ar ,其硬度大致不低于 58HRC 。
(二)判断题1.随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小,板条状马氏增多。
(×)2.马氏体是碳在a-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
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收缩。
(×)3.高合金钢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又具有良好的淬硬性。
(×)4.低碳钢为了改善切削加工性,常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
(√)5.淬火、低温回火后能保证钢件有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并有很好韧性,它常应用于处理各类弹簧。
(×)6.经加工硬化了的金属材料,为了基本恢复材料的原有性能,常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
(√)(三)选择题1.钢经调质处理后所获得的组织的是 B 。
A.淬火马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回火屈氏体 D.索氏体2.若钢中加入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右移,则将使淬透性 A 。
A.提高 B.降低 C.不改变 D.对小试样提高,对大试样则降代3.为消除碳素工具钢中的网状渗碳体而进行正火,其加热温度是 A 。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处理报告单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0-1班实验者: 侯鹏飞学号10042107胡兴文学号10042108李东升学号10042110【实验名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的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实验材料及设备】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实验内容】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做实验前完成。
样品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20# 880℃25min 空冷45# 淬火880℃高温回火600℃淬火25min高温回火25min水冷T10 900℃30min 水冷2、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样品20# 45# T10 硬度HRB50 HRC20 HR63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样品成分组织性能20# 马氏体F+P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45# 马氏体F+P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T10 马氏体+奥氏体P+Fe3C II硬度高,韧性适中【实验步骤】1、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观察并拍摄显微组织;(3)测试硬度。
第一章 金属的性能一、填空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下同1、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性能,它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另一类是工艺性能,它包括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等;2、大小不变或变化很慢的载荷称为静载荷,在短时间内以较高速度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称为冲击载荷,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变化的载荷称为交变载荷;3、变形一般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不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4、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5、强度的常用衡量指标有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用符号σb 和σs 表示;6、如果零件工作时所受的应力低于材料的σb 或σ,则不会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7、有一钢试样其截面积为100mm 2,已知钢试样的MPa S 314=σ MPa b 530=σ ;拉伸试验时,当受到拉力为—————— 试样出现屈服现象,当受到拉力为—————— 时,试样出现缩颈;8、断裂前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金属材料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9、一拉伸试样的原标距长度为50mm,直径为10mm 拉断后试样的标距长度为79mm,缩颈处的最小直径为 mm,此材料的伸长率为—————,断面收缩率为——————;10.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能力;称为冲击韧性;11.填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符号: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 ,洛氏硬度C 标尺HRC,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冲击韧度αk,疲劳极限σ-1;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下同1、弹性变形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2、所有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都会出现显着的屈服现象;×3、材料的屈服点越低,则允许的工作应力越高;×4、洛氏硬度值无单位;√5、做布氏硬度试验时,当试验条件相同时,其压痕直径越小,材料的硬度越低;×6、材料对小能量多次冲击抗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7、布氏硬度测量法不宜于测量成品及较薄零件; √8、洛氏硬度值是根据压头压入被测定材料的压痕深度得出的;√9、铸铁的铸造性能比钢好,故常用来铸造形状复杂的工件;√三.选择把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下同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B ;A.屈服点B.抗拉强度C.弹性极限2、做疲劳试验时,试样承受的载荷为CA.静载荷B.冲击载荷 C 交变载荷3、洛氏硬度C 标尺所用的压头是 BA..淬硬钢球B.金刚石圆锥体C.硬质合金球4.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称为CA..塑性B.硬度C.强度5.用拉伸试验可测定材料的A 性能指标;A..强度B.硬度C.韧性四.名词解释1.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2.疲劳极限与抗拉强度五.简述1.画出低碳钢力—伸长曲线,并简述拉伸变形的几个阶段;2.什么是塑性塑性对材料的使用有什么实用意义第二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一、填空1.原子呈无序堆积状况的物体叫非晶体;原子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体称为晶体;一般固态金属都属于晶体;2.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称为晶面;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中心的直线,可代表晶格空间排列的一定晶向的直线,称为晶向;3.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铬属于体心立方晶格,铜属于面心立方晶格,锌属于密排六方晶格;4.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主要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晶体缺陷的存在都会造成晶格畸变,使塑性变形抗力增大,从而使金属的强度提高;提高;7.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快,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也就越大;8.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晶核的形成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9.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下同2.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3.体心立方晶格的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及立方体六个平面的中心;×4.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均低于理论结晶温度;√5.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粗; ×6.一般说,晶粒越细小,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8.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9.在任何情况下,铁及其合金都是体心立方晶格;×10.同素异构转变过程也遵循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的规律;√11.金属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要放出热量,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三、选择1.α—Fe是具有 A晶格的铁;A.体心立方 B. 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2.纯铁在1450℃时为 A晶格,在1000℃时为B 晶格,在600℃时为A 晶格;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3.纯铁在700℃时称为A ,在1000℃时称为B ,在1500℃时称为 C;A.α—Fe B.γ—Fe C.δ—Fe五.简述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试比较下列铸造条件下铸铁晶粒的大小;1金属模浇注与砂型浇注金属模浇注晶粒小2铸成薄件与铸成厚件铸成薄件晶粒小3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浇注时采用振动晶粒小4.写出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式;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一、填空1.金属材料经压力加工变形后,不仅改变了外形尺寸,而且改变了内部组织和性能;2.弹性变形的本质是外力克服原子间的作用力,使原子间距发生发生改变;3.多晶体内晶界对塑性变形有较大的阻碍作用,这是因为晶界处原子排列比较紊乱,阻碍了为错的移动,所以晶界越多,多晶体的变形抗力越大;4.实践证明,再结晶温度与金属变形的程度有关,金属的变形程度越大,再结晶温度越 ;5.从金属学观点来说,凡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加工称为冷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称为热加工;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下同1.一般来说,晶体内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越多,则金属的塑性越好;√2.实际上滑移是借助于位错的移动来实现的,故晶界处滑移阻力最小;×3.塑性变形只改变金属的力学性能; ×4.回复时,金属的显微组织没有明显变化; √5.金属铸件可以用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6.为保持冷变形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应采用再结晶退火; ×7.在高温状态下进行的变形加工称加工×8.热加工过程实际上是加工硬化和再结晶这两个过程的交替进行;√三、选择1.钨的再结晶温度为1200℃,对钨来说在1100℃的高温下进行的加工属于A A.冷加工 B. 热加工2.冷热加工的区别在于加工后是否存在AA.加工硬化 B. 晶格改变 C. 纤维组织3.钢在热加工后形成纤维组织,使钢的性能发生变化,即沿纤维的方向具有较高的A 沿垂直于纤维的方向具有较高的C ;A.抗拉强度 B. 抗弯强度 C. 抗剪强度四、简述1.为什么晶粒越细,金属的强度越高,塑性,韧性就越好1.什么是加工硬化现象试举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加工硬化现象的利弊;2.什么是再结晶退火再结晶退火的温度与再结晶温度有何关系3.热加工对金属的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第四章铁碳合金一、填空1.合金是一种金属元素与其他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通过熔炼或其他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2.合金中成分、结构及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称为相;3.根据合金中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合金的组织可分为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三种类型;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5.合金组元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金属化合物;其性能特点是熔点高,硬度高,脆性大 ;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6.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五种,它们是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7.铁碳合金的基本相是铁素体、8.在铁碳合金基本组织中属于固溶体的有铁素体和奥氏体;9.碳在奥氏体中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变化,在1148℃时碳的溶解度可达%在727℃时碳的溶解度为%;10.铁碳合金相图是表示在缓慢冷却或加热条件下,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状态或组织随温度变化的图形;11.分别填出下列铁碳合金组织的符号:;奥氏体A、γ,铁素体F、α,渗碳体Fe3C,珠光体P,高温莱氏体Ld,低温莱氏体Ld’;的铁碳合金称为钢;根据室温组织不同,钢又分为三类:亚共析钢,其室温组织为P 12.含碳量%%、和F共析钢钢,其室温组织为P、过共析钢钢钢,其室温组织为P和Fe3C;、13.铁素体的性能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而强度和硬度很低.14.共析钢冷却到S点时,会发生共析转变,从奥氏体中同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称为珠光体;15..莱氏体是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当温度低于727℃时,莱氏体中的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所以室温下的莱氏体是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又称为低温莱氏体Ld’;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下同1.固溶体的晶格类型与溶剂的晶体类型相同;√2.金属化合物的晶格类型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晶格类型. √3.金属化合物一般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4.碳在γ—Fe中的溶解度比在α—Fe中的溶解度小; ×5.奥氏体的强度、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 √6.渗碳体是铁与碳的混合物; ×7.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是低温莱氏体加一次渗碳体. √8.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9.渗碳体的性能特点是硬度高、脆性大; √10.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是铁发生同素异构转变的结果;√11.含碳量为%和%的钢属于亚共析钢,在室温下的组织均由珠光体和铁素体组成,所以它们的力学性能相同;×12.莱氏体的平均含碳量为%;×三.选择1.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物质称为 BA.相B.组元C.组织2.合金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是CA.晶格类型发生了变化B.晶粒细化C.晶格发生了畸变3.铁素体为B 晶格,奥氏体为A 晶格.A.面必立方B.体心立方C.密排六方4.渗碳体的含碳量为C %5.珠光体的平均含碳量为A %6.共晶白口铁的含碳量为B %7.铁碳合金共晶转变的温度是B ℃8.含碳量为%的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组织为CA.珠光体B.珠光体加铁素体C.. 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9.铁碳合金相图上的ES线,其代号用C 表示..PSK线用代号A 表示,GS线用代号 B.表示A,A110.铁碳合金相图上的共析线是C .A..ECF11.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 B,从液体中结晶出的渗碳体称为A ;A.一次渗碳体 B.二次渗碳体 C.三次渗碳体12.将含碳量为%的铁碳合金加热到650℃时,其组织为C ,加热到1100℃时其组织为B. ;A珠光体 B.奥氏体 C.珠光体加渗碳体 D.奥氏体加渗碳体13.亚共析钢冷却到GS线时要从奥氏体中析出A ;A.铁素体 B.渗碳体 C.珠光体15.亚共析钢冷却到PSK线时,要发生共析转变,奥氏体转变成B ;A.珠光体加铁素体 B.珠光体 C.铁素体四、名词解释1.钢与白口铸铁2.铁素体与奥氏体3.珠光体与莱氏体4.共晶转变与共析转变5.固溶强化与加工硬化五、简述C相图.1.绘出简化后的Fe—Fe33.简述含碳量为%,%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冷至室温时的组织转变过程,并画出室温组织示意图.4.根据Fe—FeC合金相图,说明下列现象的原因.3(1)含碳量为1%的铁碳合金比含碳量%的铁碳合金的硬度高.(2)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1000~1250℃高温下进行锻轧加工.(3)靠近共晶成分的铁碳合金的铸造性能好.第五章碳素钢一.填空1.碳素钢是含碳量小于%的铁碳合金;2.碳素钢中除铁、碳外还常有Si,Mn,S,P,等元素;其中Si,Mn是有益元素,是S,P有害元素; 3.含碳量小于%的钢为低碳钢,含碳量为%~%的钢为中碳钢,含碳量大于%的钢为高碳钢;4.45钢按用途分类属于碳素结构钢,按质量分类属于钢,按含碳量分类属于亚共析钢;5.T12A钢按用途分类属于碳素工具钢,按含碳量分类属于高碳钢,按质量分类属于高级优质碳素钢;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下同1.T10钢的含碳量为10%; ×2.锰、硅在碳钢中都是有益元素,适当地增加其含量,能提高钢的强度;√3.硫是钢中的有益元素,它能使钢的脆性下降;×4.碳素工具钢都是优质或高级优质钢; √5.碳素工具钢的含碳量一般都大于%√6.铸钢可用于铸造形状复杂而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零件;√7.碳素弹簧钢的含碳量一般在%以下; ×三、选择1.08F钢中的平均含碳量为AA.0.08% %2.普通、优质和高级优质钢是按钢的B 进行划分;A.力学性能的高低 ,P含量的多少 ,Si含量的多少3.在下列牌号中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的有BA.T8A —A·F4.在下列牌号中属于工具钢的有CA.20 Mn5.选择制造下列零件的材料:冷冲压件 A;齿轮 B;小弹簧C ;A.08F C. 65Mn6.选择制造下列工具所采用的材料:錾子A ;锉刀C ;手工锯条B ;A.T8 B. T10四、名词解释1.08F2.453.65Mn4.T12A5.ZG340—6406.Q235—A·F五、简述1.硫、磷元素的含量为什么在碳钢中要严格控制,而在易切削钢中又要适当提高2.碳素工具钢的含碳量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如何选用第六章钢的热处理一、填空1.根据工艺的不同,钢的热处理方法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五种2.共析钢的等温转娈曲线中,在A1—550℃温度范围内转变产物为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在550℃~Ms温度范围内,转变产物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3.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4.工厂里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等;5.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法,按电流频率不同可分为高频、中频和工频三种;6.化学热处理是通过分解、吸收和扩散三个基本过程完成的;7.要求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而心部需要足够的韧性的零件应进行表面热处理;8.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类,回火后得到的组织分别是M回、T回和S回;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下同1.实际加热时的临界点总是低于相图上的临界点;×2.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也是通过形核及晶核长大的过程进行的;√3.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都是片层状的铁素体和渗碳体混合物,所以它们的力学性能相同;×5.钢在实际加热条件下的临界点分别用Ar1, Ar3,Arcm表示;×8.在去应力退火过程中,钢的组织不发生变化;√9.由于正火较退火冷却速度快,过冷度大,转变温度较低,获得组织较细,因此同一种钢,正火要比退火的强度和硬度高;√10.钢的最高淬火硬度,主要取决于钢中奥氏体的含碳量;×11.淬透性好的钢,淬火后硬度一定很高;×16.同类钢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三、选择8.调质处理的组织是B ;A.回火马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回火屈氏体10.化学热处理与其他热处理方法的主要区别是C.A.加热温度 B.组织变化 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11.零件渗碳后一般须经A 处理,才能达到表面硬而耐磨的目的;A.淬火+低温回火 B.正火 C.调质12.用15钢制造的齿轮,要求齿轮表面硬度高而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应采用 C热处理;若改用45钢制造这一齿轮,则采用B 热处理;A.淬火+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渗碳淬火+低温回火14.用65Mn钢做弹簧,淬火后应进行B ;用T10A钢做锯片,淬火后应进行C ;A.高温回火 B.中温回火 C.低温回火四、名词解释4.淬透性与淬硬性五.简述3.什么是退火退火的目的有哪些5.什么是正火正火有哪些应用6.什么是淬火淬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9.什么是临界冷却速度它与钢的淬透性有何关系第七章合金钢一、填空1..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有强化铁素体、形成合金化合物、细化晶粒—和提高钢的淬透性和提高回火稳定性;2.合金钢按主要用途分类,可分为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及特殊性能钢三大类;3.常用的不锈钢有马氏体型和奥氏体型两种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下同2.大部分合金钢的淬透性都比碳钢好;√8.合金工具钢都是高碳钢;×10.GCr15钢是滚动轴承钢,但又可制造量具、刀具和冷冲模具等;√12.Cr12W8V是不锈钢;×三、选择1.GCr15钢的平均含铬量为B %A.2.将下列合金钢牌号归类:合金结构钢有A、B、C ;合金工具负钢有D、E ;特殊性能有F ;合金调质钢有A ;合金弹簧钢有B、C ;合金模具钢有D、E ;不锈钢有F ;A.40Cr3.正确选用下列零件材料:机床主轴 B;板弹簧 E;坦克履带F ;轴承流动体;贮酸槽A ;汽车、拖拉机变速齿轮 D;B. 40Cr E. 60Si2Mn4.合金调质钢的含碳量一般是B ;A.<% C.>%四.名词解释20CrMnTi50CrVA9SiCrCrWMnW18Cr4V1Cr134Cr14Ni14W2MoZGMn13第八章铸铁一填空1.铸铁是含碳量大于%的铁碳合金,根据铸铁中石墨的存在形状不同,铸铁可分为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等;2.铸铁成分中含碳硅锰硫磷等元素,其中C和Si元素的含量越高,越有利于石墨化进行,而Mn和S 元素是强烈阻碍石墨化的元素;3.灰铸铁中,由于石墨的存在降低了铸铁的力学性能,但使铸铁获得了良好的铸造性能、切削性能、耐磨性、减振性能及低的缺口敏感性;4.可锻铸铁是由白口铸铁通过石墨化退火处理,使白口铸铁中渗碳体分解为团絮状状石墨的铸铁.5.灰铸铁经孕育处理后,可使石墨片及基体组织得到细化,使其塑性、韧性有很大的提高.6.球墨铸铁是在浇注前往铁水中加入适量的球化剂和孕育剂,浇注后获球状石墨的铸铁;7.白口铸铁中的碳主要以渗碳体形式存在,而灰口铸铁中的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下同2.可锻铸铁比灰铸铁的塑性好,因此可以进行锻压加工. ×3.厚铸铁件的表面硬度总比内部高. √5.灰铸铁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远不如钢. √8.灰铸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铸铁. √9.白口铸铁的硬度适中,易于切削加工. ×10.铸铁中的石墨数量越多,尺寸越大,铸件的强度就越高,塑性,韧性就越好. ×三、选择1.为提高灰铸铁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采用A 热处理效果较好.A.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B.电加热表面淬火等温淬火3.选择下列零件的材料:机床床身A ;汽车后桥外壳B;柴油机曲轴C .—10 —054.铸铁中的碳以石墨形态析出的过程称为A .A.石墨化B.变质处理C.球化处理四、名词解释HT250KTH350—10KTZ500—04QT600—02五、简述1.简述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第九章有色金属及硬质合金一、填空2.普通黄铜是由Cu、Zn组成的二元合金,在普通黄铜中加入其他合金元素时称特殊黄铜.4.工业纯铝具有密度小、导电性好、抗腐蚀能力强、强度低、塑性好等特点.5.变形铝合金根据其主要性能特点不同可分为:LF铝、LY铝、LC铝和LD铝等.6.铸造铝合金包括Al-Si、Al-Cu、Al-Mg、Al-Zn等系列合金.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下同5.工业纯铝中具有较高的强度,常用作工程结构材料. ×6.变形铝合金都不能用热处理强化. ×三.选择,它是 B..1.某一材料的牌号为T4A.含碳量为%的碳素工具钢号工业纯铜 C. 4号工业纯钛2.将相应的牌号填在括号里:普通黄铜A ;铸造黄铜 D;锡青铜B ;铍青铜C .—33.将相应的牌号填在括号里:硬铝B ;防锈铝A ;超硬铝D ;铸造铝C 合金;锻铝. E按工艺特点来分属于B 铝合金,它是热处理C 的铝合金.A.铸造B.变形C.不能强化D.强化四、名词解释T2H68HPb59—1L4L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