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朱荣恩第三版_第一章_审计的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86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同学们:为便于大家对本课程内容能够抓住重点并深刻理解,中央电大《审计学》课程组将各章重点内容提炼如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第一章总论一、审计的涵义审计是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运用会计检查、财产清查等特定方法,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察、鉴证和评价,以保护其财产安全,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形式。
1.审计主体审计主体具有独立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它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而非所有者自身监督。
二是与被审主体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或精神上)保持独立。
独立性是审计的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审计主体上得到充分体现。
2.审计客体审计客体包括审计谁,审什么内容。
审计署还将把审计对象延伸到中央驻香港机构和中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1.民间审计由于民间审计可以接受不同所有者委托的特征,不仅民间审计主体采取法人的形式,而且,其审计活动也是通过委托受托进行的,其被审单位依委托审计的主体的所有权性质不同而各异。
2.内部审计由于内部审计只是代表某一特定的所有者或集团。
所以,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就都直接设立于特定组织或部门、单位内部,其审计的对象也只限于特定财产经管者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二)审计按内容分类为财务审计、法纪审计和效益审计1.财务审计由于财务审计侧重于真实性、正确性审计,因而主要通过鉴证职能来完成。
2.法纪审计由于法纪审计侧重于合法性审计,因而主要通过监察职能来完成。
3.效益审计由于效益审计侧重于效益性审计,因而主要通过评价职能来完成。
(三)按审计范围分为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项审计全部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或全部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计。
局部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部分会计资料或部分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审计。
专项审计是指根据特定需要或目的进行的审计。
《审计学》第一讲我国审计制度的发生和发展
竹德操;朱荣恩
【期刊名称】《新会计》
【年(卷),期】1986(000)008
【摘要】<正>一、什么是审计和审计学? 对审计的定义,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少同志认为审计就是查帐,这种说法不够完整。
现代审计已不限于查帐,也不只是消极地查错防弊。
审查的内容也不限于会计帐目,而包括了对被审查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审查后还要提出积极建议。
因此,可以说,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某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竹德操;朱荣恩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
【相关文献】
1.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发展研究浅析 [J], 张仪
2.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发展与完善 [J], 徐默
3.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互动关系——历史路径与未来发展 [J], 邢维全
4.第一讲鱼病的发生与发展 [J], 金燮理
5.审计学讲座——第一讲我国审计制度的发生和发展 [J], 赵友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