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微观分析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23.50 KB
- 文档页数:32
1、稀缺性2、经济学3、效率4、平等5、机会成本6、理性人7、激励8、产权9、市场失灵10、外部性11、市场势力12、生产可能性边界13、微观经济学14、宏观经济学15、实证表述16、规范表述17、绝对优势18、比较优势19、市场20、竞争市场21、需求量22、需求定理23、需求表24、需求曲线25、正常物品26、低档物品27、替代品28、互补品29、供给量30、供给定理31、供给表32、供给曲线33、均衡34、均衡价格35、均衡数量36、过剩37、短缺38、供求定理39、弹性40、需求价格弹性41、总收益42、价格上限43、价格下限44、福利经济学45、支付意愿46、消费者剩余47、成本48、生产者剩余49、外部性内部化50、矫正税51、排他性52、竞争性53、私人物品54、公共物品55、公共资源56、俱乐部物品57、搭便车者58、公地悲剧59、总收益60、总成本61、利润62、显性成本63、隐性成本64、经济利润65、会计利润66、生产函数67、边际产量68、边际产量递减69、固定成本70、可变成本71、平均总成本72、平均固定成本73、平均可变成本74、边际成本75、有效规模76、竞争市场77、平均收益78、边际收益79、沉没成本80、垄断企业81、自然垄断82、垄断竞争83、寡头84、预算约束线85、无差异曲线86、边际替代率87、完全替代品88、完全互补品1.简述有关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四条原理。
2.简述造成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3.简述造成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4.画图并解释“禽流感使鸡蛋的价格下降”的现象。
5.画图并解释汽油价格上涨对电动汽车的价格和成交量的影响。
6.技术进步使液晶面板价格大幅下降,画图并说明液晶电视机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动?7.过去30年间,技术进步降低了电脑芯片的成本,你认为这会对电脑市场和电脑软件市场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8.画图并说明病虫害损毁了棉花作物会对运动服市场的影响。
中考专题复习六:物质的微观构成【知识导图】(1)(2)[解读考点]1、认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如元素与原子,原子与分子、离子等。
下表为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对比: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红磷等是由原子构成的。
金属也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多数碱类、盐类,如氢氧化钠、氯化钠等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如酒精的挥发、物质的热胀冷缩、电解水实验等。
4、掌握原子的结构,明确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洞察考向]1、“认识物质的微观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并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是《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中考命题往往以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为背景材料,运用分子、原子、离子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去探求物质的构成、去探究粒子的性质、去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2、粒子结构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中考考试的热点,就这一热点问题,中考命题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由粒子的结构,判断粒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等;通过信息给定粒子的构成,推测粒子具有的化学性质,或与相对应的粒子结构比较,指出化学性质的异同;由给定粒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判断粒子的种类;或给出一组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数据,从中去发现规律。
3、给定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或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总结相关信息的开放性试题将会增加。
[真题剖析] 1.(2008·某某)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以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变小了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解析:在掌握分子的性质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例,便于理解记忆。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经济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叫做稀缺性。
2需求量: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市场中,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5需求曲线特征,它向右下方倾斜且斜率为正。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6供给量: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7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生产的成本、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以及市场上厂商数目、税收和补贴等。
10均衡价格: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1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2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d>1富有弹性 ed<1缺乏弹性ed=0 完全无弹性1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的用途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13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4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15弹性系数: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16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它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的福利。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4.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价格歧视可分为三种: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按市场需求曲线将每一单位商品均卖给愿意出价最高的消费者,也叫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个消费者或不同的消费者以不同的价格销售若干数量的相同商品;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需求弹性不同的市场中对某一商品索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凭借其垄断地位,对同样的产品向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5.机会成本: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6.序数效用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名词解释0稀缺:并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
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商品和服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消费中得到的总效用增加,但增加的效用是不断减少的。
0机会成本:指的是这种资源用于“次佳”用途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在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0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带给消费者相同效用的所有商品组合情况,也就是说,对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或者说消费者觉得它们在效用上是没有差异的。
边际效用: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用增量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导致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故我们称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
0需求:是指商品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一种关系,它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商品你的需求量。
0固定投入:在一定的时期内,其数量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要素。
如机器设备、厂房等。
0可变投入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其数量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化。
如劳动、原材料、易耗品等。
0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0收入效应:商品价格下跌等于是消费者收入的购买力上升或真实收入上升,使消费者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并在一般情况下增加所有商品的消费,这叫做收入效应。
0替代效应:如果某一种商品价格下跌了,那么消费者对多消费一些相对便宜的这种商品,去替代相对昂贵的其他商品。
问答题*简述无差异曲线的涵义及其特征。
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带给消费者相同效用的所有商品组合情况,也就是说,对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或者说消费者觉得它们在效用上是没有差异的。
微观经济学重点复习资料整理一、导论1、稀缺法则: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任何资源和商品都是稀缺的。
(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失去的最佳选择可得的收益3、生产的四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1)土地:狭义的土地指土地本身。
而广义的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山和河流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土地又可被称为自然资源。
(2)劳动:人类拥有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总和(3)资本:经人类生产出来的且用于生产其它产品所需的一切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的总称(4)企业家才能:组合土地、劳动和资本的能力。
企业家必须要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创新、承担风险和创造利润。
土地拥有者赚取地税,劳动者赚取工资,资本所有者赚取利息,企业家赚取利润;4、资源配置: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用于生产的活动。
经济学即优化资源配置的科学,生产效率表现为:(1)给定投入,产出最大;(2)给定产出,投入最小。
消费效率表现为:(1)给定货币开支,得到最大满足; (2)给定满足,货币开支最少5、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决策者,如居民、厂商经济行为的一门学问. 研究消费、生产决策,以及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经济视作总体进而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问。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上述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并据此通过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前者研究总产出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属于总量分析。
后者研究单个商品的均衡价格及其产量的决定,属于个量分析。
好比树木和森林的关系.6、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种类问题)如何生产(方法问题) 生产多少(数量问题)为谁生产(分配问题)结果好坏,能否改善(价值判断问题)(1)生产什么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比较优势是指比其它主体更低的机会成本从事某种活动。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1.市场需求与供给-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的变化与价格弹性等概念密切相关。
-供给曲线表示生产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供给曲线的变化与价格弹性等概念密切相关。
-市场平衡在需求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处,市场价格和数量等因素决定市场的均衡状态。
2.市场结构和行为-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有很多买家和卖家,没有垄断力量,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在市场竞争中决定。
-垄断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只有一个卖家,有很大的垄断力量,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等由垄断者决定。
-寡头垄断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特点是由少数几个卖家垄断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
3.供给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与生产数量无关,如租金、折旧等;可变成本随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原材料、人力成本等。
-厂商的生产决策基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比较,边际成本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成本,边际收益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能获得的收益。
4.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外部性指市场交易行为对非直接参与者产生的外部效应。
正外部性有助于社会福利的增加,负外部性对社会福利产生损害。
-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不排他且无法排斥他人消费的商品,给私人企业提供公共物品存在困难,需要政府提供。
-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市场垄断者,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政府通过反垄断法和监管机构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5.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
-资本市场是指买卖资本的市场。
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资本市场的利率水平。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资源的买卖市场。
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土地市场的地租水平。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的重点知识总结,重点掌握市场需求与供给、市场结构和行为、供给与生产成本、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等内容,理解各个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材料第二章供求定理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偏好(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4)其他商品的价格(5)人们对未来的预期(6)其他因素如:气候、消费者人数、政府政策、时间等3.供给: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2)生产的成本(3)生产的技术水平(4)相关商品的价格(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6)其他因素如:气候、厂商数量、时间、政府税收政策与扶持政策的变化等5.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1)在供给不变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呈同方向变动。
(2)在需求不变时,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动,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
(3)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则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化是难以肯定的,这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6.限制价格(最高限价):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
7.支持价格(最低限价):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
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
9.影响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1)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生活必需品——小高档耐用品——大)(2)商品的替代性(替代品多——大替代品少——小)(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广泛——大狭窄——小)(4)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大——大比重小——小)(5)时间因素(从长期看——大从短期看——小)(6)此外,商品的耐用程度、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也会影响商品的需求弹性。
10.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的关系11.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1)时间因素(短时间内——小长时间内——大)(2)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规模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小规模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3)成本的变化(边际成本轻微提高——大边际成本明显上升——小)第三章效用理论1. 效用:通过消费某种或某些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引论一.单项选择题1。
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类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B )。
A。
机会成本B。
稀缺性 C. 规范经济学D。
生产什么的问题2. 稀缺性问题( C ).A。
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 B. 只存在于依靠命令机制的经济中C。
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
意味着至少有某些物品价格特别高3.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A. 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因为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
相对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 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要的资源的绝对数量较少D. 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要的资源的相对数量较少4. 经济物品指( D )的物品。
A。
有用 B. 稀缺C。
用钱购买 D. 用钱购买的有用且稀缺5. 以下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 C )。
A. 纺织企业压锭B. 增强中国电信业的竞争C。
下岗职工再培训 D. 国务院精简机构6。
下列属于实证表述的是( C )。
A.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B.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C。
只有控制货币量才能抑制通货膨胀D。
治理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重要7。
“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B )。
A。
规范表述B。
实证表述 C. 否定表述 D. 理论表述8.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D ).A。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 怎样生产C。
为谁生产 D. 以上问题均正确9。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 ).A. 资源配置B. 资源利用C。
单个经济如何实现最大化 D. 价格理论10。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B ).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 国际收支理论二、问答题1、怎样理解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满足的学科?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哪些?3、什么是规范经济学?什么是实证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 D )体现了需求规律。
A.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2C.丝绸的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2.对于大白菜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 A ).A.气候异常严寒B。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2022一、判断正误1、稀缺性不仅仅是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
√2、无差异曲线越高(即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3、合伙制具有联合的无限责任。
√4、短期是至少一种投入量固定,一种投入量可变的时期。
√5、如果人们对牙膏的支出在总收入中只占一个微不足道的比例,那么牙膏的需求就是缺乏弹性的。
某6、如果双头同意勾结,它们可以共同获得与一个垄断者时同样多的利润。
√7、如果工资率提高,替代效应就会引起居民户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市场活动,把更少的时间用于非市场活动。
√8、任何一种可以由政府生产、提供的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某9、苹果的价格上升将使苹果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某10、如果汽车价格下降10%,汽车的需求量增加10%,则需求为单位弹性。
√11、消费者选择理论说明了,现实世界中人们为了作出支出决策要计算边际替代率,并使之等于相对价格。
某12、在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中,没有一个企业能对物品的市场价格有任何重要的影响。
√13、“中国应该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
这是一个实证表述的例子。
某14、如果某种物品价格从7元上升为9元,需求量从8500单位减少为7500单位,则需求弹性为0.5,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5、水是生活所必需的,但价格低,钻石并非生产必需,但价格极高。
这一事实与边际效用理论是矛盾的。
某16在经济学家看来,经济折旧可能是正的(即耐用投入品贬值),也可能是负的(即耐用投入品升值)。
所以,折旧并不一定代表损失。
√17、如果一项投资的现值为正,以利润最大为目标的企业就会进行这项投资。
√18、外部性的存在是因为一个人总想加害于其他人。
某19、在最低成本技术时,用于一种投入的每元支出的边际产量等于用于其他所有投入的每元支出的边际产量。
√垄断竞争与竞争的关键差别是前一种情况下存在产品差别。
√21、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比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小。
√22、厂商的垄断地位保证了该厂商永远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第二章供求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价格是()A 、均衡价格B 、市场价格C 、需求价格D 、最低价格2.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问题是()A、消费者均衡B、厂商均衡C、价格D、供求关系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增加C 、需求量减少D 、需求减少4.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将要下降,则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会()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下列因素中不能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A 、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B 、消费者的价格预期C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D 、商品自身的价格6.两种互补商品中的一种价格下降将导致另一种商品的()上升。
A 、需求量B 、需求C 、价格D 、均衡价格7.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线()A 、向左方移动B 、向右方移动C 、不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9.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非线性需求曲线相切,则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点弹性系数()A 、相同B 、不同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 、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10.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A 、正B 、负C 、0D 、111.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必将导致()A 、供给量增加B 、供给量减少C 、供给增加D 、供给技术12.生产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将下降,则影响该商品当前供给()A 、减少B 、不变C 、增加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3.直线型需求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相同,因此其价格弹性也相同,这种说法()A 一定正确B 一定不正确C 有时是正确的D 无法判断14.x和y两种产品的交叉弹性为1.41,则可以确定这两种产品为()A 替代品B 互补品C 劣质商品D 奢侈品15.某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销售收益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是因为该商品的需求是()A 缺乏弹性的B 富有弹性的C 无弹性的D 与弹性无关16.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则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A 大大增加B 稍有增加C 不变D 减少24.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将()A 同时下降B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交易量无法确定C 同时上升D 均衡交易量减少,均衡价格的变动无法确定25.()情况下,均衡价格将只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