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升初成语练习题(带答案).

小升初成语练习题(带答案).

小升初成语练习题(带答案).
小升初成语练习题(带答案).

成语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如有错请改正。

1、围棋大师聂卫平经常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2、责任编辑说:“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书的其它环节,就望尘莫及了。”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3、商品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见它,有些人却熟视无睹,不去研究它的规律。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4、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自己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的生动。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5、鲁迅先生对友人,尤其对于青年,关怀备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关心得无微不至。

6、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象卧虎,有的象奔马,无不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7、他在填报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8、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离开故乡时,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嘱咐我要继续努力。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9、号声一响,连长一声“立正”,如潮似浪,热火朝天的操场,顿时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10、天津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二、成语选择填空

1、只要你,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的精神所感动。(A 身临其境 B 设身处地)

2、下乡前两天,党委组织扶贫干部进一步学习了有关文件,使大家进一步明确政策,做到。

(A 胸有成竹B胸中有数)

3、我本来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吗?

(A差强人意 B 强人所难)

4、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批驳得。

(A体无完肤 B 淋漓尽致)

5、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了。(A烟消云散B涣然冰释)

6、这部戏演得,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

(A 绘声绘色 B 栩栩如生)

7、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收音机、电视机、书报、画片,。(A 应有尽有 B 包罗万象)

8、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

(A萍水相逢 B 不期而遇)

9、他懂得,建造一座大桥是百年大计,要拿出一个好设计来,需要有一个的过程。

(A深思熟虑 B 深谋远虑)

10、现实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思想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A 胸无城府 B 胸无点墨)

三、辨析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运用的正误。

1、老教师应虚心向青年教师学习,不要老气横秋,自以为是,放不下架子。

2、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没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选上了。

3、梁先生的书画作品气势磅礴,力透纸背。

4、他一向傲气十足,自高自大,目无全牛。

5、他才思敏捷,文不加点,稿件几乎每投必中。

6、几年的时间,张明不但成为了博士生,而且发表了几篇很有影响的论文,令人侧目

而视。

7、“国足换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却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8、中国女篮已是昨日黄花,难以再现当年的神勇,再创当年的辉煌。

9、四年黑暗中的惨淡经营,一个月阳光下的引吭高歌,这就是蝉的生活。

10、既然是批评,就应该直截了当,一针见血;不过“太不留情面”的批评也是不足为

1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12、在这些具体而微的指示之下,从宰相、钦差到一般经办人员,都只是乾隆操纵着的

工具。

13、他是被别人威胁而犯罪的,罪不容诛,

14、回答问题如果不假思索,就流于肤浅,容易犯错误。

15、有些人为保护国家利益而献身,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16、阅读文章应当反复思考,深文周纳,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17、中国国奥队在九强赛上的表现及其导致的失利为千夫所指。

18、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那尊柳树精塑像是那样逼真传神,真称得上是鬼斧神工。

19、这几幅山水画画得都不怎么样,只有小刘画得这幅梅花还差强人意。

20、这次征文的来稿多是些不刊之论,很难公开发表。

21、贝尔格莱德万人空巷,人民纷纷集会、游行,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

22、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已经异军突起,有的已与国营企业并驾齐驱,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23、拜谒中山陵,一种高山仰止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24、大家对您的剧本提出了不少修改建议,我也补充几点,权当狗尾续貂吧。

25、他们两个好得难分难解,好像亲兄弟一样。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

26、我们把这篇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文章刊登出来,奇文共赏,让有志之士看清其反动本质。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27、大厅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五光十色,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28、每当夜幕降临,饭庄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29、这家银行的资金投资于建筑上太大,问题一发生,当然是尾大不掉,很难应付用户要求。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30、澳门回归之际,莘莘学子用他们的歌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31、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活动中需要提倡,其它活动中也需要提倡。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32、你们到北京去的事,让我去找领导也没有用,因为师出无名,让他们怎么能批准呢?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33、刚才我的讲话,仅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提出更好的建议。

34、小刘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我们俩常像亲兄弟一样在一起玩。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35、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残害读书人的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36、为期一周的校园艺术节已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竞争,我们班总分名列全校第一,同学们弹冠相庆,欢呼胜利。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37、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38、“二战”成了时下影视、艺术、文学等艺术作品炙手可热的题材。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39、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40、班里不良现象已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41、他这个人总是西装革履,大腹便便,风度翩翩,很有绅士风度。形容肥胖的样子。

42、他们不甘寂寞,苦心营谋,终于升堂入室,考入理想大学。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43、蒲松龄到了70多岁才考中秀才,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聊斋志异》。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44、有些学者评论古代诗人和他们的作品时,往往取其一而妄下定论,弄得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45、有些犯罪分子一旦被抓住,就装出一副可怜相,痛苦流涕,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46、对于积极的、进步的东西,我们要推波助澜,大力支持;对于消极的、落后的东西,

我们要大加挞伐、严厉批判。

47、面向社会公开招干的启事一登出,报名者便趋之若鹜,报名处热闹非凡。

48、他今年13岁了,正值豆蔻年华。

49、他们两个长得像孪生兄弟,毕业分手三年来,他们一直藕断丝连。

50、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51、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邓小平与粟裕相敬如宾,相互鼓励。

52、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你蓬荜生辉。

四、以下各句中均有成语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4、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5、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6、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7、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8、《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9、《春天的故事》歌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10、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11、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12、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13、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14、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15、厂长的发言确定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16、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17、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18、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

19、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20、大家齐聚一堂,欢迎这位从海外归来的莘莘学子。

21、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22、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23、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24、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25、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26、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27、节日的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28、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

29、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

30、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所不至。

31、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32、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杜诗沉郁顿挫,孰优孰劣,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五、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B.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他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得新鲜,现实感强。D.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雷锋一生很短暂,但所做的好事却极多,简直罄竹难书。

B.我刚刚学习绘画,请您务必多加指教,感同身受。

C.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他责无旁贷地走上了领奖台。

D.应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提出疑问,对旧的学术权威提出挑战,要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独辟蹊径。

参考答案:

一、正确的是:1、3、5、6、7、8、9

2、爱莫能助或力不从心

4、耳闻目睹

10、震耳欲聋

二、

1、A

2、B

3、B

4、A

5、A

6、A

7、A

8、B

9、A 10、B

三、

正确的是:1、3、5、9、15、17、18、19、21、22、23、26、28、31、32、33、35、39、45

四、

1、“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2、“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3、“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4、“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5、“不刊之论”也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绝对正确”。

6、“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7、“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8、“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9、“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10、“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11、“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用指金玉之类。

12、“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13、“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14、“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

15、“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

16、“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17、“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于用于句①。

18、“义无反顾”,意思是“道义上不容许徘徊退缩;只能勇往直前”。而句中“为出版画册而放弃休息时间”与“道义”无关。

19、“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种花卉。

20、“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而“这位”并不等于“众多”学子。

21、“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2,“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23、“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24、“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25、“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26、“磋陀岁月”:原意为“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而句中理解为“艰苦岁月”了,牵强。

27、“美轮美奂”:形容屋宇华丽、高大众多。句中将此词用以形容灯光,实属附会之词。

28、“无可厚非”应换为“无可非议”。

29、“另眼相看”应换为“刮目相看”。

30、“无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或坏事都做遍了”。若换成“无微不至”就好了。

31、“断线风筝”: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而句中“小燕”却在“打电话给妈妈”,显然自相矛盾。

32、“半斤八两”:彼此一样,形容差不多;“各有千秋”:各有特长,应删掉“半斤八两”。

五、选择题

1、A

开门揖盗:开了门让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来危害自己。

漫不经心:有“随便”之意,宜改为“漠不关心”

耳濡目染:多指较长时间的影响,宜改为“耳闻目睹”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比喻印象不深刻

2、D

罄竹难书:罄,尽。竹,古代写字的竹简。原指要写的事太多,写不过来。后用来形容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尽

感同身受:内心的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人向对方表示谢意。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独辟蹊径:独自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