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批评方法论8、影视接受批评
- 格式:ppt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5
影视鉴赏与批评影视作品如果仅是那些放在盒子里的胶片和录像带,那么它将永远是没有生命的东西。
没有观众审美活动的参与,没有观众情感的投入,没有观众在观赏活动中的创造性理解,艺术家赋予其作品的潜在功能就永远无法实现。
因此,我们在这里就将从审美接受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鉴赏和批评一部影视作品。
第一节影视鉴赏影视鉴赏是人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所伴随的一种审美活动,是观众在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影视知识和相关艺术理论指导下,在对影视作品的直观感受中领悟作品内涵、享受作品形式美,并对作品作出审美评价的艺术创造活动。
一,影视鉴赏的特点与其它艺术鉴赏活动相比,影视鉴赏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从艺术接受的功能来看从艺术接受的功能来看,影视艺术作品鉴赏是一种审美体验或文化消费,是对影视艺术作品按照艺术美和影视美的规律和原则,对影视艺术作品加以感受、体验、理解和判断,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技术性和商业性,影视艺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才兴起的一门年轻的综合艺术,它的诞生是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对它的鉴赏活动也必须在满足一定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另一个方面,从影视艺术诞生的时候起,它就被当作一种商品、一种文化消费品出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观赏影视作品也是在消费一种文化产品。
大众化的消费市场对影视作品审美品格的反向影响,或者说影视作品对于受众市场的倚重决定着影视作品具有强大的塑造大众文化品格的功能,它将对传播先进文化,引导文化消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二、从艺术接受的目的来看从艺术接受的目的来看,影视艺术作品鉴赏是一种个人性的、随意性的、感性化的接受,目的是获得艺术感受。
影视艺术鉴赏活动,说到底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
在影视鉴赏的审美过程中,因个人的情趣、经历、性格、文化的差异,对同一部作品经常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说明影视艺术鉴赏活动既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
论影视批评的方法和类型论影视批评的方法和类型引言:影视批评是对电影和电视剧进行评论和评价的一种文化活动,旨在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文艺性的评论,拓宽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影视批评具有丰富的方法和多样化的类型,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对作品进行审美和艺术的解读。
本文将介绍主要的影视批评方法和类型,并对其特点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影视批评的方法1. 艺术解读法艺术解读法是一种通过对影视作品进行艺术性的解读和分析来评价它们的方法。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表达方式。
艺术解读法关注作品的艺术构成、意象和符号,通过解读影像和声音的设计,分析剧情结构和角色形象的塑造,探寻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艺术意图。
通过对作品的艺术性进行解读,可以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从而为观众带来更深入的观看体验。
2. 文化批评法文化批评法是一种通过对影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进行评价的方法。
影视作品是一种文化现象,其创作和传播受制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文化批评法关注作品所传递的意义和价值观,分析作品对特定文化现象的态度和观点,通过对文化背景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影响。
同时,文化批评法也可以揭示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文化共鸣和冲突,促进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3. 历史评价法历史评价法是一种通过对影视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的方法。
影视作品有时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背景,通过叙事和塑造来再现历史片段或人物形象。
历史评价法关注作品对历史的还原和再现程度,分析作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和诠释是否准确,同时也关注作品对观众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的影响。
通过历史评价法,可以推动观众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
二、影视批评的类型1. 影片评论影片评论是对电影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的一种批评形式。
影片评论既包括对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评价,也包括对制作和表演的技术层面的评价。
影片评论主要关注作品的整体表现,包括剧情结构、角色塑造、影像和声音的运用等方面。
论影视批评的方法和类型论影视批评的方法和类型导语: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被广大观众所喜爱。
然而,对于影视作品的评价与批评,则是一个相当主观和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从方法和类型两个方面,探讨影视批评的本质与特点,以期增进对影视批评的深入理解。
一、影视批评的方法1. 文字批评法文字批评是最传统、常见的影视批评方法。
从影视作品的各种细节、表现手法、主题、剧情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通过笔触的流畅和观点的明确来传达批评者对作品的赞美或批评。
文字批评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篇幅的延展和思考的深入,详细阐述对作品的观点和解读。
同时,文字批评也要求批评者对影视语言和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分析能力。
2. 视频批评法随着网络的发展,视频批评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影视批评形式。
视频批评借助于图像与声音的媒介来传达观点,使得评论更加具象、直观。
批评者可以通过片段的选取、剪辑和配乐等手法,将自己的观点以一种有趣和富有创意的方式表达出来。
视频批评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影像的表现力,生动地展示作品中的亮点和问题,并且更容易吸引年轻受众的关注。
3. 社交网络批评法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影视批评逐渐在微博、豆瓣、微信等平台上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活动。
批评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表情等多种方式,直接在社交网络上表达对影视作品的看法和评价,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
社交网络批评法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传播、聚集大量意见,形成社群效应。
同时,它也受到了网络暴力和舆情的困扰,可能存在浅尝辄止、重口味、情绪化等问题。
二、影视批评的类型1. 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关注影视作品的创新与突破,通过艺术角度来评价作品的视听效果、使用的影像美学等方面。
艺术批评强调对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评判,对作品中的意象、符号等进行解读。
它以艺术观点为基础,评价影视作品的创造力与独特性。
2. 社会批评社会批评注重影视作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表达。
通过挖掘作品中的社会议题、反映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作品的社会责任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评价。
影视鉴赏与批评影视作品如果仅是那些放在盒子里的胶片和录像带,那么它将永远是没有生命的东西。
没有观众审美活动的参与,没有观众情感的投入,没有观众在观赏活动中的创造性理解,艺术家赋予其作品的潜在功能就永远无法实现。
因此,我们在这里就将从审美接受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鉴赏和批评一部影视作品。
第一节影视鉴赏影视鉴赏是人们在观看影视作品时所伴随的一种审美活动,是观众在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影视知识和相关艺术理论指导下,在对影视作品的直观感受中领悟作品内涵、享受作品形式美,并对作品作出审美评价的艺术创造活动。
一,影视鉴赏的特点与其它艺术鉴赏活动相比,影视鉴赏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从艺术接受的功能来看从艺术接受的功能来看,影视艺术作品鉴赏是一种审美体验或文化消费,是对影视艺术作品按照艺术美和影视美的规律和原则,对影视艺术作品加以感受、体验、理解和判断,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技术性和商业性,影视艺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才兴起的一门年轻的综合艺术,它的诞生是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对它的鉴赏活动也必须在满足一定技术水平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另一个方面,从影视艺术诞生的时候起,它就被当作一种商品、一种文化消费品出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观赏影视作品也是在消费一种文化产品。
大众化的消费市场对影视作品审美品格的反向影响,或者说影视作品对于受众市场的倚重决定着影视作品具有强大的塑造大众文化品格的功能,它将对传播先进文化,引导文化消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二、从艺术接受的目的来看从艺术接受的目的来看,影视艺术作品鉴赏是一种个人性的、随意性的、感性化的接受,目的是获得艺术感受。
影视艺术鉴赏活动,说到底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
在影视鉴赏的审美过程中,因个人的情趣、经历、性格、文化的差异,对同一部作品经常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说明影视艺术鉴赏活动既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
(名词解释)1、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想通过分析人的精神活动,找到隐藏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终极原因。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人格系统理论、潜意识论和梦的解析,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名词解释)2、心理结构理论:意识与潜意识。
人的精神活动好象冰山,只有很少部分浮现于意识领域,具决定意义的绝大部分都淹没在意识水平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
人格结构中最底层的本我,总是处在无意识领域,本我包藏着力比多即性欲的内驱力,成为人一切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
(简答)3、人格系统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完全隐没在无意识之中,它主要由性的冲动构成。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寻求欢乐、躲避痛苦是本我最重要的功能。
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本我与外部世界、欲望和满足之间的居中间者。
自我的功能是控制和指导本我与超越、拐进人格的协调发展。
自我是有逻辑、有理性的,并具有组织、批判和综合的能力。
遵循“唯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在道义方面的表现,是理想的东西,超我分为自我理想和良心,需要努力才能达到,它是完美的而非快乐或实际的,它是禁忌、道德、伦理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宗教戒律的体现者。
4、梦的解析与意义:梦的意义是愿望的实现(欲望的达成)是一种意愿的满足。
梦的工作通过四种机制得以完成:浓缩、一致、具象化、二次加工。
梦的工作将身体刺激、白日经历和残余和梦思维转换为一系列的形象,即完成一次具象化的过程。
在这一具象化的过程中,梦思维中的童年记忆、尤其是创伤情境经过浓缩或一致化的“处理”,使之连贯地呈现在梦境中的“故事场景”里。
二次加工指梦的工作对梦境进行修饰。
这一修饰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避开超我的审查机制和超我的禁令。
它去掉梦境中的“毛边”——因为使梦得以出现的生理机制正是为了保证睡眠,如果梦中的场景“冒犯”或刺激了超我的审查机制,我们便会从梦中惊醒。
二次加工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则是使梦中的“情节”相对的统一流畅,具有某种可理解性与逻辑性,而不是纯粹地混乱与浑沌。
《影视批评》学习手册本课将以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互动形式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 以电影的方式来认知电影。
我们建议你尽可能按照如下进程学习本门课程, 这将有助于你跟随我们安排的同步指导活动更好地完成本课程。
由于入学时间和学习习惯的不同, 本门课程的教学安排表供自学参考, 不作为强制要求。
目录一、课程脉络 (4)1.历史梳理 (4)2.本体探寻 (4)3.批评实践 (5)二、学习方法 (5)《学习手册》内容 (5)方法指导 (6)三、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及学习活动 (9)第一讲电影与电视概说 (9)课程介绍 (9)教学计划 (9)教学目标 (10)教学重难点 (10)学习活动 (10)第二讲电影理论史简述 (12)课程介绍 (12)教学计划 (12)教学目标 (13)教学重难点 (13)学习活动 (13)第三讲电影批评的历史与类型 (15)课程介绍 (15)教学计划 (15)教学目标 (16)教学重难点 (16)学习活动 (16)第四讲影视艺术的视听语言 (18)课程介绍 (18)教学计划 (18)教学目标 (19)教学重难点 (19)学习活动 (19)第五讲电影的场面调度因素 (21)课程介绍 (21)教学计划 (21)教学目标 (22)教学重难点 (22)学习活动 (22)第六讲电影的影调、听觉语言及剪辑 (24)课程介绍 (24)教学计划 (24)教学目标 (25)教学重难点 (25)学习活动 (25)第七讲电影叙事观 (27)课程介绍 (27)教学计划 (27)教学目标 (28)教学重难点 (28)学习活动 (28)第八讲电影本体论与电影作者论 (30)课程介绍 (30)教学计划 (30)教学目标 (31)教学重难点 (31)学习活动 (31)第九讲电影符号学与电影叙事学 (33)课程介绍 (33)教学计划 (33)教学目标 (34)教学重难点 (34)学习活动 (34)第十讲精神分析理论 (36)课程介绍 (36)教学计划 (36)教学目标 (37)教学重难点 (37)学习活动 (37)第十一讲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39)课程介绍 (39)教学计划 (39)教学目标 (40)教学重难点 (40)学习活动 (40)第十二讲意识形态批评 (42)课程介绍 (42)教学计划 (42)教学目标 (43)教学重难点 (43)学习活动 (43)一、课程脉络本课程共有十二讲内容, 这十二讲之间的顺序并非随意安排, 而是精心设计编排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