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病人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0
鼻中隔偏曲的护理流程一、严格执行《护理部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形成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者。
二、病情观察(1)病因鼻中隔外伤以及鼻中隔诸骨发育不均衡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1、鼻塞:为主要症状,可单侧或双侧。
2、鼻出血:常发生在偏曲之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
3、头痛:偏曲之凸出部压迫同侧鼻甲而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4、临近器官症状:可继发鼻窦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三、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及意义,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使病人有思想准备减轻焦虑。
2、鼻部准备术前一日减去鼻毛剃净胡须,用肥皂清洁外鼻及周围皮肤,防止术后感染。
检查确定病人无感冒,鼻粘膜肿胀后手术。
3、术前检查进行全身检查及局部专科检查,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测定,鼻部CT和X片确定手术部位。
并了解病人全身疾病,排除手术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
4、药物准备根据需要完成皮肤药敏试验,术中可能输血者做好定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术前30分钟打术前针。
5、其它准备术前禁烟酒刺激性食物,手术前禁食禁水术晨更衣。
沐浴、剪指(趾)甲,根据手术部位备皮。
注意患者有无发热、感冒、女患者月经来潮等情况,必要时通知医生(2)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术后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做口腔护理。
3、遵医嘱给予抗炎、抗水肿、止血输液治疗。
4、由于两侧鼻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的病人只能张口呼吸。
为了预防口干、咽干和呼吸道感染嘱病人多饮水并增加室内湿度用盐水或朵贝氏液含漱。
5、给予半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
6、嘱病人将口中血液吐出勿咽下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时便于观察出以便以便及时处理。
7、准备抢救用品以便随用随取。
8、心理护理:关心安慰病人、解除其恐惧心理、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3)并发症的观察:1、感染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体温超过38.5度,或患者主诉伤口异常疼痛,且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应及时通知医生2、出血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净,口腔及鼻腔分泌物的性质、量及颜色。
鼻中隔偏曲病人的护理时间:地点:主讲人:参加人员:一、定义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鼻中隔偏曲的病因说法不一,比较多的说法有如下几种:1.外伤因素一般人多认为直接或间接的外伤是引起鼻中隔偏曲常见的原因。
直接外伤是指鼻部受跌伤或撞击伤后,发生鼻中隔骨折或鼻中隔软骨脱位等病变,而引起的鼻中隔变形。
特别是儿童时期的鼻部外伤,但因当时各骨发育不全,因而不显症状。
随着年龄增长,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逐渐显出偏曲并发生症状。
所谓间接鼻外伤是指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颅骨在产道内受到压迫,使两侧颧骨及上颌骨向中线挤压,致使腭弓向上突起,并使鼻中隔的形态发生改变,或在成人以后,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形成偏曲畸形。
鼻中隔后部骨化较早,且有鼻骨及上颌骨额突保护,受伤机会较少,不易引起偏曲。
鼻中隔软骨部位于鼻梁软骨结构之下,易于受到外伤,发生脱位或偏曲的机会较多。
因此鼻中隔偏曲以前部或前下部多见,也说明鼻部外伤是鼻中隔偏曲的常见原因。
2.发育失衡鼻中隔上方的鼻骨、筛骨和后方、下方的犁骨、腭骨及上颌骨等发育较早,而鼻中隔软骨发育较晚,因而受到上述各骨质的限制,不能充分发展,易形成偏曲。
如果主要因前上方的鼻骨和后下方的鼻嵴的限制,使鼻中隔软骨向前发展困难,则将形成鼻中隔前部的偏曲。
如果因筛骨正中板和犁骨的限制,使鼻中隔软骨发育受阻,多形成嵴突或距状突。
这种学说可以解释临床上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嵴突或矩状突普遍存在的原因。
3.遗传因素有人提出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父为长形头颅,母为小平头颅,其子女可能有巨大鼻中隔与小型鼻外形,致使鼻中隔发育受限,因而形成鼻中隔偏曲。
有人曾发现某些同一家族的人,有同样鼻外形和鼻内畸形的趋势。
4.压迫因素鼻腔有肿瘤或息肉,有肉芽肿病变等的长期压迫,或者有鼻石或异物等长期压迫,均可使鼻中隔偏曲,在临床上常可见到,是不容置疑的。
鼻中隔偏曲疾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一、全麻患者术前须知1.饮食要求:晚上十二点以后不要吃东西,不要喝水,等到手术室的护士下来接您去做手术。
2.着装要求:穿病号服,早晨洗漱时把内衣裤脱下来,打完术前针在病房休息等候,等到手术室的护士下来接您去做手术。
3.备物:准备抽纸巾,女性准备尿盆,男性准备尿壶。
4. 装饰品:摘下随身携带的物品如(耳钉、耳环、金属发夹、项链、手镯、眼镜、隐形眼镜等),女士有指甲油地记得清洗干净。
5.个人卫生要求:注意修剪指甲,刮胡子。
二、全麻患者术后须知1.卧位要求全麻病人术后清醒6小时后给予半坐卧位。
2.饮食要求①术后6小时内若嘴干或口渴可给予筷子沾水擦拭嘴唇,术后6小时后可以少量饮水,不恶心,不呕吐后再吃些温凉的粥类及牛奶,不能吃热、烫、油炸辛辣的东西,避免过度咀嚼。
②术后2~3天可吃粥、牛奶等4-7天可吃普食(如干米饭、水果、饼干等)。
3.伤口护理①鼻腔内填塞会引起鼻部肿胀、头部胀痛、流泪、请不要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②术后48小时后医生会拔除鼻腔填塞物可缓解,请不要自行将填塞物拔出。
②不要挤压、碰撞鼻部,鼻子堵塞后可用嘴巴呼吸,禁止用力擤鼻,防止打喷嚏、咳嗽,以免纱条移动和脱落。
4.特殊强调①术后2周内鼻部伤口会有少许渗血,属于正常现象,请勿紧张。
②术后2周内不要长时间低头、弯腰、剧烈运动,勿用力擤鼻、避免出血。
③术后上厕所不要太用力,便秘者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防止便秘,引起出血。
三、出院指导1.饮食: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2.伤口: 注意劳逸结合,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护鼻部勿受外力碰撞以防出血或影响手术效果。
3.出院后正确使用滴鼻剂滴鼻,继续每天冲洗鼻腔。
4.遵医嘱定期随访,不适随诊。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双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
鼻中隔偏曲大多属先天性发育异常,后天继发者较少。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病人有无鼻外伤史,儿童时期有无腺样体肥大病史,评估病人是否有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
2.身体状况鼻塞、鼻出、头痛、邻近器官症状。
3.辅助检查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CT或MRI扫描)。
4.心理-社会状况因鼻塞、头痛等,加之严重者影响鼻的外形,病人易产生焦虑心理。
护士应多关心病人,并注意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和期望。
【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舒适改变:鼻塞、头痛与鼻中隔偏曲及鼻腔填塞有关。
2.潜在并发症:术后出血。
3.知识缺乏:缺乏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与保健知识。
【护理措施】
1.遵医嘱使用减充血剂。
2.手术前、后的护理参见“鼻科病人手术前后常规护理”。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正确使用滴鼻剂滴鼻。
2.术后注意保护鼻部勿受外力碰撞,以防出血或影响手术效果。
3.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
4.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护理评价】
1.鼻腔通气改善,头痛消失,不适感减轻。
2.无并发症发生。
3.病人知晓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与自我保健知识。
- 1 -。
鼻中隔偏曲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形成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
【护理常规】1.术前(1)心理护理:重视患者情绪反应,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3)术前训练:训练卧位,如厕;教会患者正确的摒鼻方法。
(4)卧位护理:指导患者学会床上翻身、坐起、起床的方法。
(5)术前准备:①剪双侧鼻毛,剃净胡须;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食 8h。
(6)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CT片子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2.术后(1)术后体位:术后6h取半卧位。
(2)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遵医嘱给予面罩吸氧5L/min。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吐出或吸出呼吸道及口内分泌物、呕吐物。
注意观察有无呼吸道梗阻或窒息等意外。
(3)伤口护理:①鼻额部冷敷;少量出血时,给予味麻液滴鼻;②术后鼻腔可有少许渗血、痰中带少许血丝,鼻腔填塞可有轻度头痛、鼻部胀痛、溢泪等症状,都属正常现象,如有其他不适,及时通知医师处理;③注意鼻腔填塞物有无松动或脱落,有无耳部症状,保护鼻前庭组织。
(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填塞物一般48~72h后取出,指导患者勿用力攥鼻,以免再次出血;②手术后第3天,可使用0.9%氯化钠溶液喷鼻,加快鼻腔填塞物的溶解吸收;③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滴鼻液滴鼻,指导患者勿用力摒鼻,打喷嚏;④注意观察鼻腔渗血情况;如后鼻孔有血液流下,指导患者吐出,以便观察出血量;如出血较多,及时通知医师处理;⑤注意患者全身状态、有无贫血、休克等急症。
(5)心理护理:护士应给予更多的关心,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给予讲解相关知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患者手术清醒6h后可在床上活动,次日开始下床活动。
鼻中隔偏曲病人的护理难点及对策【概述】凡是鼻中隔的上下或前后径偏离矢状面,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者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者,称为鼻中隔偏曲(deviationofnasa1septum)。
偏曲的鼻中隔可以呈现各种形状如“C”形、“S”形偏曲,如呈尖锥样突起,则称棘突(SPUr),如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崎样突起,则称崎突(ridge)o也可以呈多种复杂的混合形态。
鼻中隔偏曲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鼻塞、鼻出血、反射性头痛等。
单纯性鼻中隔偏曲绝大多数是鼻中隔的骨和软骨发育不均衡所致。
继发性鼻中隔偏曲主要是鼻中隔外伤、鼻内肿瘤或异物压迫鼻中隔以及儿童腺样体肥大、硬腭高拱限制了鼻中隔发育等原因所致。
鼻中隔偏曲诊断明确,且病人有明显的鼻塞、头痛或鼻出血症状时,应予以治疗。
针对鼻中隔偏曲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
【护理难点及对策】一、术前护理难点及对策难点1鼻腔通气状况的评估及处理解析:鼻塞为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
由于形偏曲或崎突引起同侧鼻腔堵塞,对侧鼻腔长期承担主要通气功能,使鼻腔黏膜持续处于充血状态而出现下鼻甲代偿性肥大,进而出现双侧鼻塞。
形偏曲多为双侧鼻塞。
鼻塞可造成病人嗅觉减退、头昏、头痛、睡眠质量差等症状。
术前评估病人鼻腔通气状况,了解鼻塞给病人带来的不适感,减轻病人症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对策:1评估病人鼻腔通气情况,如询问病人鼻塞的部位,鼻塞的严重程度,有无头昏、头痛症状,是否影响夜间睡眠等。
2.鼻腔通气功能检测。
通过鼻阻力检测仪、鼻呼吸量检测仪均能客观分析出鼻腔的通气状况,判断病人的主观症状是否与仪器检测结果一致,有利于医生制订手术方案。
3.对于因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而导致的鼻塞,可遵医嘱使用鼻腔减充血剂,以减轻鼻腔黏膜肿胀,改善鼻腔通气状况,同时减轻病人头部疼痛症状。
4.对于因严重鼻塞影响夜间睡眠的病人,可给予经鼻导管低流量吸氧,减轻缺氧症状,促进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