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的听课心得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它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孩的成长故事,她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在书中,主人公小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的家庭并不富裕,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
但是,小雪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相反,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她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尽管她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她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她不断努力学习,不断锻炼自己的绘画技巧,最终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奖项,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画家。
小雪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梦想,就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不要轻易放弃。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被小雪的坚持和勇气所感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梦想,就要像小雪一样,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正如书中所说,“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除了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之外,这本书还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在书中,小雪的父母虽然并不富裕,但是他们对小雪的支持和鼓励却是无微不至的。
他们在小雪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始终给予她无尽的鼓励和帮助。
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在生活中,家庭的支持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行。
总的来说,《我有一个梦想》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
它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同时,我也会更加珍惜家人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始终能够给予我无尽的支持和帮助。
《我有一个梦想》听课随感听课随感每一个教师每一堂课都会带给我有益的启发,因此我喜爱听课,我喜爱在听课时带着自己的摸索。
因此就有了眼前这些文字。
10月15日从昨天开始,在一中听市优质课竞赛,收成不能说没有,但绝没有想象的大。
说明高手如何说是少数,也说明你自己的眼眶比较高。
因此,看花容易绣花难,你不该说三道四,在那个地点,你写下自己的听课感受。
为了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绪,唤醒自己的灵感。
第一节课《我有一个妄图》赵老师(有机会跟她联系一下,是个高手。
)导语从“妄图成真”这句日常祝福语转入学生各自的妄图,由几个学生谈谈自己的妄图,由此转入马丁路德金的妄图。
引入课题。
环节一: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读一遍。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排比句式的运用在演讲中的作用。
(省事,能不能让学生真正记在内心?目标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一环,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任务,因此让学生默记一遍,或者复述一遍,强化“定向”意识看起来更好。
)环节二:检查预习,字音词语,板板正正,不出花哨。
(那个是必要的。
)环节三:(设疑)师:看题目产生什么疑问?生:我是谁?生:我有如何样的妄图?生:我的妄图如何样实现?(让学生说出来,省事。
“师逸生劳”,这是在下追求的成效。
)环节四:(整体感知抓中心。
)出示摸索研读问题1、马丁·路德·金的妄图是什么?2、他什么缘故会有如此的妄图?师:作者有什么样的妄图呢?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跳读课文2分钟。
(组织语言洁净利落,教学素养不错。
问题明确,强调时刻限制。
好!)(自读、定向、讨论,俨然魏书生的嫡传。
)学生找出自由、民主、平等等内容。
师:哪些段落表达作者对民主、平等、自由的期望?生:(18-25)齐读(读1)(要探讨的内容是学生找出的,而不是教师规定的。
相信学生,他们是可不能找错的。
假如学生找的都和你预备的不一样,那就说明你找的并不对,或曰你对自己的学生并不了解。
)环节五:(诵读品味第2段,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成效。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反思《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反思112月28日下午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听了我的一堂公开课,从课后老师们的评价来看,我的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作为一名课改大潮中的新青年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课改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现将本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1、总体来说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都得以落实。
2、本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节课中,我始终贯穿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有关资料和预习质疑,在课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和思维,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使他们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本课教学思路清晰。
我首先为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如果同学们面对本文的文题时,你们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呢?学生的回答是:“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怎样实现这个梦想”。
这是学生的思路,我没有按照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思路来分析课文,而是按学生的思路来分析课文,并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所对应的段落并加以概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怎样实现这个梦想?学生自己出结论后,也就理清了作者的演讲思路。
4、读写结合运用较好。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应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表达能力。
所以在课上我让学生通过比较诵读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新念,在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正如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的:“精彩片段,不惜重锤敲打,直到打出火花。
”所以重点段落我让学生读了两遍。
学生能体会到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和排比句式的效果和妙处,顺水推舟,引出课堂练笔,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当堂训练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的渴望,5分钟后让学生读自己的作品,然后师生共同点评。
我有一个梦想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我有一个梦想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通用16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我有一个梦想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通用1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有一个梦想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篇1今天,我读了马丁·路德·金写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
这篇演讲稿可称得上是我见过的写的最好的一片演讲稿,我的妈妈告诉我,这篇演讲稿曾经轰动了整个美国,马丁·路德·金也随之轰动了整个美国。
我从这篇演讲稿上感觉到,马丁·路德·金是一个充满了正义的人,他希望他的国家能振兴起来,希望黑人不再被白人所压迫,希望白人能与黑人和睦相处,希望在大家在生活的时候不再用自己皮肤的差异来判定自己的卑贱。
希望黑人能自由。
这篇演讲稿里,每一个字都流露出马丁·路德·金对黑人自由的渴望;每一个字都流露出马丁·路德·金对奴隶主与奴隶能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的期望;每一个字都流露出马丁·路德·金对黑人与白人情同骨肉携手并进的希望。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让我体会到了当时美国政府对黑人的不平等待遇。
他那激情的演讲震撼了一个又一个的白人与黑人;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唤醒了人们那沉睡多年的良心;那一浪接一浪的掌声给人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回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演讲,不但给了人们永不磨灭的回忆,还让人们发现了自己对黑人的不公。
现在,在去美国,再也不会看见白人对黑人投去蔑视的眼神了,真正地达到了马丁·路德·金所希望的那样“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世界又变成了和平的时期。
我有一个梦想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篇2读完《我有一个梦想》这本书后,我感到万分的荣幸,因为这书里蕴涵着非常多的丰富多彩的知识,它使我变的像一些名人一样的有着风度偏偏的气势;使我明白了世间什么才是爱;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书中的:当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的时候,走在街上,母亲就紧紧地拉着我,不准我离开一步,惟恐我冲撞了白人,招来灾祸。
《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体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一个崭新的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我以为语文课堂教学应看眼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质。
从心理学角度我们也可以得知任何一个人在主观上都有自己的目标,并都希望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去体验和享受目标实现的欢愉,甚至在未明确真正的目标时,已萌发了目标实现的意识。
就目前的现状,广大中学生在升学目标的驱使下,他们要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
鉴于这些,我们在具体的一堂课内,只有强化目标意识,只有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堂扩展,始终注重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整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实现语文课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感传统教学方法受到极大的冲击,早已不能适于当今的需要了,因此在力求改变传统教法上做了些尝试,现就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初次选入高中课本的一篇演讲词,诵读性很强,课文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读懂。
这样的一篇课文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去教,学生一定会提不起兴趣。
我在上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两课时,一个半课时侧重练,半个课时侧重读。
第一课时首先播放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原声英文录音带,让学生感知当时现场的那种如出膛之弹,似喷井之油的磅礴气势,再由老师范读了全篇课文,主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分配、语调的缓急、语言的轻重。
两遍听完后,同学们情绪非常激动,跃跃欲试,这时趁势给同学们一个题目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写一组排比句,突出一个中心。
要求同学即刻动手写出来并在班上宣读,很快就有同学要来展示他的习作了,让三五个同学展示他们的习作,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接下来就是引导同学们来看课文,解决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文章用什么方法表达这个梦想这两个问题。
评课观摩《我有一个梦想》一课的反思观摩王老师一课后,我们小组率先发言,可能是在评课时发言老师没有记好小组内讨论的结果,在代表小组发言时没有完全传达出小组讨论的建议。
而这些认识在后来的发言中竟然没有涉及,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这节课的优点大家都谈得很到位,但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却没有明确指出。
那就是要像授课教师一样去写一些东西,在课堂上去展示一些自己创作的文字。
这一点也许是三中教师的光荣传统,或者说是“见贤思齐”的结果。
贾会彬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通过改写文本让学生比较鉴赏,通过下水写作让学生模仿借鉴。
前段在进行高二教师课堂观察时听了杨老师的一节课,对《项脊轩志》的最后文本进行了改写,让学生体会以景作结的“至情言语寂无声”的表达效果。
这节课,王老师在“在写作中述说梦想”环节,同样出示了自己所写的一段排比式的文字,让学生欣赏学习。
我们小组在讨论时更多地说出了建议和应该改进的地方。
而发言人只说出了其中一个方面。
我们认为授课人在让学生探究排比、反复等修辞作用时出示了马丁路德金的一段演讲,目的是领悟演讲人的澎湃的激情,欣赏过之后最好让学生再来读一读文本,英语原声的演讲录像只能起一个铺垫感情的作用,蓄势铺垫之后再来诵读一番,学生诵读这一目标的达成度便高一些,诵读技巧会在这节课得到一些生长。
另外,我们还认为,虽然授课教师在发言时针对文体特征在诵读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实际授课时没有在诵读方面对学生进行扎实适切的指导,这点其他组似乎也指出来了,但建议的是教师应该范读。
我们认为,第三位同学在读到文段末尾“响彻每一个山岗”时并没有传达出十足的气势,还可以提升、拔高。
但教师在评价时却给予高度评价,没有通过诵读技巧的处理带出一个课堂高潮来。
第四位同学的诵读有些声嘶力竭,这应该是感情处理的大忌,但授课教师没有发现,仍是简单点评。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学生对文字的诵读处理停留在自发的水平,并没有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带来飞升,超越。
《我有一个梦想》听课随感听课随感每一个教师每一堂课都会带给我有益的启示,因此我喜欢听课,我喜欢在听课时带着自己的思考。
于是就有了眼前这些文字。
10月15日从昨天开始,在一中听市优质课比赛,收获不能说没有,但绝没有想象的大。
说明高手毕竟是少数,也说明你自己的眼眶比较高。
当然,看花容易绣花难,你不该说三道四,在这里,你写下自己的听课感受。
为了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绪,唤醒自己的灵感。
第一节课《我有一个梦想》赵老师(有机会跟她联系一下,是个高手。
)导语从“梦想成真”这句日常祝福语转入学生各自的梦想,由几个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由此转入马丁路德金的梦想。
引入课题。
环节一: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读一遍。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排比句式的运用在演讲中的作用。
(省事,能不能让学生真正记在心里?目标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一环,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任务,所以让学生默记一遍,或者复述一遍,强化“定向”意识似乎更好。
)环节二:检查预习,字音词语,板板正正,不出花哨。
(这个是必要的。
)环节三:(设疑)师:看题目产生什么疑问?生:我是谁?生:我有怎样的梦想?生:我的梦想怎样实现?(让学生说出来,省事。
“师逸生劳”,这是在下追求的效果。
)环节四:(整体感知抓中心。
)出示思考研读问题1、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2、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师:作者有什么样的梦想呢?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跳读课文2分钟。
(组织语言干净利落,教学素质不错。
问题明确,强调时间限制。
好!)(自读、定向、讨论,俨然魏书生的嫡传。
)学生找出自由、民主、平等等内容。
师:哪些段落体现作者对民主、平等、自由的渴望?生:(18-25)齐读(读1)(要探讨的内容是学生找出的,而不是教师规定的。
相信学生,他们是不会找错的。
如果学生找的都和你准备的不一样,那就说明你找的并不对,或曰你对自己的学生并不了解。
)环节五:(诵读品味第2段,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范文《我有一个梦想》的作者马丁.路德.金生于1929年,是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篇一: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范文前几天,我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讲词》一书中,读到了一篇励志人心的演说,它的演讲者是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 金。
这篇演讲很长,但它的每一句话都打动人心,其中最能打动我的一句话是: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仰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生而平等。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如果每一个人都晓得这个道理的话,国家就会站立起来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
譬如,我的朋友二勇因为个头比较小,所以经常被高年级的学生欺负,好多同学都想帮助他,但最后都失败了。
当我得知这件事时,感到很生气,但我有无能为力,我感到非常常规非常失落。
我现在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我相信我最终可以帮到他。
马丁路德.金的一生都在为反对白人对黑人的歧视而斗争,他有着不畏惧大人物、一心为民的精神,这些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这篇演讲好多人都听过,他也一定可以名垂青史。
篇二:我有一个梦想读后感范文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我有一个梦想》,我觉得非常好看!书里主要讲有个小男孩,他想当飞行员,但她家里非常穷,别人都说这根本不可能。
可他却还在每天努力学习,一直想着这个梦想……最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奇迹般的当上了飞行员,这是所有人都感到震惊!读后,我真的感动了,先不说梦想吧,想想我自己。
以前,我也会有一些自己的理想,比如,我说我每天做50道口算题,可放学后,写完作业我便累坏了,还说什么写口算题,根本不可能;还有时,我自己决定上课一定要努力发言,可有是一节课上,我一次手也不举,甚至有时还没认真听……但现在,我变多了,每当我有什么理想,我都会努力去实现。
有一次,爸爸说让我把家里的地拖一下,然后带我去姑姑家,我痛快的答应了。
初心不改的小学生——《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感悟。
我的初心,可以追溯到我还很小的时候。
那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一定要有一个目标,才能更好地生活。
于是我始琢磨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从小就喜欢学习,也很喜欢和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
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是很多小学生的梦想。
但是,我并不仅仅想成为一个学习好的学生。
我希望我可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拥有不同的技能和优点。
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
我经常会看一些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以此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此外,“锻炼身体、身心健康”也是我的座右铭。
我热爱运动,是学校的“体育健将”。
运动可以让我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同时也让我更有耐心和毅力。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时会面临一些挫折和困难。
但是,我相信,只要不放弃,坚持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一定的进步。
有时,我也会感到学习上面的压力很大,但是我想,这些都是我成长的过程,我要学会适应、挑战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学会了迎难而上、勇敢去尝试新事物。
在我努力追求梦想的路上,父母、老师、同学们都给了我无限鼓励和支持。
感谢你们一直相信我,让我能更加有信心地前行。
我相信,只有保持初心、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我会不断学习、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成为一名有用之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初心不改,梦想如初。
只要坚持,所有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我有一个梦想》的听课心得
观摩王老师一课后,我们小组率先发言,可能是在评课时发言老师没有记好小组内讨论的结果,在代表小组发言时没有完全传达出小组讨论的建议。
而这些认识在后来的发言中竟然没有涉及,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这节课的优点大家都谈得很到位,但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却没有明确指出。
那就是要像授课教师一样去写一些东西,在课堂上去展示一些自己创作的文字。
这一点也许是三中教师的光荣传统,或者说是“见贤思齐”的结果。
贾会彬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通过改写文本让学生比较鉴赏,通过下水写作让学生模仿借鉴。
前段在进行高二教师课堂观察时听了杨老师的一节课,对《项脊轩志》的最后文本进行了改写,让学生体会以景作结的“至情言语寂无声”的表达效果。
这节课,王老师在“在写作中述说梦想”环节,同样出示了自己所写的一段排比式的文字,让学生欣赏学习。
我们小组在讨论时更多地说出了建议和应该改进的地方。
而发言人只说出了其中一个方面。
我们认为授课人在让学生探究排比、反复等修辞作用时出示了马丁路德金的一段演讲,目的是领悟演讲人的澎湃的激情,欣赏过之后最好让学生再来读一读文本,英语原声的演讲录像只能起一个铺垫感情的作用,蓄势铺垫
之后再来诵读一番,学生诵读这一目标的达成度便高一些,诵读技巧会在这节课得到一些生长。
另外,我们还认为,虽然授课教师在发言时针对文体特征在诵读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实际授课时没有在诵读方面对学生进行扎实适切的指导,这点其他组似乎也指出来了,但建议的是教师应该范读。
我们认为,第三位同学在读到文段末尾“响彻每一个山岗”时并没有传达出十足的气势,还可以提升、拔高。
但教师在评价时却给予高度评价,没有通过诵读技巧的处理带出一个课堂高潮来。
第四位同学的诵读有些声嘶力竭,这应该是感情处理的大忌,但授课教师没有发现,仍是简单点评。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学生对文字的诵读处理停留在自发的水平,并没有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带来飞升,超越。
用小组中袁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缺乏对诵读技巧的精准指导”。
“在整合中体察历史”环节,授课教师对黑人的处境从四方面进行了概括总结,生活上、身体上、精神上和政治上,似乎是教师把成熟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没有让学生进行足够的分类概括。
在“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环节,王老师让学生讨论排比、反复的作用,用多媒体出示了作用的概括,分别从作者角度、文本角度、读者角度进行了总结。
小组讨论时认为,这个环节仍然没有让学生展开讨论,没有通过合适的点拨达成预设的目标。
“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环节,小组讨论后,王老师每组分别提问了一位学生,没有让小组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失却了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