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2014年学术型
- 格式:doc
- 大小:426.00 KB
- 文档页数:10
关于2012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初选名单的公示
遵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0号)、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2012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11〕14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武汉科技大学关于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武汉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推免的规定(试行)》,经由学生本人自愿申请,学院初审,教务处复审,学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决定,现将张晨等201名推免生初选名单予以公示(见附件,公示期7天)。
如对公示名单有疑问,请于10月8日向监察处或教务处反映。
联系电话:68862473(监察处)、68862369(教务处)
附件:2012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初选名单
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附件:
2012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初选名单。
西北大学推免生创新综合素质奖励加分办法第一条为激发学生学术潜力、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范推免生选拔过程中的创新综合素质奖励加分工作,特修订本办法,请遵照执行。
第二条加分标准与对象(一)正式发表的学术文章期刊目录及等级按照《关于<公布西北大学优秀学术期刊目录(人文社科类)>的通知》[西大社科[2014]1号]和《西北大学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目录》[校发[2007]科字2号]中的规定执行。
署名第一单位应为西北大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的每篇权威期刊文章第一作者加3.0分,第二作者加1.0分,第三作者加0.5分;每篇核心期刊文章第一作者加1.0分,第二作者加0.4分;每篇重要期刊文章第一作者加0.5分。
此项加分总额最多不超过3.0分。
(二)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依照《西北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经费分配办法》(西大教[2013]22号)、《西北大学关于新增本科生学生竞赛“推动计划”立项项目及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通知》(西大教[2015]5号)文件中立项竞赛类别,对参加西北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推动计划”立项竞赛者获奖者加分,加分标准如下:(三)学生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前5名以及省级大学生运动会第1名等,加分标准如下:(四)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且完成结题:国家级项目限前三名参加者,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分别奖励1.5分、1分,被评为国家级优秀项目的,分别奖励2.0分、1.5分;省级项目限前三名参加者,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分别奖励1分、0.5分,被评为省级优秀项目的,分别奖励1.5分、1.0分;校级项目限前三名参加者,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分别奖励0.5分、0.3分,被评为校级优秀项目的,分别奖励0.8分、0.5分。
此项加分总额最多不超过2.0分。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具有成果转化及产生一定效应: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加2.5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加0.8分,以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获得受理加0.5分。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研究生招生单位: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扩大研究生招生单位招生自主权、完善研究生招生多元录取机制、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和激励在校本科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推免工作,更加充分地发挥推免制度在人才选拔中综合全面、公平自主的优势,健全多种录取方式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研究生多元招生体系,推动研究生招生工作科学发展,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着力提高推免生选拔质量。
各推荐单位和招生单位要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选拔质量作为开展推免工作的核心。
要不断完善全面考查、综合评价、择优选拔的推免生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突出能力考查,注重一贯表现,强化对考生科研创新潜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核。
各推荐单位和招生单位要加强推免工作制度建设,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和完善推免工作办法,明确推荐、接收条件和程序,所有推免生均应符合所在高校推免资格条件并获得所在高校推免生名额。
二、加强推免生校际交流。
推免工作提倡不同高校学生交流融合,激发学生创新活力,鼓励学科交叉,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所有推免生均可报考其他招生单位,所有推免生名额均可用于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推免生的留校数量不得高于教育部下达的留校限额。
哲学学院关于2019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的实施细则根据《西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西大教〔2018〕1号),按照《西北大学关于做好2019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预通知》,哲学学院2019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工作的实施细则如下:一、推免类型推免类型包括普通推免、研究生支教团以及直属师范大学补偿计划。
二、推免条件及相关要求各类推免生均需具备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推荐资格。
(一)推免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
2.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模范遵守法纪校规,诚实守信,学风端正,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3.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学生其前三学年学习成绩排名须在本专业2/3以内(含2/3),其他专业学生前三学年(五年制为前四学年)学习成绩排名须在本专业2/5以内(含2/5),且无不及格科目(补考或重修通过认定为及格)。
4.学术研究兴趣浓厚,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并获得本校本学科两名以上正高职称教师的写实推荐(手写体推荐信)。
推荐专家应给受推荐学生讲授过课程,或指导过受推荐学生参与其个人研究课题,或指导过实验、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
5.参加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以上(含425分);或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外语水平考试取得相应成绩或等级(TOEFL成绩≥80分(两年有效),或GRE成绩≥1000分(五年有效),或雅思≥分(两年有效));小语种学生应通过相应的国家外语等级考试。
(二)推免生破格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具有特殊学术专长或突出培养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可申请破格推荐,不受所在院系综合排名限制。
破格学生不占用本院系推免指标,其免试资格由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西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校发[2009]教字29号总则第一条为做好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遴选推荐工作,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对《西北大学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校发[2004]教字7号)进行修订,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本办法所称推荐是指学校按规定对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确认其免初试资格并向招生单位推荐。
本办法中,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简称为“推免生”。
第三条免试研究生的遴选推荐工作,是为国家选拔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标准明确、程序公开、遴选公正、竞争公平”。
第四条进行推免生遴选工作,应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
在对学生平时学习和科研能力综合测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等的考查。
推荐条件第五条推免生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二)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模范遵守法纪校规,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学生前三学年学习成绩排名在全班前2/3以内(含2/3),其他专业学生前三学年(五年制为前四学年)学习成绩排名在全班前1/3以内(含1/3)。
交换生成绩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换算。
(四)学术研究兴趣浓厚,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五)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关于做好201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10〕24号各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各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是重要的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为进一步发挥推免生工作在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突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以及推动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作用,2011年推免生工作要更加突出推免生工作机制创新,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着力提高推免生质量、进一步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推免生名额确定有关高等学校要逐步建立健全与培养质量、学科水平、专业特色和创新人才等因素相联系的推免生名额确定激励机制。
在教育部确定的名额(见附件1)内统筹兼顾各学科专业和各专业学位类别生源情况,合理安排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个类型推免生名额的分配,积极配合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
各有关高校要加强本校推免生工作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严谨的工作程序和细致的工作方案,要德智体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推荐,尤其要突出对考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确保推荐免试生的选拔质量。
二、加强推免生的校际交流各有关高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推免生校际交流和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本校推免生到其他招生单位就读,不得干预推免生合理流动。
被多个接收单位接收的推免生,由考生自主选择去向。
2011年学术型推免生留本校最高比例不得高于我部文件的有关要求,各高校在发放推荐免试生表格时要做留校、外推的标记,以便省级招办检查核实。
专业学位推免生名额留本校比例暂不作规定,鼓励各校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
三、关于新增开展推免生工作高校的确定最近,我司组织了新增开展推免生工作高校遴选工作,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并按规定进行公示,确定中央戏剧学院等50所高校(名单及名额方案见附件2)从2011年起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
请有关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在推免生工作开始前对本省有关高校进行政策和业务专项培训,指导这些高校规范、有序地开展推免生工作。
西北大学接收外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暂行办法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接收外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申请条件(一)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二)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一般应就读于“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及外语、政法、美术类高校的主干专业。
(三)成绩要求1、大学本科成绩优秀,必修课无重修或补考记录。
本科主干课程的平均成绩不低于本专业前五分之一,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学生可适当放宽。
2、英语六级合格(有合格证书,2005年6月以后参加考试者成绩不低于430分)或四级成绩优秀(有优秀证书,2005年6月以后参加考试者成绩不低于500分)。
3、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英语成绩可适当放宽,但须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并同时具有三名以上同行教授推荐。
(四)在公开刊物上已发表过论文者或通过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者优先接收。
二、申请办法与程序(一)提供材料1、《西北大学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2、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的本科正式成绩单3、英语成绩单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4、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学术成果证明的复印件申请者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全部申请材料寄(送)至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申请材料经我校审核合格后参加复试。
(二)复试与录取1、复试内容及形式复试工作由院系按照《西北大学关于做好硕士研究生复试和录取工作的通知》组织。
接收院系成立由5名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组成的复试小组负责整个复试工作。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专业面试及英语复试。
2、复试合格者、由院系提出录取意见,报研究生处审批,审批通过后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出具同意接收函。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关于做好2013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实施细则艺术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12]20号)和陕西省招生办公室文件精神,按照《西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校发[2009]教字29号)有关规定,现就我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工作的实施细则汇报如下:一、申请学位类型我院免试推荐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学位类型包括学术型推免生和专业学位推免生两个类型。
学术型推免生面向本院所有2013届本科专业学生,根据各专业现有应届毕业生的实有人数248人确定推荐名额,原则上按照非基地专业5.6%的比例遴选。
专业学位推免生面向2013届本科专业学生,并告知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硕士学位方向,并将校发文件公示。
研究生支教团专项推免生本着本人自愿、自主原则,按照校发文件规定推选学位类型。
二、申请免试条件(一)学术型推免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包括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2.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模范遵守法纪校规,积极向上,身心健康;3.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学生其前三学年学习成绩排名须在本专业前2/3以内(含2/3),其他专业学生前三学年(五年制为前四学年)学习成绩排名在本专业1/3以内(含1/3);4.学术研究兴趣浓厚,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5.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6.参加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以上(含425分);小语种学生通过相应的国家外语等级考试;7.符合《西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文件规定的其他相关条件。
院(系、所)名称:数学学院专业代码:070101 专业名称:基础数学主管领导:录取类别(请在相应类别下划对号)总排序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定向单位拟录取导师备注准考证号姓名非定向定向106974106978070程变茹√1688.2 500238.2郭真华推免106974137136204师白娟√2593.7 377254.4张文鹏106974161161880段然√3591.6 360267.6张文鹏106974161161908张鹏雷√4584.1 383239.4郭真华106974114125407王海权√5563.4 358241.2付英106974141016303左红燕√6561.1 355241.6付英106974114095215张丽娟√7554.2 354235.6薛西峰106974114125408詹华√8553.4 348240.2徐哲峰106974161161881来锦√9549.3 351233.4郭真华填表说明:1、总成绩等于初试成绩*0.9+复试成绩;2.请各招生单位分别按专业填写;3、表上各项内容必须认真对照考生报考基本信息表填写;4、其中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定向单位不能为空,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考生在开学一周内必须将个人档案转入所在院系所;5、“少民骨干计划”、“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定向”。
2014年4月8日院(系、所)名称:数学学院专业代码:070101 专业名称:基础数学主管领导:录取类别(请在相应类别下划对号)总排序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定向单位拟录取导师备注准考证号姓名非定向定向106974114095223赵新花√10546.3 351230.4郭真华106974161437237刘加俭√11541.7333242.0窦霁虹106974161161937贺晒√12536.8 340230.8徐哲峰106974137026081史现花√13536.5335235.0张顺利106974161437234高波√14534.6342226.8刘华宁106974114095231张慧芳√15532.7 341225.8薛西峰106974114095224杨春艳√16533.6338229.4黄晴106974161161901耿妍√17532.6336230.2窦霁虹106974161161890李刚√18526.8332228.0徐哲峰填表说明:1、总成绩等于初试成绩*0.9+复试成绩;2.请各招生单位分别按专业填写;3、表上各项内容必须认真对照考生报考基本信息表填写;4、其中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定向单位不能为空,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考生在开学一周内必须将个人档案转入所在院系所;5、“少民骨干计划”、“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定向”。
西大研〔2014〕8号关于印发《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有关部门:《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业经2014年1月13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西北大学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一日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引导和促进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在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反映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发展实际情况,特对学术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学术虚假行为、严禁篡改实验数据、捏造研究成果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第二条本着“分类指导、体现特色、尊重差异、全面提高”的指导思想,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根据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本学科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的具体要求,但不得低于本规定标准,且须在学校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条研究生申请学位所需学术论文原则上须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
第四条对直博、硕博连读申请博士学位者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下:1.理科类,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学科在《科学引文索引(SCI)》(以下简称“SCI”)检索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篇,且至少有1篇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
其他学科在SCI/《工程索引(EI)》(以下简称“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下简称“CSCD”)检索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篇,且至少有1篇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
其中,SCI检索或权威刊物论文至少2篇(科学技术史、人文地理学学科要求至少1篇)。
(2)在SCI二区及以上检索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或发表学术论文的SCI影响因子累计达到5.0。
附件西北民族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我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激励在校本科生勤奋学习、积极创新、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推免生工作的质量,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推免生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
在对考生平时学习和科研能力综合测评基础上,突出对考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等的考查。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三条学校成立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领导、教务处、研究生处、学生工作处、学生就业工作处、宣传部、纪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学校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实施具体工作。
各学院成立由院长为组长,书记、业务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及两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代表等组成学院推免生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本学院的推免生工作。
第三章推荐第四条推免生名额分配原则(一)学校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家下达的推免生名额,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向各学院分配推荐名额,原则上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和我校硕士点建设情况分配。
(二)各学院原则上以应届毕业生人数将推免生名额分配到各专业,具体由学院推免生工作小组审定。
第五条推荐对象和基本条件推免生的对象为我校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二)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三)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四)各学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
(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优异,无补考或重修科目,前三(四)学年学业成绩列所在专业本年级前10%。
2019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学术型)院(系、所)名称:文化遗产学院专业代码:060100专业名称:考古学主管领导:序号考生编号姓名录取类别(请在相应类别下划对号)总排序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定向单位拟录取导师备注非定向定向1106979611603381郭光义√1612.72397.00255.42钱耀鹏2106979321307682高悦√2584.35385.00237.85冉万里3106979421907709邓晨√3579.32371.00245.42王建新4106979330707685刘蕾√4575.37382.00231.57段清波5106979140107660高嘉珩√5568.18381.00225.28冉万里6106979321107679张鑫荣√6551.01367.00220.71朱之勇7106979211107670刘轩声√7549.10369.00217赵丛苍填表说明:1、总成绩等于初试成绩*0.9+复试成绩;2、请各招生单位分别按专业填写;3、.表上各项内容必须认真对照考生报考基本信息表填写;4、其中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定向单位不能为空,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考生在开学一周内必须将个人档案转入所在院系所;5、“少民骨干计划”、“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定向”;6、“储才计划”类考生院系在审核资格后将成绩换算成硕士复试成绩,并在备注栏标明。
2019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学术型)院(系、所)名称:文化遗产学院专业代码:060100专业名称:考古学(文化遗产管理方向)主管领导:序号考生编号姓名录取类别(请在相应类别下划对号)总排序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定向单位拟录取导师备注非定向定向1106979611603406李静宜√1594.35349.00280.25徐卫民2106979611603410程诚√2560.60329.00264.50刘卫红3106979611603404吴青军√3544.65336.00242.25李颖科,刘卫红填表说明:1、总成绩等于初试成绩*0.9+复试成绩;2、请各招生单位分别按专业填写;3、.表上各项内容必须认真对照考生报考基本信息表填写;4、其中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定向单位不能为空,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考生在开学一周内必须将个人档案转入所在院系所;5、“少民骨干计划”、“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定向”;6、“储才计划”类考生院系在审核资格后将成绩换算成硕士复试成绩,并在备注栏标明。
关于做好2010年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工作关于推荐2010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通知校属有关单位: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09]25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现将2010年推免工作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组织领导(一)学校成立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免试推荐工作。
组成如下:组长: 张安富副组长: 夏江敬严新平成员: 康灿华信思金张开鹏周洪赵海信张怀民郑畅傅正义(二)各学院成立相应的推荐工作小组,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原则上应包含所在学院各专业具有教授技术职称的教师,负责各学院推荐的具体工作。
二、推荐范围(一)必须是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我校2010年应届毕业生。
(二)定向培养的学生申请推荐免试研究生时,必须经定向培养单位同意并出具书面同意函。
(三)国防生申请推荐免试研究生时,必须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武汉理工大学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同意并出具书面同意函。
三、推荐免试研究生类别1、2010年推免生分为“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二大类,按以下方式推荐:A类:免试直接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院计划);B类:保留入学资格两年(保留入学资格期间留校担任辅导员),两年后免试直接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C类:免试直接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校单列计划)。
D类:免试直接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2010年继续推荐“农村学校教育硕士”以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二类硕士学位研究生(具体推免对象和条件、推荐办法和工作程序见相关部门文件)。
四、推荐条件(一)基本条件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西北大学免试推荐学生综合素质奖励分认定标准第一条:获得国家级、省级或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团)员(团干)称号者每次分别奖励0.5分、0.3分、0.1分,同年度同类别荣誉多次获奖者以最高分计,不重复计算。
第二条:获得国家(国际)级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一、二、三等奖者,分别奖励4.0分、2.0分、1.0分;获得省级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一、二、三等奖者,分别奖励1.0分、0.6分、0.3分。
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者,分别奖励3.0分、1.0分、0.8分、0.3分。
第三条:由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学科行业协会或其它学术组织举办的实验操作与设计类、语言文字类、演讲辩论类、体育竞技类等比赛中获奖的,国家级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奖励3.0分、1.0分、0.5分;省级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奖励0.8分、0.4分、0.2分。
第四条:在权威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每篇文章的第一、二、三、四作者分别奖励8.0分、2.0分、1.0分、0.5分;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每篇文章的第一、二作者分别奖励3.0分、0.5分;在重要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每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奖励0.1分。
期刊等级的认定根据《西北大学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目录》(校发[2007]科字2号)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取得显著进展或优秀研究成果,国家级项目限前三名参加者,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分别奖励2.0分、1.0分,被评为国家级优秀项目的,分别奖励3.0分、2.0分;省级项目限前三名参加者,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分别奖励1.5分、0.8分,被评为省级优秀项目的,分别奖励2.0分、1.2分;校级项目限前三名参加者,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分别奖励1.0分、0.6分,被评为校级优秀项目的,分别奖励1.5分、1.2分。
第六条:在国家级刊物、国家权威出版社发表或出版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的,以及作品获得国家级或国际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表彰奖励的,可根据行业评定标准科学考量奖励分值。
西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2014年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拟推荐人员名单序号所在专业姓名性别拟接收单位与专业1.汉语言文学赵雯女西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汉语言文学白华召女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3.汉语言文学刘欢女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4.汉语言文学栾玉博男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5.汉语言文学周曦女西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6.汉语言文学曹雪女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7.汉语言文学雷田甜女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8.汉语言文学张甜女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9.戏剧影视文学李子璇女西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10.戏剧影视文学周文会女西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11.对外汉语雷萌女西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2.对外汉语刘杉砂女西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3.对外汉语张琳娜女西北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4.历史学基地班李悦女南京大学15.历史学基地班王逸清女清华大学16.历史学基地班林丹女南京大学17.历史学基地班钱晨女西北大学历史学院18.历史学基地班党程程女中国人民大学19.历史学基地班王倩倩女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历史学基地班张雅怡女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1.历史学基地班赵悠然女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2.历史学基地班李若兰女复旦大学23.历史学基地班廖丹女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4.历史学基地班刘春萍女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5.历史学基地班张行刚男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6.历史学基地班于玉振男西北大学思想所27.历史学基地班叶哲男西北大学西北所28.考古学刘翔男北京大学考古学29.考古学刘婷女西北大学考古学30.考古学佟建一男西北大学考古学31.考古学(文化遗产管理方向)谷雨女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32.文物保护技术王文轩女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33.文物保护技术赵星男西北大学文物保护学34.文物保护技术李静波女西北大学文物保护学35.经济学基地班张朱霖男中国人民大学36.经济学基地班茹蕾女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37.经济学基地班鲁璐女南开大学38.经济学基地班徐竹烽男清华大学39.经济学基地班王泽润男西北大学40.经济学基地班王宇豪男西北大学41.经济学基地班赵仁杰男西北大学42.经济学基地班段雨辰女西北大学43.经济学基地班吴萌女西北大学/西南财经/四川大学44.经济学基地班晁早女西北大学45.经济学基地班许佳瑜女西北大学46.经济学基地班任志伟男西北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师范大学47.经济学基地班伍业艳女西北大学48.经济学基地班张冰女西北大学49.经济学基地班蔡菲女西北大学50.国际经济与贸易鲁美辰女西北大学/南开大学51.国际经济与贸易张彤女西北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52.国际经济与贸易张雯玥女西北大学53.金融学胡义云女西北大学54.金融学孔令坤男中山大学55.金融学李艳珍女西北大学56.金融工程骆柯琳女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57.金融工程张文卓女西安交通大学58.金融工程郝思洁女西安交通大学59.数理经济试验班孙萌女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60.数理经济试验班张邓斓女西北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61.数理经济刘婷女厦门大学62.数理经济试验班康璐琳女西南财经大学63.数理经济试验班辛伟男西北大学64.数理经济试验班易雯晴女西北大学65.数理经济试验班甘海侠女西北大学66.数理经济试验班师美妮女西北大学67.数理经济试验班何旭男西北大学68.财政学楼倩婷女西北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69.财政学陈惠贤女西北大学70.财政学冯鑫女西北大学71.工商管理武宵旭女西北大学72.工商管理樊晓婷女西北大学73.工商管理赵慧芸女西北大学7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饶佳艺女国防科技大学7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沈奥女西北大学/南开大学76.旅游管理钱亚希女西北大学77.会计学吕启嘉男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78.会计学宁浩男男军械工程学院/空军工程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大学79.会计学丁沛文男西北大学会计学80.会计学王贝贝女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大学81.会计学董静然女西北大学82.人力资源管理闫茜茜女西北大学行政管理学83.杨嘉仪女西北大学行政管理学84.劳动与社会保障郭锦龙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85.张玉琼女西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86.行政管理王荡男西北大学行政管理学87.张美伦女西北大学行政管理学88.公共事业管理李姣女西北大学行政管理学89.档案学王潇女武汉大学档案学90.杨妮女西北大学档案学91.图书馆学朱婕女南京大学图书馆学92.管理科学吴莲女西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93.李茜女厦门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94.英语卢莹女西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95.英语陈照女西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96.英语高庐女西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97.英语刘晶女西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98.英语樊瑾女西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99.日语白羽女西北大学日语语言文学100. 日语刘宇蕾男西北大学日语语言文学101. 日语房蕾女西北大学日语语言文学102. 新闻学荆亚茹女西北大学/传播学103. 新闻学林丽芬女厦门大学/西北大学/传播学104. 新闻学李雨轩女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传播学105. 广告学宣长春男清华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传播学106. 广告学王润甜女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传播学107. 播音与主持艺术陈咪女西北大学/传播学108. 播音与主持艺术任玺言女西北大学/传播学109. 播音与主持艺术刘梦瑶女西北大学/传播学110. 法学顾林丽女南开大学111. 法学仲稼玥女西北大学/国际法112. 法学何梦洁女华东政法/知识产权法113. 法学肖悦女西北大学民商法114. 法学(知识产权)朱经纬女中山大学/民商法115. 法学(知识产权)彭皓女厦门大学/知识产权法116. 社会工作谷玉女西北大学/社会学117. 社会工作董雨蒙女西北大学/社会学118. 哲学强思伟女西北大学/中国哲学119. 哲学马梦洁女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120. 艺术类艺术设计(视觉传达)闫瑾女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121. 艺术类动画(新媒体)范怡茹女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数字艺术系/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122. 艺术类美术学(文鉴)陈国欢女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123. 艺术类美术学(装饰)杨朔女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124. 艺术类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胡力尹女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125. 地质学(基地班)王振华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26. 地质学(基地班)李兴辉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27. 地质学(基地班)李侃男中科院广州地化所128. 地质学(基地班)王文青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129. 地质学(基地班)贠浩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130. 地质学(基地班)吴桐桐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硕士131. 地质学(基地班)高春云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132. 地质学(基地班)李洛阳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133. 地质学(基地班)徐欢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134. 地质学(基地班)刘登科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博士135. 地质学(基地班)严东娜女中科院环境地质所136. 地质学(基地班)李行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37. 地质学(基地班)李金翔男中科院贵阳地化所138. 地质学(基地班)杨敏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39. 资源勘查工程张霁阳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40. 资源勘查工程白金莉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41. 资源勘查工程任颖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42. 资源勘查工程薛锐男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43. 地质学类王浩璠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44. 地质学类闵筱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45. 地质学类杨瑶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46. 地质学类许元珺女西北大学地质学系147.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韩鸽女北京大学/化学生物与生物技术148.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王燕女厦门大学/生物化学149.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蔡婷女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所/细胞生物学150.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易姝利女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细胞学151. 生物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杨鸽女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152.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强姗女西北大学/细胞生物学153.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王丹凤女西北大学/细胞生物学154.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曾媛女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55.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舒健男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56.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杨莹女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57.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方亚妮女西北大学/分子与生物化学158. 生物科学(基地班)熊瑶女北京大学/化学基因组学159. 生物科学(基地班)肖骏男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160. 生物科学(基地班)张妙女浙江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161. 生物科学(基地班)赵欢女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162. 生物科学(基地班)任新蕊女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63. 生物科学(基地班)樊璠女西北大学/药物化学164. 生物科学(基地班)胡乃菲女西北大学/动物学165. 生物科学(基地班)张珊珊女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66. 生物科学(基地班)杨霈瑶女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67. 生物科学(基地班)梁鹰男西北大学/微生物学168. 生物科学(基地班)兰慧平女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69. 中药学岳俏女西北大学/药物化学170. 中药学唐丹丹女西北大学/中药学171. 中药学杜漠女西北大学/中药学172. 生物科学张诚男西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73. 信息与计算科学张荣女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174. 数学与应用数学姚靖男西安交通大学应用数学175. 金融数学与统计马俐女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76. 数学与应用数学拜晶女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77. 数学与应用数学蒋伟聪男浙江大学178. 数学与应用数学李优阳男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研究所179. 数学与应用数学韦小雪女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180. 金融数学与统计李泽南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81. 金融数学与统计李学峰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82. 信息与计算科学刘茜女西北大学数学系183. 数学与应用数学赵思雨女西北大学数学系184. 金融数学与统计王璞玉女西北大学数学系185. 信息与计算科学赵凡女西北大学数学系186. 城市规划李婷女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187. 城市规划李冬雪女西北大学/城乡规划学188. 地理信息系统韩春凤女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89. 地理信息系统王翊人女西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90. 环境工程李倩玉女清华大学/全球变化生态学191. 环境工程吕淼女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192. 环境工程薛艳玲女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193. 环境科学王新科男复旦大学/环境科学194. 环境科学刘虎男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环境生物学195. 环境科学郑现明男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工程196.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朱云辰男浙江大学/城市规划技术方法(信息技术)197.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何则男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自然地理学198.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罗佳丽女西北大学/区域经济学199. 电子科学与技术张凯娜女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0. 电子科学与技术许曼章男西北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 电子科学与技术李婷女西北大学电路与系统202. 电子科学与技术杨粉萍女西北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3. 电子信息工程童舒君女西北工业大学电路与系统204. 电子信息工程郑欣女西北大学205. 通信工程孙小虎男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6. 通信工程张盼女西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7. 通信工程张钰婷女西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8. 通信工程景利女西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209. 通信工程赵光女西北大学210. 通信工程胡洋男西北大学2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李璨女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申元女西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石萌男西北大学21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张鹏艳女西北大学软件工程2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陈艳女西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1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李熠晨男西北大学217. 软件工程谢彬彬女西北大学218. 软件工程周亦女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19. 软件工程余文利女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20. 软件工程魏佳敏女西北大学221. 软件工程徐舒婷女西北大学222. 软件工程瞿晓婷女西北大学223. 软件工程高育鹏男西北大学224. 软件工程李月雯女西北大学225. 软件工程徐静女西北大学软件工程226. 软件工程张立超男西北大学软件工程227. 材料化学井晓兢女厦门大学228. 化学基地班赵君博男上海有机所229. 应用化学班吴娴静女南开大学230. 材料化学陈海波男中国科技大学231. 应用化学李萌女北京化学所232. 材料化学卫晶萍女厦门大学233. 材料化学赵龙辉男武汉数理所234. 材料化学燕阳天女西北大学无机化学235. 材料化学李维敏女西北大学分析化学236. 化学基地班王晓萌女西北大学分析化学237. 材料化学班李响男西北大学无机化学238. 应用化学班白楠楠女西北大学无机化学239. 材料化学班张丹女西北大学材料化学240. 应用化学班王舒女西北大学有机化学241. 材料化学鱼洋男西北大学物理化学242. 化学基地班高瑞程男西北大学材料化学243. 化学基地班赵鑫女西北大学无机化学244. 材料化学毛旭女西北大学有机化学245. 化学基地班林非妮女西北大学材料化学246. 应用化学邢承美女西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47. 应用化学惠蓉蓉女西北大学有机化学248. 材料化学班苏卓群男西北大学分析化学249. 化学基地班刘旭女西北大学分析化学250. 武汉大学应用化学陈默金男西北大学分析化学251. 应用化学任怡女西北大学252. 物理学郭乐慧女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53. 物理学(基地班)肖玉亭女西北大学254.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张阳女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255. 材料物理魏俊喆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56.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晁思嘉女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57. 物理学(基地班)王中一男西北大学258. 物理学(基地班)何丰男西北大学259. 物理学(基地班)张敏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60. 物理学(基地班)游伟男西北大学261. 物理学(基地班)林志勇男西北大学26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黄媛媛女西北大学263. 物理学(基地班)秦海芸女西北大学264. 物理学(基地班)孙常全男西北大学265. 物理学(基地班)冉崇阳男西北大学266. 物理学(基地班)陈家玉女西北大学267. 物理学(基地班)王文斌男西北大学268. 物理学(基地班)杨婷婷女西北大学269. 物理学(基地班)王欢女西北大学270. 物理学(基地班)刘曦希女西北大学271. 应用物理学田方女西北大学272. 物理学(基地班)刘张稳男西北大学273. 物理学(基地班)赵曦女西北大学274. 化学工程与工艺聂艳女西北大学275. 化学工程与工艺胡阳女西北大学276. 化学工程与工艺关文斌男西北大学277. 化学工程与工艺曹大盼男西北大学278. 化学工程与工艺牛露女西北大学279. 化学工程与工艺李泓滟女西北大学280. 化学工程与工艺何曾女西北大学化学工程281. 食品科学与工程贾佳佳女天津大学282. 食品科学与工程贺琼女西北大学283. 制药工程司博妮女西北大学284. 制药工程田潇女西北大学285. 制药工程高婷女西北大学28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张蓝女西北大学287.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张永辉男西北大学288.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朱永红男西北大学289.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辛甜女西北大学29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朱麟男西北大学291. 生物工程史静静女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