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2014年学术型
- 格式:pdf
- 大小:181.39 KB
- 文档页数:18
关于2012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初选名单的公示
遵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0号)、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2012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11〕14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武汉科技大学关于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武汉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推免的规定(试行)》,经由学生本人自愿申请,学院初审,教务处复审,学校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决定,现将张晨等201名推免生初选名单予以公示(见附件,公示期7天)。
如对公示名单有疑问,请于10月8日向监察处或教务处反映。
联系电话:68862473(监察处)、68862369(教务处)
附件:2012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初选名单
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附件:
2012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初选名单。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研究生招生单位: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扩大研究生招生单位招生自主权、完善研究生招生多元录取机制、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和激励在校本科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推免工作,更加充分地发挥推免制度在人才选拔中综合全面、公平自主的优势,健全多种录取方式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研究生多元招生体系,推动研究生招生工作科学发展,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着力提高推免生选拔质量。
各推荐单位和招生单位要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选拔质量作为开展推免工作的核心。
要不断完善全面考查、综合评价、择优选拔的推免生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突出能力考查,注重一贯表现,强化对考生科研创新潜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核。
各推荐单位和招生单位要加强推免工作制度建设,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和完善推免工作办法,明确推荐、接收条件和程序,所有推免生均应符合所在高校推免资格条件并获得所在高校推免生名额。
二、加强推免生校际交流。
推免工作提倡不同高校学生交流融合,激发学生创新活力,鼓励学科交叉,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所有推免生均可报考其他招生单位,所有推免生名额均可用于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推免生的留校数量不得高于教育部下达的留校限额。
西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校发[2009]教字29号总则第一条为做好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遴选推荐工作,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对《西北大学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校发[2004]教字7号)进行修订,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本办法所称推荐是指学校按规定对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确认其免初试资格并向招生单位推荐。
本办法中,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简称为“推免生”。
第三条免试研究生的遴选推荐工作,是为国家选拔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标准明确、程序公开、遴选公正、竞争公平”。
第四条进行推免生遴选工作,应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
在对学生平时学习和科研能力综合测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等的考查。
推荐条件第五条推免生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二)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模范遵守法纪校规,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学生前三学年学习成绩排名在全班前2/3以内(含2/3),其他专业学生前三学年(五年制为前四学年)学习成绩排名在全班前1/3以内(含1/3)。
交换生成绩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换算。
(四)学术研究兴趣浓厚,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五)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关于做好201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10〕24号各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各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是重要的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为进一步发挥推免生工作在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突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以及推动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作用,2011年推免生工作要更加突出推免生工作机制创新,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着力提高推免生质量、进一步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推免生名额确定有关高等学校要逐步建立健全与培养质量、学科水平、专业特色和创新人才等因素相联系的推免生名额确定激励机制。
在教育部确定的名额(见附件1)内统筹兼顾各学科专业和各专业学位类别生源情况,合理安排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两个类型推免生名额的分配,积极配合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
各有关高校要加强本校推免生工作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严谨的工作程序和细致的工作方案,要德智体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推荐,尤其要突出对考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确保推荐免试生的选拔质量。
二、加强推免生的校际交流各有关高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推免生校际交流和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本校推免生到其他招生单位就读,不得干预推免生合理流动。
被多个接收单位接收的推免生,由考生自主选择去向。
2011年学术型推免生留本校最高比例不得高于我部文件的有关要求,各高校在发放推荐免试生表格时要做留校、外推的标记,以便省级招办检查核实。
专业学位推免生名额留本校比例暂不作规定,鼓励各校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
三、关于新增开展推免生工作高校的确定最近,我司组织了新增开展推免生工作高校遴选工作,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并按规定进行公示,确定中央戏剧学院等50所高校(名单及名额方案见附件2)从2011年起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
请有关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在推免生工作开始前对本省有关高校进行政策和业务专项培训,指导这些高校规范、有序地开展推免生工作。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关于做好2013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实施细则艺术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12]20号)和陕西省招生办公室文件精神,按照《西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校发[2009]教字29号)有关规定,现就我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工作的实施细则汇报如下:一、申请学位类型我院免试推荐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学位类型包括学术型推免生和专业学位推免生两个类型。
学术型推免生面向本院所有2013届本科专业学生,根据各专业现有应届毕业生的实有人数248人确定推荐名额,原则上按照非基地专业5.6%的比例遴选。
专业学位推免生面向2013届本科专业学生,并告知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硕士学位方向,并将校发文件公示。
研究生支教团专项推免生本着本人自愿、自主原则,按照校发文件规定推选学位类型。
二、申请免试条件(一)学术型推免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包括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2.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模范遵守法纪校规,积极向上,身心健康;3.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学生其前三学年学习成绩排名须在本专业前2/3以内(含2/3),其他专业学生前三学年(五年制为前四学年)学习成绩排名在本专业1/3以内(含1/3);4.学术研究兴趣浓厚,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5.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6.参加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以上(含425分);小语种学生通过相应的国家外语等级考试;7.符合《西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文件规定的其他相关条件。
院(系、所)名称:数学学院专业代码:070101 专业名称:基础数学主管领导:录取类别(请在相应类别下划对号)总排序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定向单位拟录取导师备注准考证号姓名非定向定向106974106978070程变茹√1688.2 500238.2郭真华推免106974137136204师白娟√2593.7 377254.4张文鹏106974161161880段然√3591.6 360267.6张文鹏106974161161908张鹏雷√4584.1 383239.4郭真华106974114125407王海权√5563.4 358241.2付英106974141016303左红燕√6561.1 355241.6付英106974114095215张丽娟√7554.2 354235.6薛西峰106974114125408詹华√8553.4 348240.2徐哲峰106974161161881来锦√9549.3 351233.4郭真华填表说明:1、总成绩等于初试成绩*0.9+复试成绩;2.请各招生单位分别按专业填写;3、表上各项内容必须认真对照考生报考基本信息表填写;4、其中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定向单位不能为空,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考生在开学一周内必须将个人档案转入所在院系所;5、“少民骨干计划”、“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定向”。
2014年4月8日院(系、所)名称:数学学院专业代码:070101 专业名称:基础数学主管领导:录取类别(请在相应类别下划对号)总排序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定向单位拟录取导师备注准考证号姓名非定向定向106974114095223赵新花√10546.3 351230.4郭真华106974161437237刘加俭√11541.7333242.0窦霁虹106974161161937贺晒√12536.8 340230.8徐哲峰106974137026081史现花√13536.5335235.0张顺利106974161437234高波√14534.6342226.8刘华宁106974114095231张慧芳√15532.7 341225.8薛西峰106974114095224杨春艳√16533.6338229.4黄晴106974161161901耿妍√17532.6336230.2窦霁虹106974161161890李刚√18526.8332228.0徐哲峰填表说明:1、总成绩等于初试成绩*0.9+复试成绩;2.请各招生单位分别按专业填写;3、表上各项内容必须认真对照考生报考基本信息表填写;4、其中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定向单位不能为空,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考生在开学一周内必须将个人档案转入所在院系所;5、“少民骨干计划”、“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定向”。
西大研〔2014〕8号关于印发《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有关部门:《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业经2014年1月13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西北大学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一日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引导和促进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在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反映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发展实际情况,特对学术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学术虚假行为、严禁篡改实验数据、捏造研究成果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第二条本着“分类指导、体现特色、尊重差异、全面提高”的指导思想,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根据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本学科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的具体要求,但不得低于本规定标准,且须在学校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条研究生申请学位所需学术论文原则上须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
第四条对直博、硕博连读申请博士学位者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下:1.理科类,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学科在《科学引文索引(SCI)》(以下简称“SCI”)检索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篇,且至少有1篇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
其他学科在SCI/《工程索引(EI)》(以下简称“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下简称“CSCD”)检索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篇,且至少有1篇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
其中,SCI检索或权威刊物论文至少2篇(科学技术史、人文地理学学科要求至少1篇)。
(2)在SCI二区及以上检索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或发表学术论文的SCI影响因子累计达到5.0。
附件西北民族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我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激励在校本科生勤奋学习、积极创新、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推免生工作的质量,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推免生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
在对考生平时学习和科研能力综合测评基础上,突出对考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等的考查。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三条学校成立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领导、教务处、研究生处、学生工作处、学生就业工作处、宣传部、纪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学校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实施具体工作。
各学院成立由院长为组长,书记、业务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及两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代表等组成学院推免生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本学院的推免生工作。
第三章推荐第四条推免生名额分配原则(一)学校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家下达的推免生名额,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向各学院分配推荐名额,原则上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和我校硕士点建设情况分配。
(二)各学院原则上以应届毕业生人数将推免生名额分配到各专业,具体由学院推免生工作小组审定。
第五条推荐对象和基本条件推免生的对象为我校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二)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三)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四)各学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
(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优异,无补考或重修科目,前三(四)学年学业成绩列所在专业本年级前10%。
2019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学术型)院(系、所)名称:文化遗产学院专业代码:060100专业名称:考古学主管领导:序号考生编号姓名录取类别(请在相应类别下划对号)总排序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定向单位拟录取导师备注非定向定向1106979611603381郭光义√1612.72397.00255.42钱耀鹏2106979321307682高悦√2584.35385.00237.85冉万里3106979421907709邓晨√3579.32371.00245.42王建新4106979330707685刘蕾√4575.37382.00231.57段清波5106979140107660高嘉珩√5568.18381.00225.28冉万里6106979321107679张鑫荣√6551.01367.00220.71朱之勇7106979211107670刘轩声√7549.10369.00217赵丛苍填表说明:1、总成绩等于初试成绩*0.9+复试成绩;2、请各招生单位分别按专业填写;3、.表上各项内容必须认真对照考生报考基本信息表填写;4、其中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定向单位不能为空,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考生在开学一周内必须将个人档案转入所在院系所;5、“少民骨干计划”、“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定向”;6、“储才计划”类考生院系在审核资格后将成绩换算成硕士复试成绩,并在备注栏标明。
2019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学术型)院(系、所)名称:文化遗产学院专业代码:060100专业名称:考古学(文化遗产管理方向)主管领导:序号考生编号姓名录取类别(请在相应类别下划对号)总排序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定向单位拟录取导师备注非定向定向1106979611603406李静宜√1594.35349.00280.25徐卫民2106979611603410程诚√2560.60329.00264.50刘卫红3106979611603404吴青军√3544.65336.00242.25李颖科,刘卫红填表说明:1、总成绩等于初试成绩*0.9+复试成绩;2、请各招生单位分别按专业填写;3、.表上各项内容必须认真对照考生报考基本信息表填写;4、其中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定向单位不能为空,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考生在开学一周内必须将个人档案转入所在院系所;5、“少民骨干计划”、“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定向”;6、“储才计划”类考生院系在审核资格后将成绩换算成硕士复试成绩,并在备注栏标明。
关于做好2010年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工作关于推荐2010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通知校属有关单位: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09]25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现将2010年推免工作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组织领导(一)学校成立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免试推荐工作。
组成如下:组长: 张安富副组长: 夏江敬严新平成员: 康灿华信思金张开鹏周洪赵海信张怀民郑畅傅正义(二)各学院成立相应的推荐工作小组,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原则上应包含所在学院各专业具有教授技术职称的教师,负责各学院推荐的具体工作。
二、推荐范围(一)必须是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我校2010年应届毕业生。
(二)定向培养的学生申请推荐免试研究生时,必须经定向培养单位同意并出具书面同意函。
(三)国防生申请推荐免试研究生时,必须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武汉理工大学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同意并出具书面同意函。
三、推荐免试研究生类别1、2010年推免生分为“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二大类,按以下方式推荐:A类:免试直接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院计划);B类:保留入学资格两年(保留入学资格期间留校担任辅导员),两年后免试直接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C类:免试直接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校单列计划)。
D类:免试直接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2010年继续推荐“农村学校教育硕士”以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二类硕士学位研究生(具体推免对象和条件、推荐办法和工作程序见相关部门文件)。
四、推荐条件(一)基本条件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西北大学免试推荐学生综合素质奖励分认定标准第一条:获得国家级、省级或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团)员(团干)称号者每次分别奖励0.5分、0.3分、0.1分,同年度同类别荣誉多次获奖者以最高分计,不重复计算。
第二条:获得国家(国际)级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一、二、三等奖者,分别奖励4.0分、2.0分、1.0分;获得省级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一、二、三等奖者,分别奖励1.0分、0.6分、0.3分。
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者,分别奖励3.0分、1.0分、0.8分、0.3分。
第三条:由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学科行业协会或其它学术组织举办的实验操作与设计类、语言文字类、演讲辩论类、体育竞技类等比赛中获奖的,国家级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奖励3.0分、1.0分、0.5分;省级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奖励0.8分、0.4分、0.2分。
第四条:在权威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每篇文章的第一、二、三、四作者分别奖励8.0分、2.0分、1.0分、0.5分;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每篇文章的第一、二作者分别奖励3.0分、0.5分;在重要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每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奖励0.1分。
期刊等级的认定根据《西北大学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目录》(校发[2007]科字2号)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取得显著进展或优秀研究成果,国家级项目限前三名参加者,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分别奖励2.0分、1.0分,被评为国家级优秀项目的,分别奖励3.0分、2.0分;省级项目限前三名参加者,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分别奖励1.5分、0.8分,被评为省级优秀项目的,分别奖励2.0分、1.2分;校级项目限前三名参加者,负责人和其他成员分别奖励1.0分、0.6分,被评为校级优秀项目的,分别奖励1.5分、1.2分。
第六条:在国家级刊物、国家权威出版社发表或出版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的,以及作品获得国家级或国际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表彰奖励的,可根据行业评定标准科学考量奖励分值。
西大研〔2016〕2号关于印发《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有关部门:学校对《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西大研〔2014〕8号)进行了修订,并已经2016年2月25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西北大学2016年3月11日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为引导和促进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根据国家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实际,按照“分类指导、体现特色、尊重差异、全面提高”的原则,对学术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条研究生申请学位所需学术论文原则上须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
第三条学校规定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具体要求详见附件。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根据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动态调整具体要求,但不得低于本规定标准,且须在学校研究生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条学校认可非学术论文类科研成果:1.研究生在读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视为在SCI/SSCI /A&HCI检索(或权威)刊物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1)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2)经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3)重大转让成果为学校带来收益每50万元的成果;(4)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中撰写每15万字者;(5)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国家前三、省级一等前二、省级二等前一)。
2.研究生在读期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视为在CSSCI /CSCD/EI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1)已授权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公开的国家发明专利;(2)重大转让成果为学校带来收益30万元的成果;(3)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中撰写每8万字者;(4)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署名前三;(5)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国家前五、省级一等前三、省级二等前二、省级三等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