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绣球等均是曲牌名D.折
- 格式:ppt
- 大小:438.00 KB
- 文档页数:24
课时作业4窦娥冤(节选)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选填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杂剧是________前代戏曲艺术________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________进入成熟阶段。
关汉卿的《窦娥冤》________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A.在和已和B.在以及以和C.从以及已以及D.从和以以及解析:“在”与第一句中的“基础上”搭配,而“从”不能;“和”与“以及”都表示连接,而“以及”多用于句首,“和”则用于句中;“已”表示“已经”,副词,“以”表示连接或引进宾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①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产生)②不提防遭刑宪..(刑罚)③错勘贤愚枉.做天(徒然)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⑤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烧)⑥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⑦官吏每.无心正法(同“们”)出古陌荒阡(丧失、毁灭)⑧断送..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⑦D.④⑥⑦⑧解析:①生,甚、深;④咱,句末语气助词,多表示祈求、希望语气;⑥荐,祭,超度亡灵;⑧断送,发送,指殡葬。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杨秋兴曾于1976年加入国民党,但当时因理念不合离开,现在因理念相同回国民党,一切都是因缘..。
B.我本是要把这本小说当废品扔掉的,听说他们需要这本书,我便顺水推船....地把它送给了他们,让他们着实高兴了一阵。
C.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刻苦好学的勇气,任何困难都将为之望而却步。
D.现代住房讲究采光与通风,但有的装修却弄巧成拙,将许多本来光线充足的房间搞得不明不暗....,通风效果也大受影响。
解析:D项,不明不暗:糊里糊涂。
不能用来形容光线是否充足。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窦娥冤》大约是关汉卿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刚刚统一天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正是元朝“最清明、最鼎盛”的时期。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正宫)(端正好),与下文的《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等都是曲牌名。
B.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有《震川文集》,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作者的远祖曾居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用它来作为室名,以示纪念。
C.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跟《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是其著名的四大悲剧,影响深远。
D.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回信。
文章通过这封信向老朋友解释迟迟没有给他回信的原因,并借此一吐胸中的愤懑,表达准备毅然赴死的决心。
2.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B. 修禊事也。
修禊:古代习俗,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C. 期功强近之亲。
期: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
D. 余自束发。
束发:古人成人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3.下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 “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C. 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的。
既望,本文指过了十五之后的日子。
D. “萧君圭君玉”,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语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季鹰指晋朝吴地人张翰。
普高专升本大学语文(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侯方域创作《马伶传》的意图是( )A.反映历史情况B.反映当时的世风民俗C.说明竞争激烈D.讽刺当朝权奸正确答案:D2.郭沫若在《炉中煤》中把“爱国赤心”比喻成( )A.年青的女郎B.炉火C.炉中煤D.黑奴正确答案:C3.达到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巅峰的作品是( )A.《西厢记》B.《窦娥冤》C.《红楼梦》D.《三国演义》正确答案:C4.下列关于调查报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报告就是调查、研究、分析、结论书面化的文字B.调查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来说,分为标题、正文、署名、日期等部分C.主体部分要交代调查的对象、方法及经过,调查内容不必详细写出D.撰写调查报告,应广泛收集材料,善于分析材料正确答案:C5.下列文章中,以驳论为主的是( )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秋水》D.《谏逐客书》正确答案:A解析:《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使用了驳论的论证方法,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力,运用了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事例,颛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三种论据,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运用了类比、归纳等论证方法。
《秋水》在论证结构上采用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
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并且采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了主旨。
《谏逐客书》一文贯串全文的论证方法是正反对比。
知识模块:文学常识6.下列文章中,以事件为记叙线索的是( )A.《北京的春节》B.《狱中杂记》C.《廉颇蔺相如列传》D.《柳敬亭说书》正确答案:B解析:《狱中杂记》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
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段,自开头至“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写刑部狱中瘟疫流行情景,揭露造成瘟疫的根源;第二段,自“余日”至“于是乎书”,写刑部狱中系囚之多的原因,揭露刑部狱官吏诈取钱财的罪恶;第三段,自“凡死刑狱上”至“信夫”,写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心狠手辣,揭穿刑部狱敲诈勒索的黑幕;第四段,自“部中老胥”“至人皆以为冥谪云”,写胥吏放纵主犯,残害无辜,主谳者不敢追究,揭露清代司法机构的黑暗与腐败;第五段,自“凡杀人”至结尾,写胥吏狱卒与罪犯奸徒勾结舞弊,揭露刑部狱成了杀人犯寻欢作乐牟取钱财的场所。
(1)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一课《窦娥冤》导学案A班级:姓名:执笔:韩江涛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使用时间: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资料链接:(一)有关元杂剧: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4、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二)有关作者,吴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窦娥冤》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梳理课文结构 ,品味台词, 分析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 , 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摆脱黑暗的愿望。
学习重点: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戏剧主题和窦娥形象。
学习难点:窦娥的指天斥地和临刑三愿的理解, 认识社会的黑暗。
学法指导: 诵读法、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 关汉卿, 号己斋叟, 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生而倜傥, 博学能文, 滑稽多智, 蕴籍风流, 为一时之冠。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 不仅写作剧本, 有时还登台演唱, 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 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 但大都散失, 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 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支曲, 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 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
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 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 末曲多以尾声结束。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梧桐雨》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4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特点明显, 体制严格, 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
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窦娥冤》课下注释【最新部编版必修下册】说明:精心整理的最新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古文课下注释,可以用于整理习题使用。
①选自《关汉卿戏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
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
《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共四折,这里选的是第三折。
前两折关键情节,窦娥的冤魂向父亲倾诉时有详细交代:“我三岁上亡了母亲,七岁上离了父亲,你将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
至十七岁与夫配合,才得两年,不幸儿夫亡化,和俺婆婆守寡。
这山阳县南门外有个赛卢医,他少俺婆婆二十两银子。
俺婆婆去取讨,被他赚到郊外,要将婆婆勒死。
不想撞见张驴儿父子两个,救了俺婆婆性命。
那张驴儿知道我家有个守寡的媳妇,便道:‘你婆儿媳妇既无丈夫,不若招我父子两个。
’俺婆婆初也不肯,那张驴儿道:‘你若不肯,我依旧勒死你。
’俺婆婆惧怕,不得已含糊许了。
只得将他父子两个领到家中,养他过世。
有张驴儿数次调戏你女孩儿,我坚执不从。
那一日俺婆婆身子不快,想羊肚儿汤吃,你孩儿安排了汤。
适值张驴儿父子两个问病,道:‘将汤来我尝一尝。
’说:‘汤便好,只少些盐醋。
’赚的我去取盐醋,他就暗地里下了毒药,实指望药杀俺婆婆,要强逼我成亲。
不想俺婆婆偶然发呕,不要汤吃,却让与老张吃,随即七窍流血药死了。
张驴儿便道:‘窦娥,药死了俺老子,你要官休要私休?’ 我便道:‘怎生是官休?怎生是私休?’他道:‘要官休,告到官司,你与俺老子偿命。
若私休,你便与我做老婆。
’你孩儿便道:‘好马不鞴双鞍,烈女不更二夫,我至死不与你做媳妇,我情愿和你见官去。
’他将你孩儿拖到官中,受尽三推六问,吊拷绷扒,便打死孩儿也不肯认。
怎当州官见你孩儿不认,便要拷打俺婆婆。
我怕婆婆年老,受刑不起,只得屈认了。
因此押赴法场,将我典刑……”第四折写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新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窦娥托梦与父亲,最终得以申冤昭雪。
语文高考文化常识测试试题及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各项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妃嫔媵嫱,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
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
B.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后鲍照拟作为多。
C.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D. 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 “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
“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 “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
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 “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杜甫为杜子美,柳宗元为柳屯田,韩愈为韩退之。
B.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轻重。
期,指的是穿三周年丧服;功,又分为大功、小功。
大功,穿九个月丧服;小功,穿五个月丧服。
C. 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伯、仲、季以示区分,如伯秋、仲秋、季秋。
中秋节又处在仲秋的中间,所以也叫仲秋节。
D. 魏晋时期,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郎中是尚书省的属官;洗马,即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
4.下面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项脊轩志》中的“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 《长亭送别》中“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的“鱼雁”,指书信。
【高中语文最新2020部编版必修下册】《窦娥冤》课下注释①选自《关汉卿戏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
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
《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共四折,这里选的是第三折。
前两折关键情节,窦娥的冤魂向父亲倾诉时有详细交代:“我三岁上亡了母亲,七岁上离了父亲,你将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
至十七岁与夫配合,才得两年,不幸儿夫亡化,和俺婆婆守寡。
这山阳县南门外有个赛卢医,他少俺婆婆二十两银子。
俺婆婆去取讨,被他赚到郊外,要将婆婆勒死。
不想撞见张驴儿父子两个,救了俺婆婆性命。
那张驴儿知道我家有个守寡的媳妇,便道:‘你婆儿媳妇既无丈夫,不若招我父子两个。
’俺婆婆初也不肯,那张驴儿道:‘你若不肯,我依旧勒死你。
’俺婆婆惧怕,不得已含糊许了。
只得将他父子两个领到家中,养他过世。
有张驴儿数次调戏你女孩儿,我坚执不从。
那一日俺婆婆身子不快,想羊肚儿汤吃,你孩儿安排了汤。
适值张驴儿父子两个问病,道:‘将汤来我尝一尝。
’说:‘汤便好,只少些盐醋。
’赚的我去取盐醋,他就暗地里下了毒药,实指望药杀俺婆婆,要强逼我成亲。
不想俺婆婆偶然发呕,不要汤吃,却让与老张吃,随即七窍流血药死了。
张驴儿便道:‘窦娥,药死了俺老子,你要官休要私休?’ 我便道:‘怎生是官休?怎生是私休?’他道:‘要官休,告到官司,你与俺老子偿命。
若私休,你便与我做老婆。
’你孩儿便道:‘好马不鞴双鞍,烈女不更二夫,我至死不与你做媳妇,我情愿和你见官去。
’他将你孩儿拖到官中,受尽三推六问,吊拷绷扒,便打死孩儿也不肯认。
怎当州官见你孩儿不认,便要拷打俺婆婆。
我怕婆婆年老,受刑不起,只得屈认了。
因此押赴法场,将我典刑……”第四折写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新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窦娥托梦与父亲,最终得以申冤昭雪。
②【外】“外末”的简称,角色名。
新高考语文的高考文化常识及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B.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朕:古代皇帝的自称C.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农历十五。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古代学校名称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做。
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
B.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分别选自编年史著作《左传》,国别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
C. 《战国策》是春秋时期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胜,赵国的平原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B. “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C.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D. “玦”是半环形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契诃夫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庄子•逍遥游》的“朝菌不知晦朔”一句,“晦朔”是说时间很短,其中“晦”是指阴历每月初一,而“朔”是指阴历月末最后一天。
元代-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窦娥冤(节选)元代-关汉卿第三折(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
(正旦唱)[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行动些,误了时辰也。
(正旦唱)[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
(正旦唱)[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得吞声忍气空嗟怨。
(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
(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
(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
(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
(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付几句话咱。
(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
(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
高中语文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一) 窦娥冤练习1 基础巩固一、知识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对足球暴力这个痼疾沉疴,包括中国足联在内的相关部门要想惩前毖后....,就要深入探究足球暴力的根源。
②陈某入睡前将手抓包随手放在靠阳台的窗户边,因天热未关窗户,仅将纱窗拉上。
不想经过窗户的犯罪嫌疑人顺水推舟....,将手抓包盗走了。
③记者在“四黑三乱”现象比较集中的地铁站出口发现,以往拿着相机见人就问“要不要拍照”的黑摄影已杳无音信....,沿街兜售纪念品的小商贩也不见了。
④植物激素跟人体激素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都不一样,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担心反季水果会使人性早熟是杞人忧天....。
⑤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现金社会的发展已到顶点,无现金社会即将到来,届时纸币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
⑥他们兄弟二人举案齐眉....,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以乐观的生活态度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共同走过艰难岁月。
A.①③⑥ B.①④⑤C.②④⑤ D.②③⑥[解析]①“惩前毖后”指吸取过去的失败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②“顺水推舟”不能表示顺手将东西盗走。
此处应改为“顺手牵羊”。
③句子是说原来聚集在地铁站出口的黑摄影不知去向,没有了踪迹。
而“杳无音信”的意思是没有一点消息。
故用“杳无音信”不合语境,可改为“杳无踪迹”。
④“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⑤“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⑥“举案齐眉”的使用对象是夫妻,很显然句子用错了对象。
[答案] D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窦娥冤》是关汉卿大约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刚刚建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元王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汉人受到百般歧视。
B.窦娥的故事明显有着东海孝妇的影子,该故事见于《汉书·于定国传》、刘向的《说苑》和干宝的《搜神记》都有记载。
C.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等剧作家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泼辣大胆的赵盼儿、善良孝顺的窦娥、聪明伶俐的红娘,还有缠绵悱恻的《梧桐雨》。
《元曲选外编》1.双赴梦(关汉卿,关张双赴西蜀梦,1页)。
第一折:仙吕——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醉中天、金盏儿、醉中天、金盏儿、尾。
(韵:齐微)。
第二折:南吕——一枝花、梁州、隔尾、牧羊关、贺新郎、牧羊关、收尾。
(韵:江阳)。
第三折:中吕——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迎仙客、石榴花、斗鹌鹑、小上楼、幺、哨遍、耍孩儿、三、二、收尾。
(韵:歌戈)。
第四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叨叨令、倘秀才、呆古朵、倘秀才、滚绣球、三煞、二、尾。
(韵:尤侯)。
2.拜月亭(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7页)。
楔子:仙吕——赏花时、幺篇。
(韵:家麻)。
第一折:仙吕——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醉扶归、后庭花、金盏儿、醉扶归、金盏儿、赚尾。
(韵:齐微)。
第二折:南吕——一枝花、梁州、牧羊关、贺新郎、牧羊关、斗虾蟆、哭皇天、乌夜啼、三煞、二煞、收尾。
(韵:江阳)。
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呆古朵、倘秀才、滚绣球、伴读书、笑和尚、倘秀才、叨叨令、倘秀才、呆古朵、三煞、二、尾。
(韵:车遮)。
第四折:双调——新水令、驻马听、庆东原、镇江回、步步娇、雁儿落、水仙子、胡十八、挂玉钩、乔牌儿、夜行船、幺、殿前欢、沽美酒、阿忽令。
(韵:先天)。
3.裴度还带(关汉卿,山神庙裴度还带,18页)。
第一折:仙吕——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哪吒令、鹊踏枝、寄生草、后庭花、青歌儿、尾声。
(韵:皆来)。
第二折:南吕——一枝花、梁州、隔尾、牧羊关、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贺新郎、哭皇天、乌夜啼、煞、尾声。
(韵:齐微)。
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醉太平、倘秀才、呆骨朵、倘秀才、脱布衫、小梁州、幺篇、叨叨令、塞鸿秋、倘秀才、滚绣球、煞、尾声。
(韵:萧豪)。
楔子:仙吕——赏花时。
(韵:江阳)。
第四折:双调——新水令、庆东原、川拨棹、殿前欢、乔牌儿、水仙子、雁儿落、得胜令。
(韵:真文)。
4.哭存孝(关汉卿,邓夫人苦痛哭存孝,42页)。
[本文要点]1《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描写书生张珙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
2.。
“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滚绣球”等属于同一宫调的曲牌名。
“某某云”即人物道白;“某某科”即为人物的动作,表情,舞台效果。
3.掌握多种修辞手法。
智慧迫使老夫人承认他们的婚姻。
这折戏在《赖婚》、《拷红》之后,承续了内容,除了对自已母亲生拆鸳鸯的不满外,还有着对情人张珙“停妻再娶妻”的忧虑。
这折戏由崔莺莺主唱,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在全戏中具有重要的赴长亭途中;二是长亭别宴;三是长亭分别。
作者把离别安排在凄清悲凉的秋天的黄昏进行,让秋景役好地烘托和溶染了离别的气氛。
其中的[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和结尾处的“[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或寓情于景,或以情托景,情景交融,很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就化用了范仲淹的词《苏幕遮》的词句和意境。
曲中大量运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口语、俗语,使词句优美又适俗易懂,很好地传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极为生动活泼。
此外,这折戏还运用了对比、夸张、比喻和用与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形象,达到了清人王船山所说的“妙合无限”的境界。
[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西厢记》的作者是()A.关汉卿 B.王实甫 c.马致远 D.白朴2.《西厢记》是一部()A.明杂剧B.传奇C、元杂剧 D、话本3.表现莺莺对现实不满更为强烈的曲词是()A.前着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B.有梦也难寻觅c.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D.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4.“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中后句的意思是()A.可怜眼前的我 B、爱眼前的我c.可怜眼前的新人D、爱眼前的新人5.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所用的修辞方法是()A.夸张、用典、比喻B、夸张、对偶、比喻c. 对偶、比喻、拟人 D、用典、夸张、对偶二. 多项选择题1.《长亭送别》中,张生的性格特征有()A.追求爱情婚姻自由 B、对离别满怀伤感c.反抗封建礼教比较软弱 D、热衷功名利禄E.对爱情三心二意2.下列语句中,运用以情造景抒情手法的有()A.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复雨雪B.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c.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在斜晖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E.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3.《长亭送别》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主要有()A.对偶B.比喻 c.重复 D.排比 E.叠字4.“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夸张 c.对偶 D.排比 E.拟人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 .恨不得倩疏林挂在斜辉。
《西厢记》长亭送别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长亭送别《西厢记》(夫人、长老上云)②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③, 安排下筵席。
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④(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⑤,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旦唱)[正宫] [端正好]⑥ 碧云天,黄花地⑦,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⑧。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⑨,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⑩。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11);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 (旦云)你那知我的心呵! (旦唱)[叨叨令]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12)。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13)!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14)。
(做到科(15),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 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16)。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 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17)。
(洁云)(18)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旦唱)[脱布衫]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19)。
[小梁州] 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20),恐怕人知。
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21)。
[幺篇] 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22)。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 (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旦唱)[上小楼] 合欢未已,离愁相继。
类比推理【例题】步兵:陆军:空军A.波长:横波:纵波B.颜色:黑:白C.士兵:师长:政委D.电磁学:物理学:化学【例题】训练:运动员:获奖A.分析:银行家:盈利B.测量:建筑师:大厦C.施肥:农民:收获D.手术:医生:痊愈【例题】()对于聊天相当于开会对于()A.交流—决策B.上网—讨论C.网络—视频D.口若悬河—提纲挈领【例题】毛衣对于()相当于奶粉对于()A.羊毛—白糖B.毛线—酸奶C.编织—冲泡D.服饰—牛奶【例题】嫌疑人:():控制相当于():打击:减少A.行为—派出所B.手段—警察C.监视—黄赌毒D.逃跑—错误【解析】D。
题干所给的词语中,步兵属于陆军中的一个兵种,“步兵”与“陆军”存在着种属关系;陆军与空军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军队,存在着并列关系。
D项与此关系相似。
“波长”与“横波”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A项排除。
“颜色”与“黑”是属种的关系,B项排除。
“士兵”与“师长”是下级与上级的关系,C项排除。
【解析】A。
运动员只有经过刻苦地训练,才能在比赛中获取奖牌,即“训练”是“获奖”的必要条件。
银行家在做一项投资时,必须经过精确地分析,才能盈利,即“分析”是“盈利”的必要条件,A项正确。
“获奖”是动词,而“大厦”是名词,B项排除。
“施肥”并不是“收获”的必要条件,C项排除。
“手术”也不是“痊愈”的必要条件,D项排除。
【解析】B。
本题是从词性的角度进行考查。
上网与聊天均为动词,且两者结合“上网聊天”构成连谓短语;开会与讨论也是独立的两个动词,同样也能组合成连谓短语“开会讨论”。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成分关系。
有的毛衣里含有羊毛的成分;有的奶粉中含有白糖的成分。
能构成类比关系的只有A项。
C项虽然可构成动宾关系,但毛衣是编织这一动作的最终结果,奶粉并不是冲泡这一动作的最终结果,牛奶才是。
【解析】C。
嫌疑人是监视的对象,监视的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控制;黄赌毒是打击的对象,打击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这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