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人的个案访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访谈老年人的主题及内容老年人养老状况访谈1、基本情况:请问您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职业。
2、家庭成员及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有几个?若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子女多久和你联系一次?联系的方式是什么(是亲自过来或者打电话或者其他)?子女的职业及家庭收入状况如何?子女平时会提供哪些帮助或照顾?3、健康状况:您现在身体状况怎么样?看病是否方便?4、社交关系:您跟以前的同事或朋友联系密切吗?您在本社区内的朋友多吗?您喜欢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吗?5、消费方式:您主要的消费内容有哪些?消费支出大约有多少?6、福利状况:您有退休金或低保吗?能维持您的基本生活吗?您有医疗保险吗?您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有哪些?7、生活满意度:您对目前的生活感到满意吗?不满意的地方在哪?8、养老:您对养老有什么打算?和子女在您养老方面有交流吗?你们的意见一致吗?您对养老机构有什么看法?访谈对话记录一、第一位访谈者访谈记录访谈人:被访谈人:访谈时间:2017年11月11日访谈地点:被访谈人家里1、请问请问您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职业。
被访谈人:我今年61,小学读了两年,家里穷就不上了,只能认得几个字。
结婚了,老伴还在,在老家有套房子,现在是跟着二儿子一起住,帮忙带孙子。
我是名农民,没啥职业。
2、家庭成员及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有几个?若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子女多久和你联系一次?联系的方式是什么(是亲自过来或者打电话或者其他)?子女的职业及家庭收入状况如何?子女平时会提供哪些帮助或照顾?被访谈人:我现在跟二儿子儿媳和孙子一起住,老伴在老家,我还有个大儿子,也在老家,也结婚有个孙子,大孙子上小学四年级。
现在跟大儿子有时候会用手机聊天,主要也是看看孙子啥情况了。
我大儿子是高中老师,大儿媳也是高中老师。
二儿子是大学老师,二儿媳在机关上班。
收入我不知道一年多少钱,肯定饿不着,也发不了财。
老大在老家离得近,经常能回去,家里有啥事都会叫上他。
老年人个案访谈记录
老年人个案访谈记录
老年人个案访谈记录
访谈对象:王先生,男性,78岁。
访谈时间:2021年5月20日
访谈内容:
问:王先生,您好,请问您现在的生活状态如何?
答:我现在已经退休了,每天的生活比较简单,除了吃饭、看电视,就是和朋友聊天。
问:您身体状况如何?
答:身体不太好,老毛病不少,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等。
问:您如何应对这些疾病?
答:我每天按时服药,同时也注意饮食和锻炼。
我还有一个很好的医生,他对我的病情很了解,给我开的药也很有效。
问:您认为老年人应该如何保持健康?
答:我觉得老年人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老想着自己年纪大了,什么都不干了。
还要注意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问:您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年轻人吗?
答: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多陪陪他们,让他们感到温暖。
同时,年轻人也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老了才开始注意。
- 1 -。
老年个案工作访谈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11级老年服务与管理班的郝占宾,我们访谈的主要活动是想了解老年人身体心理上的需要。
访谈目的: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在身体和心理上有哪些需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访谈时间和地点:2012年10月3日星期一调查对象: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小区75岁老人—刘和春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街道小黄庄77岁老人—王秀文被访者:刘和春,男,北京人,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退休员工(退休前职务:保卫处处长),有老伴儿,有一对子女,都已成婚。
老人患有高血压疾病王秀文,女,东北吉林人,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退休员工(退休前职务:计划生育科科员),62岁丧偶,有一个闺女,离异。
老人患有心绞痛(一)与刘和春老人访谈访谈时间:20分钟问题提纲:01、在您看来,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幸福呢?答:有稳定的收入;有一份像样的工作,能支撑起一个家;身边有个人陪着,说说话;有一对儿女在身边,能生个一男半女的;自己身体硬朗,没病没灾的,不用求医问药;02、您认为老年人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快乐呢?答:有退休金;能有晚年生活资金来源;能吃饱饭;儿子媳妇小孙子能平平安安的,夫妻之间没矛盾,孩子快乐成长,工作稳定,不用父母操心;自己没有病灾的,能走能吃;一家子和和气气,团团圆圆,互相不给互相添麻烦就行。
03、老年人日间照料所已经在我们社区中有所开展,您希望照料所有什么服务?答:能上门服务最好,我们老年人腿脚不方面,不愿意多走一点路。
04、您怎么样看待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问题?答:没有自理能力的,走不动吃不动的,家里没人照顾的才进养老院呢,真是没辙才进去呢,有辙谁去那呀,听说养老院虐待老人,老人吃不好睡不好,护工还让老年人喝尿!我就算病死在家里也不愿去养老院守那份罪,在家还能多活几天呢!05、现在65岁以上老年人乘车逛公园免费,您怎么规划自己的空闲时间呢?答:我们现在是能乘车不要钱逛公园不要钱了,但到我们这个岁数还能去哪呀,上公交车都上不去,上下车太麻烦,老是看不清车站牌子上错车,上车还得让年轻人给我让座,招人家不愿意;自己跟儿子说让儿子带我们去哪哪哪,儿子想带我们去,没时间呀,还得陪自己老婆孩子呢,闺女又不在身边,来一趟呆不了一会儿就走,没办法呀,只好自己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吧,哪都别去的好。
针对60岁以下老人的访谈提纲(1)针对60岁以下老人的访谈提纲1.请问你的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现在的生活状况分别是什么?2.请问你的家庭成员怎样?子女状况以及对你的照料如何?3.请问你如今的经济来源和生活补给是什么?有没有养老保险?4.请问你平日里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特长以及能对社会提供什么?5.你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满不满意?对哪些方面不满意?养老问卷1、您的年龄A.50岁-55岁B.56岁-61岁C.62岁-67岁D.68岁-73岁E.73岁以上2、您现在的居住情况是:A.独居B.和配偶居住C.儿孙居住D.养老院居住E.社区养老3、你希望以下哪种养老方式:A.由子女照顾日常生活B.请家政保姆照料C.住养老院D.其他4、你认为老年人的幸福是怎样的(可多选):A.身体健康B.儿女孝顺C.有稳定的经济来源D.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尊重E.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F.能够继续发挥余热G.其他5、对于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您认为:A.非常愿意B.愿意C.无所谓D.不愿意E.非常不愿意6、您的收入来源是(可多选)A.退休工资B.儿女奉孝C.个人投资D.其他7、是否了解养老保险,有没有养老保险:A.了解,有养老保险B.了解,没有养老保险C.不了解,有养老保险D不了解,没有养老保险8、您认为目前的养老保险运行工作最需要在哪方面进行改进?(可多选)A.适时调整养老金待遇水平B.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C .提高养老保险服务水平 D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运作 E .政府不断提高养老保险投入 F. 加强养老保险宣传G.其他9、您通常的娱乐活动有哪些(可多选)A.公园散步B.旅游C.与邻居聊天D.读书看报E.上网F.钓鱼G.书法绘画H.下棋I.打牌打麻将J.广场舞H.其他10、您需要如下哪些社会服务(可多选)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B.老年人服务热线和街道C.社区老年公寓D.社区养老服务中心E.社区康复护理F.家政料理G.聊天解闷H.精神慰藉I.其他11、您认为独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A.心里孤独寂寞B.日常生活无人照料C.老人行动不便带来的安全问题D.生活贫困E.其他12、您希望子女有怎样的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A.定时汇款,有空回家探望父母B.将老人送去敬老院,定期看望C.选择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父母D.与父母同住13、您希望的养老方式是A.自己或夫妻料理B.与子女同住C.住养老院D.居家养老但社区提供相应服务14、您现劳动情况?A.从事田间农业劳动B.从事副业生产C.从事家务劳动D.从事商业零售E. 安闲养老F.丧失劳动能力15、您对您的老年生活最不满意的是(可多选,如有其它内容,请全部记录)A.生活困难B.体弱多病C.家庭不和,子女不孝D.得不到尊重和关爱E.生活内容单调乏味F.其他。
第1篇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一代似乎越来越远离了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人们。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采访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
以下是采访的详细记录。
采访时间:2023年4月10日采访地点:XX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采访对象:李大爷(化名),男,78岁采访人:张同学、李同学一、开场白张同学:李大爷,您好!我们是一群来自XX中学的学生,为了了解我们身边的历史,传承文化,今天特地来采访您。
请您多给我们讲讲您年轻时候的故事吧。
李大爷:哎呀,孩子们,真是不好意思,让我这个老头子给你们添麻烦了。
说起来,那都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二、李大爷的童年记忆李同学:李大爷,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童年吗?李大爷:当然可以。
我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那时候的中国还处于战乱时期。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是个贫农,每天都要在地里辛勤劳作。
我们家兄弟姐妹多,生活非常艰苦。
李同学:那您小时候的生活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吗?李大爷:有一次,家里来了日本鬼子,我和小伙伴们躲到了山里。
那时候,我们害怕极了,生怕被鬼子抓住。
在山里待了几天,才敢回家。
那次经历让我至今难忘。
张同学:李大爷,您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和现在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李大爷:现在的孩子真是享福啊!我们那时候没有电视、手机,连个收音机都很少见。
我们最大的娱乐就是一起捉迷藏、放风筝。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条件好了,但我觉得他们缺失了很多童年的乐趣。
三、李大爷的青年岁月张同学:李大爷,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青年时期的故事吗?李大爷:青年时期,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战士。
那时候,我们为了保卫祖国,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战斗中缴获了一大批敌军的武器装备,那一刻,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李同学:李大爷,您在军队里的生活一定很艰苦吧?李大爷:是啊,那时候的生活确实很苦。
但我们战士们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付出再多也值得。
社区失独老人采访翻录范文采访时间:[具体时间]采访地点:[社区名称]采访人:我。
被采访人:李大爷(失独老人)我:李大爷,您好啊!今天我来跟您唠唠嗑。
李大爷:好啊,小伙子/姑娘,欢迎欢迎。
我:大爷,我知道您的情况,我就想跟您聊聊您现在的生活,您可别嫌我烦啊。
李大爷:哪能呢,有人陪我聊天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我:大爷,您能和我说说,失独之后,刚开始的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吗?李大爷:哎,那时候感觉天都塌了。
就像你一直精心呵护的宝贝突然没了,心里空落落的。
每天早上一睁眼,就下意识地想,孩子今天该吃啥呢?然后突然反应过来,孩子不在了。
那眼泪就止不住地流啊,感觉生活没了盼头。
我:大爷,那可太难受了。
那您后来是怎么慢慢调整过来的呢?李大爷:还得靠周围的邻居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啊。
他们经常来陪我说话,给我送吃的。
社区还组织了一些活动,让我去参加。
一开始我不想去,就想一个人在屋里待着。
后来被他们劝得多了,就去试了试。
没想到,和大家在一起,心情还真能好一些。
我:大爷,您说的社区活动都有啥啊?李大爷:有下棋比赛呢,我年轻的时候就爱下棋。
还有书法班,我也跟着写写字。
这一写字啊,心里就静下来了。
有时候还会组织我们去附近的公园逛逛,看看花花草草的,感觉生活也有了点色彩。
我:那大爷您现在的生活,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李大爷:要说困难嘛,身体有点小毛病的时候就觉得不方便。
人老了,生病是常事,去医院挂号、拿药,要是孩子在就好了,能帮着跑前跑后的。
我现在只能自己慢慢弄,有时候真觉得力不从心。
我:大爷,那社区在这方面有没有给您一些帮助呢?李大爷:社区有志愿者呢,他们有时候会陪我去医院。
但是志愿者也有自己的事情,不能每次都陪着。
不过我已经很感激了,要是没有社区的照顾,我真不知道这日子该怎么过。
我:大爷,您对未来有什么期望吗?李大爷:期望啊,就希望自己身体能硬朗点,别给社区添麻烦。
也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我们失独老人这个群体,多给我们一些关心和爱护。
老年人个案访谈记录访谈对象:张阿姨(化名),85岁,女性,居住在城市养老院。
1.如何度过每天的时间?张阿姨说,她每天早上起来后会到公园散步,好不容易得到的健康需要好好保持。
之后会去参加养老院组织的活动,例如学习针织、打牌等。
晚上则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并与老伴儿谈天说地。
2.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张阿姨表示,生活中需要别人帮助的事情不多,只是手脚不太灵活、有时候会忘记一些事情。
但是,她很感激有给予帮助的人,包括护工、志愿者和其他老人。
三、身体和健康1.有哪些身体上的不适?张阿姨说她身体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有时候背疼或者关节疼痛。
在养老院有专人按摩,也可以用草药泡澡,这样对身体会有好处。
2.如何保持健康?张阿姨说她主要靠保持好心态,总是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经过多年的生活,她也有一些保健秘诀,例如早晨起床喝一杯白开水、坚持每天运动等等。
四、家庭和社交1.和家人保持联系的方式?张阿姨表示,她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平时会打电话关心,也时常寄些东西回来。
老年人们,基本都是通过电话和网络等方式和子女保持联系。
2.和朋友社交活动的方式?张阿姨说,她喜欢和其他老人们聊天、打牌、唱歌等活动,通过交际可以适当缓解孤独感。
在城市养老院,也会有团队组织一些外出旅游等活动,给老人们带来彩色的生活。
五、对生活的期望1.最大的期望是什么?张阿姨表示,她最大的期望是健康快乐地活着,给家人多一些照顾,同样也希望能够照顾好自己。
2.对未来有什么计划?张阿姨说,她没有太多的计划,日子过得平静就很好。
她希望通过养老院组织的各种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
以上就是本次访谈的内容,非常感谢阿姨为我们分享她的人生经验。
社区失独老人采访翻录范文采访者:大爷,您好啊!今天想跟您唠唠家常呢。
失独老人(大爷):行啊,小伙子/姑娘,欢迎欢迎。
采访者:大爷,我知道您经历了一些很不容易的事情,您能和我说说您现在的生活状态吗?大爷:哎,现在啊,就自个儿过呗。
每天早上起来,也没太多事干,就出去在小区里溜达溜达。
以前孩子在的时候啊,这心里头总有个盼头,想着给孩子做点啥好吃的,现在就只能照顾自己这一张嘴咯。
采访者:那您平时吃饭都是怎么解决的呀?是自己做还是?大爷:大部分时间自己做,这么多年了,做饭的手艺还在。
不过有时候也懒,就随便下碗面条对付对付。
一个人做饭啊,做多了吃不完,做少了又觉得没滋没味的。
采访者:大爷,那您在社区里和邻居们相处得咋样呢?大爷:邻居们都还不错呢。
有时候他们家里做了啥好吃的,还会给我送一点过来。
我也会把我种的花啊分给他们。
就是啊,看着人家都是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儿。
采访者:我能理解,大爷。
那社区有没有给您一些特别的帮助或者组织一些活动啥的?大爷:社区还是挺关心我们这些失独老人的。
经常会组织一些健康检查,逢年过节也会来慰问,送点米面油啥的。
也有一些老年人的活动,像下棋啊,打太极啊,不过我有时候懒得去参加,觉得自己去了也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采访者:大爷,您有没有什么爱好呀?可以让生活丰富一点。
大爷:爱好啊,我就喜欢摆弄摆弄花草。
在阳台上种了不少花花草草的,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开花,心里就舒坦点。
感觉这些花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得好好照顾着。
采访者:这是个很不错的爱好呢,大爷。
那您有没有想过再养个宠物啥的?大爷:想过,但是又怕照顾不好。
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要是宠物生病了啥的,我也没那精力带它去看医生。
而且万一它要是先走了,我这心里又得多一道伤啊。
采访者:大爷,您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或者期望吗?大爷:期望啊,就希望自己身体能健健康康的,少给别人添麻烦。
也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人关注我们这些失独老人,毕竟我们心里的苦啊,只有自己知道。
城市独居老人养老访谈报告哎,聊起城市独居老人养老这事儿,心里头真不是滋味。
前阵子,我走访了几位大爷大妈,听了听他们的心里话,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扇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那些故事和情感,就像老照片一样,泛黄却温暖。
先说张大爷吧,他住在一个老式小区里,屋里摆满了书和老照片。
张大爷是个退休教师,老伴走得早,儿女又在外地工作,平日里就他一人。
他说:“我这把老骨头,虽然身子骨还算硬朗,但有时候,心里头那个寂寞啊,真是没法说。
白天还好,看看书,写写毛笔字,时间过得挺快。
一到晚上,电视一开,声音调到最大,还是觉得冷冷清清的。
”说到这儿,张大爷叹了口气,眼眶有点红。
再看看李大妈,她可是个热心肠,小区里的红白喜事,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但回到家,那扇门一关,就是她一个人的世界了。
李大妈笑着说:“我啊,就喜欢热闹,可热闹完了,回到家还是孤零零的。
有时候,我就对着镜子说话,假装有个人陪我聊天。
你说,这算不算自言自语到了一定境界了?”说完,她自己先笑了起来,但那笑容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和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
还有王伯伯,他是个老军人,一辈子硬气惯了。
虽然年纪大了,但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还在。
他说:“我这人啊,习惯了自立更生,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
可有时候,看到人家一家子其乐融融的,心里头也羡慕啊。
尤其是逢年过节,别人家都是团团圆圆的,我这儿啊,就剩下冷清二字。
”王伯伯说着,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
这些大爷大妈们,年轻时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为家庭、为社会付出了太多。
如今,岁月不饶人,他们也需要被关心、被照顾。
可现实是,儿女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忙碌成了常态,陪伴成了奢侈品。
其实啊,老人要的并不多,就是一份陪伴、一份理解、一份关心。
有时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一顿家常便饭,就能让他们开心好一阵子。
咱们做儿女的,得时刻提醒自己,别忘了常回家看看,别让那份孤独和寂寞,成了老人们晚年生活的底色。
我还想着,社区能不能多搞点活动,让老人们有个聚在一起的机会,聊聊天、下下棋、跳跳广场舞啥的。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访谈第一篇:《老年社会工作》个案访谈《老年社会工作》访问记录XXXXXXXXXX老年人访谈记录(一)(访问员:XXX)访谈时间:2014年5月31日访问时长:15分钟访谈地点:芜湖市鲁港访谈对象:赵爷爷(年龄:68岁性别:男婚姻状况:丧偶文化程度:初中)受访者原来职业状况:农民居住状况:与儿子媳妇住在一起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儿子、媳妇、孙女访问记录:访问员:您现在身体好么? 赵爷爷:还可以吧,就是有些时候需要用点药,不过现在小药店挺多的,挺方便的。
访问员:在您看来,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幸福呢?赵爷爷:有稳定的收入,身边有个人陪着说说话,有一对儿女在身边,自己身体硬朗,工作稳定就算享福了。
访问员:在饮食就餐方面,您对饮食条件有什么需求?赵爷爷:吃的比较注重味道,味道重一点比较好,早晨喝一碗稀饭就一个馒头再来点咸菜就行,中午和晚上都是看家里做什么吃什么,自己对这方面的要求不高,最重要的是小孙女要吃高兴。
访问员:您怎么样看待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问题?赵爷爷:自理不了的才去那呢,谁去那受那份罪呀,我有儿子照顾,我花那冤钱,还那么贵,条件还不好,谁能比自己亲生的照顾的好呀,养儿防老嘛。
访问员:目前生活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赵爷爷:最满意的是家庭和睦、家里人没大病,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好。
最不满意的是现在芜湖市供老年人进行娱乐的场所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对这些方面不太满意。
访问员:您每天主要的生活内容是什么?赵爷爷:早上起床时间较早,洗完脸就开始烧水,烧完水吃完早饭(早饭一般与儿子媳妇一起吃),会到隔壁的邻居家坐会儿(隔壁也有老人家)。
下午在吃完中饭会睡会儿午觉,起来后会有和街坊领居一起聊聊家庭小事什么的,有时也一起去公园逛逛,周末时有时会有志愿者过来陪着聊聊天,不过时间很短。
老年人访谈记录(二)(访问员:XXX)访谈时间:2014年5月31日访问时长:18分钟访谈地点:芜湖市鲁港访谈对象:李奶奶(年龄:75岁性别:女婚姻状况:丧偶文化程度:小学)受访者原来职业状况:农民居住状况:与儿子媳妇住在一起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儿子、媳妇、孙女、孙子访问记录:访问员:您现在身体好么? 李奶奶:挺好的,平时也经常去锻炼,经常去公园还有其他一些地方健身,我打太极拳打了5年了。
关于老年人的个案访谈
吴晓丽社工1001 100203131
访谈对象的基本资料:孔某,男,72岁,退休党员干部。
年轻时配偶因疾病而离世,独身多年。
与老母亲一起养大两个儿子,两个儿子成家后都在外买房,他与老母亲生活在一起。
前几年老母亲去世后,儿媳妇帮他找了个老伴。
去年由于拆迁分房问题,两个儿子家闹矛盾,二媳妇觉得他分配不公,偏袒大儿子,此后很少来看望老人,也不许老人带孙子一起出去玩。
目前老人与老伴生活在一起,住在一所80平米的公寓里。
从老人年龄来看,他已经进入了老年期很长一段时间了,对退休后的生活由刚开始的无所适从到现在的怡然自得。
他对目前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能很好地适应。
老人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规律,早上送老伴上班,然后去买菜,买完菜后去曾经工作的大队部与一些老同事聊聊天,之后回家做饭。
吃完饭后,出去打麻将,打完麻将后就去接老伴回家,到家后就看看电视偶尔到楼下散步。
从老人每天的生活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老人对目前的物质生活已经很满足了,但是他内心有时还是比较孤独的,因为早年丧妻和现在子女对他的关怀比较少。
个人方面
1.身体方面:从谈话中我得知这位老人的身体还算硬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平时他喜欢抽烟喝酒,也缺少锻炼,身体机能开始逐渐下降。
2.精神方面:老人退休后生活比较清闲,由于早年丧妻和近几年老母亲的去世,加上拆迁问题导致儿子媳妇与老人的关系有所疏远,老人内心感觉比较空虚。
家庭方面
对于老年夫妇而言,老年婚姻关系经历了结婚、生育和抚养后代的过程,已经进入到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这是由于老年家庭的社会功能变化较大,社会交往功能也随着年老退休而大为削弱,但家庭的感情功能却由于老年夫妇逐渐或相继退出社会工作圈,子女也已离开另立家庭,从而变得较为突出。
老年婚姻关系,作为老年夫妇感情的重要维系,必然成为老年家庭的基础。
这位老人由于早年丧妻,所以老人在他媳妇的撮合下与另一位丧夫的老年妇女再婚了。
老年人再婚不同于中年人再婚。
因为老年人再婚往往不是出于性生活、生儿育女、生儿育女、生产劳动和积蓄财产的动机。
在走过漫漫而曲折的人生道路之后,老年人已进入生命的黄昏时期,丧偶或离异后再婚,主要是希望通过组建新家庭弥补自理能力和应变能力逐步减弱的缺陷,寻求精神上的安慰。
老年人再婚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但并不是每个老人都能顺利地再婚,往往会有来自于子女和社会的阻力,这位老人很幸运,由于是他媳妇主动为他介绍,所以他的子女都很支持他再婚。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老年人再婚越来越持有支持的态度。
老人再婚后他的起居生活都有老伴照顾,两个人生活虽然很平淡但是很幸福。
但随着年级的增长,他的老伴身体越来越不如以前了。
他的老伴现在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老年人群经常患有的疾病,每个月吃药要花费几百块钱。
好在老人一个月有1500元的退休金,也有医疗保险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所以退休金已经足够老两口生活了,经济上不需要子女的支持。
但由于老两口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而且他们年纪都挺大的了,有时当他的老伴突发疾病时,老人就有点手足无措,很恐慌,只能向外求助。
老人有时很担心他的老伴在他前面去世后,他往后生活怎么办,虽然他有足够的钱去住养老院,但是住养老院就没有人向他老伴这样伺候、服侍他,也没一
个贴心人陪他说话了。
而且儿子们平时都忙于工作,并不会常常来看他,只会在逢年过节时过来看看。
社会方面
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使老人逐渐处于社会边缘。
他所处的社会角色有退休前的一个村的一把手到完全成为一位在家从事家务活动的老人,社会活动大量减少,跟社会人群的交流的类型与退休前相比也有所变化,他所交往的老年群体可以说是一个亚文化群体,他们平时也谈论时事,但往往会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感。
这就加深了他们对退休后生活不满。
同时他们的娱乐活动仅仅局限于打麻将,虽然打麻将也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但长久地坐着,不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打麻将会有输赢,有时老人钱输多了,心里会有些不舒服,心情会有比较大的起伏,这不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
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乐,儿孙绕膝,含饴弄孙,仍然是许多具有传统思想的老人的追求。
可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加上年轻人喜欢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与老年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他们不喜欢也并不习惯与老年人住在一起。
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顾影自怜,再加上现在身体大不如前,更加重了老人生理、心理的压力与负担。
这位老人的两位儿子因为拆迁原因而很难同时聚在一起,每次家庭聚会,老人心里都会有点遗憾,平时想要带自己唯一的小孙子出去玩,媳妇也不准。
每当这时,老人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这几十年,就觉得心酸难过。
介入方法
1.鼓励老人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去乡下钓鱼、采摘,早上练练太极,有空的时候可以约三五个好友一起跟旅行社出去旅游,看看不一样的风景,身心得到放松,享受晚年的幸福时光。
平时可以通过养鸟、养鱼、养花等来打发时间,而不要仅仅以打麻将为唯一的消遣。
2.以社区为单位,经常举行一些以关爱老人为主题的活动,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各自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所长,使他们找到成就感与归属感。
有些需要广大群众参与的政治或自愿活动,只要条件允许可以让老人们多参与,因为他们也乐意参与。
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老人广交朋友,增加他与同龄人的交流的机会,而且也增加了老人的生活情趣。
老人通过与家人、邻里、亲友等的社会交往和谈心,交流器情绪与感受,消除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苦闷与烦恼,得到精神的慰藉和寄托,感受相互的关怀与支持,从而形成愉快、和谐的心理状态,排除老年人心理方面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4.建立社区照顾中心,完善社区居家照顾的正规服务体系,通过发挥社区支持网络的作用补充家庭照顾的不足。
让老人在老伴突发疾病时有个可以立刻求助的对象,同时对自己未来独自的生活不再担忧。
3.组织老人与儿子们开一次座谈会,把因为拆迁引起的家庭矛盾说开,老人可以说出他当初这么做的想法,儿子媳妇们也谈谈各自的想法。
尽量让儿子媳妇们理解老人,如果儿子媳妇心底还是有所不满,那觉得不公平的那一个儿子,在以后老人生病住院或逝世时少承担一点费用。
但以后他们必须经常回来看看老人,与老人交流交流,倾听老人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