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创新促进西北地区观念更新和民族进步
- 格式:pdf
- 大小:267.35 KB
- 文档页数:3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研究【摘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文化从业者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懂文化、会管理、善经营,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依据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研究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及文化经营人才四种基本类型。
【关键词】文化大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创新;文化人才;民族文化;文化生产力0引言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成为促进和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现阶段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文化资源意识和文化人力资源观念淡薄等原因,少数民族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民族地区文化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也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及其文化人才可持续发展。
1文化创意人才类型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
胡锦涛同志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文化创意产业更加重视文化的内容和创意,文化人才原创力便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人才创新能力的高低更是影响国家文化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涵盖了文化演出、出版发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与网络游戏研发制作、文化会展以及古玩艺术交易等方面,成为众所瞩目的文化产业新的热点。
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从业人员认为创新能力是文化创意产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超过六成的从业人员认为文化人才质量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下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特别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深厚、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长久以来,由于文化观念落后,缺乏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深入认识,特别是缺少文化创意人才,严重制约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进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的传播与繁荣。
《学习强国》测试题库100题[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温馨提示:注意添加双引号“”3.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4.目前地震是可以精确预报的,这种说法是【B 错误】5.关于伪科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伪科学也是科学,有科学依据】6.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大家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7.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8.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9.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0.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陈独秀.(李大钊)等…。
12.中央指出,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13.我们经常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扫一扫”这一功能使用了【A 图像识别】识别方式14.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把优秀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新疆春节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新疆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对于新疆的人民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疆的独特地理环境和多样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新疆的春节传统文化既在继承中保持着独特性,又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继承- 传统习俗的延续新疆春节传统文化的继承体现在对于传统习俗的延续上。
春节期间,新疆各地的人们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饰,如维吾尔族的“蓬蓬”、哈萨克族的“卡拉凡”等,这些服饰体现了当地民族的传统风格和审美观念。
同时,新疆各族群众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如乌鲁木齐的“牛公庙会”、“哈密马场会”等,这些活动中不仅有马术表演、足球赛等节目,还有传统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展示,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情感交流。
二、创新- 多元文化的交融新疆春节传统文化的创新体现在对多元文化的交融中。
由于新疆地区的特殊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春节期间会发生碰撞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在新疆,除了汉族的春节习俗外,还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多个民族的过年习俗。
例如,在乌鲁木齐的春节庙会上,游客们可以品尝到来自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等多个民族特色的美食,欣赏到不同民族的歌舞表演和传统戏曲,体验到新疆独特的“民族年味”。
三、继承与创新的融合- 春节文化的活化新疆春节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融合中呈现出活力和生命力。
春节期间,无论是传统习俗的延续还是多元文化的交融,都离不开人们创意的活化。
例如,在举办春节庙会的同时,新疆的一些城市还会举办独具特色的活动,如乌鲁木齐市举办的“新疆新春音乐会”,将传统音乐与西方乐器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哈密市开展的“花灯文化艺术展”,将传统花灯艺术与现代灯光科技相结合,展现了新疆春节文化的时尚与创意。
四、新疆春节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新疆春节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增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兰州、乌鲁木齐、西宁、银川共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探索作者:付英周文霞张文丽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4年第02期摘要: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积极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兰州市、乌鲁木齐市、西宁市、银川市(以下简称“兰乌西银”)成为国家多重战略叠加实施的地区。
文章在现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兰乌西银城市发展基础与优势,探索提出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打造兰乌西银“L型”科技走廊,对加强城市联盟聚合力,拓展科技发展战略回旋空间,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国土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辐射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区域科技创新;基础与潜力;路径选择;兰乌西银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这充分反映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新发展阶段所肩负的科技重任及其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1]。
近年来,兰州、乌鲁木齐、西宁、银川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黄河中上游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区域中心地位开始逐渐显现。
在现有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格局基础上,考虑在兰乌西银培育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也是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内在需求。
这将有助于强化四市创新主干和极核功能、提升科技竞争力、拓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回旋空间,对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保障西部地区安全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国家和地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及选择1.1国家和地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国家发展戰略全局,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总体形成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科学中心、协同创新区域等不同层面的国家创新高地,成为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和“策源地”[2]。
课题在弘扬北疆文化中的作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课题在弘扬北疆文化中的作用北疆是我国辽阔的边疆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蕴藏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传统,这些文化遗产对于北疆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保护和传承北疆文化已经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课题在弘扬北疆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课题是一种研究方法,可以深入挖掘北疆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通过课题研究,学者可以对北疆地区的历史、民俗、语言、艺术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探索和分析,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北疆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北疆不同民族的传统习俗、信仰文化、历史传承等方面的特点,为北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实际的依据和支持。
课题可以促进北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课题研究,学者可以发现和挖掘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从而激发人们对北疆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课题也可以促进北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北疆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北疆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为北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课题在弘扬北疆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课题不仅可以深入挖掘北疆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促进北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还可以促进北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在北疆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并积极支持和参与相关的研究工作,共同努力推动北疆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北疆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第二篇示例:课题在弘扬北疆文化中的作用北疆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风情。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推崇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重要议题。
课题在弘扬北疆文化中的作用正逐渐受到关注,成为推动北疆文化传统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北疆地区位于中国的边疆,地处祖国的西北部,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多元的民族文化。
这里居住着不同的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拥有不同的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
大西北地区的民族手工艺发展前景如何大西北地区,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
从精美的刺绣到华丽的地毯,从独具特色的木雕到巧夺天工的银饰,民族手工艺犹如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中,大西北地区的民族手工艺面临着诸多挑战,其发展前景究竟如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大西北地区民族手工艺的现状大西北地区的民族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新疆为例,维吾尔族的花帽制作工艺精湛,图案精美,色彩鲜艳,不仅是实用的装饰品,更是民族文化的象征。
在青海,藏族的唐卡绘画以其细腻的笔触、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宗教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甘肃,临夏的砖雕艺术独具特色,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赞叹。
然而,目前这些民族手工艺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许多手工艺人面临着传承断代的问题。
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缺乏兴趣,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传承,导致一些精湛的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其次,市场需求的变化也给民族手工艺带来了冲击。
现代工业化生产的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和高效的生产方式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使得民族手工艺品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此外,一些民族手工艺在创新方面不足,产品款式陈旧,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
二、大西北地区民族手工艺发展的机遇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大西北地区的民族手工艺也迎来了一些发展的机遇。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族手工艺发展的政策。
这为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例如,政府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扶持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人和工作室,鼓励他们开展传承和创新活动。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民族手工艺带来了新的商机。
大西北地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游客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民族手工艺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许多手工艺人通过与旅游景区合作,将手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销售,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2020年12月第4期 第八卷总第三十二期曩藏惠原论t 5弁言在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是任何职业和工作所不能回避的,与区域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民族团结进步不仅体现在理论建构,更是来自于现实生产生活的互动,来自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所以“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调要推动建立相互嵌人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人手,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111可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最终要落在实处,与社会各因子紧密结合,方能持久有生命力,所以开展民族团结进A 步创建工作与社会各因子融合研究的重要性也就其义自见了。
民族旅游就是以民族聚居区域为旅游 目的地,以民族文化为内核,以经济、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全面了解民族文化特质及生产、生活状态为 目的一种参与体验活动。
青海地大物博、山川壮美、民族众多、文化多姿多彩,发展民族旅游天赋异禀。
青海省立足省情,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将旅游业视为实现青海绿色崛起、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综合施策,推动旅游业全方位发 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在青海省政府综合施策的推动下,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 青海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2009年青海旅游人数仅为1109万人次,旅游收人仅60亿元。
2017年接待 国内外游客迈上3000万人次的台阶,达到3484.1万人次,旅游总收人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81.53亿 元,2018年仅前7个月旅游总人数达到2325.22万人次,累计增速为19.1%,其中国内旅客为2321.24万 人次,人境旅客为39811人次,旅游总收人达到了 260.38亿元,累计增速为21.7%。
从增速看,2011年到2017年,全省旅游总收人、接待总人数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27.1%和16.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9个 g 百分点和8.7个百分点。
旅游总收人已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47%。
®实现旅游人数和旅游收 § 人双增长。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化开展的主旨是文化创新,需要参加社会实践来获得创新的动力,理解文化创新的深刻意义,通过对源和作用的分析,并提出了文化创新的途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显示现场材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加以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文化创新,满足人民对文化的根本需求;引导学生保护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树立正确的外来文化观,明白在文化保存和创新方面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教学难点:如何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保守的民族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呈现腾讯新闻:20xx年3月1日晚,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在〔HR}I The Duke of Cambridge〕抵达北京,开始为期4天的首次中国之行。
威廉王子抵达北京的第二天〔C3月2日〕,以为Aardman公司的“小羊肖恩〞雕塑点睛为标志正式启动20xx中英文化交流年。
该雕塑是本次中英文化交流年中一款特色艺术展品。
旨在呈现英国动画产业的非凡成就以及与中国艺术界的合作成果。
教师引导:“小肖恩〞可爱吗,为什么选择“肖恩羊〞为中英文化交流年开始标志?学生活动:“小羊肖恩〞对中英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有什么重要意义?分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表本小组的见解。
教师:在羊年到来之际,“三羊〔阳〕开泰〞代表美好的祝愿,一是预祝中英文化交流年取得圆满成功,二是肖恩羊是英国动画行业最受欢送的卡通人物,英国创意产业介绍给中国具有特殊意义。
文化交流将促进文化创新。
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主题:文化创新的相关问题。
新课教授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川剧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享誉全球,其中的变脸更是神秘莫测。
大西北地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是什么大西北地区,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丰富多彩且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如何传承和创新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大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如回族的花儿、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等,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智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因素给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年轻人对流行文化的追捧,导致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兴趣降低。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一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那么,大西北地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究竟在哪里呢?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石。
学校教育应当将民族文化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从小就了解和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
例如,可以开设民族音乐、舞蹈、手工艺等课程,邀请民间艺人走进校园进行教学和表演。
同时,家庭教育也不能忽视,家长要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加强文化保护和研究工作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濒危的文化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
同时,鼓励学者和研究机构深入研究民族文化,挖掘其内涵和价值,为传承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推动民族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是一条可行的创新路径。
例如,将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民族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拓展文化传播的渠道。
此外,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让游客亲身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既能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又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鼓励民众参与也是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关键。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民族文化节、民俗展览等,激发民众对民族文化的热情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