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网卡实际传输性能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7
千兆网速测速对应的标准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千兆网速作为一种高速网络连接方式,在现代网络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测速则是评估网络连接速度的一种方法,对于千兆网速的测速也有着特定的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千兆网速测速对应的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评估网络连接速度。
什么是千兆网速?千兆网速是指网络连接能够达到每秒传输数据1千兆比特(Gbps)的速度。
这种高速连接方式通常用于大型企业、数据中心以及对网络速度要求较高的用户群体。
相比于传统的百兆网速或者更低的速度,千兆网速具有更大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度,可以更好地满足处理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流媒体等高要求的场景。
为什么需要测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用户经常会遇到网络速度慢、视频卡顿等问题。
而测速则是一种评估网络连接速度的方法,通过测速可以获取到网络的实际带宽和延迟等数据,帮助用户了解网络性能,同时也可以帮助网络运营商或者维护人员排查网络故障或优化网络设置。
千兆网速测速标准1. 网络带宽千兆网速的带宽通常为1千兆比特每秒(Gbps),用户在进行测速时可以通过下载和上传速度来评估网络的带宽情况。
下载速度代表用户从网络下载数据的速度,而上传速度则代表用户上传数据到网络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网络带宽是对称的,即下载和上传速度相同。
2. 延迟延迟是网络连接的一个重要指标,它通常指网络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延时。
延迟主要受网络设备、物理距离等因素影响,对于一些对网络时延要求较高的应用,如在线游戏、视频会议等,延迟会对用户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3. 抖动抖动是网络连接中数据传输时延的不稳定性。
在千兆网速测速中,抖动一般指网络传输延迟的波动,在测速过程中,如果网络抖动较大,会导致数据传输不稳定,影响用户体验。
4. 丢包率丢包率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失数据包的比例。
对于千兆网速的测速,较高的丢包率会导致数据传输不完整,影响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速度。
此款网卡是英特尔的一款千兆双端口网卡,采用Intel I350芯片,I350-T2BLK是英特尔千兆网卡中相对较新的一款,作为千兆网络升级的必备良品,其做工相当精致,可以将PC台式机、服务器主机等轻松升级到千兆网络传输。
具备2个网口,可以在节约宝贵的服务器插槽的同时保证提高服务器带宽。
在虚拟化运用中Intel I350-T2BLK网卡比其他型号的网卡的表现要更为出色,并且在win 10系统下做分组汇聚可以说是不二之选。
具备的优势:技术参数:●产品集英特尔® 以太网服务器适配器 I350 系列●状态End of Interactive Support●发行日期Q2'11●垂直市场Server●中等电缆Copper●布线类型Cat 5 up to 100m●支架高度Low Profile and Full Height●TDP4.4 W封装规格●系统接口类型PCIe v2.1 (5.0GT/s)●低卤素选项可用参见MDDS●I350-T2BLK千兆网卡连接虚拟化技术●片上 QoS 和流量管理是●灵活的端口分区是●虚拟机设备队列(VMDq)是●支持 PCI-SIG* SR-IOV是先进技术●iWARP/RDMA否●英特尔® 以太网电源管理是●智能卸载是●以太网存储iSCSI, NFS网络规格●端口配置Dual●英特尔® VirtualizationTechnology for Connectivity(VT-c)(英特尔® 连接虚拟化技术)是●速度和插槽宽度5 GT/s, x4 Lane●控制器Intel I350价格参考:Intel I350-T2BLK网卡价格区间在780到960之间不等,一般与网卡数量也有关,具体需求可联系intel网卡分销中心华天易达,可提供更多价格信息和专业的网卡设备选购方案。
案例探索千兆万兆⽹卡每秒转发包数处理能⼒上限到底有多⼤?“侦破”⽹卡传输能⼒的“个”案作者:李烨楠⼀个平静的下午,在某监控⼤厅,应急召集令发出,⼀时间应急电话、汇报、询问声⾳响成⼀⽚。
这是怎么了?原来某重要+系统应⽤交易严重超时,业务产⽣⼤量积压,⽆法顺利进⾏。
⼀、问题到底出在哪⾥?系统架构简单明了:后台为Oracle RAC DB数据库,前台为12台AP,AP连接到DB做业务。
⽽业务处理响应缓慢的情况发⽣在所有的AP上,因此焦点集中到DB服务器、⽹络、存储等共⽤的资源及设备上。
经过各⽅的共同排查,存储正常、数据库正常,却发现DB与AP的⽹络通信存在问题,ping延时严重,AP与DB、DB与DB之间的ping延时达到⼗⼏毫秒并且⼀直持续(正常时的ping延时只有0.3毫秒左右)。
于是,⽹络与系统开始协同检查抓包,发现⽹络链路上未见异常,⼗⼏毫秒的延时都消耗在DB主机的响应时间上,系统上可见所有资源均正常,⽹卡流量远未达到瓶颈,只有⽹卡收发包数⼀直较⼤。
⼆、抽丝剥茧的分析,提出解决⽅案到底是什么具体问题呢?让我们先来看看问题主机的环境:Power780物理机,⽣产、带管、⼼跳⽹卡均为etherchannel绑定的⽹卡,使⽤的是两块千兆⽹卡,由于为主备模式,实际只有⼀块⽹卡处于⼯作状态。
根据之前我们在PowerVM虚拟化环境应急的经验,怀疑是单块千兆⽹卡转发包数的处理能⼒达到了瓶颈。
通过AIX的topas、nmon等⼯具都可以很⽅便的监控每秒⽹卡的接收及发送数据包数,查询结果如下:其中的I-pkts和O-pkts即是。
⼀提到⽹卡,我们通常第⼀想到的就是带宽处理能⼒,像千兆、万兆、全双⼯等等指标更多展⽰的就是带宽有多⼤,但很少有⼈关⼼⽹卡的包处理能⼒上限在哪⼉,到底是每秒1万、10万还是100万。
为什么呢?因为极少有⼈会遇到包数转发处理能⼒的瓶颈,这种情况只出现在业务压⼒⾮常⼤、平均⽹络包size⾮常⼩的系统上,否则通常包数还没达到瓶颈呢,带宽已经满了,但是这种系统恰恰被我们碰上了!⽽且不⽌⼀次!发⽣问题的DB主机,当时单块千兆⽹卡的收发包总数达到了15万左右,并且现象持续存在,⼀直到应⽤进⾏了流控之后,ping延时才得到了缓解,业务才逐渐恢复,这会是问题的症结么?我们据此提出了紧急的解决⽅案:扩容⽹卡的包处理能⼒!⼀块处理不过来就增加多块,紧急改变⽹卡的绑定模式,改为load balance,并使并发的⽹卡达到三块。
1000兆光纤测速方法光纤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的技术,通过使用光信号,可以快速、稳定地传输大量数据。
在测试光纤的速度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测量光纤的速度,以确保其性能满足需求。
1. 使用网络测速工具:有许多在线的光纤测速工具可用于测试光纤的速度。
这些工具会测量您的下载和上传速度,并显示在屏幕上。
您只需访问这些工具的网站,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即可。
请注意,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建议在进行测试时关闭其他可能影响速度的应用程序。
2. 借助专业设备:光纤需要专用的测试设备来测量其速度和性能。
这些设备使用光纤连接到网络,并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
这些设备通常由专业的网络工程师使用,以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和高速传输。
3. 与服务提供商联系:如果您是光纤网络的终端用户,您可以联系您的服务提供商寻求帮助。
他们通常会提供光纤测速的服务,并可以为您测量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
他们可以通过远程测试或派遣工程师到您的位置,进行光纤测速和故障排除。
4. 参考测速软件:市面上有一些流行的网络测速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帮助您测量光纤的速度。
您只需在应用商店中搜索并下载合适的软件,按照软件的指示进行测速。
请确保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软件,并查阅一些用户的评价,以获得准确的测速结果。
在进行光纤测速时,还有一些可以提高准确性的注意事项。
首先,保持您的网络连接稳定,避免同时下载或上传大型文件,以免影响测速结果。
其次,确保您的设备和光纤连接的无线路由器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近,以保持信号强度。
总之,通过使用网络测速工具、借助专业设备、向服务提供商寻求帮助以及使用可靠的测速软件,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光纤的速度。
这些方法可帮助我们评估光纤的性能,并确保其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千兆无线网传输速率[无线网速率慢的解决方法]千兆无线网传输速率一、认识无线速率m无线路由器能够同时实现mbps的实际无线传输速率吗?答案就是无法。
无线路由器自带的m、m等标签,指的是路由器理论上的最大无线传输速率。
而在实际传输时,即使是在理想环境中,由于无线连接采用的是半双工的传输方式,同一时间只允许一方传输数据,所以无线传输速率也会打折扣。
事实上,我们的采用环境很可能将除了很多阻碍,引致无线信号弱化;或者多个无线终端设备同时互连路由器,由于wi-fi就是共享资源式相连接,这些终端设备就可以共享资源无线速率。
目前服务商提供的宽带普遍不超过m,所以我们说的m、m无线传输速率指的是局域网内的传输速率,上网的速率主要取决于外网(即服务商提供的)带宽。
通常网络带宽以及网卡如10madsl、m光纤、m无线网卡、m无线路由器,它们的单位m所指的就是mbps;而对我们真正存有意义的下载速度、玩游戏速度、磁盘读取速度采用的单位就是mb/s。
1mb/s=8mbps,即为如果就是m光纤,理论上的最小传输速度就是12.5mb/s。
二、为什么无线速率慢1实际生活中,无线连接的速率往往比有线相连接的速率快,这是因为现在的有线相连接使用的就是全双工的传输方式,而无线连接使用的就是半双工的传输方式。
有线相连接相等于双行道,只要存有数据就可以轻易传输;而无线连接相等于单行道,同一时刻就可以容许一个方向上的传输存有,须要等候道路没被挤占时就可以已经开始传输。
除此之外,以下几种因素也可能将引致无线传输速率快:2无线接入设备多:wifi是共享式连接,如果路由器下连接了多个无线设备,那么每个设备都只能分到一部分带宽,例如10m的带宽下接入了两台手机,那可能每台手机分到的带宽均不足5m。
如果其中一个无线设备正在进行下载、游戏等占用大量带宽的操作,其它设备能分到的带宽就更少了。
此外,由于无线加密不强或者其它因素,可能导致无线被蹭网,不知不觉中被占用了部分带宽。
ac88无线网卡性能测试与总结
华硕网络近期推出了一款令人激动的产品,PCI-E版本的AC3100双频无线网卡:PCE-AC88,刷新了之前PCE-AC68保持的最强台式机无线网卡的记录。
这块卡是ASUS正式版本的卡,不要问我盒子去哪了。
PCE-AC88由PCI-E网卡和外接天线两部分组成外接天线底座底部。
性能测试
测试平台
路由器:
ASUS RT-AC88U
硬件部分:
PC1千兆网卡:Intel(R)I210t Gigabit Network Connection x2 PC2无线网卡:ASUS PCE-AC68、ASUS PCE-AC88
软件:
Windows 10 Pro安装所有必选补丁,关系系统防火墙
本次测试使用了如下测试脚本:
High_Performance_Throughput.scr。
此脚本用于测试最大传输带宽。
先来了解下路由测试结果几个相关名词:
Throughput,即路由吞吐量,表示路由每秒能处理的数据量。
此数据越高越好。
说明:
路由器开启WPA2加密,端口聚合模式使用88U内置的端口聚合。
测试结果
PCE-AC88
连接状态:
连接速率在1.9Gbps。
这速度也是当今网卡最快速度了。
数据汇总:
大家可以看到,PCE-AC88比起上一代网卡,性能有所提升。
但是受限制于路由器的CPU到交换部分1Gbps的瓶颈,所以还是没看到无线突破千兆,有点可惜,期待下一代路由使用2.5G网口解决这个问题。
千兆网络测速器在线测网速1. 介绍千兆网络测速器是一项用来在线测量网络速度的工具,它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网络连接速度,以便优化网络体验。
本文将介绍千兆网络测速器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2. 作用千兆网络测速器可以帮助用户测量其网络连接的速度,包括下载速度、上传速度、延迟等信息。
通过测速结果,用户可以判断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并根据需要调整网络设置或网络服务商。
千兆网络测速器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网络环境下的速度表现,供用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网络服务。
3. 原理千兆网络测速器通过向远程服务器发送数据包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计算网络速度。
在测试过程中,测速器会模拟用户请求数据的操作,然后根据数据包来确定网络传输速度。
测速器一般会测试下载速度、上传速度和延迟等指标,用户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评估网络性能。
4. 使用方法使用千兆网络测速器非常简单,用户只需要打开网页测速器,并点击“开始测试”按钮即可开始测速。
测速器会自动进行网络连接测试,并在完成后显示测试结果,包括下载速度、上传速度和延迟等信息。
用户可以根据测试结果来评估自己的网络连接速度,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5. 注意事项在使用千兆网络测速器时,用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测速时应关闭其他网络应用,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测速结果可能会受到网络负载、距离等因素的影响,用户在测试时应多次测试进行参考。
- 测速结果仅供参考,实际网络速度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如发现网络速度异常,用户可以联系网络服务商寻求帮助,并根据需要调整网络设置。
6. 结论千兆网络测速器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工具,能够帮助用户准确测量自己的网络连接速度,并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
通过使用测速器,用户可以了解自己的网络性能,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千兆网络测速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以上是关于千兆网络测速器在线测网速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千兆网卡实际传输性能测试副标题:作者:未知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2607 更新时间:2006-8-23 9:08:21很多用户对于千兆技术在桌面的应用都有或多或少的疑问,千兆到底能带来哪些好处?千兆与桌面应用的差距有多少?瓶颈在何处?最好的答案就是让数字说话。
写在评测之前我一向对“千兆到桌面”这种网络厂商一厢情愿的口号不以为然,认为这有以技术驱动需求的本末倒置之嫌。
然而,让我无法忽视的是,近一年来,在某种程度上,这句口号已成为事实——至少在我身边成了事实,因为我所用的台式PC和笔记本电脑都配备了千兆网络接口。
但实际上我们能享受到的好处却仍然是有限。
其中,我认为最实用的是千兆网络接口普遍支持极性自适应,也就是说,无论是使用直连线还是普通线,我都可以任意连接到交换机或者另一台PC的网卡,而不用考虑线序的问题,不过对我来说,千兆接口另外的好处,更多的只是心理上端口升级的满足了,因为我们的桌面交换机还是百兆的。
当然交换机上也有千兆接口,但那是给服务器用的,还轮不到我的桌面。
再说,即使用上了,也未必真的有用,因为我平时的应用并没有这么高的带宽需求,用百兆就足够了。
同时我还怀疑,没有千兆交换机本来就不是问题,因为瓶颈很可能在台式PC或者笔记本电脑本身。
不只是我,很多用户对于千兆技术在桌面的应用都有或多或少的疑问。
例如,千兆到底能带来哪些好处?千兆与桌面应用的差距有多少?瓶颈在何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数字说话。
于是,我找来一台4路高性能服务器,用一台千兆交换机与集成千兆接口的台式PC和笔记本电脑连接,还买来一块150元的普通PCI接口千兆网卡,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测试环境我们所用测试环境包括一台Dell PowerEdge 6850服务器,如图1所示,配置为4路3.0GHz至强CPU,4GB内存,存储系统使用由三块10000转Ultra-320 SCSI硬盘组成的Raid-5阵列,主板内置了两个Br oadCom NetXtreme 57xx系列的千兆铜缆接口网卡。
1000M-100M网口电气指标测试指导目录一、测试资源: (2)二、测试准备: (2)三、1000M网口电气性能测试步骤 (3)四、100M网口测试步骤 (13)一、测试资源:泰克DSA70804示波器,装有以太网测试软件Ethernet Compliance Test Software差分探头1GHz以上:P6248 or P7330测试夹具:TF-GBE二、测试准备:1、设置芯片寄存器指令:如XX项目100M相关指令LAN0 P1-2 // A发B收,测试Ch Ahi_cli /home/cli/api/ecs/eth/phy_debug -v port 0 act 1 type 0 addr 0x00 data 0x2100hi_cli /home/cli/api/ecs/eth/phy_debug -v port 0 act 1 type 0 addr 0x0b data 0x0000hi_cli /home/cli/api/ecs/eth/phy_debug -v port 0 act 1 type 0 addr 0x12 data 0x1200LAN0 P3-6 //B发A收,测试Ch Bhi_cli /home/cli/api/ecs/eth/phy_debug -v port 0 act 1 type 0 addr 0x00 data 0x2100hi_cli /home/cli/api/ecs/eth/phy_debug -v port 0 act 1 type 0 addr 0x0b data 0x0000hi_cli /home/cli/api/ecs/eth/phy_debug -v port 0 act 1 type 0 addr 0x12 data 0x5200LAN1 P1-2 // A发B收,测试Ch Ahi_cli /home/cli/api/ecs/eth/phy_debug -v port 1 act 1 type 0 addr 0x00 data 0x2100hi_cli /home/cli/api/ecs/eth/phy_debug -v port 1 act 1 type 0 addr 0x0b data 0x0000hi_cli /home/cli/api/ecs/eth/phy_debug -v port 1 act 1 type 0 addr 0x12 data 0x1200LAN1 P3-6 //B发A收,测试Ch Bhi_cli /home/cli/api/ecs/eth/phy_debug -v port 1 act 1 type 0 addr 0x00 data 0x2100hi_cli /home/cli/api/ecs/eth/phy_debug -v port 1 act 1 type 0 addr 0x0b data 0x0000hi_cli /home/cli/api/ecs/eth/phy_debug -v port 1 act 1 type 0 addr 0x12 data 0x52001000M相关指令LAN0hi_cli /home/cli/api/dfx/ethport/phy_debug -v port 0 act 1 type 0 addr 0x09 data 0x8700 TestMode4hi_cli /home/cli/api/dfx/ethport/phy_debug -v port 0 act 1 type 0 addr 0x09 data 0x6700 TestMode3hi_cli /home/cli/api/dfx/ethport/phy_debug -v port 0 act 1 type 0 addr 0x09 data 0x4700 TestMode2hi_cli /home/cli/api/dfx/ethport/phy_debug -v port 0 act 1 type 0 addr 0x09 data 0x2700 TestMode1LAN1hi_cli /home/cli/api/dfx/ethport/phy_debug -v port 1 act 1 type 0 addr 0x09 data 0x8700 TestMode4hi_cli /home/cli/api/dfx/ethport/phy_debug -v port 1 act 1 type 0 addr 0x09 data 0x6700 TestMode3hi_cli /home/cli/api/dfx/ethport/phy_debug -v port 1 act 1 type 0 addr 0x09 data 0x4700 TestMode2hi_cli /home/cli/api/dfx/ethport/phy_debug -v port 1 act 1 type 0 addr 0x09 data 0x2700 TestMode12、IPOP 超级终端软件三、1000M网口电气性能测试步骤,以测试LAN0口为例1、待测样机上电,PC端网线接待测样机LAN1,用于发送指令,待测网口LAN0接测试夹具TC2模块网口2、PC端网络管理中心,设置网络端口速度与双工模式为自协商或1.0Gbs全双工模式;具体操作:网络管理中心---属性---配置---高级---连接速度与双工模式3、打开IPOP软件,输入网关地址,可自行在网络管理中心修改,通过Telnet模式与待测设备建立链接,左下角提示已连接即可;9、点击View Wfm,示波器上半部分为实际波形,下半部分为预期波形,点击RunTest22、等待自动测试结束;30、在PC端IPOP输入TestMode2指令,点击RunTest,待示波器弹出窗口,在PC端输入TestMode335、等待测试完成,按照格式命名,样机编号+网口+端子;Enable PreView前打对勾,点击Detall导出四、100M网口测试步骤1、将网络共享中心网口速度与双工模式设置为100M全双工,具体方法与1G全双工设置方法相同;2、实用测试夹具TC2模块的P9和P10端子,100M网口两组线序,所以一个网口需要测两次;3、LAN1口接PC网线,LAN0口接夹具TC2模块网口,示波器差分探头接P9端子;4、IPOP与待测设备建立连接后,输入sh,回车,su,回车;5、输入LAN0的1-2线序的三条指令;6、打开示波器因特网测试软件,点击Select--Speed中选100 Tx---Select All---在Configure中确认示波器通道--ViewWfm---RunTest7、等待测试完成,保存报告即可;8、同样方法,差分探头接P10,输入3-6线序指令,完成一个网口的测试。
众所周知,当前Gigabit Ethernet(千兆以太网)已经将Ethernet世界带入新的纪元,它是下个世纪延伸以太局域网络技术的最佳解决方案。
因为在经济成本的原则下,Gigabit Ethernet 不但能够满足消耗大量网络带宽的应用软件的需要,而且由于使用原有Ethernet的架构为基础,不必更换正在使用的网络和操作系统,因此用户无须放弃旧的Ethernet标准和使用习惯,这在技术转移的层面上极受青睐。
目前,很多主板生产商都将千兆网络传输界面正式纳入到产品标准中,使普通用户也能享受到高速的网络传输功能。
趁着这股Gigabit Ethernet热潮的兴起,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市面上主流的各种GigaLAN网络控制芯片的技术特点和功能,并对各种网络芯片的传输速度进行对比测试,供各位感兴趣的朋友作一参考。
一、Gigabit Ethernet的由来早在1996年6月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标准(802 3u)获得认证之后,IEEE组织便着手定义1 Gbps Ethernet标准(802 3z)的工作。
正如Fast Ethernet一样,Gigabit Ethernet技术在局域网络工业界大受瞩目,并旋即于1996年6月成立一个由八十多家公司组成的GEA联盟(GigabitEthernet Alliance)。
GEA的任务在于协助802.3z工作小组制定标准,并指导世人Gigabit Ethernet的应用,以及制定客户产品之间的互通性标准。
Gigabit Ethernet打着高出Fast Ethernet数十倍速度的旗号来拓展现有的网络带宽,但是目前到底谁真正用得上1Gbps的网络传输速度呢?因为用户才将网络升级到Fast Ethernet(用于服务器或网络骨干的连接)不久。
而FDDI界面于标准认可的六年后,就在网络骨干和服务器连接领域占有七成的市场。
对Gigabit Ethernet而言,业界无法说服用户从Fast Ethernet升级纯粹只是为了更佳的性能改善。
千兆网卡实际传输性能测试副标题:作者:未知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2607 更新时间:2006-8-23 9:08:21很多用户对于千兆技术在桌面的应用都有或多或少的疑问,千兆到底能带来哪些好处?千兆与桌面应用的差距有多少?瓶颈在何处?最好的答案就是让数字说话。
写在评测之前我一向对“千兆到桌面”这种网络厂商一厢情愿的口号不以为然,认为这有以技术驱动需求的本末倒置之嫌。
然而,让我无法忽视的是,近一年来,在某种程度上,这句口号已成为事实——至少在我身边成了事实,因为我所用的台式PC和笔记本电脑都配备了千兆网络接口。
但实际上我们能享受到的好处却仍然是有限。
其中,我认为最实用的是千兆网络接口普遍支持极性自适应,也就是说,无论是使用直连线还是普通线,我都可以任意连接到交换机或者另一台PC的网卡,而不用考虑线序的问题,不过对我来说,千兆接口另外的好处,更多的只是心理上端口升级的满足了,因为我们的桌面交换机还是百兆的。
当然交换机上也有千兆接口,但那是给服务器用的,还轮不到我的桌面。
再说,即使用上了,也未必真的有用,因为我平时的应用并没有这么高的带宽需求,用百兆就足够了。
同时我还怀疑,没有千兆交换机本来就不是问题,因为瓶颈很可能在台式PC或者笔记本电脑本身。
不只是我,很多用户对于千兆技术在桌面的应用都有或多或少的疑问。
例如,千兆到底能带来哪些好处?千兆与桌面应用的差距有多少?瓶颈在何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数字说话。
于是,我找来一台4路高性能服务器,用一台千兆交换机与集成千兆接口的台式PC和笔记本电脑连接,还买来一块150元的普通PCI接口千兆网卡,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测试环境我们所用测试环境包括一台Dell PowerEdge 6850服务器,如图1所示,配置为4路3.0GHz至强CPU,4GB内存,存储系统使用由三块10000转Ultra-320 SCSI硬盘组成的Raid-5阵列,主板内置了两个Br oadCom NetXtreme 57xx系列的千兆铜缆接口网卡。
使用如此高配置的服务器是为了避免服务器性能造成千兆的瓶颈。
换言之,如果这种服务器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千兆网络的优势,我们所质疑的就不只是千兆和桌面的关系了。
图1 Dell PowerEdge 6850四路服务器而桌面方的主力是联想的开天M8000商用PC,如图2所示,它配备了运行频率为3.6GHz、支持超线程技术的P4 560 CPU,以及1GB DDR2/533内存。
主板集成了Intel Pro/1000MT千兆网卡,还另外配备了一块32位PCI接口的D-Link DGE-530T千兆网卡,如图3所示,这个系统差不多可以代表当前桌面系统的最高水平。
笔记本电脑则是HP的主力机型Compaq nc4200,如图4所示,配置了1.6GHz的Sonoma 核心Pentium M 730CPU,256MB内存以及5400转的40GB硬盘,它也集成了BroadCom NetXtreme千兆网卡。
与前两个系统相比,nc4200的配置有些单薄,但它的确可以代表当前笔记本电脑的主流技术。
图2 集成千兆网络接口联想开天M8000商用台式机图3 D-Link DGE-530T PCI接口千兆以太网卡图4 集成千兆网络接口的HP nc4200笔记本电脑我们在PowerEdge 6850服务器上安装了Windows Server 2003,并升级至SP1,在两个桌面系统都安装了Windows XP Professional,并升级至SP2。
此外,我们还使用了一台华硕RX3141千兆家庭/SOHO网关将三个系统连接起来,如图5所示,它具有路由、NAT和简单的防火墙功能,集成了一个4口的千兆交换机,甚至WAN接口也是1000Base-T的,虽然这是一台低端产品,但我们毫无保留地信任它的性能,因为使用Spirent SmartBits 6000C所进行的全网状性能测试证明,它具有千兆线速处理能力。
图5 集成了4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的华硕RX3141家庭网关测试中,我们使用了超5类屏蔽网线以及6类网线。
测试过程测试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看看千兆网络在桌面的实际性能表现,二是找出千兆到桌面的瓶颈所在。
为了测试千兆以太网实际的性能表现,最好的方法是测试应用层的性能。
为此,我们没有使用专用的测试软件,而是使用了FTP,作为最流行的TCP协议之一,FTP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实现最佳性能的文件传输,具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
我们在服务器上配置了IIS中的FTP服务,在桌面和笔记本系统中,我们使用了Windows版的Wget1.10作为FTP客户端软件。
为了避免桌面和笔记本系统中的硬盘性能成为千兆传输的瓶颈,我们使用SuperSeed RamDisk Plus 7. 0在它们的系统内存中开辟出一块空间作为虚拟硬盘。
由于笔记本电脑内存的限制,我们最终设置的空间大小为107MB,因此,在测试样本的选取上,我们使用了大小为107MB的测试文件,测试文件取自Free BSD 5.4系统第一张安装光盘的iso镜像文件的前107MB,我们也使用了整个镜像文件(537MB)作为基于硬盘的测试样本。
因此,我们一共进行3组测试,第一组是基于内存虚拟硬盘的107MB文件传输测试,第二组是基于物理硬盘的107MB文件传输测试,第三组是基于物理硬盘的537MB文件测试。
每组测试重复3次,取最高、最低和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布线厂商广为传播的一个理论是,千兆铜缆以太网对于物理层链路的要求要比百兆以太网高得多。
手工压制的网线很难再能满足传输的要求,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成品网线、接插件和配线架。
为了验证这种理论,我们也专门进行了测试,看看千兆网络在使用普通网线时性能表现如何。
此外,作为对比参照,我们还在开天M8000上安装了一块3Com 3C905C百兆以太网卡,如图7所示。
以同样的方法测试百兆以太网的传输性能。
图7 3Com 3C905C百兆以太网卡千兆实际性能表现之Intel CSA联想开天M8000主板集成的千兆网络接口使用了Intel的CSA(Communication Streaming Architectur e)技术。
事实上,传统的33MHz的32位PCI总线对于千兆网络传输来说有些力不从心。
虽然其理论传输速率能够达到133MB/s,但作为PCI的控制器,无论是传统的南桥芯片还是Intel后来提倡的ICH架构都需要同时完成多种任务,在处理和调度能力上无法满足千兆网络的要求。
为此,从865芯片开始,Intel引入了CSA架构,为千兆网络另辟蹊径,引入了DNB(Dedicated Network Bus)专用总线,为千兆网络提供了一条2 66MB/s的传输通道,从而消除了千兆网络接口的总线瓶颈。
我们的测试表明,在CSA技术的全力配合下,Intel Pro/1000 MT表现出了出色的性能,如附表所示。
表千兆网卡性能测试成绩千兆实际性能表现之32位PCI在主板集成网卡大行其道的今天,PCI的千兆网卡很容易被忽略,CSA的出现也使它们沦为“上一代”产品。
然而D-Link DGE 530T的性能表现却为32位PCI争了一口气,这款基于Marvel芯片的产品表现非常稳定,传输性能达到了77MB/s以上,如表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目前多数SATA硬盘,这个传输速度在处理1GB以下的小文件时并不构成瓶颈。
千兆实际性能表现之笔记本电脑HP nc4200的主板使用了Intel 915GM控制芯片,所集成的千兆网卡是通过PCI总线连接的BroadCo m NetXtreme。
在实际性能测试中,该网卡的表现不错,如表所示。
基于内存虚拟磁盘的FTP传输性能达到了65MB/s。
然而在测试中,笔记本硬盘的性能弱点也暴露无遗,基于物理硬盘的FTP文件传输性能只有21MB/s左右。
千兆实际性能表现之手工网线为了体现有代表性的普通网线的性能表现,我们找出了实验室中最普通的和最另类的网线,最普通的是一根5m的手工5类线,由熟练的网络集成人员制作,成本5元。
最另类的是一根20m的手工5类线,由我们的评测人员压制而成,成本10元。
两根网线都常年在实验室使用,经常被踩或被挤压。
事实上,我们对它们的性能表现并没有报太大希望。
然而测试结果着实让我们大跌眼镜。
两根手工线的表现并不比价值上百元的屏蔽超5类线逊色。
两者的内存虚拟磁盘FTP传输性能测试结果如表所示,都达到并超过了98MB/s,这令我们对于1000 Base-T的出色适应能力感到十分欣慰。
百兆网络的实际性能表现3Com 3C905B是百兆网卡的出色典范,我们在开天M8000上安装了这块网卡,进行参照测试,测试结果如表所示。
测试结果表明,百兆网络的应用层实际传输性能为11.3MB/s。
在使用百兆网卡时,网络带宽是惟一的瓶颈。
桌面千兆测试小结通过这次测试,我们得出了一系列有用的结论。
测试表明,与百兆以太网相比,使用千兆网卡之后,台式机PC或笔记本的网络传输性能可以普遍得到提高。
提高的幅度从5%~900%不等,取决于传输双方的CPU性能、磁盘性能、内存容量、网络接口性能以及文件系统的处理方式等多种因素。
事实上,当我们通过Intel Pro/MT 1000来下载一个7.5GB的DVD镜像文件时,实际传输性能只有35MB/s,这时的瓶颈在于磁盘系统的顺序写入能力。
因此,如果台式机/工作站需要全面享受千兆的性能,SATA RAID(使用RA ID-0或RAID-5方式)应该是基本配置,对于笔记本电脑,千兆网络接口带来的性能提升有限,主要瓶颈在于较低转速的硬盘。
可以说,未来磁盘性能的提升将是PC各部件发展中对千兆最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内存的容量也非常重要,大容量的内存使系统能够更加自如地为文件系统分配缓存空间。
测试表明,千兆网络在桌面的瓶颈不像预料的那么多。
交换机、配线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做好了千兆传输的准备,而客户端的网卡也表现出了出色的处理能力。
测试还表明,32位PCI千兆网卡在多数情况下不构成瓶颈,主板没有集成CSA的用户完全可以使用廉价的PCI千兆网卡。
此外,测试中我们发现,千兆网络对于CPU处理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这次测试中,客户端系统在文件传输时CPU占用率普遍在20%~70%之间,由此看来,基于千兆的网络攻击将更具有杀伤力,也正因为如此,nVidia在芯片组中集成千兆以太网功能的同时,还集成了硬件防火墙。
但是,千兆真正的瓶颈可能在于应用。
使用千兆网络下载一个650MB的CD镜像文件只需要7秒钟,确实很快,但使用百兆网络也只需要1分钟左右,多数人都能够忍受。
就算是通过网络播放MPEG-2的视频,百兆交换网络也足够了。
看来,只有真正的应用需求出现并普及,千兆网络才会有大的增长,否则,就只能给用户一个理由了:既然百兆和千兆的价格一样,您为什么不选择千兆呢?不过,要等千兆每端口的价格降到现在百兆的水平,可能得两年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