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上课版)(优质课示范课)
- 格式:ppt
- 大小:4.75 MB
- 文档页数:30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
《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
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生:白居易师:怎么知道?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教案优质课公开课【琵琶行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一、教案概述本节课将以李白的诗作《琵琶行》为教学内容,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内涵和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课堂将以朗诵、解读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内涵,掌握其基本内容;- 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通过朗诵和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归纳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自主总结;- 利用图文、音频等辅助教具,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提升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 利用投影仪播放《琵琶行》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情感。
-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中蕴含了哪些情感?是否能想到与音乐相关的东西?2.导入总结(5分钟)- 学生自主分享与音乐相关的东西,教师点评并引出诗歌。
- 引导学生总结前面学过的一些诗歌特点和修辞手法。
3.鉴赏《琵琶行》(20分钟)- 教师朗读《琵琶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语调。
- 利用投影仪呈现诗歌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对诗歌内容形成整体认识。
-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4.分析诗歌形式(15分钟)- 共同探讨《琵琶行》的诗歌形式特点,如:五言绝句、押韵规律等。
-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学生小组合作,总结并展示自己的发现。
5.情感体验(15分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诗歌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 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的理解和创造,展示自己对诗歌的诠释。
6.创作扩展(15分钟)- 鼓励学生以《琵琶行》为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画作或音乐作品。
- 分享和欣赏同学们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7.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关注作业要求和复习重点。
琵琶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唐代名曲《琵琶行》的韵律之美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2.理解《琵琶行》的诗意;3.分析《琵琶行》的诗句,掌握其中的韵律规律;4.能够运用韵律规律演唱《琵琶行》;5.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大屏幕或投影仪;2. 《琵琶行》的音频或视频;3.课堂展示材料。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制作一个PPT,展示唐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对唐代文学的兴趣。
2.播放《琵琶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这首古老的曲子。
步骤二:分析《琵琶行》的诗意(15分钟)1.分发《琵琶行》的诗歌文本,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他们对这首诗的第一印象。
2.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情感、意象等元素,让学生找出诗中描绘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步骤三:解读《琵琶行》的韵律规律(20分钟)1.分发《琵琶行》的诗句,让学生观察诗句的韵律规律,如平仄、押韵等。
2.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琵琶行》中的韵律规律,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音韵美。
3.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琵琶行》中的韵律规律。
步骤四:演唱《琵琶行》(25分钟)1.分组进行演唱,每个小组根据《琵琶行》的韵律规律创作一段自己的演唱曲目。
2.让每个小组上台展示演唱,全班评议。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学生互相评价,并讨论《琵琶行》的韵律之美。
2.提示学生去探索和欣赏其他古典音乐作品中的韵律之美。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对文学背景的理解、对《琵琶行》的诗意理解和韵律的把握等。
2.学生的小组演唱中的表现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