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借款利息计算及主要账务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28
做账实操-长期借款、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
1.企业借入长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贷:长期借款-本金
2.资产负债日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贷:应付利息或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3.归还长期借款
借:长期借款-本金
长期借款-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等(差额) 贷:银行存款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公司债券
(一)一般公司债券
1.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面值(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借方) 2.期末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
制造费用
财务费用等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或贷方)
贷:应付利息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到期归还本金和利息
借:应付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 应付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最后一次利息)
贷:银行存款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找券
1.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借:银行存款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或贷方)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其他权益工具(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2.转换股份时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账面余额)
其他权益工具(转换部分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
应付利息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长期借款利息按照付息方式不同可分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分期偿还本息。
与短期借款利息的处理不同的是,长期借款利息和本金一样,通过“长期借款”账户核算;而短期借款利息一般通过“应付利息”计算。
一、长期借款利息账务处理[例]某公司于2009年1月1日从中国工商银行借款lOO万元,期限3年用于建造一个厂房,年利率12%,该厂房第2年末完工并投入使用。
(为简化起见,笔者采用单利计算利息)(1)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借款时借:银行存款 1000000贷:长期借款 1000000第一年末计算应计利息=1000000×12%=120000(元)第二年末计算应计利息=1000000×12%=120000(元)前两年年末应计利息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在建工程 120000贷:长期借款 120000第三年由于工程已经完工,长期借款利息按月计算,并计人当期损益:借:财务费用 10000贷:长期借款 10000第三年末归还本息时借:长期借款 1360000贷:银行存款 1360000(2)分期付息到期还本方式分录同上,仅在每年偿还利息时增加分录:借记“长期借款”,贷记“银行存款”。
二、长期借款利息账务处理改进笔者认为,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的账务处理较合理,但是对于偿还期间小于或等于一个年度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及分期偿还本息,上述做法存在问题。
如果每年度需要计提并支付利息,则该业务增加了企业负债,并且该利息负债在一个年度(含_年)内需要偿还,符合流动负债的定义。
按照上述对应账户计入“长期借款”账户的做法,在财务报表中无法披露出其“短期偿还”的经济业务实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现实债务情况。
按照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分期(小于或等于一个年度)付息到期还本方式下的利息支出在资本化或计人当期损益的同时,对应账户应该计人流动负债账户即“应付利息”账户,并在该账户下设置明细科目“长期借款利息”,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提高对偿债能力分析的可信度和财务报表真实性。
长期借款利息如何进⾏会计处理
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是在发⽣时直接确认为当期费⽤(即费⽤化),另⼀⽅法则是于发⽣时直接计⼊该项资产(即资本化)。
【例】某公司于2009年1⽉1⽇向银⾏借款200万元,期限3年⽤于建造⼀个⼚房,年利率12%,该⼚房第2年末完⼯并投⼊使⽤。
(为简化起见,采⽤单利计算利息)
(1)到期⼀次还本付息⽅式:
借款时:
借:银⾏存款2000000
贷:长期借款2000000
第⼀年末计算应计利息=2000000×12%=240000(元)
第⼆年末计算应计利息=2000000×12%=240000(元)
前两年年末应计利息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程240000
贷:长期借款240000
第三年由于⼯程已经完⼯,长期借款利息按⽉计算,并计⼈当期损益:
借:财务费⽤20000
贷:长期借款20000
第三年末归还本息时:
借:长期借款2720000
贷:银⾏存款2720000
(2)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式分录同上,仅在每年偿还利息时增加分录:
借:长期借款
贷:银⾏存款。
长期借款怎样进行会计处理?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
(一)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借:银行存款长期借款——利息调整贷:长期借款——本金(二)资产负债表日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贷:应付利息(或:长期借款——应计利息)长期借款——利息调整【提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长期借款,其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其利息通过“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核算。
(三)归还长期借款本金借:长期借款——本金贷:银行存款【例题】某企业为建造一幢厂房,于20×9年1月1日借入期限为2年的长期专门借款1 500 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借款利率按市场利率确定为9%,每年付息一次,期满后一次还清本金。
20×9年年初,该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价款共计900 000元,2×10年年初,又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费用600 000元。
该厂房于2×10年8月31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假定不考虑闲置专门借款资金存款的利息收入或者投资收益。
该企业有关账务处理如下:(1)20×9年1月1日,取得借款时借:银行存款 1 500 000贷:长期借款——××银行——本金 1 500 000(2)20×9年年初,支付工程款时借:在建工程——××厂房 900 000贷:银行存款 900 000(3)20×9年12月31日,计算20×9年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利息费用时借款利息=1 500 000×9%=135 000(元)借:在建工程——××厂房 135 000贷:应付利息——××银行 135 000(4)20×9年12月31日,支付借款利息时借:应付利息——××银行 135 000贷:银行存款 135 000(5)2×10年年初,支付工程款时借:在建工程——××厂房 600 000贷:银行存款 600 000(6)2×10年8月31日,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该期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利息=(1 500 000×9%÷12)×8=90 000(元) 借:在建工程——××厂房90 000贷:应付利息——××银行90 000同时:借:固定资产——××厂房 1 725 000贷:在建工程——××厂房 1 725 000(7)2×10年12月31日,计算2×10年9-12月的利息费用时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1 500 000×9%÷12)×4=45 000(元)借:财务费用——××借款45 000贷:应付利息——××银行45 000(8)2×10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时借:应付利息——××银行 135 000贷:银行存款 135 000(9)2×11年1月1日,到期还本时借:长期借款——××银行——本金 1 500 000贷:银行存款 1 500 000。
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1、鸿运公司于2012年4月30日从银行借入资金2000000元,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8.4%,款项已存入银行,本息于到期日一次支付,该借款用于购买不需安装生产所需的大型设备一台,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借款时:借:银行存款2000000贷:长期借款20000002、根据上例的材料,分别计提企业于2012年12月31日,2013年12月31日,2014年12月31日的利息以及编制会计分录计提2012年12月31日利息时:借:财务费用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计提2013年12月31日利息时:借:财务费用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计提2014年12月31日利息时:借:财务费用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3、计算2015年4月30日的利息,编制支付利息、归还本金的会计分录。
支付利息和本金时:借:财务费用长期借款——应计利息——本金贷:银行存款资料:明星公司在2013年7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1、收到国家增拨的投资100000元存入银行。
解:分析增拨投资存入银行,一方面引起实收资本增加,另一方面引起资产增加。
因此会计分录编制如下:借:银行存款100000贷:实收资本1000002、从银行取得借款60000元,期限六个月,年利率是5.8%,利息于季末结算,所得款项存入银行。
解:分析从银行借款期限六个月属于短期借款,引起负债增加,另一方面引起资产增加。
因而会计分录编制如下:借:银行存款60000贷:短期借款600003、向银行借入3年期借款80000元存入银行。
解:分析从银行借款期限3年属于长期借款,引起负债增加,另一方面引起资产增加。
因而会计分录编制如下:借:银行存款80000贷:长期借款800004、从银行存款中支付本季度短期借款利息32000元,本季度前两个月已预提短期借款利息21000元。
解:用银行存款还利息,一方面引起资产减少,另一方面引起应付利息减少,财务费用增加。
因此会计分录编制如下:借:财务费用11000应付利息21000贷:银行存款320005、以银行存款归还短期借款50000元,长期借款100000元。
新准则下长期借款账务处理1、长期借款的概念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增加固定资产而向金融机构等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款项。
长期借款按其偿还方式,可分为定期偿还和分期偿还。
定期偿还的长期借款,是指按规定的借款到期日一次还清全部本息。
分期偿还的长期借款是指在借款期内,按规定分期偿还本息。
长期借款按计算利息的方法,可分为单息长期借款和复息长期借款。
单息借款是指计算利息时,上期的利息并不计入本金之内,仅按本金计算的利息;复息长期借款计算利息方法是,上期利息计入本金,再行计息,俗称利滚利。
长期借款的偿还方式、计息的利率、偿还期等都要在借款协议中明确规定。
2、长期借款的核算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长期借款的借入、应计算的利息和归还本息的情况,应设置“长期借款”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 年以上的各项借款。
本科目应当按照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分别“本金”、“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借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应按实际收到的现金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②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息金额,贷记本科目或“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
实际利率与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差异很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③归还长期借款本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同时,按应转销的利息调整、应计利息金额,借记或贷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贷记或借记本科目。
④企业与贷款人进行债务重组,应当比照“应付账款”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的摊余成本。
【例】某企业xx年1月从农行借入长期借款1000000元,用于扩建厂房,年末完工交付使用。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
长期借款利息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增加固定资产而向金融机构等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款项。
企业借入的长期借款,除应按规定办理借入手续外,还应按期支付利息,并按规定期限归还借款。
因此,长期借款利息的计算及账务处理应反映长期借款的借入、利息的结算和借款本息的归还情况。
1.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
具体存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即费用化)
1。
新准则下长期借款账务处理1、长期借款的概念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增加固定资产而向金融机构等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款项。
长期借款按其偿还方式,可分为定期偿还和分期偿还。
定期偿还的长期借款,是指按规定的借款到期日一次还清全部本息。
分期偿还的长期借款是指在借款期内,按规定分期偿还本息。
长期借款按计算利息的方法,可分为单息长期借款和复息长期借款。
单息借款是指计算利息时,上期的利息并不计入本金之内,仅按本金计算的利息;复息长期借款计算利息方法是,上期利息计入本金,再行计息,俗称利滚利。
长期借款的偿还方式、计息的利率、偿还期等都要在借款协议中明确规定。
2、长期借款的核算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长期借款的借入、应计算的利息和归还本息的情况,应设置“长期借款”科目。
(1)本科目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 年以上(不含1 年)的各项借款。
(2)本科目应当按照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分别“本金”、“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3)长期借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应按实际收到的现金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金),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②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息金额,贷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或“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实际利率与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差异很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③归还长期借款本金时,借记本科目(本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同时,按应转销的利息调整、应计利息金额,借记或贷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贷记或借记本科目(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④企业与贷款人进行债务重组,应当比照“应付账款”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长期借款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在财务会计中,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资本需求而向外部借入的资金,通常拥有还款期限超过一年的特点。
借入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正确处理和记账长期借款利息费用,对于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以及合规性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长期借款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需要明确两个重要的会计要素,即资产和费用。
长期借款作为一种借入的资金,属于负债类别的资产。
而利息费用则是企业使用外部借款资金所支付的一种费用,它属于损益类别的费用。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长期借款利息费用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日期计算并将其归属到相应的会计年度。
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应将其中归属于该年度的利息费用计入损益账户中,以反映企业该年度所产生的利息费用。
具体的会计处理步骤如下:1. 利息费用的计算利息费用的计算通常基于长期借款的利率以及借款的期限。
企业应按照约定的利率和还款计划,计算出每个会计年度所应支付的利息费用。
这通常可以通过借款合同或者贷款协议中的相关条款进行计算。
例如,一家企业从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为5%,还款期限为5年。
那么每年应支付的利息费用为100万元× 5% = 5万元。
2. 利息费用的确认当发生利息费用时,企业应根据实际支付的金额确认利息费用。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金额,将相应的金额确认为利息费用,并计入损益账户中。
3. 利息费用的记账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将利息费用记入损益账户中,以反映在该会计年度中使用外部借款资金所支付的利息费用。
通常,利息费用应被记入损益表中的“利息费用”项目。
同时,在记账时,企业还需要将利息费用记录在长期借款的负债账户中。
这意味着借款负债的金额将随着支付利息而增加。
具体的记账科目取决于企业的会计体系和会计准则要求,一般包括“长期借款”账户、“应付利息”账户、“利息费用”账户等。
4. 对借款负债的调整随着长期借款利息费用的支付,借款负债的总额将会不断增加。
【会计实操经验】长期借款应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的各项借款。
一般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改扩建工程、对外投资等方面。
企业举借长期借款应按照规定办理借款手续,支付借款利息,并按规定的期限归还借款。
一、长期借款的分类按照付息方式与本金的偿还方式,可将长期借款分为: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分期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分期偿还本息的长期借款。
对于长期借款利息的计算,有单利和复利两种方法:1.单利。
就是只按本金来计算利息,产生的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利和=本金×(1+利率×期数)。
2.复利法。
是根据本金和前期利息之和计算本期利息,既要计算本金的利息,又要计算利息的利息。
本利和=本金×(1+利息)n (式中n为计算期数)。
按照国际惯例,长期借款的利息一般按复利法计算。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经常根据借贷双方的约定,采用单利法计算利息。
本文主要针对长期借款分次付息到期还本方式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两种情况,阐述了具体的核算方法,重点指出长期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
二、长期借款的借款费用处理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长期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兑损益等。
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费用化,即将发生的借款费用确认为当期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费用发生时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应付债券”等账户。
二是资本化,即将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相关资产的购建成本或生产成本。
费用发生时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研发支出”等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应付债券”等账户。
三、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包括取得长期借款、发生利息、归还借款等环节。
企业应设置“长期借款—本金”、“长期借款—应计利息”、“应付利息”、“财务费用”等科目。
新准则下长期借款账务处理根据新准则下长期借款账务处理,企业需执行以下步骤:1.确定借款的性质和目的:首先要确定长期借款的性质和目的。
长期借款通常用于支持企业的资本开支、扩张计划或其他长期投资项目。
明确借款的目的有助于后续决策和处理账务。
2.计算和确认借款金额:在借款合同中,应包含详细的借款金额和相关条款。
企业应按照合同规定计算和确认借款金额,并将该金额记录在负债方面的科目中。
3.计算和确认借款利率:企业应按照合同规定计算和确认借款利率,并将该利率应用于借款期间的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应以净现值法计算,并按照相应的会计准则,按照相应的周期进行摊销。
4.记录借款发放和归还:企业应记录借款的发放和归还时间,以及相关的金额和利率信息。
这些记录应在财务报表中清晰地呈现,并作为准确的财务信息供相关各方参考。
5.科目分类和披露:根据新准则,企业应对长期借款按照其性质和借款期限进行科目分类。
借款应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此外,企业还应按照相关要求对借款情况进行披露,以提供透明度和可比性。
6.暂时差异和税务处理:还需考虑新准则下的暂时差异和税务处理。
长期借款的利息支付可能在会计利润录入之前或之后进行。
因此,企业应在会计和税务处理中考虑这些暂时差异,并按照税法和相关准则进行处理。
7.财务报表披露:最后,企业应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在财务报表中披露长期借款的相关信息。
企业应提供借款金额、利率、期限、利息支出等详细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全面了解借款情况的重要特征。
综上所述,根据新准则下的长期借款账务处理,企业需要明确借款的性质和目的,计算和确认借款金额和利率,记录借款发放和归还,进行科目分类和披露,并考虑税务处理和财务报表披露。
这些步骤能够确保企业按照准则要求正确处理长期借款,并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给相关各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