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借款利息账务处理方法改进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利息的会计账务处理流程1.借入款项
借:银行存款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倒挤)
贷:长期借款——本金
2.每年年末确认利息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
贷:应付利息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3.到期还本时
借:长期借款——本金
贷:银行存款
长期借款是什么?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借人的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我国股份制企业的长期借款主要是向金融机构借人的各项长期性借款,如从各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取得的贷款;除此之外,还包括向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借入的款项。
长期借款属于负债类科目,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的各项借款。
长期借款的分类按照按照付息方式与本金的偿还方式,可将长期借款分为分期付息到期还本长期借款、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长期借款和分期偿还本息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的区别
长期借款科目既核算借款的本金,也核算利息费用的调整。
短期借款是指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不满一年的各项借款。
区别:短期借款科目只核算借款的本金,不包括利息费用的调整,长期借款科目既核算借款的本金,也核算利息费用的调整。
注册会计师的财务实操经验如何正确处理长期借款注册会计师在财务实操中需要正确地处理长期借款,以确保账务准确和合规。
本文将介绍注册会计师在处理长期借款时应遵循的具体步骤和相关规定。
1. 确定长期借款的性质:长期借款是指借款期限超过一年的负债,常见的形式包括银行贷款、公司债券等。
注册会计师首先需明确借款的性质,并参考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对其进行分类。
2. 记录借款的初始金额:注册会计师需要将借款的初始金额记录在财务报表中。
在资产负债表中,该金额应被列为长期负债,同时在利润表中应体现借款利息的支出。
3. 处理借款利息:长期借款通常会承担一定的利息费用。
注册会计师需要按照合同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计算并记录每期应支付的利息费用。
4. 进行利息支付:在确定利息费用后,注册会计师需要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相关款项。
这涉及到将利息费用转移至银行账户,并进行凭证记录。
5. 长期借款的偿还:长期借款在其到期日前需要根据合同约定进行偿还。
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还款计划,按时支付本金和利息,并在财务报表中记录相应的变动。
6. 记录偿还情况:偿还长期借款后,注册会计师需要及时记录还款情况,包括本金和利息的偿还金额。
这些记录将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
7. 处理提前偿还和债务重组:在某些情况下,借款方可能会选择提前偿还借款或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
注册会计师需要及时调整账务,记录相关变化,并按照新的合同约定处理后续交易。
8. 处理长期借款的利息税收:在某些情况下,长期借款的利息可能需要缴纳相应的税收。
注册会计师需要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并缴纳相关的利息税。
9. 审计长期借款: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长期借款也是其职责之一。
注册会计师需对公司的借贷活动进行审计,核实长期借款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并向相关方提供审计报告。
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在处理长期借款时需要按照合同规定、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确保准确记录借款金额、利息支付和偿还情况,并进行适时的调整和审计。
长期借款的账户设置及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实务优质文档]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各项借款。
下面通过实例为大家分享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账户设置为了反映企业长期借款的本金、应计利息及归还本息情况, 企业要设置“长期借款”账户, 该账户贷方登记借款的本金及每期计提的利息, 借方登记归还的本息。
期末贷方余额反映的是尚未归还的借款本息。
(二)长期借款会计处理举例【例】某企业1月1日向银行借入120万元, 期限3年的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
借款年利率为7%, 每年计息一次, 按复利计算, 到期一次归还本息。
该项固定资产于第二年末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做如下会计分录:1.取得借款时:借:银行存款 1200000贷:长期借款 12000002.假定将长期借款全部用于在建工程时借:在建工程 1200000贷:银行存款 1200000(注:如果长期借款用于开发项目, 则借记“开发成本”科目)3.第一年计息时:第一年应计利息:1200000×7%=84000(元)第一年每月应计计息:84000÷12= 7000(元)第一年每月会计分录如下:借:在建工程 7000贷:长期借款 7000(注:如果长期借款用于开发项目, 则利息费用借记“开发成本”科目) 4.第二年应计利息:(1200000+84000)×7%=89880(元)第二年每月应计计息:89880÷12=7490(元)第二年每月会计分录如下:借:在建工程 7490贷:长期借款 74905.第三年应计利息:(1200000+84000+89880)×7%=96171.6(元)第三年每月应计计息:96171.6÷12=8014.3(元)第三年每月会计分录如下:借:财务费用 8014.3贷:长期借款8014.3(因第三年固定资产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以后, 所以第三年发生的借款利息应计入财务费用)6.借款到期归还本息:本息额=1200000+84000+89880+96171.6=1470051.6(元)借:长期借款 1470051.6贷:银行存款 1470051.6结语:学习财务会计, 要注意两个不良, 一个是“营养不良”, 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 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 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 搞出来的东西, 不是面黄肌瘦, 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 对于书本知识, 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 要深入钻研, 过细咀嚼, 独立思考, 切忌囫囵吞枣, 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粗枝大叶, 浅尝辄止。
新准则下企业长期借款计提利息核算的探讨[摘要]新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在许多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对有的规则有些疑惑之处,本文就以企业长期借款利息计提的账务核算为例加以探讨。
[关键词]长期借款;应付利息;会计分录;偿付方式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7.014一、新旧准则下企业长期借款利息计提的不同账务处理财政部2006年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套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
该准则的起点较高,并且具有前瞻性,在许多方面,如企业合并、会计计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但是,对企业长期借款利息计提的账务核算,笔者有些疑惑之处,现提出来共同探讨。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
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1] 。
新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构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长期借款利息计提的账务处理,原来记入“长期借款” 账户的贷方核算,现在人们大都是在“应付利息”账户核算。
也就是说:“应付利息”账户不仅核算短期借款利息,还核算长期借款利息。
(一)新准则下企业长期借款利息计提的账务处理例如:A企业于2006年11月30日从银行借入资金4 000 000元,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84%(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A企业于2006年12月31日计提长期借款利息。
A企业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2] :(1)长期借款利息:借:财务费用28 000贷:应付利息28 0002006年12月31日计提的长期借款利息=4 000 000×84%÷12 =28 000(元)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每月末预提利息分录同上。
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长期借款指的是企业或个人从银行、金融机构或其他信用机构获得的,并且还需要在一年以上偿还的借款。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长期借款的处理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记录和报表呈现。
本文将以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为主题,探讨其具体的处理方式。
1. 长期借款的确认首先,企业在获得长期借款后,需要确认这笔借款的存在。
确认时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确认借款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长期借款的定义,即借款需要在一年以上的时间内还清。
- 确认借款是否能够获得充分的证据,例如借款合同、银行转账凭证等文件证明。
2. 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在确认长期借款后,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包括借款金额的登记和利息的确认。
- 借款金额的登记:将借款金额登记到长期借款科目下,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相应的长期借款负债项。
该负债项应列示为非流动负债。
- 利息的确认:如果借款有利息,企业需要按照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进行确认。
利息的确认应当依照借款合同规定的计息方式来计算,并按照发生时间来确认。
利息费用应列示到利息费用科目下,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相应的长期利息负债项。
3. 长期借款的偿还当企业需要偿还长期借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偿还本金:根据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和时间,企业需按照约定进行偿还。
在账务处理上,需要从长期借款科目中减少相应的借款金额,同时减少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借款负债项。
- 偿还利息:同样根据借款合同的约定,企业需按时支付利息。
在账务处理上,需要从利息费用科目中减少相应的利息金额。
4. 长期借款的总结报表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长期借款进行总结,通常以以下形式呈现:- 资产负债表:将长期借款列示为非流动负债的一部分,并以借款金额的余额显示。
- 利润表:将利息费用作为一项费用列示,反映出借款的利息支出情况。
总结: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准确处理长期借款的账务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1、鸿运公司于2012年4月30日从银行借入资金2000000元,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8.4%,款项已存入银行,本息于到期日一次支付,该借款用于购买不需安装生产所需的大型设备一台,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借款时:借:银行存款2000000贷:长期借款20000002、根据上例的材料,分别计提企业于2012年12月31日,2013年12月31日,2014年12月31日的利息以及编制会计分录计提2012年12月31日利息时:借:财务费用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计提2013年12月31日利息时:借:财务费用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计提2014年12月31日利息时:借:财务费用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3、计算2015年4月30日的利息,编制支付利息、归还本金的会计分录。
支付利息和本金时:借:财务费用长期借款——应计利息——本金贷:银行存款资料:明星公司在2013年7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1、收到国家增拨的投资100000元存入银行。
解:分析增拨投资存入银行,一方面引起实收资本增加,另一方面引起资产增加。
因此会计分录编制如下:借:银行存款100000贷:实收资本1000002、从银行取得借款60000元,期限六个月,年利率是5.8%,利息于季末结算,所得款项存入银行。
解:分析从银行借款期限六个月属于短期借款,引起负债增加,另一方面引起资产增加。
因而会计分录编制如下:借:银行存款60000贷:短期借款600003、向银行借入3年期借款80000元存入银行。
解:分析从银行借款期限3年属于长期借款,引起负债增加,另一方面引起资产增加。
因而会计分录编制如下:借:银行存款80000贷:长期借款800004、从银行存款中支付本季度短期借款利息32000元,本季度前两个月已预提短期借款利息21000元。
解:用银行存款还利息,一方面引起资产减少,另一方面引起应付利息减少,财务费用增加。
因此会计分录编制如下:借:财务费用11000应付利息21000贷:银行存款320005、以银行存款归还短期借款50000元,长期借款100000元。
新准则下长期借款账务处理1、长期借款的概念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为扩大生产经营增加固定资产而向金融机构等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款项。
长期借款按其偿还方式,可分为定期偿还和分期偿还。
定期偿还的长期借款,是指按规定的借款到期日一次还清全部本息。
分期偿还的长期借款是指在借款期内,按规定分期偿还本息。
长期借款按计算利息的方法,可分为单息长期借款和复息长期借款。
单息借款是指计算利息时,上期的利息并不计入本金之内,仅按本金计算的利息;复息长期借款计算利息方法是,上期利息计入本金,再行计息,俗称利滚利。
长期借款的偿还方式、计息的利率、偿还期等都要在借款协议中明确规定。
2、长期借款的核算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长期借款的借入、应计算的利息和归还本息的情况,应设置“长期借款”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 年以上的各项借款。
本科目应当按照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分别“本金”、“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借款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应按实际收到的现金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②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息金额,贷记本科目或“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
实际利率与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差异很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③归还长期借款本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同时,按应转销的利息调整、应计利息金额,借记或贷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贷记或借记本科目。
④企业与贷款人进行债务重组,应当比照“应付账款”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的摊余成本。
【例】某企业xx年1月从农行借入长期借款1000000元,用于扩建厂房,年末完工交付使用。
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的核算内容财务应如何处理借款费⽤是指企业因借款⽽发⽣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以及因外币借款⽽发⽣的汇兑差额。
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长期借款费⽤1.借款费⽤内容因借款⽽发⽣的利息,包括企业向银⾏或其他⾦融机构等借⼊资⾦发⽣的利息,发⾏债券发⽣的利息,以及承担带息债务应计的利息;因借款⽽发⽣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主要是发⾏债券发⽣的折价或溢价,其摊销实质上是对每期借款利息的调整;因借款⽽发⽣的辅助费⽤是指企业在借款过程中发⽣的诸如⼿续费、佣⾦、印刷费、承诺费等费⽤;因外币借款⽽发⽣的汇兑差额,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对外币借款本⾦及其利息的记账本位币⾦额产⽣的影响。
借款费⽤的会计处理可以采⽤两种⽅法:⼀是在发⽣费⽤的当时直接确认为当期费⽤,计⼊当期损益;⼆是予以资本化。
所谓借款费⽤资本化就是借款费⽤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为⽤该项借款购置的某些资产的⼀部分历史成本的过程。
借款费⽤是否资本化,在何时予以资本化;何时停⽌资本化,如何予以计量,都有其处理的原则。
我国会计实务中对借款费⽤采取了如下不同的处理⽅法:(1)企业筹建期间发⽣的长期借款费⽤(购建固定资产发⽣的借款费⽤除外),作开办费处理,计⼊长期待摊费⽤。
(2)为购建固定资产⽽发⽣的长期借款费⽤,在有关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状态之前发⽣的,应予以资本化,计⼊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成本;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状态后发⽣的借款费⽤,作为财务费⽤,直接计⼊当期损益。
(3)企业在⽇常⽣产经营过程中发⽣的不是⽤于购建固定资产的长期借款费⽤,直接计⼊当期损益。
(4)企业在清算期间发⽣的长期借款费⽤,计⼊清算损益。
(⼆)长期借款账务处理为了反映企业的各种长期借款,应设置“长期借款”账户,⽤来核算各种长期借款的借⼊、应计利息、归还和结⽋情况。
该账户属于负债类,其贷⽅登记借⼊的款项及预计的应付利息;借⽅登记还本付息的数额;期末余额在贷⽅,表⽰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息数额。
探析长期借款利息与利息调整的核算陈丹/文一、新准则引入了“利息调整”的概念长期借款的核算引入了“利息调整”的概念。
此处的“利息调整”并非是日常所说的“银行利息的调整”。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的初始产生额是指借款合同中约定的本金和借款所实际收到款项产生的差额。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负债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金融负债分为两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
对于其他金融负债,应当按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二、长期借款核算时明细账的设置发生了变化从新旧准则的比较来看,原先在“长期借款”总账下设置“本金”和“应计利息”,而在《准则指南》中,长期借款的核算可按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分别“本金”、“利息调整”等进行明细核算,取消了“应计利息”明细账,增设了“利息调整”明细账。
笔者认为,取消“应计利息”明细账有所不妥。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计提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应付未付的利息,无论是一次到期还本付息还是分期付息,其账务处理在《准则指南》中都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
“应付利息”是总账账户,是流动负债性质的账户。
而《准则指南》对“应付利息”的核算范围是这样规定的:“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这说明《准则指南》的前后规定有矛盾。
如果长期借款的付息方式是分期付息的,计提的利息贷记“应付利息”。
但如是一次到期还本付息的,计提的利息贷记“应付利息”显然不妥,而应当在“长期借款”总账下设置“应计利息”明细账进行核算。
三、利息与利息调整的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长期借款利息费用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
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应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长期借款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在财务会计中,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资本需求而向外部借入的资金,通常拥有还款期限超过一年的特点。
借入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正确处理和记账长期借款利息费用,对于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以及合规性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长期借款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需要明确两个重要的会计要素,即资产和费用。
长期借款作为一种借入的资金,属于负债类别的资产。
而利息费用则是企业使用外部借款资金所支付的一种费用,它属于损益类别的费用。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长期借款利息费用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日期计算并将其归属到相应的会计年度。
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应将其中归属于该年度的利息费用计入损益账户中,以反映企业该年度所产生的利息费用。
具体的会计处理步骤如下:1. 利息费用的计算利息费用的计算通常基于长期借款的利率以及借款的期限。
企业应按照约定的利率和还款计划,计算出每个会计年度所应支付的利息费用。
这通常可以通过借款合同或者贷款协议中的相关条款进行计算。
例如,一家企业从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为5%,还款期限为5年。
那么每年应支付的利息费用为100万元× 5% = 5万元。
2. 利息费用的确认当发生利息费用时,企业应根据实际支付的金额确认利息费用。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金额,将相应的金额确认为利息费用,并计入损益账户中。
3. 利息费用的记账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将利息费用记入损益账户中,以反映在该会计年度中使用外部借款资金所支付的利息费用。
通常,利息费用应被记入损益表中的“利息费用”项目。
同时,在记账时,企业还需要将利息费用记录在长期借款的负债账户中。
这意味着借款负债的金额将随着支付利息而增加。
具体的记账科目取决于企业的会计体系和会计准则要求,一般包括“长期借款”账户、“应付利息”账户、“利息费用”账户等。
4. 对借款负债的调整随着长期借款利息费用的支付,借款负债的总额将会不断增加。
企业长期借款应该如何进行核算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借人的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企业借入的长期借款,除应按规定办理借入手续外,还应按期支付利息,并按规定期限归还借款。
因此,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应反映长期借款的借入、利息的结算和借款本息的归还情况。
业务要点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长期借款的取得、归还等情况,应设蹬“长期借款”科目。
本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贷方登记长期借款本息的增加额,借主登记本息的减少额,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该科目可以按照贷款单位和贷款种类设置明细账,分别设置“本金”、“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1、取得长期借款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如存在差额,还应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2、计提长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费用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利率法计算确定,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长期借款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按以下原则计入有关成本和费用:属于筹建期问的,计入管理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人财务费用。
如果长期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在固定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应当资本化的利息支出,计人在建工程成本;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所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及按规定不予资本化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
企业在计提利息时,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对于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长期借款,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
3、归还长期借款企业在归还长期借款的本金时,对应按归还的金额借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归还的利息,借记“应付利息”或“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方法长期借款是指借款期限超过一年的借款形式,通常用于企业为满足长期发展需要而筹集的资金。
在会计处理上,长期借款需要进行适当的分类、确认和披露。
本文将就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长期借款的分类根据借款性质和用途的不同,长期借款可以分为两类:有担保的长期借款和无担保的长期借款。
1. 有担保的长期借款:指企业为获得借款而提供的担保物品,如抵押房产、抵押设备等。
这类借款通常利率较低且借款期限较长。
2. 无担保的长期借款:指企业在无提供担保物品的情况下获得的借款,如企业信用贷款等。
由于无担保物品的提供,这类借款的利率相对较高。
二、长期借款的确认长期借款在确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借款确认日:借款确认日通常是指借款合同签署的日期或实际收到借款的日期。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借款确认日。
2. 借款币种与金额:长期借款的金额应确认为实际借款数额,以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币种计量。
企业需要确保借款金额准确无误。
3. 利率与利息计算:长期借款的利率通常是固定的,企业需要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利率计算借款利息,并在资产负债表中适当地予以披露。
三、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初始计量、期末计量和相关利息的确认。
1. 初始计量:长期借款在初始确认时,应将借款金额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借款项目,同时将借款金额计入现金流量表中的筹资活动项目。
2. 期末计量:长期借款在每个会计期末需要按照约定的利率计算借款利息,并将未偿还部分继续列报为长期借款。
3. 利息确认:借款利息应按照利率与借款期限计算,根据实际支付情况确认利息支出,并在利润表中以费用形式反映。
四、长期借款的披露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需要充分披露有关长期借款的信息,以提供给相关利益相关方。
1. 资产负债表披露:企业应将长期借款明细列报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借款项目中,以反映借款金额及偿还情况。
2. 利润表披露:企业应在利润表中披露借款利息相关信息,以反映利息支出的金额和支付情况。
长期借款利息按照付息方式不同可分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分期偿还本息。
与短期借款利息的处理不同的是,长期借款利息和本金一样,通过“长期借款”账户核算;而短期借款利息一般通过“应付利息”计算。
一、长期借款利息账务处理
[例]某公司于2009年1月1日从中国工商银行借款lOO万元,期限3年用于建造一个厂房,年利率12%,该厂房第2年末完工并投入使用。
(为简化起见,笔者采用单利计算利息)(1)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
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长期借款 1000000
第一年末计算应计利息=1000000×12%=120000(元)
第二年末计算应计利息=1000000×12%=120000(元)
前两年年末应计利息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120000
贷:长期借款 120000
第三年由于工程已经完工,长期借款利息按月计算,并计人当期损益:
借:财务费用 10000
贷:长期借款 10000
第三年末归还本息时
借:长期借款 1360000
贷:银行存款 1360000
(2)分期付息到期还本方式分录同上,仅在每年偿还利息时增加分录:借记“长期借款”,贷记“银行存款”。
二、长期借款利息账务处理改进
笔者认为,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的账务处理较合理,但是对于偿还期间小于或等于一个年度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及分期偿还本息,上述做法存在问题。
如果每年度需要计提并支付利息,则该业务增加了企业负债,并且该利息负债在一个年度(含_年)内需要偿还,符合流动负债的定义。
按照上述对应账户计入“长期借款”账户的做法,在财务报表中无法披露出其“短期偿还”的经济业务实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现实债务情况。
按照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分期(小于或等于一个年度)付息到期还本方式下的利息支出在资本化或计人当期损益的同时,对应账户应该计人流动负债账户即“应付利息”账户,并在该账户下设置明细科目“长期借款利息”,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提高对偿债能力分析的可信度和财务报表真实性。
按照这个思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方式下,例题处理为:
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长期借款 1000000
前两年年末应计利息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120000
贷: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利息 120000
每年偿还利息分录:
借: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利息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第三年长期借款利息按月计算,并计人当期损益:
借:财务费用 10000
贷: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利息 10000
第三年末归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利息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第三年末偿还本金时
借:长期借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随机读管理故事:《习惯人生》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
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
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
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