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3
蒙牛集团案例分析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只为优质生活。
(For a bitter life.)每当听到这两句话,我相信大家肯定会想到蒙牛集团,一个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的民族企业。
下面我将对蒙牛集团进行详细分析介绍,让我们树立民族意识,为我们的民族企业的辉煌成就而感到无比自豪吧!一.蒙牛集团简介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份,属中外合资企业。
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达60多亿元,职工2.9万人,乳制品生产能力达330多万吨/年。
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相,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蒙古、东南亚、美国塞班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创业7年,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和冰淇淋销量居全国首位;乳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在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3700多个,至今已累计收购鲜奶650多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120多亿元,仅2005年一年就发放奶款42亿多元;目前,日均收奶量达到近9000吨,位居行业第一。
在社会公益事业上,2003年,率先捐款、捐奶1200万元抗击非典;2004年,为全国教师捐奶3000多万元;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2005年,出资1000万元参与呼和浩特奶牛风险基金的设立,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2005由蒙牛乳业集团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青春女孩秀,全国震撼;2006年,积极响应总理号召,率先向全国贫困地区500所小学捐赠牛奶一年,预计受益小学生在7-10万人,总价值达1.1亿元。
蒙牛企业文化案例蒙牛文化是一个典型的领袖驱动型文化,领袖作用特别明显。
年年应变刷新的文化蒙牛发展得很快,处在高速成长期,所以蒙牛会根据每一年所遇到的新的情况、变化和问题,去不断地修订蒙牛企业文化。
到目前为止,蒙牛的企业文化每年都要出一个版本。
从2004年起,牛根生开会必讲的是:“中国人的特点是同情弱者,不佩服好汉。
过去蒙牛创业过程中是弱者,很多人帮你,可以挑战很多事。
今天蒙牛已经不是弱者了,是好汉了,那必须有示弱的精神,才能得到好的生存空间。
”在2004年之前,牛根生一直在谈挑战、超越,而当蒙牛变成领导型的企业时,却要回过头来强调更谦虚更低调地做人、做事。
这是蒙牛文化一个特别典型的转变。
蒙牛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1、商学院的文化培训2003年年初,蒙牛成立了企业商学院,其最核心的职能就是实施企业内训,配合企业文化的宣贯执行,牛根生亲自担任商学院的院长。
花了一年的时间搭建商学院的运作体系,培养蒙牛内部的讲师,并在蒙牛内部进行几十场企业文化专题培训。
2004年蒙牛商学院开始实现自主运作。
现在,蒙牛商学院的讲师都是蒙牛内部素质比较优秀的年轻人,在基层工作过,然后考上来的。
他们在企业文化培训师的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成为内部各个业务单位特别抢手的储备干部,因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全局意识、对企业的忠诚度会非常非常优异。
所有来蒙牛的新员工都要接受商学院一个星期的全封闭入职培训,无一例外。
如果试用期3个月内,你还没有接受企业文化培训,人力资源部会“跳闸”,你是没有办法脱离试用期正式进入该工作岗位的。
蒙牛商学院的企业文化培训不只是培训新员工,所有的员工每年都要“回炉再造”,每年都要去学习新的蒙牛企业文化课程。
蒙牛商学院除了对集团总公司进行培训,还接受基层单位的邀请进行培训,同时还肩负着基层培训师的培训。
蒙牛有20多家工厂,商学院每年会要求每家工厂选派2-3名员工到总部,商学院要教会他们如何讲企业文化,再由他们回自己的工厂进行企业文化的宣讲。
蒙牛企业企业文化分析与报告
一、引言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价值取向和风格的理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的总体体现。
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蒙牛企业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弘扬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
本文旨在分析蒙牛企业的企业文化,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报告。
二、蒙牛企业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1. 品质第一:蒙牛企业一直坚持以最高的品质要求为产品制造的核心,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优质的乳制品。
2. 团队合作:蒙牛企业注重团队协作,鼓励员工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帮助,并通过积极的内部沟通和协作,推动企业整体的发展。
3. 创新创业:蒙牛企业不断追求创新与变革,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持续进行探索与实践,不断向前推动乳制品行业的发展。
4. 社会责任:蒙牛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社会问题,始终将社会责任视为企业的必备品质之一。
三、蒙牛企业企业文化的特点
1. 开放包容:蒙牛企业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且
尊重与接纳不同意见的存在,更加注重员工的尊重和平等,营造了
一个开放包容的工作氛围。
2. 层级扁平化:蒙牛企业采取层级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打破了
传统的组织结构,保证了信息的畅通和决策的快速,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奖励机制:蒙牛企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通过有效
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4. 员工关怀:蒙牛企业始终将员工的福利与发展放在首位,提
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
晋升机会。
四、蒙牛企业企业文化的优势和挑战
1. 优势:。
案例3 蒙牛文化蒙牛集团在中国企业界是一个奇迹。
3年时间,从千名之外跻身行业四强;3年时间,打造“中国驰名商标”;3年时间,完成销售额倍的增长,成为《当代经理人》评出的“2002年中国成长企业100强”冠军。
蒙牛集团为什么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呢?蒙牛企业文化所培养起来的共同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构成了企业飞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化的核心:诚信1.以诚信赢得消费者为了保证草原牛奶的原汁原味,以诚信取信于消费者,对乳业而言关键是产品的质量。
“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是蒙牛对消费者的承诺,也是其始终如一的追求。
一说到蒙牛,人们都会联想到绿色草原、无污染、纯天然、健康、奶多、奶浓、奶香浓郁,是一种非常天然、时尚的品牌形象。
这一形象的确立,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花大量的钱以哗众取宠的广告便可奏效的。
内蒙古草原得天独厚的条件无可替代,但如何让其辗转九州而不失原有品质呢?蒙牛创造性地采取了两项举措。
一是着眼“净”,1999年在建厂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蒙牛率先建起了国内第一个奶车洗浴车间,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酸、碱及蒸汽和开水清洗,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杜绝了残留陈奶污染新奶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草原牛奶的原汁原味。
二是着眼“稠”,添加了“闪蒸”工艺,在100%原奶的基础上再去掉一定比例的水分,从而使草原牛奶闻更香、饮更浓。
虽然增加了成本,减少了利润,却赢得了消费者的人心。
此外,蒙牛还成立了质量控制中心,对产品质量进行“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终端控制”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确保了产品出厂合格率100%。
为确保质量和尖端产品必须有先进的装备。
2002年12月,蒙牛三期工程投资剪彩,新建的液态奶生产车间能同时放置20余条生产线,日处理鲜奶1000吨,为目前全球旋转生产线数量最多、处理鲜奶能力最大的单体车间,也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基地。
三期工程全部采用世界最权威的无菌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奶所含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分。
蒙牛案例分析第一篇:蒙牛案例分析蒙牛企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蒙牛乳业,是“蒙牛乳业集团”的简称。
其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
前后四期工程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
公司董事长、总裁牛根生担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近年来被评为:“第八届内蒙古优秀企业家”;“第四届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奶业优秀工作者”;“ 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在“2003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和张瑞敏、柳传志等商业泰斗同时成为25位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04年第二届中国策划大会暨著名策划评选活动中,与张瑞敏、魏家福等8 人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现今,蒙牛乳制品已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主要产品:1、低温奶:如冠益乳、优益C、内蒙古老酸奶、珍果汇等2、常温液奶:酸酸乳、纯牛奶、高钙奶、早餐奶、真果粒、新养道、谷物奶、特仑苏、儿童牛奶3、奶粉:婴幼儿奶粉、成人奶粉、奶茶粉用SWOT分析蒙牛1、优势(1)机制优势:蒙牛所以能快速发展的诀窍是拥有一个先进的机制优势,蒙牛是纯粹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其凝聚力、战斗力、企业效率非常高。
(2)研发优势:蒙牛研发能力非常强,仅冰淇淋公司就有三大研发中心(3)销优势:蒙牛的营销管理层大多在伊利公司工作多年,熟谙乳业营销,在市场开发运作方面经验非常丰富。
(4)度优势:蒙牛企业的发展速度,是员工工作效率的“缩影”,蒙牛的工作理念是“鱼不是大的吃小的,而是快的吃慢的”。
在蒙牛,你必须是一个快速的工作狂,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
(5)润优势:蒙牛在对待经销商方面,推行严格的独家总经销政策,保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从几万元起家到几百万元资产的客户比比皆是,蒙牛保护经销商的利益,同时也赢得了经销商强大的支持。
(6)网络优势对手“伊利”的营销网络非常清楚,产品一经上市,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
蒙牛案例分析
蒙牛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其成功经验不仅在
中国,也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蒙牛的成功离不开其在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和努力。
本文将对蒙牛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首先,蒙牛在产品方面的创新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蒙牛不断推出新品种、新
口味的乳制品,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蒙牛还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这使得蒙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其次,蒙牛在营销方面的创新也为其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蒙牛运用了多种
营销手段,如广告、促销、赞助活动等,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蒙牛还注重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通过多渠道的销售网络,将产品推向市场,满足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另外,蒙牛在品牌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蒙牛将“健康、营养、美味”作为品牌核心理念,不断强调产品的健康营养属性,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同时,蒙牛还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总的来说,蒙牛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与其在产品、营销、品牌建设
等方面的创新密不可分。
蒙牛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蒙牛企业企业文化分析与报告第一篇:蒙牛企业企业文化分析与报告蒙牛企业企业文化分析与报告一、蒙牛的奇迹蒙牛的全称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她创建于1999年。
创建初期完全称得上是白手起家:没有一块地,创业者牛根生跑了内蒙古2个县都不肯接纳他们,最后在一个全国重点贫困县和林格尔县才勉强答应给他们一片不毛之地,他们就在这片沉睡了几千年的荒凉土地上创业:没有厂房,只好租用一间民宅,这就是蒙牛的第一间工厂;没有资金,只有3万元起动资金,银行也不给他们贷款;没有设备,只有二条从瑞典利乐公司租借来的生产线。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一穷二白的民营企业,经过7年多的努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1999年蒙牛的奶类产品产量8368吨,2006年达到389.5484万吨。
目前在中国,消费者每喝3杯牛奶,就有l杯是蒙牛牛奶。
蒙牛不仅是中国液态奶、酸奶和冰淇淋市场的“三冠王”,还成长为日收奶量超万吨,日销售量上万吨的全球收奶冠军和液态奶销量冠军。
总资产超过76亿元,乳制品生产能力达500万吨/年。
2006年,蒙牛主营业务收入162?46亿元,年均递增138%,实现利润7.27亿元,年均递增182%,上交税收7.8亿元,年均递增158%。
现在蒙牛集团拥有员工3万多人,380多条现代化生产线,在全球有20多家合作单位,在全国有30多家分公司。
蒙牛股票在香港就发行3.15亿股,当前股价33.85元,市赢率高达19倍,成为大中华地区海外上市股票25强之一。
他们已经建立起联结“亿万消费者,千万投资者,百万农牧民,几十万销售大军,几万名员工”的庞大产业链,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中国乳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国家标准化示范牧场”、“最具创造力的中国企业”。
二、蒙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
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文化,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
关于蒙牛企业4P案例分析案例:1999年8月,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坐落于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拥有总资产100多亿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
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经在全国16个省区市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着“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的企业定位,蒙牛乳业集团在短短十年中,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从创业初“零”的开始,至2008年底,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39亿元,年均递增104%,是全国首家收入过200亿元的乳品企业。
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35%;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冰淇淋和酸奶销量居全国第一;乳制品出口量、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居全国第一。
蒙牛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其较为准确的进行了市场细分与定位,包括企业自己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品牌定位等。
早期的蒙牛乳业,以争创内蒙古第二乳品品牌为其市场和品牌定位,选择较为廉价而同样可以常温保存的利乐枕作为主打产品,既避开伊利集团等主要竞争对手的主打产品,又是普通塑料袋及百利包的升级替代产品。
随着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蒙牛乳业重新对其市场和品牌进行了定位,“蒙牛,只为优质生活”成为蒙牛最新的品牌定位。
开发出的新品“特仑苏”和“未来星”,成功摆脱竞争激烈的中低端市场,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蒙牛的目标顾客主要为家庭收入较高的城市居民,创业之初蒙牛集中开发一级城市的目标顾客,现在逐渐扩张渗透到二三级城市。
不过,为了更好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蒙牛还利用更为细化的市场细分变量对目标顾客再次进行细分。
具体如年龄、饮用牛奶时间、产品口味差别、按消费者偏好开发出不同的产品。
而且在产品规格上,蒙牛敏锐地捕捉着消费者的心态,不断推出250ml、500ml和1L的单支装。
蒙牛企业案例分析●组长:分析及案例、组织文化、环境、战略部分文档制作)●小组成员:35 (案例描述)案例描述:“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就在内蒙这快天然优质且人均拥有奶量和牛奶增长进展居全国第一的牧场上,牛根生以1000万元注册资本于1999年1月成立了这个中国民营企业巨头——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
成立之初,企业面临着无工厂、无奶源、无市场,以及“伊利”的重重压力。
牛根生进行大胆的作法,以注册资本300万元打广告,雇佣工人,为合作方出人才,出标准,出管理,出技术,出品牌,进军了牛奶市场。
为避开与当时乳业老大“伊利”的冲突,他们做出了: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建立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价格标准不一致的蒙牛不收。
并且于2000年提出“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把标杆定为伊利,随后又在呼和浩特市的红色路牌上打上“蒙牛乳业,创内蒙古第二品牌”和“向伊利学习,为民族争气”。
有的广告牌还写着“千里草原腾起伊力、兴发、蒙牛乳业”。
借这两个内蒙无人不知的大企业的“势”出自己的“名”,使伊利降低“敌意”。
2000年9月~2001年12月,他们推出《为内蒙古喝彩,中国乳都》的公益广告,在3000多幅灯箱广告中,推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
在成长的过程中,蒙牛从未错过每一次商机。
2005年的“超级女生”,更让蒙牛走进大家视野,并使蒙牛酸酸乳销售额比同年增长了2.7倍。
神五升天,蒙牛打出“航天员专用奶”,在中央电视台争做广告。
蒙牛1999年4400万的销售额排名1116,而到2002年,就进入乳业排名第四,销售额直迈21亿。
这些成就取决于他们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管理。
在成员之间8大元老均来自伊利,90%的中层干部也来自伊利。
干部们在乳业平均工作年限都在五年以上。
2003年,以牛根生任院长成立企业商学院。
要求每位新员工接受一周全封闭入职培训,灌输企业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的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