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0602604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课程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5
物流仓储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物流仓储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生能掌握物流仓储系统仿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3. 学生能了解物流仓储系统仿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仿真软件进行物流仓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2. 学生能通过调整仿真模型参数,分析物流仓储系统性能;3. 学生能运用仿真结果,提出优化物流仓储系统的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流仓储系统仿真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2. 学生认识到物流仓储系统仿真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的重要性;3. 学生树立正确的物流职业观念,为我国物流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仿真技术解决物流仓储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但对仿真技术的了解相对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物流仓储系统仿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物流仓储系统仿真基本概念:介绍仿真技术、物流仓储系统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
2. 物流仓储系统仿真原理:讲解仿真原理、仿真流程、仿真模型类型,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
3. 物流仓储系统仿真关键技术:阐述仿真建模、仿真算法、参数优化等关键技术,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4. 物流仓储系统仿真软件应用:介绍主流仿真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案例,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5. 物流仓储系统建模与仿真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运用仿真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及结果分析,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6. 物流仓储系统仿真优化:分析仿真结果,探讨优化策略,提高物流仓储系统性能,对应教材第6章内容。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的实践环节,占1学分。
根本目的在于巩固、提高学生使用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物流系统分析研究的能力,可细分为以下几点:1、进一步熟悉、掌握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建立仿真模型的操作过程。
2、学习、应用示例材料中的相关物流工程专业知识,配合仿真这一工具,共同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3、以相关理论为指导,进行仿真结果的分析。
针对示例案例,进行方案的优化和改进。
二、课程设计素材:针对以上目的,结合物流工程的专业特点,本课程设计有以下三个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做其中一题。
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情况,前两个题目独立完成,第三个题目以小组的形式完成。
1、生产物流系统仿真研究2、配送中心仿真研究3、自选实际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具体素材请根据以上题目自行从期刊网下载相关硕士论文或期刊论文。
具体的内容安排见下表:三、课程设计要求:为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教学实践的预定目标,要求学生按以下过程安排实践:1)通过查找文献和复习相关课程的内容,明确实践中出现的专业术语所代表的含义和内涵。
2)通过查阅文献,学习并规范分析问题的方法、步骤。
3)结合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
按仿真的步骤要求分析问题。
四、考核方式及评分依据:1、提交正确的仿真模型。
(50分)2、应用物流工程专业相关知识配合仿真工具解决了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30分)3、态度端正,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规范。
(20分)五、补充说明:1、时间:本次课程设计历时5天,周五提交报告。
如有问题,可在本周每天上班时间联系。
2、选择同一题目的同学可以在仿真模型的建立环节互相交流。
3、请勿抄袭,一经发现,均以0分计。
物流系统仿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流系统仿真/Logistics System Simulation课程代码:06236460课程类型:拓展/选修总学时数:32 (理论学时:22 实验学时:10)学分:2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现代物流管理开课单位:经管学院适用专业:物流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物流系统仿真》是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必修专业拓展课程之一。
物流系统仿真是建立在控制理论、相似理论、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初等理论基础之上的,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假设的物流系统进行试验,并借助于专家的经验知识、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决策的一门综合的实验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物流系统及仿真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能熟练的对实际物流系统进行建模,并应用仿真软件来进行实际物流系统的分析、规划与设计。
二、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1.绪论了解物流系统仿真的作用与地位;理解系统、模型与仿真的关系;掌握系统建模的过程与方法、系统仿真的一般方法与步骤;掌握现代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系统建模的方法、系统仿真的步骤2.系统建模基础理解随机变量的生成方法;掌握随机性系统和确定性系统的概念、随机变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性变量的分布、随机数和伪随机数的概念与性质、随机数发生器和随机数的检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性变量的分布、随机数发生器和随机数的检验3.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了解实体的两种分类方法、实体的状态变化过程和实体间的交互作用方式;理解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的分类与建模步骤;掌握离散事件系统的概念与基本要素、实体流图法的建模方法、活动周期图的建模过程、利用Petri网或其他工具对具体的离散系统建模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实体流图法的建模方法、活动周期图的建模过程、利用Petri网或其他工具对具体的离散系统建模分析4.连续系统建模方法了解频域建模方法的使用范围、根匹配法和替代法的应用;理解分布参数模型的特点、使用范围与建模方法;掌握连续系统的本质、微分方程模型的建模方法、微分方程建模的具体步骤与应用。
物流综合模拟实验Logistics Management Simulated Experi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2周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适用专业:物流管理教材:谢如鹤、黄向荣,物流管理流程模拟实验(第1版),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年。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专业实训课,以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目的,对培养学生对企业物流活动有一定全面了解。
本课程集成了仓储、配送、运输、商务、国际货贷等内容,融合了模拟仿真系统,使学生不仅能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仓储、配送、运输等操作流程,同时能学习到最先进的物流技术和思想。
教学目标:(1)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录入和订单管理的操作方法,能够录入站点、人员、车辆、库房、设备等信息;(2)掌握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及配送管理各模块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3)了解仓储型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提出作业流程优化方案;了解流通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提出作业流程优化方案;了解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作业流程,提出作业流程优化方案;教学任务:通过训练,具备系统管理员的工作能力,录入和维护信息;能够生成运输订单、仓储订单、配送订单等。
能够为每单作业计划(包括出库、入库、移库、盘点等)指定储位、作业设备和人力;能够在仓储作业操作完成后向系统反应实际操作结果;针对每笔运单指令, 合理安排路由和运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仓储管理(3学时)1.1入库作业(1学时)(1)了解入库的概念;(2)理解入库的流程;(3)掌握软件的使用;重点:入库的概念难点:软件的使用出库作业(1学时)(1)了解出库的概念;(2)理解出库的流程;(3)掌握软件的使用;重点:出库的概念难点:软件的使用仓库盘点(1学时)(1)了解仓库盘点的概念;(2)理解仓库盘点的流程;(3)掌握软件的使用;重点:仓库盘点的概念难点:软件的使用第2章运输管理(2学时)2.1运输管理(2学时)(1)了解运输管理的概念;(2)理解运输管理的流程;(3)掌握软件的使用;重点:运输管理的概念难点:软件的使用第3章第三方物流管理(2学时)3. 1第三方物流管理管理(2学时)(1)了解第三方物流管理的概念;(2)理解第三方物流管理的流程;(3)掌握软件的使用;重点:第三方物流管理的概念难点:软件的使用第4章国际货代管理(2学时)4.1国际货代管理(2学时)(1)了解国际货代管理的概念;(2)理解国际货代管理的流程;(3)掌握软件的使用;重点:国际货代管理的概念难点:软件的使用第5章供应链管理(2学时)5.1供应链管理(2学时)(1)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概念;(2)理解供应链管理的流程;(3)掌握软件的使用;重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难点:软件的使用第6章GIS/GPS系统模拟(2学时)6.1 GIS/GPS系统模拟(2学时)11)了解GIS/GPS的概念;(2)理解GIS/GPS系统;(3)掌握软件的使用;重点:GIS/GPS的概念难点:软件的使用第7章物流系统仿真(2学时)2.1物流系统仿真(2学时)(1)了解物流系统的运作;(2)理解物流系统设备的利用率、空闲率、阻塞率等数据;(3)掌握软件的使用;重点:物流系统的运作难点:软件的使用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3次,课程论文:1篇;(2)考核方式:课程论文(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课程论文等综合计算五、参考书目谢如鹤、黄向荣,物流管理流程模拟实验(第1版),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年。
物流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 学会运用仿真软件进行物流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
3. 掌握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如离散事件仿真、系统动力学仿真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实际物流场景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合理的物流系统仿真方案。
2. 熟练使用物流系统仿真软件,完成物流系统的建模、仿真与优化。
3. 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个人作用,共同完成物流系统仿真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物流系统仿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断优化物流系统仿真方案。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以实际物流案例为背景,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知识,具备运用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明确,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1. 物流系统基本概念:讲解物流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物流系统概述- 内容列举:物流系统的组成、功能、分类。
2. 物流系统仿真方法:介绍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如离散事件仿真、系统动力学仿真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物流系统仿真方法- 内容列举:离散事件仿真原理、系统动力学仿真原理。
3.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学习运用仿真软件进行物流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内容列举:仿真软件操作、建模过程、仿真结果分析。
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物流系统案例,提出仿真优化方案。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物流系统案例分析- 内容列举:案例介绍、问题分析、仿真优化方案设计。
《物流工程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20602602课程性质:实验课程学分:2课时:36开课学期:3适用专业:物流工程一、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从物流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现代物流中的重点问题及其操作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并配合实验环节对如何运用技术理论解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训练。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技术的理论方法,而且能学会如何运用理论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是物流工程专业实验课,是对物流工作常用软件的细化学习,《物流工程技术综合实验》实验教学大纲以现行常用的教学软件,结合课程实践要求和我院实验中心硬件配置,开展实验项目。
本课程着重介绍物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office办公软件、物流工程制图软件等,注重结合物流工程生产运作活动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了解office办公软件在物流工程应用情况,VISIO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Photoshop图片处理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AutoCAD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掌握该课程的WORD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长文档排版,查找替换筛选等;EXCEL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PPT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VISIO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Photoshop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AutoCAD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的具体方法和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物流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提高适应工作的能力。
三、实验项目与课时分配四、实验条件五、实验内容及要求六、实验报告每个实验项目需提交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报告需至少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总结等。
七、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本实验课程为考试课,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成绩与试验考核成绩结合的方式进行。
平时成绩根据出勤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上机操作情况及熟练程度等方面给定,平时成绩占30%。
实验成绩以过程考核为主,即综合各个实验报告成绩,并根据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实验考核成绩占70%。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大纲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类型:选修课学时:45学时(36+9)学分:2.5学分授课对象:物流管理专业一、教学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各个领域的深入,系统仿真技术日臻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将系统仿真引入现代物流的研究,能辅助人们科学地规划设计物流系统、科学地控制物流运行过程、科学地调配物流资源,从而促使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系统地介绍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典型物流系统仿真与建模方法,以及物流系统仿真软件Flexsim 的应用,使学生对物流系统仿真的概念、作用、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初步掌握物流系统仿真Flexsim的使用,对物流系统仿真有感性认识和较全面的了解,初步具备物流系统仿真优化的能力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讨论、实验分析等。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本课程采用平时20%+实验20%+考试60%的考核方式,要求遵守纪律、勤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课程小论文。
1、平时成绩:由考勤和课堂表现构成。
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严格考勤,勤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课程小论文。
满分100分,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
2、实验成绩:实践环节考核方式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20%),实验报告(40%),企业综合调查PPT文稿(40%)来综合评定。
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和履行实验课程规定,遵守纪律,注意团队合作,认真撰写实践报告,精心制作企业调查报告和PPT。
实践成绩满分100分,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
实践成绩不低于60分总评成绩方可及格。
3、期末理论考试:理论考试由教师根据大纲命题,考察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部分的掌握情况,满分100分,占课程期末总评成绩的60%。
五、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彭杨主编.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第一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王道平主编.现代物流仿真技术.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王亚超主编.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年系统仿真平台Witness 教程, 北京威特尼斯科技中心系统仿真平台Ralc 教程, 上海乐龙有限公司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概述(4学时)教学重点:系统建模过程与方法,系统、模型与仿真的关系教学难点:系统建模过程与方法教学要求:了解系统的研究要素,掌握系统建模过程与方法;掌握系统仿真的一般方法与步骤;掌握系统、模型与仿真的关系。
《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英文名称:Logistics system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物流学二、课程简介物流系统优化是实现物流管理LI标、体现物流管理效率与效益的必要过程和手段。
物流系统优化主要有运筹学方法、智能优化方法和模拟仿真法三种方法。
运筹学优化方法一般是建立在一个物流系统的数学模型基础之上的,智能优化方法为复杂物流管理决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系统仿真是根据被研究的系统模型,利用讣算机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U前仿真技术是分析、研究复杂物流系统的重要工具,也成为物流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技能。
本课程力求从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介绍。
即强调优化和仿真的方法学和技术,乂立足于物流系统的管理决策问题的解决。
Logi stics system optimization is the necessary processes and measures to reach the objectiv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represent the effectiveness and benef it of Log i stics Management. There are three main methods of Logi stics system optimization which are operation research, inteI Iigent optimization, and system Simulation. Operation research i s genera I Iy construeted on the mathematics mode I of a logi stics system. I nteI Ii gent optimization prov i des solution for comp Ii cated logi stics dec i s i on. System simulation i s a exper imentai study method based on computer and the prob Iem mode I that researched. At prese nt, sys tem Simula tion is a n important tool to ana I yze and study the comp Iicated logi stics system, and a I so an important skill for Iog i stics eng i neer. Th i s curr i cuIum has a comprehens i ve i ntroduction of Iog i stics system 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emphas i ze on the method ofoptimization and Simulation, and so Ive the prob Iem of logi stics dec i s i on as well.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一门根据被研究的物流问题建立物流系统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研究的仿真方法,是分析、研究复杂物流系统的重要工具。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指导书实验四、五:物流运输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4学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物流运输数学模型建立的原理、方法。
2.熟悉运输问题线性规划的方法及步骤。
3.应用EXCEL 统计分析软件对物流运输问题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二、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EXCEL 软件三、实验原理这类问题可用数学语言描述如下: (1)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2,1;,,2,1(0),,2,1(),,2,1(..1111n j m i xij n j b x m i a x t s x cMinZ m i j ij nj i ij mi nj ijji (销量约束)(产量约束)满足约束条件:目标函数:(2)产大于销的运输问题:⎪⎪⎪⎪⎩⎪⎪⎪⎪⎨⎧==≥===≤=∑∑∑∑====),,2,1;,,2,1(0),,2,1(),,2,1(..1111n j m i xij n j b x m i a x t s x cMinZ m i j ij nj i ij mi nj ijji (销量约束)(产量约束)满足约束条件:目标函数:(3)销大于产的运输问题:⎪⎪⎪⎪⎩⎪⎪⎪⎪⎨⎧==≥=≤===∑∑∑∑====),,2,1;,,2,1(0),,2,1(),,2,1(..1111n j m i xij n j b x m i a x t s x cMinZ m i j ij nj i ij mi nj ijji (销量约束)(产量约束)满足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收集问题的数据,列出数据关系表,确定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2.在电子表格中输入已知数据(数据单元格)。
3.确定决策变量单元格(可变单元格)。
4.输入约束条件左边的公式(输出单元格),在单元格内建立约束条件左边的公式表达。
5.输入目标函数公式(目标单元格),在单元格内建立目标函数的公式表达。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是物流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较强的数学建模仿真类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典型物流系统仿真与建模方法,以及物流系统仿真软件Flexsim的应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建立物流问题数学模型的能力,能够通过计算机仿真辅助方法解决现实物流系统问题。
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能力:1、通过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学方法建立不同物流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模型与仿真的关系,熟悉物流系统预测模型与仿真、物流节点选址模型与仿真、运输配送系统模型与仿真、库存控制模型与仿真、物流系统评价模型与仿真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运作过程控制、物流资源优化调配的实际问题能力。
2、具备较强的学习最新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领域研究成果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现有研究成果的问题与不足,并能够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能力。
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活动,并形成书面报告;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注重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着重于实验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以期达到用所学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16学时,设8个实验,如表1所示。
三、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以实验操作为主,结合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软件、生产物流软件、实证调研等方式,配合E-mail、QQ、微信、钉钉等交流工具共同完成实验授课内容。
实验课程讲授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解决大数据分析挖掘中具体应用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应用过程中的阐述、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20602604
课程性质:实验课程
学分:2
课时:32
开课学期:5
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一、课程简介
课程定位:通过使用TaraVRbuilder、Anylogic、class等软件,进行物流各项作业的仿真模拟,让学生能够熟悉物流过程中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功能的特点,同时在仿真建模与模拟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使用到物流业务中涉及的相关设备,让学生熟悉了解物流设备的运作流程,提高学生物流综合管理、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本课程是物流工程专业实验课,是对物流系统的深化和细化学习,《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教学大纲以常用的物流仿真技术与仿真方法为基础,结合课程实践要求和我院实验中心硬件配置,对物流作业环节进行模拟与仿真,是指导物流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模拟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的依据。
知识体系: 本课程以系统仿真建模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着重介绍物流系统中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作业流程的仿真模拟,使学生即掌握建模的知识理论,又深化对物流作业环节的实践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物流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物流系统模拟的概念,物流系统仿真的概念与意义,了解常见的物流系统仿真的方法;
理解物流系统模拟的原理,仿真优化的价值,仿真优化的关键点,不同物流运作过程模拟与仿真的方法;
掌握物流基本功能要素的模拟与仿真,掌握运输、配送、仓储等环节的建模与设计,掌握简单的实际作业的模拟与优化操作。
三、实验项目与课时分配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内容及要求
六、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原理、设备、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处理等。
具体内容和要求根据实验项目特点进行设计
七、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本实验课程为考查课,上机操作。
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成绩与试验考核成绩结合的方式进行。
平时成绩根据出勤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上机操作情况及熟练程度等方面给定,平时成绩占30%。
实验成绩以过程考核为主,即综合各个实验报告成绩,并根据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实验考核成绩占70%。
2.成绩评定: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期末考核×70%
八、推荐实验指导书
[1]赵宁主编,物流系统仿真案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9.
[2]Ilya Grigoryev 著.韩鹏、李岩、赵强译。
系统建模与仿真——使用AnyLogic7,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01
[3]Bernard P. Zeigler(伯纳德.P.齐格勒)等著,李革等译,建模与仿真理论——集成离散事件与连续复杂动态系统(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9
大纲制订人:王建华
大纲审定人:王建华
制订时间: 2017年 9 月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