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几何图形的画法
- 格式:doc
- 大小:464.90 KB
- 文档页数:6
认识正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和画法正方形是平面几何学中基本且常见的图形之一。
作为一个四边形,正方形拥有独特的对称性和规范性,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如何绘制正方形。
一、正方形的特点1. 四边等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这是正方形最基本的特点。
这一特性使得正方形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均衡和稳定的美感。
2. 四个直角: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即每个角的度数为90度。
这一特性使得正方形在几何变换中保持稳定性,同时也方便进行角度的计算。
3. 对角线相等且垂直: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不仅长度相等,而且相互垂直并且平分对方。
这一特性使得正方形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4. 对称性: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性使其在某些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建筑设计、图形设计等领域经常利用正方形的对称性来实现美观和平衡。
二、如何画正方形1. 利用工具绘制:(1)直尺和圆规:首先,使用直尺画一条水平的线段,作为其中的一边;接着,利用圆规的定点作圆与该边中点为起点的一段射线交点作连线并与另一端连至中点,从而完成另外一边的绘制;最后,使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剩余两边,确保四条边长度相等且四个角均为直角。
(2)量角器和直尺:首先,使用直尺画一条水平的线段作为正方形的一边;然后,使用量角器在该边的一侧绘制一个90度的角;接着,从该角的顶点出发,绘制一条与第一条边等长的线段作为正方形的另一边;最后,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剩余两边的绘制。
(3)网格纸:在网格纸上,找到一个起始点,确保该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等(例如(2,2));然后,沿着网格线绘制一个边长为网格单位长度的正方形。
由于网格纸本身具有等间距的特点,因此绘制出的正方形四条边长度自然相等。
(4)电子绘图软件:利用电子绘图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可以轻松绘制出精确的正方形。
首先,选择矩形工具并设置宽度和高度相等;然后,在画布上单击并拖动以绘制出所需大小的正方形。
第二节平面图形的基本作图方法(建议4课时)考纲要求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作图方法。
知识网络知识要点一、基本几何作图方法(一)等分线段的方法1.平行线法:过所要等分线段的某一端点作一辅助线,两线成任意锐角,在辅助线上截取几等份,连接辅助线端点及所等分线段的端点,在辅助线的各等分点上依次作端点连线的平行线,即将线段分成若干等份。
2.分规试分法:用分规以某一长度试分线段,不断调整分规两脚距离,直至等分完成。
(二)圆的等分1.尺规作图法:运用直尺、圆规,运用几何规律来等分。
要求能对圆周进行三、四、五、六等分的作图。
2.查表计算法:按公式a=k·D(D为圆直径,k为等分系数)计算出正多边形每边长度,然后依次在圆周上截取,即得。
这种方法适合于任意等分圆周。
(三)椭圆的画法1.同心圆法(理论画法):先求出曲线上一定数量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
2.四心法(近似画法):求出画椭圆的四个圆心和半径,用四段圆弧近似地代替椭圆。
(四)斜度与锥度画法1.斜度:一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
表示符号:∠或>,符号的方向应与斜度的方向一致。
2.锥度:指正圆锥体底圆直径与锥高之比。
表示符号⊲或⊳,符号所示方向应与圆锥方向一致。
3.斜度与锥度的比值均要写成1∶n的形式,如∠1∶n或⊲1∶n。
4.标注锥度时,锥度符号配置在基准线上,表示圆锥的图形符号和锥度应靠近轮廓标注,基准线应通过指引线与圆锥的轮廓素线相连。
基准线应与圆锥的轴线平行,图形符号的方向与圆锥方向一致。
当所标注的锥度是标准圆锥系列之一时,可用标准系列号和相应的标记表示。
(五)圆弧连接1.圆弧连接的实质,就是要使连接圆弧与相邻线段相切,以达到圆弧连接处光滑过渡的要求,切点即为连接点。
2.圆弧连接的基本作图步骤:(1)求作连接圆弧圆心;(2)找切点;(3)画连接圆弧。
作图时第(2)步找切点不要忽视,因为切点是连接圆弧的起点和终点,必须要找出。
5条直线6个交点,三种画法一、五条直线六个交点的三种画法在平面几何中,直线是最基本的几何元素之一,当五条直线相互交叉时,会形成六个交点。
这六个交点可以被连接,形成不同的图形。
本文将介绍三种不同的画法,展示这六个交点的具体位置和关系。
一、画法一:正五边形第一种画法是通过连接这六个交点,构成一个正五边形。
正五边形是一个五边形的特殊形式,其五个顶点均位于一个圆上,并且每个内角都为108度。
在这种画法中,五条直线互相交叉形成六个交点,然后我们按照交点的顺序依次连接它们,最终得到一个准确的正五边形。
二、画法二:星形第二种画法是通过连接这六个交点,构成一个星形。
星形是一种具有对称性的图形,其特点是由多个尖角和锐角组成。
在这种画法中,我们将六个交点按照某种顺序依次连接,形成多个尖角和锐角,最终得到一个六角星形。
三、画法三:六边形第三种画法是通过连接这六个交点,构成一个六边形。
六边形是一个具有六个边和六个顶点的多边形,它具有对称性和稳定性。
在这种画法中,我们将六个交点按照某种顺序依次连接,最终得到一个六边形。
以上是三种基本的画法,通过连接五条直线的六个交点,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形状的图形。
这些图形在几何学和数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建筑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
这些图形不仅美观,而且具有一定的几何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学的知识。
总结:通过连接五条直线的六个交点,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形状的图形,本文介绍了三种常见的画法:正五边形、星形和六边形。
这些图形具有美观性和几何性质,对于几何学的学习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几何图形。
第⼆节平⾯图形的基本作图⽅法第⼆节平⾯图形的基本作图⽅法(建议4课时)考纲要求掌握平⾯图形的基本作图⽅法。
知识⽹络知识要点⼀、基本⼏何作图⽅法(⼀)等分线段的⽅法1.平⾏线法:过所要等分线段的某⼀端点作⼀辅助线,两线成任意锐⾓,在辅助线上截取⼏等份,连接辅助线端点及所等分线段的端点,在辅助线的各等分点上依次作端点连线的平⾏线,即将线段分成若⼲等份。
2.分规试分法:⽤分规以某⼀长度试分线段,不断调整分规两脚距离,直⾄等分完成。
(⼆)圆的等分1.尺规作图法:运⽤直尺、圆规,运⽤⼏何规律来等分。
要求能对圆周进⾏三、四、五、六等分的作图。
2.查表计算法:按公式a=k·D(D为圆直径,k为等分系数)计算出正多边形每边长度,然后依次在圆周上截取,即得。
这种⽅法适合于任意等分圆周。
(三)椭圆的画法1.同⼼圆法(理论画法):先求出曲线上⼀定数量的点,再⽤光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
2.四⼼法(近似画法):求出画椭圆的四个圆⼼和半径,⽤四段圆弧近似地代替椭圆。
(四)斜度与锥度画法1.斜度:⼀直线(或平⾯)对另⼀直线(或平⾯)的倾斜程度。
表⽰符号:∠或>,符号的⽅向应与斜度的⽅向⼀致。
2.锥度:指正圆锥体底圆直径与锥⾼之⽐。
表⽰符号?或?,符号所⽰⽅向应与圆锥⽅向⼀致。
3.斜度与锥度的⽐值均要写成1∶n的形式,如∠1∶n或?1∶n。
4.标注锥度时,锥度符号配置在基准线上,表⽰圆锥的图形符号和锥度应靠近轮廓标注,基准线应通过指引线与圆锥的轮廓素线相连。
基准线应与圆锥的轴线平⾏,图形符号的⽅向与圆锥⽅向⼀致。
当所标注的锥度是标准圆锥系列之⼀时,可⽤标准系列号和相应的标记表⽰。
(五)圆弧连接1.圆弧连接的实质,就是要使连接圆弧与相邻线段相切,以达到圆弧连接处光滑过渡的要求,切点即为连接点。
2.圆弧连接的基本作图步骤:(1)求作连接圆弧圆⼼;(2)找切点;(3)画连接圆弧。
作图时第(2)步找切点不要忽视,因为切点是连接圆弧的起点和终点,必须要找出。
正九边形最简单画法摘要:1.引言2.正九边形的特点3.正九边形的画法4.结论正文:1.引言正九边形是一种有九个边和九个角的平面几何图形。
在数学和艺术领域,正九边形有着广泛的应用。
要绘制一个正九边形,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最简单的画正九边形的方法。
2.正九边形的特点正九边形的特点是所有边长相等,所有角度均为140 度。
正九边形的中心角为360/9=40 度。
与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五边形相比,正九边形的角度更为特殊,不易直接计算。
3.正九边形的画法(1)准备工具:直尺、圆规和铅笔。
(2)画一个正方形。
首先,画一条水平线作为基准线。
在这条基准线上选择一个点,作为正方形的一个顶点。
然后,向上画一条与基准线垂直的线段,使其与基准线形成一个直角。
接着,以这个直角为顶点,画一个正方形。
(3)将正方形分割成九个小正方形。
在正方形的每条边上,分别从顶点向内画一条线段,使其与相邻的边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这样,正方形就被分割成了九个小正方形。
(4)连接小正方形的对角线。
从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开始,向相邻的小正方形的对角线方向画一条线段。
这样,九个小正方形之间就形成了九条相交的线段。
(5)擦去多余的线段。
将分割正方形时画的线段和小正方形之间的线段擦去,留下连接小正方形对角线的线段。
这些线段就构成了一个正九边形。
4.结论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一个正九边形。
这种方法易于理解和操作,适用于初学者和需要快速绘制正九边形的场合。
在实际应用中,正九边形还有很多其他画法,例如利用三角函数、作图软件等。
平面几何图形的画法
按照能否通用,平面几何图形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具体尺寸要求的相交线、平行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另一类则是需要符合题目条件与结论,或有严格尺寸要求的图形。
无论哪一类,都可以凭借Word页面的“绘图工具”画出来,再利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进行编辑。
下面举两例予以说明,敬请同仁赐教。
例1、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C=90°,∠A=30°,AC=3,折叠该纸片,使点A 与点B重合,折痕与AB,AC分别相交于点D,E,求折痕DE的长。
〖画法〗:
1、点击“插入”→“形状”,选择直线形,插入一条水平直线和一条竖直直线,如图(1);
2、右击直线,选“设置对象格式”,如图(2);
3、在“颜色与线条”里,将两条直线均设置为黑色、0.75磅,如图(3);
4、将水平直线复制成3条,如图(4);
5、右击其中一条水平直线,在“设置对象格式”→“大小”→“旋转”右框内,输入数字“30”,如图(5);这时所选直线顺时针旋转30°,如图(6);
6、再选择一条水平直线,将其顺时针旋转60°,如图(7),图(8);
7、插入一条水平直线,设置为黑色、0.75磅,并顺时针旋转120°,如图(9);
8、按住“Ctrl”键依次点击排列好的每条直线,在“图片工具”里选择“组合”,并且“另存图片”到某个文件夹,如图(10);
9、在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中打开图片,如图(11);
10、用“橡皮”工具擦掉图形中多余的部分,如图(12);
11、用“铅笔”工具添加直角符号,并用“铅笔”工具将部分实线改成虚线,如图(13);
12、用“画图”程序中的文本工具给图形各点添加大写字母,如图(14);
13、剪切图片,另存到文件夹,如图(15);
例2、如图,在Rt△ABC中,∠ABC=90°,AD⊥AC,AD=BD,E是AC的中点,DE交AB 于G,DF交AC于H。
(1)求证:DE⊥AB。
(2)若∠1=∠2=∠3,求证:DH=FH。
〖分析〗:所画图形必须符合全部条件和结论:∠ABC=90°,AD⊥AC,AD=BD,AE=CE;DE⊥AB;∠1=∠2=∠3;DH=FH,对精确度的要求很高。
可以先画Rt∠ABC,之后通过假定∠ACB 的度数(比如35°)画出AC;过点A画AC的垂线得AD,垂直翻转AD得到BD;再由∠ACB 的度数求出∠2的度数,画出CF;而AF、DE均与BC平行。
〖画法〗:
1、画Rt∠ABC:插入一条水平直线和一条竖直直线,均设置为黑色、0.75磅,如图(16);
2、画AC:插入一条水平直线,设置为黑色、0.75磅,顺时针旋转35°,如图(17);
3、画AD:插入一条水平直线,设置为黑色、0.75磅,顺时针旋转125°,如图(18);
4、画BD:将前一步旋转后的直线复制一条,选中,点“绘图工具”→“旋转”→“垂直翻转”,如图(19);
5、画CF:插入一条水平直线,设置为黑色、0.75磅,顺时针旋转70°,如图(20);
6、画AF、DE:插入一条水平直线,设置为黑色、0.75磅,复制成两条,如图(21);
7、画∠DAC的直角符号:插入一条较短的水平直线,设置为黑色、0.75磅,复制成两条,将其中一条顺时针旋转35°,另一条顺时针旋转125°,如图(22);
8、画∠1、∠2、∠3处的弧线:插入弧形,设置为黑色、0.75磅,缩小,复制成3条,调整好方向放在3个位置,如图(23);
9、画DF:插入一条倾斜的直线,设置为黑色、0.75磅,如图(24);
10、按住“Ctrl”键依次点击每条直线及弧线,在“图片工具”里选择“组合”,然后“另存为图片”到某个文件夹,如图(25);
11、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打开所保存的图片,如图(26);
12、用“橡皮”及“铅笔”工具擦掉图形中多余的部分,如图(27);
13、用“铅笔”工具添加∠ABC处的直角符号,用文本工具添加大写字母和∠1、∠2、∠3处的数字,如图(28);
14、剪切图片,另存到文件夹。
附:使用图形时,“版式”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如图(29);在“大小”里,以设置“高度”为30~50毫米比较恰当,如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