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2)》精品课教案_5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
在教材中,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这两种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去括号和去分母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去括号和去分母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解方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例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
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此外,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
2.讲解:讲解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3.练习: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一种方法——去括号与去分母。
在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之后,本节内容是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步骤和技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去括号和去分母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去括号和去分母的原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步骤。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步骤和技巧。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运用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小组讨论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案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加深对去括号与去分母方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方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七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去括号》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括号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去括号并求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运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数学思维。
核心素养:•数学运算:掌握去括号这一数学运算技能,准确执行运算步骤。
•逻辑推理:理解去括号对方程等价性的影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问题解决:将复杂的数学表达式简化为更易处理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首先展示一个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如“3(x+2)−4=5”,询问学生:“这个方程和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些括号呢?”•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解方程中去。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方程,注意到方程中含有括号,与之前的方程在结构上有所不同。
•学生回忆四则运算的顺序,并尝试将这一规则应用到方程中,思考如何去除括号。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含有括号的方程,直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去括号。
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已有的四则运算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解方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1. 讲解去括号的方法•教师详细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强调去括号时括号前是正号时,括号内的各项符号不变;括号前是负号时,括号内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通过具体例题,如“3(x+2)−4=5”,演示去括号的过程,并强调每一步的运算依据。
2. 学生练习•教师给出几道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括号并求解。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去分母》课堂笔记一、知识点梳理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去括号、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2.去括号的方法: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掉括号要变号。
3.去分母的方法: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
注意分母是小数时,要把小数化为整数。
4.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二、重难点解析1.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技巧和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中,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是难点,需要学生通过练习和思考掌握。
3.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需要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例题解析例1. 解方程:2x+3=7分析:这是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直接进行移项和合并同类项,得到答案x=2。
例2. 解方程:5x-7=3x+9分析:这是一个稍微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需要先去括号,再进行移项和合并同类项,得到答案x=7。
例3. 解方程:4(2x+3)=7(x-1)+10(2x+3)分析:这是一个含有括号的方程,我们需要先去括号,再进行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最后进行系数化为1,得到答案x=5。
四、注意事项1.在去括号时,要注意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掉括号要变号。
2.在去分母时,要注意分母是小数时,要把小数化为整数。
同时注意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技巧和方法。
4.在解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