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特殊业务会计处理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增值税会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及处理方法论文浅谈增值税会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及处理方法论文增值税是由个人或者是单位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额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而增值税的计税原理本身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个环节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实行征税,增值税是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有比例较重的流转税种,是我国财务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1现行税法要求下的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1.1增值税会计核算与实际成本原则相背离会计核算一般是按照企业所取得资产所支付的全部价款按照实际成本计价原则进行计价.但是增值税一般指纳税人在纳税后,价税分离,其成本只是支付金额的一部分,在现行税法要求下,增值税会计核算与实际成本原则相背离,其交增值税科目内容不完整,不能够代表企业所取得资产所支付的全部成本计价.以往的会计核算难以满足现行下税法的要求,会计核算难以理解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是企业由买方负担的可以进行抵扣的增值税,是企业付出的款项。
1.2增值税会计信息的揭示不符合会计报表的内在规律现行税法要求下的增值税会计核算信息揭示不符合会计报表的内在规律,现行的增值税会计核算主要是通过增值税明细表、增值纳税申请表以及资产负债表揭示所纳增值税会计核算信息。
第一,在资产负债中,增值税会计核算是将企业购进的货物所含的进项税额在未抵扣前作为企业流动的资产而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揭示,作为增值税会计核算要求的一部分,而现行的会计处理是要求待抵扣进项税作为未交税金的抵减项目,直接冲减企业的负债,而这又直接的导致了资产负债报表信息的失真,没有与财务概念结构统一起来,不符合会计报表的内在要求.而且在企业核算利润时,增值税没有作为费用进入利润表,使企业对利润评估错误,企业整个利润不能够完整的体现出来,使报表无法准确的反映企业增值税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程度,以及企业实际的增值税税负情况,不利于企业财政的管理。
第二,现行的会计核算实行的价税分离的模式,将企业所获取利润中增值税放在企业损益表中,这种直接导致增值税成为了企业获取利润负面的代表,违背了增值税充分揭示的原则要求,在应交增值税中没有详细的揭示,没有按照规定取得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增值税明细表不能充分的反应收取价外费用和视同销售的销项税额,不规范、不合理,增值税明细报表的结构和内容不科学、不完整,不利于相关的税务机关的监督和检查,同时也不利于有关方面对企业财务的全面分析和了解,不能有效的'掌握企业财务情况。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
【老会计经验】增值税特殊业务会计处理探析一、买一赠一销售的会计处理根据现行增值税的规定,对于以买一赠一方式销售商品,赠送的商品应做视同销售处理,与正式销售的商品按各自的市场价格计算销项税额。
但会计上对赠送的商品并不单独计算收入,而是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对实际收到的现金和确认的收入与增值税销项税额之间的差额视为促销商品而付出的代价,计入销售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对买一送一方式销售商品如何处理,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并不相同。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赠送的商品不做视同销售处理,只按销售商品实际取得的收人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还本销售的会计处理还本销售是指企业销售货物后,在一定期限内将全部或部分货款一次或分次无条件退还给购货方的一种销售方式。
企业采取还本销售的目的主要是促销或筹资。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其计税销售额就是货物的实际销售价格(还本销售的价格往往高于正常销售的价格),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还本支出。
还本销售的会计处理与一般销售基本一致,但每年年末需要预提还本支出,并根据还本销售的目的不同,分别计入销售费用或财务费用。
三、平销返利的会计处理平销返利是指生产企业把货物按等于甚至高于商业企业售价的价格销售给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再以进货成本或低于进货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生产企业则以返还现金或实物等方式弥补商业企业的进销差价损失。
如果供货方向商业企业返还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现金,视为平销返利冲减当期增值税。
营改增企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着一些特殊业务,这些特殊业务可能对企业的会计处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营改增企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委托代征服务的会计处理营改增政策实施后,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委托代征服务,即将部分或全部的增值税申报、缴纳等工作委托给专业的服务机构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进行以下会计处理:1. 委托代征服务费用的会计处理:企业在委托代征服务后,需要支付一定的代征服务费用。
在会计处理时,应按照出纳原则,将代征服务费用列入企业的管理费用或业务成本中,并按月或按季度予以核算和计提。
2. 委托代征服务票据的处理:企业应要求代征服务机构提供正规发票或其他合规票据,作为企业的进项发票。
在收到相关票据后,企业须按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会计政策进行入账和处理。
二、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营改增政策实施后,租赁业务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以满足税务申报和会计核算的要求。
1. 租赁收入的会计处理:企业在租赁产权或租赁服务中获得的租金收入,按照增值税的会计政策进行入账和处理。
具体做法是将租金收入列入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并核算相应的增值税。
2. 租赁支出的会计处理:企业支付的租赁支出应按照会计政策进行入账和处理。
具体做法是将租赁支出列入相关的费用科目中,并按照增值税的政策核算相应的税费。
三、不动产开发业务的会计处理营改增政策对不动产开发业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企业在进行房地产开发、销售等业务时需要注意会计处理的相关要求。
1. 转让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企业在转让房地产时,应根据购房合同和税务局的要求,按照增值税的政策进行入账和处理。
具体做法是将房地产的销售价款列为主营业务收入,并按照增值税的政策核算相应的税费。
2. 持有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企业持有的房地产应按照会计政策进行入账和处理。
具体做法是将房地产列为资产科目,并按照相关规定计提折旧或减值准备。
增值税业务在会计处理上的难点问题及处理方法增值税,大家对这个词都不陌生吧?一听到这个词,很多人可能就会挠头:这个怎么弄,那个怎么记,最后账本上也是一片混乱,搞得头都大了。
说到底,增值税业务的会计处理确实挺有难度的,有点像是生活中那些“动不动就出错”的小麻烦,明明看起来简单,但一不小心就容易翻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难点,以及怎么解决它们,让大家轻松一点,也少一点烦恼。
增值税的进项税和销项税这两个概念,光听名字就有点让人头大。
你可能会想:这俩不是一回事吗?怎么区分啊?其实嘛,进项税就像是你买东西时多付的那部分税,销项税就是你卖东西时要收的那部分税。
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可不简单。
尤其是当你需要把这些税务数据准确地反映到账本上时,你可能就会发现,自己每一笔交易都得细致入微地检查一遍,搞错了一个小数点,都可能导致账目不对,麻烦无穷。
比如,进项税的抵扣问题,有时候公司花了不少钱买了原材料,按理说应该能抵扣增值税,但如果材料被用错了,或者发票信息填错了,那就麻烦了,抵扣不了了,税款就得交出去,谁高兴啊?再说销项税,这个可真是让很多会计朋友伤脑筋。
卖出去的东西,你可不能“随便收收钱就算了”。
得好好算算你该收多少钱的税。
如果这笔税收得不准确,麻烦可就大了。
一旦税额漏算了,税务机关可不会轻饶你,毕竟这关乎国家税收的大事,不容马虎。
不过呢,有的企业为了省事,有时会直接按照固定的税率来收取销项税,不管具体情况如何,这种做法虽然省事,但如果碰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出口免税或者优惠,这时候就得注意了,要不然还真可能吃亏。
然后就是增值税发票的问题。
哎呀,说到这个,简直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的节奏。
增值税发票,这个东西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凭证,实际上它的背后可是大有乾坤。
发票丢了,找不到了?那可是大问题!这不单单是找不到发票这么简单,税务局可是把发票当成一个“圣物”来看待的。
如果你丢了发票,或者发票有问题,搞不好就被罚款,甚至还会面临更严重的处罚。
浅谈“营改增”中特殊事项会计处理作者:陈涵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第6期陈涵摘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实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手段,是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
本文针对“营改增”试点地区新出台的涉税处理政策,结合实际工作,就企业差额纳税的会计处理进行举例分析。
关键词:“营改增”;特殊事项;会计处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继1994 年分税制后最大最复杂的税制改革,是实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手段,也是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
目前,上海、北京、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天津、浙江、湖北等地已进入“营改增”试点,接下来还将扩大到全国。
为此,文中深入研究了“营改增”中的特殊会计处理。
一、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试点差额征税的概念为试点地区为生产企业提供一些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服务(简称应税服务)的单位和个体,由于外在原因,在服务途中将部分已经承接的业务分配给不属于试点地区的同行业单位和个体,那么纳税部门向应税服务单位和个人征税时,征税的基准并非应税服务单位和个人承接的所有应税服务业务销售额,需要去除其支付给不属于试点地区的同行业单位和个人的价款。
试点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可以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不同的处理形式:(一)一般纳税人的会计处理假设应税服务单位和个人属于一般纳税人,基于“营改增”相关政策,其试点运营期间,缴税应该将其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的价款扣除,需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专门设立“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一栏,详细记载一般纳税人根据相关条例扣减所付价款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其次,还应该在“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中需要基于业务类型详细核算相关款项。
试点运营应税服务的纳税人为企业提供服务时,根据“营改增”相关规定,企业应该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中详细借记其应付金额同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额之间的差值,同时还应该在“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中借记应付金额,和在“应付账款”和“银行存款”等科目中进行贷记。
百色财政会计网:几项特殊增值税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
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税收收入中75%为中央财政收入,25%为地方收入。
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由海关负责征收,税收收入全部为中央财政收入。
一、购置税控专用设备的会计处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税额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15号)规定,自2011年12月1日起,增值税纳税人首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支付的费用以和技术维护费可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如下: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处理。
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减免税款”专栏,用于记录按规定抵减的增值税应纳税额;设置“递延收益——税控设备抵税收益”科目,用于核算因税控设备抵扣增值税所获得的递延收益和按期结转的现实收益。
例题1,红星公司是营改增试点企业一般纳税人,2013年9月1日购入税控专用设备一套,增值税专用发票载明的价款9230.77元,增值税1569.23元,以银行存款支付,按3年提取折旧,期末无残值,发生技术维护费900元。
解:(1)购入设备时:借:固定资产10800贷:银行存款10800(2)按规定全额抵减增值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10800贷:递延收益——税控设备抵税收益确10800(3)每月计提折旧时:10800/3/12=300元借:管理费用——折旧费用300贷:累计折旧300借:递延收益——税控设备抵税收益300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贴300(4)支付设备技术维护时: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900贷:银行存款9002、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对增值税采取简易方法计算,会计上也只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因此,小规模纳税人购买税控专用设备费用和技术维护费允许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的金额,应直接冲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新增值税条例下固定资产特殊业务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新增值税条例下固定资产特殊业务增值税的会计处理一、销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增值税的核算根据《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的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如果是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如果销售的固定资产原价中含有增值税,则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针对这两种不同情况,举例说明如下: [例1] 企业于2009年7月10日转让5月购入的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1 000 000元,已提折旧50 000元,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计税价格)900 000元,实际收款 1 053 000元。
分析:首先,判断是否满足“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条件。
在通知中指出,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是指纳税人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已经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本例题中所销售的固定资产已提折旧50 000元,满足该条件。
第二,判断“固定资产原价中是否含税”。
由于该固定资产购于2009年5月,此时对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已实行全面和全行业抵扣,因此该固定资产原价中不含固定资产增值税。
满足这两个条件,按照通知规定,应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因此这笔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总结大全/html/zongjie/①借:固定资产清理950 000累计折旧50 000贷:固定资产1 000 000②借:银行存款1 053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9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3 000③借:营业外支出50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50 000[例2] 企业于2009年1月10日转让2008年5月购入的生产用固定资产,销售所得价款900 000元。
该固定资产原值1 170 000元,已提折旧50 000元,购进时所含增值税170 000元已全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会计实操经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殊业务的增值税会计处理为适应营改增的业务需求,财政部发布了《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以下简称“财会[2016]22号”)等相关规定,然而房地产开发企业跨期项目和差额征税业务,财会[2016]22号文件并未给出详尽规定,本文拟就这两大特殊业务的增值税会计处理进行梳理和探讨。
一、跨期业务[案例1] 甲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A项目为营改增跨期项目,营改增后甲公司选择简易计税,具体业务如下:业务一:2016年1月1日预售,预收房款80000万元,开具营业税发票。
案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纳税人销售不动产,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会计处理:①预收房款时借:银行存款 80000贷:预收账款 80000②缴纳营业税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4000贷:银行存款 4000业务二:2016年12月31日尾盘预售,预收房款6300万元,开具“不征税”增值税普通发票。
案例分析: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附件一)第四十五条规定,预收房款时不具备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
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8号)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一般纳税人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应在收到预收款时按照3%的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应预缴税款=预收款÷(1+5%)×3%会计处理:①预收房款时借:银行存款 6300贷:预收账款 6300②预交增值税时借:应交税费——简易计税 180贷:银行存款 180业务三:2017年2月28日交房并符合收入确认条件。
案例分析:交房并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会计上应当确认收入,增值税具备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从客观上讲,营业税的价内税核算和增值税的价外税核算,带来的会计核算口径差异,实务中如何操作,财会[2016]22号没有给出具体规定。
增值税特殊业务会计处理探析
财税应用2010-12-09 08:13:32 阅读1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买一赠一销售的会计处理
根据现行增值税的规定,对于以买一赠一方式销售商品,赠送的商品应做视同销售处理,与正式销售的商品按各自的市场价格计算销项税额。
但会计上对赠送的商品并不单独计算收入,而是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对实际收到的现金和确认的收入与增值税销项税额之间的差额视为促销商品而付出的代价,计入销售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对买一送一方式销售商品如何处理,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并不相同。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赠送的商品不做视同销售处理,只按销售商品实际取得的收人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还本销售的会计处理
还本销售是指企业销售货物后,在一定期限内将全部或部分货款一次或分次无条件退还给购货方的一种销售方式。
企业采取还本销售的目的主要是促销或筹资。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其计税销售额就是货物的实际销售价格(还本销售的价格往往高于正常销售的价格),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还本支出。
还本销售的会计处理与一般销售基本一致,但每年年末需要预提还本支出,并根据还本销售的目的不同,分别计入销售费用或财务费用。
三、平销返利的会计处理
平销返利是指生产企业把货物按等于甚至高于商业企业售价的价格销售给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再以进货成本或低于进货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生产企业则以返还现金或实物等方式弥补商业企业的进销差价损
失。
如果供货方向商业企业返还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现金,视为平销返利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当期应冲减的进项税额=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1+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红字或负数)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如果供货方以实物形式向销售方支付返利,销售方应于收到实物时做接受捐赠处理,计人营业外收入;
如果取得对方开具的专用发票,还可按发票所列税额计人进项税额。
四、出售旧固定资产、旧物品和旧货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适用税率不同和出售产品不同,分以下几种情况:
1.一般纳税人销售旧货或自己使用过的未抵扣进项税额的旧固定资产。
应纳税额=销售额÷(1+4%)×4%,2.对收取的价款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得开具专用发票,其应纳税额不得用进项税额抵扣,直接计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减半部分计人营业外收入。
2.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物品或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
此类情况按正常销售货物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应纳税额=售价÷(1+17%)×17%,对收取的价款可以开具专用发票。
3.小规模纳税人销售旧货或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应纳税额=销售额÷(1+3%)×2%,对收取的货款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不得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专用发票。
例:2010年5月.某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把一台自己使用过的设备对外出售,取得价款3万元,应纳增值税额=30000/(1+3%)×2%=582.52(元)。
借:银行存款3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9417.4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582.52
4.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物品。
这种情况按3%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应纳税额=售价÷(1+3%)×3%,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专用发票。
例:2010年5月,某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出售一批旧材料,售价5万元。
应纳增值税额=50000/(1
+3%)×3%=1456.31(元)。
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5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49029.1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970.87
五、酒类产品包装物押金的会计处理
酒类应税消费品包装物押金收入的计税比较复杂,具体分为:啤酒、黄酒包装物押金收入,按一般押金的规定处理,但逾期时只计征增值税,不计征消费税(因为啤酒、黄酒实行从量计征消费税);其他酒类产品(如白酒、葡萄酒)包装物押金收入,收取时先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并计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冲减“其他应付款”科目,没收时以“其他应付款”科目的净额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对已作价随同产品销售,但为了促使购货人将包装物退回而加收的押金,包装物逾期未收回时,对没收的押金应缴纳的消费税应先自“其他应付款”科目冲抵,冲抵后“其他应付款”科目的余额转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例:某酒厂2010年5月销售白酒10吨,不含税单价为40000/吨,取得随同产品销售的包装物含税收入7020元,另收取包装物押金1170元,会计处理如下:
1.销售产品
借:银行存款47502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000
其他业务收入(70204÷1.17)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902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912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91200 *10×40000×20%+10×2000×0.5+7020/1.17×20%=91200
(元)
2.收取押金并计税
借:银行存款1170
贷:其他应付款1170
借:其他应付款17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借:其他应付款2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170/1.17×20%)200
3.如到期返还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800
销售费用370
贷:银行存款1170
如到期没收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800
贷:其他业务收人800
六、以到岸价(CIF)结算的出口退税会计处理
现行增值税规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销售收入,以离岸价(FOB价)为计税依据计算“免、抵、退”税,无论出口货物采用何种价格成交的,均按实际成交价做出口收入。
如果双方以到岸价(CIF)结算的,销售方应按实际支付的境外运费、保险费、佣金冲减出口货物销售收入,同时冲减“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代收利息等,代收的款项,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资产,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负债,因此不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也不属于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作为本企业的收入。
在会计实务中,出口业务中的运费和保险费也是通过银行将外汇转给相应的企业,因此销售方应冲销这两笔收入。
会计处理为:按CIF价确认收入,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ClF价×(征税率-退税率)]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CIF价×(征税率-退税率)]科目。
支付运保费时,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红字)”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等,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运保费×(征税率-退税率)](红字或负数)科目,贷记“应交税费——进项税额转出”[运保费×(征税率-退税
率)]科目。
例:某企业出口货物的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1%.3月成交价(到岸价格)为10000元,其中运保费为1000元。
如果实际支付运保费是在4月,会计处理为:
1.3月份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00
2.4月份支付运保费
借:主营业务收入(运保费冲收入)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6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