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223.5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3.掌握环境污染的形式、特点及其危害;4.熟悉环境保护管理与环境保护技术;5.掌握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
二、教材总体分析《地理(选修6)》第四单元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本单元共分为六个章节,其中:1.第一章节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绍环境保护的概念、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2.第二章节是“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主要介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政策和法律法规;3.第三章节是“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主要介绍环境污染的形式、特点、危害和防治措施;4.第四章节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主要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实施方式和方法;5.第五章节是“环境保护技术”,主要介绍环境保护技术及其应用;6.第六章节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要介绍环境教育的概念、实施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第一章节: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的概念及其意义;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二章节: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1.我国环境保护形势;2.我国环境保护政策;3.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三章节: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内容1.环境污染的形式;2.环境污染的特点;3.环境污染的危害;4.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3.实地考察。
第四章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教学内容1.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2.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方式;3.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3.实地考察。
第五章节:环境保护技术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技术的种类;2.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六章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教学内容1.环境教育的概念;2.环境教育的实施方式;3.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展开全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①经济可持续发展;②生态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
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②加强生活污水的防治和地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答题模板篇一: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环境保护题型一:表现类常用的行为动词一般有:判断、说出、指出、写出等,一般没有关键词。
表现类试题,解答的关键一是熟练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二是根据材料先寻找依据,再判断。
常考知识点:1、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
2、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主要的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矿产频临耗竭。
4、主要的生态问题: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
【典例1】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7分)【典例2】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
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典例3】表2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9 分)【典例4】图11为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
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6分)【典例5】图15为某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2)分析B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4分)【典例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
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
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
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典例2】破坏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典例3】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典例4】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②人为原因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D.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
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①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②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良性方向发展。
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
考点扫描: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本章考点]
1.人类与环境:环境的概念和分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识梳理]
定义: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1.环境_______环境
分类
_______环境
人地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方面,是即_____又______的
2.人类与环境传统环境观______
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现代环境观:人地______
新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①_______
环境问题表现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
①_______
3.当代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②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①_______
环境问题特点②_______
③_______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本章考点]
1.环境污染问题: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知识梳理]
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
、能力
水体的自净能力:
净化净化
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河流水>
水>
地下水
>水体的
过程: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迅速繁殖,
、占优势。
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又
,在海洋上则称为。
污染源:近海石油的、、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
危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
性能或因堵塞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的,并阻碍海藻的。
沉降至海底石油影响海洋。
石油氧化分解因消耗水中的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数量大:城市垃圾的数量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_______
品种多: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_______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变化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_______推广,城市_______出现了新的类型。
如废旧家具、包装材料、家用电器、废旧汽车、电脑等
细微颗粒随风飘动,污染大气
_________释放有害气体,地区性大气污染
垃圾填埋,逸出_________
_________处理,二次污染
垃圾倾倒于水体,________污染,海洋污染
垃圾露天填埋和________,产生渗滤液,造成地表水和________污染
垃圾风化、侵蚀,________渗入土壤,破坏土壤的________能力
有害成分在动植物体内________,通过______危及人体健康
对土地的影响:露天______和填埋,占用土地,_______短缺加重
对卫生环境的影响:堆放于________,影响卫生,传播________
转嫁污染:发达国家把垃圾运到________,垃圾污染范围扩大
定义:由于
原因,大气中的被改变,而且,致
使,影响了,严重威胁和,并对
的现象。
大
空间地方性大气污染:
气尺度
差异全球性环境问题:
污
主要来源:
1
染防治 2
能源角度 3
防治主要途径 4
1
控制: 2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本章考点]
1.资源问题: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主要的自然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可再生资源: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知识点梳理]
人
类
面
临
的
主
要
资
源
问
题
淡
水
资
源
短
缺
世
界
淡
水
供
应
也
需
求
世界淡水资源短
缺的原因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淡水资源数量,淡水资源地区分布
水资源的利用,世界需水量
程度:矛盾非常突出
危
害
制约发展,影响产量,影响环境
损伤人体,引发冲突
世界水资源短缺的
程度及危害
中国淡
水供应
与需求
中国水资源
短缺的原因
地区分布:多,少
时间分布:夏秋,冬春用水急剧增长
中国淡水资源的现状:总量,人均
世界耕地需求的趋势: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
耕地比重,人均耕地
地理分布不均:东南,西北, 建设用地增加高产稳产田
和低产田各约占
耕地
日渐
减少
中国耕地资源
面临的压力
一
些
矿
产
濒
临
耗
中国矿产的供
需矛盾及原因
世界矿产的
消耗现状
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有些矿产发生甚至
占世界人口的发达国家消费了占世界的矿产资源
供需矛盾:45种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有相当部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供需矛盾
原
因
总量,居世界第位,人均占有量富矿,贫矿,开采中采富
弃贫,矿产品位。
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消费区集中在,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世界淡水资源紧缺解决对策
开源方面: 、
、、 、、 。
节流方面:
、
、
、。
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 、 。
土地资源的
合理利用与
保护 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
土地的退
化与防治
土地退化的概念
土地退化的表现:
防治
原则:“防、治、用”相结合
措施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本章考点]
1.生态环境问题:(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知识梳理]
陆地上 、 、 的生态系统
森林特点 的 库 自然原因: 原因 人为 原始社会: 森 农业社会: 原因 工业社会: 林
世界
破 森林
坏 现状 破坏严重区:非、南美、亚、北美
生态 防风 ,保护 ;涵养 ,保持 功能 放 吸 ,净化 ,吸烟 ,减弱
、 保护森林
森 林 及
其
保 护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本章考点]
1.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手段: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1)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知识梳理]
解决环境问题时________ 的局限性 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
实行环境管理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管理的
概念和目的 目的: 通过_______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________
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中国的环境管理
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环境问题的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性
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
履行国际公约的行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_______________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环保NGO 的活动情况及作用
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 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
青年环保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