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务云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7.07 MB
- 文档页数:92
2017年中国云计算专题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私有云市场设备厂商发展是看点 (4)一、美国政府参与,强力推动私有云发展 (4)二、私有云受设备厂商影响大,底层设备决定顶层发展 (5)三、客户个性化需求,私有云市场不会出现赢者通吃 (6)四、计算、网络、存储三大核心撑开私有云发展立体空间 (7)五、IT提供商建云有优势,私有云前景广阔 (8)第二节快速发展的公有云背后是云产业链巨大商机 (9)一、云计算巨大空间带来高速发展。
(9)二、云计算明星阿里云,正成长为世界顶尖云计算企业 (11)三、赢者通吃——阿里云将成我国公有云市场唯一明星 (12)四、锁定云产业链,锁定云计算投资机会 (13)第三节重点相关公司分析 (14)一、紫光股份:掌握出众建云能力,串连设备实力,筑成云计算长城 (14)二、烽火通信:整合云计算底层设备优势,私有云发展驶上快车道 (16)三、星网锐捷:以网络为切入点,在私有云获得新空间-强烈推荐 (17)四、网宿科技:以专业CDN作为云入口,有望打开云计算巨大空间 (18)五、荣信股份:对标Twilio,优质的流量经营公司 (19)六、二六三:懂客户更懂行业,打造263云通信抓住云产业链机遇 (21)图表目录图表1:美国政府大力投入直接将云计算带上快节奏发展 (4)图表2:影响用户选择开源云计算倾向的因素 (6)图表3:IT提供商凭借建云能力在政府私有云领域牢牢占据第一象限 (8)图表4:2020年我国私有云整体市场空间有望达5500亿元 (10)图表5:中国云计算明星阿里云领涨全球,向世界顶尖云计算企业快速成长 (11)图表6:华三全系列产品提供计算、网络、存储完整建云能力 (14)图表7:华三在私有云网络领域竞争实力突出,是政务云市场领导者 (15)图表8:烽火通信私有云采用全包模式优势突出 (16)图表9:荣信股份一季报业绩优于Twilio (20)图表10:荣信股份与Twilio市值比较(截至6/30) (20)图表11:为客户打造零距离的连接器,263云通信抓住云产业链机遇 (22)第一节私有云市场设备厂商发展是看点一、美国政府参与,强力推动私有云发展2010年其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云计算,首先起来的是私有云,美国政府的大力投入直接将私有云带上快节奏发展。
政务云调研的情况汇报根据政务云调研情况的汇报,我们对政务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
首先,我们对政务云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
政务云是指政府部门或机构为了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采用云计算技术和模式,构建的面向政府业务的云计算平台。
政务云的建设可以有效整合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政府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其次,我们对政务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目前,政务云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涵盖了政务办公、公共服务、数据共享等多个领域。
政务云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安全性、隐私保护、数据标准等方面的需求仍然较为迫切。
接着,我们对政务云的优势进行了梳理。
政务云的建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成本节约、高效运维等多方面的优势。
在政务办公方面,政务云可以实现办公自由化、协同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务云可以实现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然后,我们对政务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政务云将会朝着智能化、数据驱动、安全可控等方向不断演进。
同时,政务云也将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实现智慧政务。
最后,我们对政务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总结。
政务云建设中存在着安全风险、数据隐私保护、标准规范等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推动政务云建设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政务云作为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政务云建设迈向更加智能、安全、高效的方向。
希望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能够为政务云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政务云运维工作调研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政务云运维工作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政务云是指政府机关利用云计算技术提供政务服务的云平台。
政务云的建设是政府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实现政府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作为政务云的核心部分,政务云运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政务云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政务云运维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以便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向政府机关、云服务提供商和政务云从业人员发放了问卷,同时开展了一对一的深度访谈。
问卷调查主要围绕政务云运维工作的流程、技术、人员构成和挑战等方面展开,共收到有效问卷100份。
访谈主要通过与政务云运维人员和管理者的直接沟通,进一步深入了解政务云运维工作的具体情况。
三、调研结果1.政务云运维流程根据问卷结果显示,政务云运维工作主要包括故障排查、系统监控、安全管理、性能调优和备份恢复等环节。
故障排查和系统监控是最为重要和频繁的工作内容。
2.政务云运维技术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政务云运维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自动化运维工具、云管理平台、监控系统和日志分析等。
自动化运维工具在提高运维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政务云运维人员构成调研结果显示,政务云运维团队主要由系统管理员、运维工程师和安全人员组成。
安全人员的工作尤为重要,对政务云的安全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4.政务云运维挑战调研结果显示,政务云运维工作存在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技术需求不断变化、安全风险加大、人员培训成本高昂和运维难度大等问题。
这些挑战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来解决。
四、改进建议1.加强政务云运维技术培训政府机关和云服务提供商应加大对政务云运维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应对政务云运维工作中的技术挑战。
2.优化政务云运维流程政务云运维流程应该合理优化,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操作,降低运维成本,确保政务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2017—2018年度中国政务云市场研究报告作者:赛迪顾问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8年第17期本报告的研究对象是包括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3个细分领域的政务云市场。
赛迪顾问定义的政务云是指:由政府部门主导,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实施,通过虚拟化等云计算技术,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程序功能、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服务,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电子政务综合性服务云平台,提供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的云计算服务。
2017年全球政务云市场发展概况2017年,全球政务云市场规模为366.3亿美元,同比增长19.4%。
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运算能力、虚拟化存储、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廉价性等特点,实现由以设备为中心转向以信息服务为中心。
全球各国政府大力推进政务云计算战略,可为政府机构提高IT系统运行效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同时也为云计算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从全球地区发展来看,美国由于政府大力推动、国内云计算供应商实力强大而占据全球市场的51.2%;亚太地区中国、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随着政府的推动,政务云建设备受关注且发展迅速;虽然欧盟各国的数据保护和保存政策不统一,但是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各国政府机构均采取措施发展政务云;日本依靠全国范围的“霞关云计算”,打造创新型电子政府。
政务云助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萌芽期、增强期、交互期、处理事务期和互联期。
在互联期,各国政府充分借助云计算技术,将跨机构、跨行业的政府信息资源与服务整合起来,以公众需求为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政府与公众、社会、企业全面的互动。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政务云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中国政务云行业竞争力分析报告一、简介中国政务云行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广泛采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本报告将对中国政务云行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以帮助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关键因素。
二、市场规模中国政务云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最新数据,政务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XXX亿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将保持高速增长。
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对云计算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政务云行业的竞争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竞争格局中国政务云行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知名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以及一些专注于政务云市场的本土企业。
这些竞争对手在技术实力、产品创新、服务质量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
四、关键因素政务云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实力具备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和解决方案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
政务云服务提供商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2. 安全性政务云行业的核心诉求是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政务云服务提供商需要具备严格的数据保护措施和安全管理机制,以确保客户的数据安全。
3. 服务质量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是政务云服务商的关键竞争力。
快速响应、定制化服务和专业的技术支持能力将帮助提升竞争力。
4. 价格竞争力政务云行业价格竞争激烈,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对成本控制要求较高。
政务云服务提供商需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吸引客户并获得市场份额。
五、市场发展趋势未来,中国政务云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政务云行业的发展,为政府机构提供更智能、高效的服务。
2. 云安全技术将成为政务云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和网络防护能力。
3. 政府机构将更加重视合规性和规范性要求,对政务云服务提供商的合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4. 云平台的开放和生态建设将促进政务云行业的创新和合作,打造更多行业生态圈。
六、结论中国政务云行业竞争力凭借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创新能力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政务云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政务云市场作为政府信息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政务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政府数字化需求的增长,政务云市场逐渐成为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选择。
本报告旨在对政务云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优势与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本报告的编写,旨在为政府部门在政务云市场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对政务云市场进行深入分析:1. 政务云市场概况:包括市场发展历程、规模与趋势、主要参与方等方面的分析,以便全面了解政务云市场的现状。
2. 政务云市场优势与挑战:对政务云市场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以及政府部门采用政务云的动机,为读者提供对政务云市场的深入思考和认识。
3. 政务云市场发展前景:包括未来发展趋势、发展预测以及竞争格局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对政务云市场未来发展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本报告将全面展现政务云市场的现状、优势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政务云市场的发展现状、优势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有益的市场参考和决策依据。
通过对政务云市场规模、参与方、发展历程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政务云市场的整体情况,把握市场趋势,及时调整战略布局。
同时,针对政务云市场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议和思考,引导政府部门在政务云市场的应用中注意的问题,为政务云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4 总结总结部分:政务云市场作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新兴领域,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
政务云市场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政府部门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据治理等挑战。
政府部门在采用政务云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政务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I'm happy to help with your request. Here's the English response, followed by the Chinese response:English:Government Cloud Industry Market Current Status Analysi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ReportThe government cloud industr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modernization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In recent years, government cloud adoption has been on the rise due to its potential to enhance efficiency, cost savings, and overall service delivery. As we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government cloud industry, several key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stand out.One of the primary factors driving the growth of the government cloud market is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secure and scalable data storage and management solutions. With theescalating volumes of sensitive government data, there is a heightened need for robust cloud infrastructures that can ensure data security and compliance with regulatory requirements.Furthermore,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accelerated the adoption of cloud-based technologies across government entities. As remote work became the norm, the reliance on cloud platforms for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data access surged. This has led to a shift in the perception of cloud technology, with many government agencies recognizing its potential to support continuity of operations in the face of disruptive events.Looking ahead, several trends are expected to shape the government cloud industry ove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Firstly, there will be a continued emphasis on enhancing cybersecurity measures within government cloud environments. The evolving nature of cyber threats necessitates robust security protocols to safeguard sensitive data and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econdly, the integr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machine learning, will redefine the capabilities of government cloud platforms. These technologies can drive predictive analytics, automate routine tasks, and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policy-making and governance.Moreover, the proliferation of edge computing and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evices will lead to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managing and processing decentralized data within government cloud environments. With the expansion of smart city initiatives and connected infrastructure, government cloud providers will need to adapt to the diverse requirements of edge computing and IoT integration.In conclusion, the government cloud industry is poised for significant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coming years. By addressing the evolving security needs, harnessing the potenti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adapting to the complexities of decentralized data processing, government cloud providers can pave the way for a more resilient, agile, and innovation-driven public sector.中文:政务云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政务云行业在塑造公共部门组织的现代化和数字转型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务云行业市场专题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云+数”完善传统政务系统 (7)一、传统电子政务的痛点 (7)二、政务云对传统电子政务架构的变革 (9)三、政府大数据 (12)第二节国内外市场政务云建设和政府大数据开放情况 (14)一、美国政务“上云”引国家级重视 (14)二、各国政府大数据的开放情况 (17)三、中国:政务大数据走向开放应用 (22)第三节政务云市场分析 (26)一、市场空间分析 (26)二、增长驱动力分析 (30)三、政务云产业链分析 (35)四、政务云市场参与者分析 (40)第四节政府大数据市场和应用分析 (55)一、政府大数据产业链和技术逐步成熟 (56)二、政府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进程加快 (58)三、“云上贵州”推动大数据产业化 (60)第五节政务云和政务大数据:细分市场应用分析 (62)一、智慧交通市场分析 (63)二、智慧医疗产业分析 (72)三、平安城市市场分析 (83)第六节企业分析 (86)图目录图1:我国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阶段 (7)图2:当前电子政务面临的挑战 (7)图3:云计算技术集成政府信息系统 (8)图4:传统政务应用模式VS政务云应用模式 (9)图5:政务云打破“信息孤岛” (10)图6:政务云的云计算架构 (11)图7:政务云的云计算架构 (12)图8:政务云的的优势 (12)图9:政府大数据是打造智慧政府的核心 (13)图10:电子政务大数据市场创新与成长机会较多 (13)图11:美国推动政务云的组织结构 (15)图12:美国“云优先”策略三步计划 (16)图13:美国为政策云发展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 (16)图14:美国为政务云制定行业标准 (17)图15:按EGDI分组的国家百分比 (18)图16:中国电子政务排名(2003-2014) (18)图17:联合国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中每个阶段的渠道使用 (19)图18:开放数据评分高于66.6%国家按收入水平分布情况 (20)图19:数据以不同格式获取的国家数量情况 (20)图20: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路径 (22)图21:中国政务云发展的五项转变 (23)图22:电子政务市场规模(2006-2018) (26)图23:电子政务发展方向 (27)图24:服务占电子政务市场比重(2008-2014) (27)图25: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2012-2015,亿人民币) (28)图26: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2011-2016) (29)图27:国内专有云市场规模(2013-2015) (29)图28:2014年国内专有云市场构成 (29)图29:中国政府行业信息化投入 (30)图30:2014年我国境内被篡改的政府网站数量和所占比例月度统计 (32)图31:电子政务功能 (32)图32:电子政务的实施模式 (33)图33:云的软硬件一体化趋势 (34)图34:数据中心发展历程 (34)图35:中国信息经济规模及占比(2002-2014) (35)图36:政务云产业链 (36)图37:部分服务器供应商 (36)图38: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2012-2018) (37)图39:中国服务器市场份额(2010-2013) (38)图40:全球数据中心流量(2014-2019) (38)图41:华为企业云安全服务与合作伙伴 (40)图43:浪潮云政务客户案例 (42)图44:中科曙光云计算架构 (44)图45:2015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 (44)图46:超算深圳政务云功能模块 (45)图47:华为政务云解决方案 (46)图48:华为政务云解决方案 (46)图49:阿里政务云专有云解决方案 (48)图50:北京健康云生态圈 (49)图51:2014年微信政务概况 (49)图52:阿里云SWOT分析 (50)图53:电信运营商角色定位 (52)图54:电信阿里合作行业云 (53)图55:电信•华三舟山政务云建设模式 (53)图56:中国移动政务云特点 (54)图57:中国联通政务云优势 (54)图58:政府大数据产业链 (56)图59: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 (56)图60: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投资规模 (57)图61: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分布(2014) (58)图62:贵州大数据交易所发展历程 (60)图63:云上贵州政务系统结构 (61)图64:贵州大数据交易所服务模式 (61)图65:曙光城市云 (62)图66: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 (63)图67:全球智能交通市场规模 (64)图68:国内高速公路里程(2005-2014) (65)图69:国内民用汽车保有量(2006-2014) (65)图70:智能交通驱动因素 (66)图71:智能交通架构 (66)图72:ETC金融产品 (67)图73:我国ETC行业市场规模(2012-2017) (68)图74:厦门交通云系统架构 (69)图75:智能交通大数据挖掘系统结构图 (70)图76:中国智能交通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 (71)图77: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2010-2014) (72)图78:智慧医疗多方参与 (73)图79:我国智慧医疗系统构架 (74)图80:中国卫生总支出占GDP比重(1978-2014,%) (75)图81:不同国家卫生支出占GDP比重(2012,%) (75)图82: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层次 (76)图83:医疗去中心化 (77)图84:宁波云医院平台功能 (78)图85:移动医疗市场规模(2011-2017) (78)图87: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阶段 (80)图88:中国专业健康管理市场规模 (80)图89:大数据医疗解决方案 (81)图90:大数据医疗商业应用 (81)图91:各国商业健康险支出占总卫生费用比重(%) (82)图92:各国商业健康险占总商业险收入比重(%) (83)图93:中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2007-2018) (83)图94:物联网与平安城市 (84)图95:平安城市计算云框架图 (85)表目录表1:政府大数据政策支持 (14)表2:各国电子政务水平排名 (17)表3:开放政府数据特点 (20)表4:各国政府大数据开放情况 (21)表5:政府大数据政策支持 (23)表6:2014政务云开放情况 (24)表7:政府管理领域大数据应用案例 (25)表8:政务云相关支持政策 (31)表9:云计算不同形式对比 (37)表10:云计算数据中心和IDC对比 (38)表11:阿里云行业解决方案 (39)表12: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形式 (40)表13:政务云市场主要参与者 (40)表14:传统IT厂商政务云典型案例 (41)表15:浪潮云产品及服务 (42)表16:浪潮云服务器优势 (43)表17:互联网厂商政务云典型案例 (47)表18:中国电子政务云提供商TOP20(2015) (47)表19:百度开放云优势 (51)表20:电信运营商政务云典型案例 (51)表21:中国电信政务云产业链 (53)表22:国内运营商公有云战略 (55)表23:数据应用在智慧城市各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亿元) (58)表24:各地方政府大数据建设情况 (59)表25:各地方政府大数据建设情况 (59)表26:智慧交通有关政策 (64)表27:ETC系统与人工收费系统对比 (67)表28:交通云平台功能 (68)表29:智能交通大数据分析的价值 (69)表30:智慧医疗相关政策 (73)第一节“云+数”完善传统政务系统一、传统电子政务的痛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政务云行业分析报告政务云,是指为政务机构,企业以及个人提供专业的云计算服务平台。
与传统计算只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不同,政务云则更注重安全、运维以及与政务应用集成等服务内容。
一、定义政务云也称为政府云,是一个专门为政府提供的云计算,其中包含了私有云、公有云以及混合云。
政务云提供各种云计算服务,包括云存储、云计算、云数据分析、流程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
二、分类特点政务云主要有公有云和私有云两种类型。
公有云指由政府承担建设和运营管理,向社会各领域提供云计算服务;私有云指由各类政府机构自己建设和运营管理,为本身内部或特定社会单位提供云计算服务。
政务云具有以下特点:1、为政府机构提供信息化服务,满足政府信息化需求;2、注重数据安全保护,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3、提供统一的云计算平台,提升信息共享效率;4、强化云平台管理,提升数据安全可控性和现场管理能力;5、为每个政府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产业链政务云产业链包括了政府主管部门、云平台厂商、技术服务商、终端企业、服务商等,形成了政府-云平台-终端用户的构架。
政府主管部门:主要负责规划、部署、推广政务云,充分发挥引导、技术监督和政策执行等作用。
在政务云概念形成、应用推广、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云平台厂商:是政务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政务云的建设、运营和服务中心等业务。
技术服务商:主要负责政务云运维、维护及其相关技术支持等服务。
终端企业: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和市场成员,以及对云计算技术产生需求的各级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
服务商:是指各类第三方服务商,主要为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关服务。
四、发展历程政务云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政务云前身是模糊的,政务云概念在国外最早出现,至今在不同地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2、2009年,美国白宫于国家政策声明中提出,政府应该使用云计算,建立政务云平台;3、2010年,“政务云”首次在中国出现,并被国务院部门置于首要地位;4、2012年,政务云出台并被推广;5、2015年,国务院发布《政务云工作推进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在年底之前确立政务云建设的总体方案,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6、2019年,《政务云安全体系建设指南》发布,新建政务云平台需要严格遵循指南标准。
2017年政务云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政务云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
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第一节“云+数”完善传统政务系统 (7)一、传统电子政务的痛点 (7)二、政务云对传统电子政务架构的变革 (9)三、政府大数据 (12)第二节国内外市场政务云建设和政府大数据开放情况 (14)一、美国政务“上云”引国家级重视 (14)二、各国政府大数据的开放情况 (17)三、中国:政务大数据走向开放应用 (22)第三节政务云市场分析 (26)一、市场空间分析 (26)二、增长驱动力分析 (30)三、政务云产业链分析 (35)四、政务云市场参与者分析 (40)第四节政府大数据市场和应用分析 (55)一、政府大数据产业链和技术逐步成熟 (56)二、政府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进程加快 (58)三、“云上贵州”推动大数据产业化 (60)第五节政务云和政务大数据:细分市场应用分析 (62)一、智慧交通市场分析 (63)二、智慧医疗产业分析 (72)三、平安城市市场分析 (83)第六节企业分析 (86)图目录图1:我国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阶段 (7)图2:当前电子政务面临的挑战 (7)图3:云计算技术集成政府信息系统 (8)图4:传统政务应用模式VS政务云应用模式 (9)图5:政务云打破“信息孤岛” (10)图6:政务云的云计算架构 (11)图7:政务云的云计算架构 (12)图8:政务云的的优势 (12)图9:政府大数据是打造智慧政府的核心 (13)图10:电子政务大数据市场创新与成长机会较多 (13)图11:美国推动政务云的组织结构 (15)图12:美国“云优先”策略三步计划 (16)图13:美国为政策云发展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 (16)图14:美国为政务云制定行业标准 (17)图15:按EGDI分组的国家百分比 (18)图16:中国电子政务排名(2003-2014) (18)图17:联合国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中每个阶段的渠道使用 (19)图18:开放数据评分高于66.6%国家按收入水平分布情况 (20)图19:数据以不同格式获取的国家数量情况 (20)图20: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路径 (22)图21:中国政务云发展的五项转变 (23)图22:电子政务市场规模(2006-2018) (26)图23:电子政务发展方向 (27)图24:服务占电子政务市场比重(2008-2014) (27)图25: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2012-2015,亿人民币) (28)图26: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2011-2016) (29)图27:国内专有云市场规模(2013-2015) (29)图28:2014年国内专有云市场构成 (29)图29:中国政府行业信息化投入 (30)图30:2014年我国境内被篡改的政府网站数量和所占比例月度统计 (32)图31:电子政务功能 (32)图32:电子政务的实施模式 (33)图33:云的软硬件一体化趋势 (34)图34:数据中心发展历程 (34)图35:中国信息经济规模及占比(2002-2014) (35)图36:政务云产业链 (36)图37:部分服务器供应商 (36)图38: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2012-2018) (37)图39:中国服务器市场份额(2010-2013) (38)图40:全球数据中心流量(2014-2019) (38)图41:华为企业云安全服务与合作伙伴 (40)图43:浪潮云政务客户案例 (42)图44:中科曙光云计算架构 (44)图45:2015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 (44)图46:超算深圳政务云功能模块 (45)图47:华为政务云解决方案 (46)图48:华为政务云解决方案 (46)图49:阿里政务云专有云解决方案 (48)图50:北京健康云生态圈 (49)图51:2014年微信政务概况 (49)图52:阿里云SWOT分析 (50)图53:电信运营商角色定位 (52)图54:电信阿里合作行业云 (53)图55:电信•华三舟山政务云建设模式 (53)图56:中国移动政务云特点 (54)图57:中国联通政务云优势 (54)图58:政府大数据产业链 (56)图59: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 (56)图60: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投资规模 (57)图61: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分布(2014) (58)图62:贵州大数据交易所发展历程 (60)图63:云上贵州政务系统结构 (61)图64:贵州大数据交易所服务模式 (61)图65:曙光城市云 (62)图66: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 (63)图67:全球智能交通市场规模 (64)图68:国内高速公路里程(2005-2014) (65)图69:国内民用汽车保有量(2006-2014) (65)图70:智能交通驱动因素 (66)图71:智能交通架构 (66)图72:ETC金融产品 (67)图73:我国ETC行业市场规模(2012-2017) (68)图74:厦门交通云系统架构 (69)图75:智能交通大数据挖掘系统结构图 (70)图76:中国智能交通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 (71)图77: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2010-2014) (72)图78:智慧医疗多方参与 (73)图79:我国智慧医疗系统构架 (74)图80:中国卫生总支出占GDP比重(1978-2014,%) (75)图81:不同国家卫生支出占GDP比重(2012,%) (75)图82: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层次 (76)图83:医疗去中心化 (77)图84:宁波云医院平台功能 (78)图85:移动医疗市场规模(2011-2017) (78)图87: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阶段 (80)图88:中国专业健康管理市场规模 (80)图89:大数据医疗解决方案 (81)图90:大数据医疗商业应用 (81)图91:各国商业健康险支出占总卫生费用比重(%) (82)图92:各国商业健康险占总商业险收入比重(%) (83)图93:中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2007-2018) (83)图94:物联网与平安城市 (84)图95:平安城市计算云框架图 (85)表目录表1:政府大数据政策支持 (14)表2:各国电子政务水平排名 (17)表3:开放政府数据特点 (20)表4:各国政府大数据开放情况 (21)表5:政府大数据政策支持 (23)表6:2014政务云开放情况 (24)表7:政府管理领域大数据应用案例 (25)表8:政务云相关支持政策 (31)表9:云计算不同形式对比 (37)表10:云计算数据中心和IDC对比 (38)表11:阿里云行业解决方案 (39)表12: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形式 (40)表13:政务云市场主要参与者 (40)表14:传统IT厂商政务云典型案例 (41)表15:浪潮云产品及服务 (42)表16:浪潮云服务器优势 (43)表17:互联网厂商政务云典型案例 (47)表18:中国电子政务云提供商TOP20(2015) (47)表19:百度开放云优势 (51)表20:电信运营商政务云典型案例 (51)表21:中国电信政务云产业链 (53)表22:国内运营商公有云战略 (55)表23:数据应用在智慧城市各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亿元) (58)表24:各地方政府大数据建设情况 (59)表25:各地方政府大数据建设情况 (59)表26:智慧交通有关政策 (64)表27:ETC系统与人工收费系统对比 (67)表28:交通云平台功能 (68)表29:智能交通大数据分析的价值 (69)表30:智慧医疗相关政策 (73)第一节“云+数”完善传统政务系统一、传统电子政务的痛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我国电子政务领域的发展先后经过了无纸化办公、网络化办公、政府商务等几个阶段。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的电子政务市场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从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将会经历如下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单项应用阶段、共享协同应用阶段、深化应用阶段。
从国内行业发展时期来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共享协同阶段。
更加强调信息数据的共享、功能的多样完善以及应用的逐步加深。
图1:我国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阶段资料来源: CCI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现阶段电子政务痛点较多:(1)传统政务模式中,政府各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各自经营,分散建设、管理、运行导致重复建设、信息孤岛、投入高收益低等问题;(2)在管理上难以与组织内部工作流程有机结合,无法形成动态的应用模式;(3)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功能缺失、信息更新缓慢,交互性差等问题;(4)电子政务的建设还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状况,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到 5%。
图2:当前电子政务面临的挑战资料来源: CCI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云计算是解决目前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
云计算作为一种将信息技术以服务方式来提供的新型技术,有助于打破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业务协同等,提高政府办公效率。
政务云充分利用云计算模式优势将各部门政务系统有机集合,有效统筹,充分利用。
图3:云计算技术集成政府信息系统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二、政务云对传统电子政务架构的变革(1)传统政务模式和政务云在存在形式,办公方式等诸多方面差别迥异。
传统政务系统应用点对点的服务模式,企业、公务员、公众与政府部门和政府公务员之间直接信息传递,信息集成率低,效率低下,服务进程缓慢。
而政务云通过整合系统和信息分别面向公众和政府内部,有效统筹了资源,优化了服务。
图4:传统政务应用模式VS政务云应用模式资料来源:易观智库,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2)政务云整合了各级数据,有利于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政务信息化在各省市级政府单位已经相对普及,但是由于各部门间数据隔离,系统分立,导致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尽管“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但是大多数城市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信息系统资源无法整合,条块分割,导致“信息孤岛”问题。
根据国办调研的数据显示,38 个部委有 80 个专网,而这些专网横向交互的比例不到 0.1%,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程度严重不足。
政务云通过打破政府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形成共享的用户界面和基础服务,可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充分整合信息系统资源,让“信息孤岛”变为 IT 平台整体架构中的重要环节。
图5:政务云打破“信息孤岛”资料来源: CCI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3)政务云有利于资源配置、成本减低。
由于云架构本身的特点,使得政务云在创新和服务层面表现抢眼。
具体优势包括:1)资源共享:政务云的建设可以打破各个政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屏蔽,避免“信息孤岛”问题,使得政府各部门可以数据共享,有效沟通,从而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也为政务公开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