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六城市与环境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21 MB
- 文档页数:91
专题检测六城市与环境(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021·浙江丽衢湖高三质量检测)当今多数城市的形成开展与经济或文化因素有关。
读城市形成和开展的区位三角形,完成第1~2题。
1.我国大局部小城镇形成和开展的区位是( )A.加工基地B.交通运输C.工业和交通D.区域中心地2.由于专门化职能而兴起的城市是( )A.武汉B.大庆C.郑州D.扬州答案:1.D 2.B解析:第1题,专业化职能比拟强的城市和交通运输职能强的城市一般开展成为比拟大的城市,我国大局部小城镇主要起到联系大城市和农村的作用,是一个地区的中心地,选择D项。
第2题,武汉、郑州、扬州主要是交通中心,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对城市的形成影响较大,大庆是因石油资源而开展起来的城市。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立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以下图,完成第3~4题。
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3.该城市(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4.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立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答案:3.A 4.D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Ⅰ区位于市中心附近,土地利用强度最高,接近饱和,可能为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A项正确;Ⅱ区土地利用强度逐渐减小,但仍然属于城区或城郊过渡区,不适合建立垃圾填埋场,B项错误;Ⅲ区距市中心较远且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商业网点密度应该较低,C项错误;Ⅳ区距离市中心最远,土地利用强度较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低,D项错误。
第4题,民俗博物馆的建立不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在较大的区域内增大,A项错误;划定耕地保护区和增加种植业投入不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大,因此B、C两项错误;该区域位于主要城市周边,土地利用强度较低说明是郊区或乡村,扩大卫星城规模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图中甲处土地利用强度提高了8%左右),故D项正确。
第22讲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分析(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d(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b2.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a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b(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c4.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c城市区位分析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地理区位涉及城市及周围的自然地理事物,影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海洋等。
区位因素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影响结果水源河湖的供水功能;河、湖、海洋的运输功能;河流还可以作为军事防卫的天然屏障宽阔的河谷地带、河流交汇处、大河的河口、湖泊、海洋沿岸往往因其成为人员和货物的集散地发育为城市气候降水适度、气温适中的地区,由于人口众多,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气候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区位条件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物产富饶,对外联系方便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平原地区矿产资源对矿产资源的大规模的开采利用和工矿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人口集聚而形成矿产城有矿产资源,又适合开发往往是城市的重要区位,会出现一批新兴的市矿业城市经济地理区位涉及城市及周围的经济事物,影响因素有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
经济地理区位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影响因素有国家政策、军事、宗教、旅游以及科技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也在不断变化。
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地区形成比较大的城市;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相一致。
即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城市的密度也较高;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平低的地区,城市的密度也较低。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市较多,在河流交汇处或大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第二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考+选考)(2016·浙江温州市3月选考测试)下图为我国石家庄市70年来建成区面积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推动该市建成区面积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城市人口众多 B.社会经济发展C.城市用地增多 D.城市建筑剧增2.推断该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商业用地 B.工矿仓储用地C.住宅用地 D.交通运输用地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知识。
在城市最主要的三大功能区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
答案 1.B 2.C读“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4.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四国中甲国城市人口比重最高,因此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本世纪以来,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较快为丙国。
第4题,图中四国,甲国所示城市人口比重有所降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 3.D 4.A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①与②表示发展中国家,③与④表示发达国家),回答5~6题。
5.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1960年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速度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原因可能是( )A.发达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的趋势B.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C.发达国家的民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D.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经济差异逐渐减小解析第5题,正确读图是关键,发达国家二战以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慢,比重低。
第6题,城市化过度发展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等现象,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减慢,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畸形发展的城市经济使城市化快速发展,超过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