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现场急救
- 格式:pdf
- 大小:183.21 KB
- 文档页数:4
编号:AQ-CS-05014( 安全常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First aid measures for heatstroke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伏天将至,国内大多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桑拿天。
医院数据显示,中暑病人开始上升。
对于中暑病如何施救是我们大多数人还没有掌握的。
以下就来说中暑急救法。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
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
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
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夏季炎热易中暑如何预防与现场急救?当人们在夏季长时间受到强烈阳光的照射,或停留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以及在炎热的天气里长途行走过度疲劳等情况下,均容易导致中暑的发生。
高温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有哪些身边有人中暑后,怎么采取正确的现场急救措施,帮助高温中暑的人缓解过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仅供参考。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中暑现场急救措施: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中暑现场急救措施: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
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中暑现场急救措施: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
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中暑现场急救措施: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
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中暑现场急救措施: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中暑以后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做好相关的急救措施,大家现在是否对于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怎么进行的问题都已经了解了呢,希望上文内容的介绍可以给您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中暑这个疾病的发生是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以免受到了这个疾病的侵害。
中暑需留意四大禁忌1、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切忌狂饮不止。
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
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有效散热而导致的疾病。
中暑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在现场及时采取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1. 将患者移至阴凉处:首先,将中暑患者迅速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以避免进一步受热。
可以选择树荫下或室内空调房间等地方。
2. 保持患者体温:轻度中暑患者可以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和手腕等处,以帮助散热。
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可以使用冰块或冷水浸泡的毛巾敷在患者的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动脉附近,以加速散热。
3. 补充水分:中暑患者因大量出汗,体内水分严重流失,应及时补充水分。
可以给患者口服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或盐水。
但要避免给患者饮用过冷的饮料,以免引起胃肠不适。
4. 降低体温: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可以使用冷水浸泡的湿毛巾或冰块敷在患者的腋窝、颈部和腹股沟等处,以帮助降低体温。
同时,可以用冷水轻轻擦拭患者的身体表面,但避免使用过冷的水。
5. 保持通风:确保中暑患者周围的空气流通,可以打开窗户或使用风扇等工具增加空气流动,以帮助散热。
6. 监测患者症状:密切观察中暑患者的症状变化,如体温、意识状态、呼吸等,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
7. 避免剧烈运动:在高温环境下,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身体过度热量产生。
如果必须进行体力活动,应选择清晨或傍晚等温度较低的时段,并注意适当休息和补充水分。
8. 预防中暑:除了急救措施外,预防中暑也非常重要。
在高温天气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选择适当的防晒措施,如戴帽子、涂抹防晒霜等。
同时,要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在封闭空间中长时间停留。
以上是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急救知识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如果您遇到紧急情况,请及时拨打当地急救电话或就近就医。
中暑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中暑是由于机体在高温环境中暴露时间过长,致使机体散热不良,内外环境温差增大,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引起的疾病。
中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诊情况,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应急处置中暑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中暑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一、现场评估与处置1.现场安全评估:评估环境是否安全,检查患者是否处于危险区域,确保自身安全。
2.保护现场:将中暑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遮挡过于强烈的阳光直射。
3.快速评估病情:检查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皮肤状况等基本生命体征。
4.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意识不清或存在呼吸困难,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5.患者安全体位:将患者放置在侧躺位,可防止吞咽舌根,减少胃内容物误吸。
二、急救处理1.降低体温:迅速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如搬迁患者至阴凉通风处,脱去患者多余衣物,用湿毛巾覆盖患者头颈部以帮助散热。
2.给予冷却物品:用冷水或冰块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区域,帮助降低体温。
3.口服补液:给予患者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体,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4.静脉输液补液:如果患者已经处于严重脱水状态,需要进行静脉输液补液。
5.监测体温:使用体温计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每隔一段时间测一次体温,及时评估疗效。
6.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预防与教育1.提高认识:加强对中暑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中暑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2.避免高温环境:尽量避免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暴露,特别是在高温天气中,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活动。
3.衣物透气:选择透气性好、材质轻薄的衣物,避免穿着过多或过厚的衣物。
4.多喝水:加强水分补充,每天至少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避免脱水。
5.饮食调理:适当增加新鲜蔬果摄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6.预防脱水:避免过量饮酒、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免增加体液流失。
7.合理作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运动。
中暑现场急救措施伏天将至,国内大多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桑拿天。
医院数据显示,中暑病人开始上升。
对于中暑病如何施救是我们大多数人还没有掌握的。
以下就来说中暑急救法。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
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
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
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夏季炎热易中暑如何预防与现场急救?当人们在夏季长时间受到强烈阳光的照射,或停留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以及在炎热的天气里长途行走过度疲劳等情况下,均容易导致中暑的发生。
在上述条件下,一旦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全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时,应想到这是中暑的先兆。
此时,要尽快离开高温潮湿的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坐下休息,喝些糖盐水或其他饮料,在两侧太阳穴擦些清凉油,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多可恢复。
如果对中暑先兆中出现的症状未予以重视,继续停留在强烈阳光照射或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比如海滨浴场、蒸汽浴室或拥挤的汽车中,则会出现面色潮红,体温升高,皮肤发热,呕吐、眼前发黑甚至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若是在气温炎热的天气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或大量运动,导致机体极度疲劳。
先兆中暑与轻度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夏天到啦,那太阳可真是火辣辣的呀!有时候不小心就可能会中暑呢。
咱今天就来说说先兆中暑与轻度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可都得好好听着哟!你想想看,要是大夏天的在外头溜达,突然觉得头晕乎乎的,浑身没劲儿,还出了好多汗,这可能就是先兆中暑啦!这时候可别不当回事儿呀!赶紧找个阴凉地儿躲一躲,就像那热锅上的蚂蚁得赶紧逃离火坑呀!然后呢,把衣服解开一些,让自己透透气,就好比给闷热的身体开个小窗户。
再拿点水,大口大口地喝下去,给身体降降温,补充补充水分,这水呀,就像是给干涸的土地下了一场及时雨。
要是已经到了轻度中暑,那可得更加重视啦!这时候可能会头疼得厉害,心跳也加快了呢。
咱就得像照顾生病的小孩子一样细心。
还是先把人挪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可不能让他继续在太阳下暴晒啦,那不是火上浇油嘛!接着呢,用湿毛巾或者冰袋啥的,给患者擦擦身体或者放在脖子、腋窝这些地方,帮着降降温,这就像是给发烧的人敷上了冷毛巾呀。
然后让患者平躺着,把脚稍微垫高一点,这样能让血液更好地流回大脑,脑袋就不会那么晕乎啦。
咱还可以给患者扇扇风呀,让他感觉就像是坐在凉爽的树下乘凉一样。
可别小看这扇风的动作,有时候小小的举动也能带来大大的舒适呢!再给患者喝点清凉含盐的饮料,补充补充盐分,这盐分就像是给身体这台大机器加了润滑油呀。
要是身边有藿香正气水之类的解暑药,那也赶紧给患者用上。
这药就像是消防员,能快速去扑灭中暑这场小火呀。
大家想想,如果自己或者身边的人中暑了,不赶紧采取这些措施,那得多难受呀!那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呢!所以呀,咱们都得把这些方法牢记在心,关键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啦!总之呢,遇到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咱可不能慌了神,要冷静地采取这些措施。
这就像是打一场小小的战斗,我们要用对方法,才能取得胜利呀!让我们一起在夏天里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远离中暑的困扰,开开心心地享受夏天的美好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标题: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引言概述:中暑是由于机体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中暑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在发现中暑症状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
一、迅速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处1.1 立即将中暑者转移到室内或者树荫下等阴凉处,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1.2 如果无法找到阴凉处,可以用湿毛巾或者冰袋敷在中暑者的额头、颈部和腋下等部位,匡助降低体温。
1.3 避免让中暑者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可以用遮阳伞或者毛巾遮挡阳光。
二、及时给中暑者补充水分2.1 给中暑者提供足够的清凉水或者含电解质的饮料,匡助中暑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2 避免给中暑者饮用含咖啡因或者含糖饮料,这些饮料会加重中暑者的脱水情况。
2.3 如果中暑者处于昏迷状态,不要强行灌水,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三、降低中暑者体温3.1 用冷水或者冰块敷在中暑者的颈部、腋下和大腿内侧等处,匡助降低体温。
3.2 让中暑者脱掉多余的衣物,保持通风,加快体温散热。
3.3 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中暑者的皮肤,这会导致皮肤更容易受到日晒伤害。
四、观察中暑者的症状变化4.1 注意观察中暑者的症状变化,如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可能是中暑的前兆。
4.2 如果中暑者浮现严重头晕、意识混乱、抽搐等症状,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救援。
4.3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继续给中暑者降温、补充水分,并保持肃静。
五、预防中暑的再次发生5.1 在高温天气下,尽量避免长期暴露在户外高温环境中,特别是中午时段。
5.2 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引起中暑。
5.3 佩戴透气、遮阳的衣物,戴帽子、墨镜等防晒用品,有效防止中暑的发生。
结论: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中暑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在高温天气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暑的认识,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匡助更多人了解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做好自我防护。
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方案高温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于身体过度失水或过度出汗,导致体温过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高温中暑可能会危及生命。
因此,高温中暑的现场处置方案非常重要。
一、现场识别与评估高温中暑的识别是第一步,要及时发现可能存在中暑现象的人员。
身体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头昏眼花等症状,可能是中暑的征兆。
如果出现皮肤发红、口干舌燥、大量出汗等症状,极有可能是中暑引起的。
如果患者呼吸急促,心跳快速、乏力,甚至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等情况,说明中暑已经非常严重,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二、急救流程1、发现确诊中暑者后,应第一时间将其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尽量避免在室外处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移到室内。
2、解开衣领或搭带,保持通风通透,进一步降低体温。
3、立即进行水分补充,可用生理盐水(可口)、淡盐水、糖盐水、绿豆汤、荷叶汤等,但要慢慢饮用,防止引起呕吐。
4、使用冰块、湿毛巾等物品降低体温,在高温环境中可以使用制冷设备降低室内温度。
5、如果症状不明显或轻度中暑,可以采取让患者半卧位或趴下,这有助于增加血流到肝脏的量,帮助身体更好地排出废物。
三、预防1、衣着要宽松,透气,用棉质、薄纱等轻薄面料制成,颜色应以浅色为主,以减少太阳直射的损害。
同时进行防晒措施。
2、要有规律的饮食,多吃蔬菜或水果,多饮水以保持体内的水分,减少出汗量。
3、在高温环境下要尽量避免激烈运动和劳动。
4、在实行高温作业时,应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对特殊情况进行预先培训和演练,加强监测管理,预先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发生。
四、总结高温中暑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因此,在炎热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尽力避免暴露于高温环境中,穿戴合适的衣着,保持体力在合理范围内。
但即使我们在炎热的环境下也需要特别注意体温的变化和身体的症状变化。
对于可能感染高温中暑的人员,我们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
2023安全常识之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中暑的概述•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预防中暑的措施目录•中暑的预防和避免•中暑的误区和注意事项01中暑的概述•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机体散热功能衰竭,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的定义中暑的诱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如户外运动、建筑工地等。
1. 环境因素2. 身体状况3. 缺乏水分4. 缺乏防护措施疲劳、饥饿、饮酒等身体状况不佳时,容易引发中暑。
长时间缺乏水分或脱水,容易导致机体散热功能衰竭。
未采取防晒、戴帽子、穿长袖衣服等防护措施,容易受到阳光暴晒和高温的影响。
1中暑的症状23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等。
1. 轻度中暑高热、痉挛、晕厥、意识障碍等,甚至出现休克和器官功能衰竭。
2. 重度中暑中暑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
3. 并发症02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轻中度中暑的急救措施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寻找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停止活动给患者喝水,以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
补充水分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用湿毛巾或冰袋帮助降低体温。
降温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持续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观察病情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用冰袋、湿毛巾等帮助降低体温。
迅速降温给患者喝含有电解质的饮料或盐水,以补充体内水分和盐分。
补水补盐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拨打120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等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重度中暑的急救措施中暑的后续处理让患者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休息清淡饮食预防再次中暑密切观察病情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03预防中暑的措施03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气温最高、阳光最强烈的时段长时间暴露在户外。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中暑是指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有效散热导致的热应激反应。
中暑时,身体温度升高,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厥、抽搐甚至死亡。
因此,在中暑发生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1. 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首先,确保中暑者迅速远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如室内空调房间、树荫下或者有遮阳伞的地方。
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以减少体温的进一步上升。
2. 保持中暑者体温降低:为了降低中暑者的体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中暑者的额头、颈部、腋下和大腿内侧等部位,以帮助散热。
- 给中暑者提供冷饮或冰淇淋,以降低体温。
但要避免给中暑者喝冰水或冷饮过快,以免引起胃肠不适。
- 若条件允许,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等设备,为中暑者提供降温环境。
3. 补充体液和电解质:中暑会导致大量的体液和电解质流失,因此需要及时补充。
可以给中暑者喝些含有盐分和糖分的电解质饮料,如运动饮料或椰子水。
同时,也可以给中暑者适量的清水或淡盐水,以保持体液平衡。
4. 观察中暑者的症状和状况: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中暑者的症状和状况变化。
如果中暑者的症状持续恶化、出现昏迷、抽搐或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继续进行急救措施。
5. 防止中暑再次发生:为了预防中暑再次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避免在高温时段(中午12点至下午3点)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尤其是进行剧烈运动。
- 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 注意穿着透气、宽松、轻便的衣物,戴上宽边帽或使用遮阳伞等防晒措施。
- 适当补充水分,定期喝水,避免过度脱水。
请注意,以上提供的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仅供参考,实际急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操作。
如果遇到中暑情况,请及时求助医疗专业人士或拨打急救电话,以获取更准确和专业的急救指导。
中暑的现场急救(案例)
案例1:
2011年8月2日上午,某幼儿园校车接送学生到校后,有一名3岁女学生没有下车,驾驶员及随车教师为及时发现,以为车上没有人,并将车门锁上。
直到下午4时许放学时,驾驶员打开车门后发现该女童在车内已经不省人事,此时已经过去8小时,立即将女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公安部门依法刑拘2名直接责任人,并展开死因调查。
初步认定该幼童为长时间滞留在封闭的高温车厢内中暑死亡。
案例2:
2011年8月,武汉市,某女士32岁,刚生完孩子,在家坐月子。
家中老人告诉她,坐月子一定要捂紧,千万不能受凉,否则会落下病根。
于是,不管天气多热,该女士也从不开空调,同时还穿着长袖长裤。
当时武汉气温高达36℃,她热的难受,中午突然晕倒在地,被家人送往医院治疗,诊为中暑,经紧急治疗脱离危险。
中暑的现场急救
中暑是指在高温【气温在34℃以上】或强辐射【特别是湿度大、无风】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病症。
原因
人体较长时间处于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高湿度、通风不良,加上饮水不足,着装不当、出汗过多、睡眠不足、饥饿等原因。
高温车间工作的员工,通风差,防暑降温措施不力。
高温季节,出汗过多,大量饮用不含电解质的白开水。
夏季人们在户外活动、运动时,如不注意防暑降温,很容易发生中暑。
年老体弱者、慢性病的病人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更易发生中暑。
危害与表现
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会感觉头昏。
头痛、面色潮红、全身发
热,开始大量出汗,后来无汗,神志恍惚、昏睡。
行走中的人突然晕倒在地。
重症病人呼吸急促、抽搐,体温可升高到40℃以上,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先兆中暑
人们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有时虽已回到凉快的环境,仍然感觉头昏、恶心、胸闷、出汗、乏力、皮肤灼热发红。
继续在热环境下停留,中暑表现逐渐加重。
2.轻症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可发生肌肉痉挛和晕阙,此时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如脑炎、有机磷农药中暑、中毒性肺炎、菌痢、疟疾等。
3,重症中暑
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类。
热痉挛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强体力劳动后。
患者常先有大量出汗,然后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肠道平滑肌发生阵发性痉挛和疼痛。
无明显体温升高。
此类病人与钠盐丢失过多有关。
实验室检查有血钠和氯化物降低,尿肌酸增高,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常发生于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及儿童等人群中,对热不适应,体内无过量热蓄积。
患者先有头痛,头晕,恶心。
继有口渴、胸闷、脸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偏低等表现。
可有晕厥,并有手、足抽搐。
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实验室检查有低钠和低钾,体温轻度升高,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中暑的重症病,典型表现是高热(41°C以上)、无汗和意识障碍。
常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数小时的人或老年、体弱、慢性病者在连续数天高温后发生的中暑。
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达
5‰-30‰。
根据发病人群,中暑可分为2类,其特点如下:劳力型多发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时,病人多为青壮年,平素健康。
50‰的病人持续出汗。
随病情加重,出现全身软弱、头昏、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出现嗜睡、谵妄或昏迷。
脉搏快,每分钟160次左右,血压偏低,呼吸快而浅,后期呼吸缓慢。
可发生抽搐、沐克等。
非劳力型在高温季节,多见于居住在拥挤和通风不良环境的老年人和产妇,其他还有帕金森病、偏瘫等慢性病人。
发现皮肤干燥、发红。
84‰-100‰病例无汗,体温在40℃以上,病人开始行为异常、谵妄和癫
痫发作,随病情加重,发生休克、昏迷、心力衰竭,常在发病24h后死亡。
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虽有所不一,但在临床上可能有2种或3种同时并存,不能截然区别。
热衰竭应与消化道出血或宫外孕、低血糖等鉴别;热痉挛伴腹痛应与各种急腹症鉴别。
老年病人发生昏迷要与脑中风、糖尿病昏迷鉴别,以免耽误病情。
现场急救
中暑应预防为主,一旦发现中暑先兆或中暑表现,应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带空调的房间等。
将病人半卧位,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依法。
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用电扇或扇子、扇风,以帮助散热。
有条件时,可在空调房间内降温。
尽快使体温降到38℃以下。
对于中暑导致的发烧,首选治疗方法应是物理降温,不应服用退烧药。
这是因为中暑后的体温升高和细菌、病毒引起的发烧机理不同。
退烧药主要是用过让身体发汗来达到降温目的,而中暑是因为人体散热受阻,造成热量在体内积蓄,不能通过出汗来散发热量,因此服用退烧药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能降低体温。
正确的方法是用40‰浓度的酒精或温水擦全身,并在额头、腋窝和腹股沟等血管表浅外放置冰袋,或用凉毛巾冷敷、酒精局部擦浴。
可用温水进行全身擦浴或冷水浸浴。
如果出现昏迷,抽搐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醒过来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或淡盐水、西瓜水等来解暑降温。
可给病人服用仁丹、霍香正气水等药物治疗。
仁丹适合在太阳下暴晒时间过长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而产生中暑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仁丹期间,不宜服用滋补中药。
藿香正气水(丸)主要是除湿治疗,不适宜因办暴晒导致失水过多的中暑患者服用。
儿童、孕妇、年老体虚以及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热痉挛和热衰竭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或静卧。
口服凉盐水、清凉含盐饮料。
重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糖糖溶液和氯化钾。
一般患者经治疗后30min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经上述处理,如果病人未恢复,应尽快送往医院救治,同时要在送院途中采取降温措施。
预防
预防中暑应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和居住条件,隔了热源,降低车间温度,调整作业时间,供给含盐0.3‰清凉饮料。
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特别是让劳动者和管理人员都了解中暑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炎热季节穿单薄、浅色、宽松的衣服,以利散热。
在户外戴遮阳帽、穿开领卷袖的衣服劳动。
厂房、教室应开窗通风,地面应经常洒水,并设置遮阳窗户。
出汗较多时,合理补充水和电解质,饮用含盐饮料,每日饮料用量在200mi左右。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的日光下活动及工作。
户外活动、体育活动时尤其应避开炎热的时段。
高温季节采用夏时制,是一种好的选择。
在高温季节做月子的产妇并非不能吹电扇和空调。
产妇可与正常人一样度夏,只需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吹空调时因尽量将温度调至26℃以上,不要将电扇对着自己吹,不要喝冰凉的饮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