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01
- 格式:doc
- 大小:290.50 KB
- 文档页数:8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区域地理专题01 地球和地图(讲)【课标细化】1.根据经纬网地图确定经纬度、判断方向、半球、高中低纬度、区域定位2.比例尺、图幅大小、实际范围三者的关系3.画地形剖面图、根据地形剖面图确定等高线图的剖面线、工程量判断和计算等4.球面距离的计算及其相关知识的考查5。
野外方位探究、测算经纬度等探究性问题等6.以多种考题情景切入,考查地球上某地地理位置的确定和经纬度的计算,如区域地理图中某点坐标、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7。
以经纬网与等值线图或分布图的叠加图切入,隐形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如带有经纬网的等压线图上,某点具体风向的确定;区域经纬网上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的判断。
8。
以无图考图的形式,考查经度经线或纬度纬线,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判断。
9。
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经纬网图切入,考查地形特征描述、方向判断、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核心突破】一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1。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纬线经线特点线圈形状圆;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在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2(1)纬度的判断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1.1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1.通过实例,说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与价值。
2.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1.通过实例,区别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不同要素的服务功能与价值。
3.通过材料分析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2.人类如何合理选择利用森林的服务功能。
3.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的含义。
4.水坝建设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知识点01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不仅从自然环境中获得食物、淡水、木材、各种矿产……还享受了自然环境提供的质量良好的空气、舒适的气候以及娱乐和审美体验等。
这些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_______服务:为人类提供_______,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_______。
(2)_______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_______。
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3)_______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_______、审美体验等_______,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4)_______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_______,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如果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出现问题,其他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3.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目标导航知识精讲限时思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
沙棘易于大规模种植,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大部分植被稀少,生态脆弱的区域,以沙棘为先锋树种,都能快速恢复地表植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知识经纬知识清单新文化运动1、背景:思想方面:一方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另一方面,袁世凯掀起____①_____逆流。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治黑暗。
2、概况: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提倡____②___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主要阵地:《新青年》是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内容: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____③_____。
4、影响:进步性: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____④_____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一些先进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与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概况(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1919年的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李大钊的《______⑤_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2.影响(1)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高中地理必修3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表格中。
每小题2分,共60分)右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4题: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130°E2.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3.城市P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
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廉价劳动力D.高技术的研发人才4.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A.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5.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6.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0亿元。
据此回答7~9题。
7.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②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④南水北调,引长江人黄河,补充黄河水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是①中游种草植树,控制水土流失②下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③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④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下列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长江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的是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加强防汛预警预报B.修筑河堤、整治中下游河道C.加强全流域绿化、搞好水土保持D.围湖造田、发展大农业10.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1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沙危害北方大于南方B.水污染南方重于北方C.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南方重于北方D.水土流失干旱地区大于湿润地区12.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不匹配的是A.海南岛的橡胶种植业与热量B.江南丘陵的茶园与土壤资源C.天津的石油化学工业与淡水资源D.小兴安岭的木材加工工业与森林资源13.右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A.煤炭、石油和天然气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C.天然气、石油和水D.煤炭、天然气和水电14.下列地理特征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是A.农业以基塘生态农业为特色B.能源和原材料不足,土地资源富而有余C.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石和石油资源D.以上海为经济中心,其工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15.河流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文明大多数发源于大河流域,下列大河流域不属于人类文明发源地的是A.尼罗河流域B.密西西比河流域C.印度河一恒河流域D.黄河流域16.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20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强调大力推动内地工业的发展,其主要考虑的是A.为了加强国防建设B.为了缩小内地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C.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D.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广阔的土地。
18.能够为在无人区进行考察的科技工作者全天候提供本人具体地理位置的技术是A.RS技术B.GIS技术C.GPS技术D.GSM技术19.下列不属于梯级开发对田纳西河上游流域带来的有利影响的是A.有利于通航能力的提高B.有利于大范围的扩大灌溉面积,使田纳西河流域内耕地面积大增C.有利于有效地调节径流,起到防洪的效益D.有利于充分利用流域的水能资源,建成全国的电力供应基地20..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2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界线C.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2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热量充足B.光照强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当前人口、资源、环境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则是人类解决这三大问题的根本途径。
据此回答23~24题。
23.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是A.全球变暖、噪声污染B.海洋污染、生态破坏C.酸雨危害、臭氧层的破坏D.电磁污染、白色污染24.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人类活动是A.围湖造田B.毁林开垦C.竭泽而渔D.清洁生产25.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四合院民居图(如图4),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话说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A.山西人自私自利的思想B.山西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C.山西人敬水如神D.山西人认为水中含有矿物质,需保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
回答26~28题。
26.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A.降低燃油消费B.提高交通效率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D.节省城市用地27.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C.城市连片发展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28.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家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
据此回答29—30题:29.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A.海港B.航空港C.公路枢纽D.铁路枢纽30.该企业还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这一过程称为A.全球化B.城市化C.本地化 D.工业化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6分)(1)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2分)A.水资源紧张B.资源浪费严重C.木材短缺D.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2)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的污染的程度。
(2分)(3)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管道线路走向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2分)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气候条件D.河流状况(4)西气东输中“西气"主要来源于盆地。
“东输”的终点是(省级行政区)。
(4分)(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是:①;②;③。
(3分)(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
(3分)32.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湿地是一种特殊的( )(2分)A.水资源B.生物资源C.土地资源D.气候资源(2)图中的我国东北湿地保护区分布在A 平原、B 平原和嫩江源头。
(2分)(3)下列野生动物分布在我国东北湿地保护区的是( )(2分)A.羚羊、孔雀B.丹顶鹤、天鹅C.蓝马鸡、金丝猴D.东北虎(4)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2分)A.土地盐碱化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D.沙尘暴增加(5)今天人们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退耕还湿地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沼泽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33.据下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2003年11月,广东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想,并开始启动。
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十2”。
之所以打造这个9+2,其目的是加强区域协调和合作,从而加强珠三角的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
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文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
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3)从地理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4分)高中地理必修3单元测试答案(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题号 12345678910答案DBADBACDCC题号 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 ACDDBABCBA题号 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 B C D B C D D B C二、综合题(共四小题,40分)31.(1) C (2) 大气 (3) B (4) 塔里木 、 上海(5)①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 ;②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 。
(6)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2.(1) C (2) 三江 、 松嫩(3) B (4) C (5) D33.(1) ①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②低价低廉 ③政策优惠 ④地缘优势。
(2)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力量弱、人才队伍小、经济腹地小。